专利名称:一种食用菌栽培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开发利用食用菌菌种生产工艺过程是,菌种制作一原料消毒一
接种一发菌一出菇管理。其中的关键环节是原料消毒一接种一发菌阶段,该过
程工序繁杂,且大部分操作是手工操作,所使用的设备简陋,发菌方法陈旧,
接种的菌种分布不均,菌料利用不充分,且很容易导致杂菌感染,而使得发菌
失败,特别是香菇等发菌期长、菌丝生长较慢的食用菌种类,经常因操作方法
不当及培养装置太过简陋而导致失败。其中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是消
毒不彻底,采用常规蒸汽法灭菌不彻底,致使培养失败,二是传统的接种方法
程序繁杂,容易产生杂菌浸染。三是因接种点偏少,发菌时期较长及生产过程
中频繁的搬动所造成的菌袋破损等原因,招致杂菌感染,使发菌失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食用菌栽培设备,解决 了菌料消毒不彻底,接种菌种分布不均匀,菌料利用不充分的缺陷。
一种食用菌栽培设备,包括一个菌茏,在菌茏两端各有一个可拆卸的隔板, 在菌茏的轴线位置有一个中心筛管,在中心筛管的两个端头附近有连接孔,在 菌茏的外周分布有筛管,筛管上有筛管孔,所述的隔板上有连接管,连接管的 两端分别与中心筛管和筛管相接,在隔板的外侧还有一个堵头。所述的栽培设备,其特征在于中心筛管管体上沿轴向制有2-4排中心筛管 孔,孔径l-2mm,孔间距1-2cm。
所述的栽培设备,其特征在于筛管管体上沿轴向分布有两排筛管孔,孔径 1-2 ram,筛管孔间距为1-1. 5 cm。
所述的栽培设备,其特征在于隔板上设置有通气孔。
所述的栽培设备,其特征在于堵头的纵切面为弓形形状,在堵头的中央与 中心筛管相应位置有一个密封孔。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食用菌栽培设备,可以基本上固定菌袋的形状,防止多 次搬运造成菌袋变形及破损。本方法因在袋内增加了菌茏,可明显防止接种时 的感染,且因袋内菌料均匀,发菌均衡,便于管理。采用高压灭菌锅杀灭细菌, 时间短,能耗低,杀菌效果好。采用本发明的专用设备,通过中心筛管端部的 密封口注入菌液,可明显减少接种手续,简化繁杂的接种过程,并可有效地防 止杂菌侵入。同时,在菌茏的筛管上制作有大约400-1200个筛管孔,通过这 些筛管孔可将菌种均匀分布于菌料体上,比常规接种方法的菌种分布点增加了 50-150倍,大大加快了发菌进程,縮短了发菌时间,减少了杂菌侵染机会,增 加了产品产量。同时在发菌后,中心筛管可以变为菌丝发育的空气输通道,明 显提高了菌丝生长活力。菌茏、菌袋可以循环使用,减少了环境污染,并可降 低成本。
图1是菌茏结构示意图
图2是隔板正面结构示意3是堵头纵剖示意图
图中1-菌茏2-隔板3-中心筛管4-筛管5-筛管孔6-连接管
7-通气孔8-堵头9-中心孔10-密封盖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食用菌栽培设备作详细描述。 参照附图,本发明的食用菌栽培设备包括一个菌茏1,在菌茏的外周分布 有若干支筛管4,筛管4的管体上沿轴向均布有一排或两排筛管孔5,菌茏1 的两端各有一个可拆卸的隔板2,隔板上制有通气孔7。隔板2的中心位置有 一个中心孔9,中心筛管3的两端置于中心孔9内,中心筛管3的两个端口上 有密封盖,在中心筛管3的管体上沿轴向制有二排至四排筛管孔并且在两端口 处还制有连接孔。在隔板2上均匀分布有8-12支连接管6,连接管的一端与筛 管4相连,另一端与中心筛管3相连。在隔板2的外侧有堵头8,该堵头8的 纵向剖面为弓形状,当堵头安装在菌茏的隔板外侧后,形成一个空气仓,当菌 袋密封后,其中的空气可满足菌种生长需要,堵头的中心位置有一个中孔,通 过中孔放置一个橡胶盖可作为中心筛管3的密封盖10。 上述筛管孔孔径为1-2 mi,孔距1-1. 5 cm。
所述的菌茏、隔板和堵头、中心筛管、连接管均采用工程塑料制作。菌茏 长30-35 cm,直径20-25咖。
生产食用菌时,将一个食用菌菌茏1的一端安装隔板2,并将隔板上的连 接管6的上端口与筛管4连接,中心筛管3的两端加装密封盖后,将一端插入 已安装的隔板2的中心孔9内,并将连接管6的下端口通过连接孔与中心筛管3相连。
将上述组装好的食用菌菌茏放入一个一端扎口的菌袋内,菌袋的直径略大 于菌茏的直径,往袋中的菌茏内装入相对湿度为65 70%的菌料并压紧;
将菌茏的另一端隔板安装并将该端口处的中心筛管3通过连接管6与筛管 4接通后安装堵头,然后将此端菌袋扎口。上述中心筛管两端口的密封盖采用 橡胶盖,或直接在堵头上设置一个橡胶盖作为密封盖。
将装料后的菌袋放入高压灭菌锅,加压至1. 6个大气压并保压50-60分钟 后关闭气源,经30-60分钟自然冷却减压后,打开放气阀减至常压,将菌袋出 锅,送发菌室;
运至发菌室的菌袋采用远红外烘烤至表面水份全部蒸发,然后开启紫外线 灯对菌袋表面灭菌,同时将室内温度调至30-35°C,采用接种针管将120-150ml 的液体菌种通过密封盖接入菌茏的中心筛管内,然后将菌袋连同菌茏轻轻转动 若干次,由于中心筛管通过连接管与筛管连通,因此,转动后可使得菌液均匀 地分布于中心筛管与外周的筛管内,并通过各自的筛管孔均匀地渗入菌料内;
接种后经8-10天培养,菌丝布满菌袋后,运至培养室并去除菌袋与菌茏 继续培养20-30天后采摘,菌茏与菌袋回收循环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食用菌栽培设备,包括一个菌茏(1),在菌茏两端各有一个可拆卸的隔板(2),其特征在于菌茏(1)的轴线位置有一个中心筛管(3),在中心筛管的两个端头附近有连接孔,在菌茏的外周分布有筛管(4),筛管上有筛管孔(5),所述的隔板(2)上有连接管(6),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中心筛管(3)和筛管(4)相接,在隔板(2)的外侧还有一个堵头(8)。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设备,其特征在于中心筛管管体上沿轴向 制有2-4排中心筛管孔,孔径l-2mm,孔间距1-2 cm。
3、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设备,其特征在于筛管(4)的管体上沿轴 向分布有两排筛管孔(5),孔径1-2咖,筛管孔间距为1-1.5cm。
4、 按照权利要求1、 2或3所述的栽培设备,其特征在于隔板(2)上设 置有通气孔(7)。
5、 按照权利要求l、 2或3所述的栽培设备,其特征在于堵头(8)的纵 切面为弓形形状,在堵头的中央与中心筛管相应位置有一个密封孔。
全文摘要
一种食用菌栽培方法,在菌袋内装入一个菌茏,菌茏的中心筛管、筛管通过连接管相通。菌料置于菌茏内,将菌茏两端扎口密封后置于高压灭菌锅内经1.6个大气压灭菌后进行接种并培养8-10天,至菌丝发育成熟后,移至培养室去除菌袋与菌茏后培养20-30天后采摘。采用本发明所述的食用菌栽培方法,可以基本上固定菌袋的形状,防止多次搬运造成菌袋变形及破损。防止接种时的感染,发菌均衡,便于管理。可明显减少接种手续,并可有效地防止杂菌侵入。菌种在菌料体上分布均匀,缩短了发菌时间,减少了杂菌侵染机会。发菌后,菌茏、菌袋可以循环使用,减少了环境污染,并可降低成本。
文档编号A01G1/04GK101617606SQ200810055339
公开日2010年1月6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2日
发明者梁志友, 米泽民 申请人:米泽民;梁志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