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晚播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的方法

文档序号:323168阅读:5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马铃薯晚播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马铃薯晚播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的方法,属于植物保护学领域。
背景技术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藻菌纲、卵菌目、霜霉科的致病疫霉菌(/%_Ko//&araj'77/esz^/7sMontagnedeBary)所弓|起的——禾中马铃暮重要病害,病菌主要靠气流和雨水传播,地上部从叶片的气孔、表皮、伤口侵入,地下部从块茎的皮孔、伤口、芽眼侵入,相对湿度达到75%以上,叶面持有水滴时,病菌容易侵入发病。一般年份可造成10%-20%的减产,大发生年份可达50%-70%,严重时可造成绝收。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流行与花期前后的气候条件关系较大,尤其在7至8月降雨集中和降雨量大是主要流行因素。按常规种植方法,5月播种9月收获,马铃薯在7、8月份正值盛花期,易感病,又恰逢雨季,温度和湿度均满足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和流行条件,常常引起晚疫病发生和流行,造成严重产量损失。生产上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主要采取种植抗病品种和化学农药防治方法。但马铃薯抗病品种数量有限,不能满足生产需求,且长期大面积种植导致抗性丧失,而化学农药防治不仅防治效果差,而且会造成农田污染,目前尚未见马铃薯晚播控制晚疫病的方法。
发明内容本发明克服了按常规播种期种植的马铃薯感病期与雨季重叠导致病害流行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马铃薯晚播控制晚疫病流行的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保持目前常规种植马铃薯的施肥及田间管理方法不变,不同的是马铃薯晚播,7月中旬至8月上旬播种,10月下旬至ll月上旬收获;起垄梅花塘种植,垄宽50-60cm,垄距60-70cm,垄上梅花型开塘,对角线塘距6070cm;每亩种植密度为22003300株;马铃薯品种可以是会-2、米拉、合作88、威芋3号;该方法可适用于烟地、蔬菜地等田块中种植。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改变马铃薯种植时间、使马铃薯易感病期避开降雨集中时期,错开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的气候条件,从而减轻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降低病害造成的损失。梅花塘种植优化了马铃薯植株的田间分布,增强通风透光,减少田间湿度,降低病害流行程度。该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量及其对农田生态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为马铃薯晚疫病的生态控制提供了新方法,有着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同田对比试验设2个处理,对照是按马铃薯常规播期播种,5月5日播种,播种规格为单行播种,行距60cm,株距25cm;处理是晚播,7月15日播种,起垄梅花塘种植,垄宽50cm,垄距70cm,垄上梅花型开塘,对角线塘距70cm。马铃薯品种为会-2,每亩种植密度2200株,田间施肥和管理方法按常规方式进行。调査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情况和防治效果,结果见表l。表l处理和对照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的效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column></row><table>实施例二同田对比试验设2个处理,对照是按马铃薯常规播期播种,5月15日播种,播种规格为单行播种,行距60cm,株距25cm;处理是晚播,7月26日播种,起垄梅花塘种植,垄宽60cm,垄距60cm,垄上梅花型开塘,对角线塘距65cm。马铃薯品种为米拉,每亩种植密度2800株,田间施肥和管理方法按常规方式进行。调査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情况和防治效果,结果见表2。表2处理和对照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的效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实施例三同田对比试验设2个处理,对照是按马铃薯常规播期播种,5月25日播种,播种规格为单行播种,行距60cm,株距25cm;处理是晚播,8月9日播种,起垄梅花塘种植,垄宽55cm,垄距65cm,垄上梅花型开塘,对角线塘距60cm。马铃薯品种为合作88,每亩种植密度3300株,田间施肥和管理方法按常规方式进行。调查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情况和防治效果,结果见表3。表3处理和对照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的效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实施例四同田对比试验设3个处理,其中2个对照,对照l是单作马铃薯,马铃薯品种为会-2,常规播期5月10日播种,播种规格为单行播种,行距60cm,株距25cm,播种密度是4410株/亩;对照2是单作烟草,烟草品种为云烟85,按常规烟草种植方式种植,单行种植,行距120cm,株距50cm。处理是马铃薯晚播,在烟叶采收剩顶部叶片5叶时,g卩7月15曰播种马铃薯于烟地中,在烟墒上梅花塘种植,垄上梅花型开塘,垄宽50cm,垄距70cm,对角线塘距70cm,种植密度是2200株/亩。马铃薯品种为威芋3号,田间施肥和管理方法按常规方式进行,调查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情况及产量。结果见表4。表4处理和对照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的效果及产量<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实施例五同田对比试验设3个处理,其中2个对照,对照l是单作马铃薯,马铃薯品种为会-2,常规播期5月10日播种,播种规格为单行播种,行距60cm,株距25cm,播种密度是4410株/亩;对照2是单作烟草,烟草品种为云烟85,按常规烟草种植方式种植,单行种植,行距120cm,株距50cm。处理是马铃薯晚播,在烟叶采收剩顶部叶片5叶时,gP7月25日播种马铃薯于烟地中,在烟墒上梅花塘种植,垄上梅花型开塘,垄宽60cm,垄距60cm,对角线塘距65cm。种植密度是2800株/亩。马铃薯品种为会-2号,田间施肥和管理方法按常规方式进行,调査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情况及产量。结果见表5。表5处理和对照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的效果及产量<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实施例六同田对比试验设3个处理,其中2个对照,对照l是单作马铃薯,马铃薯品种为会-2,常规播期5月10日播种,播种规格为单行播种,行距60cm,株距25cm,播种密度是4410株/亩;对照2是单作烟草,烟草品种为云烟85,按常规烟草种植方式种植,单行种植,行距120cm,株距50cm。处理是马铃薯晚播,在烟叶采收剩顶部叶片5叶时,S卩8月10日播种马铃薯于烟地中,在烟墒上梅花塘种植,起垄梅花塘种植,垄宽55cm,垄距65cm,垄上梅花型开塘,对角线塘距60cm。种植密度是3300株/亩,马铃薯品种为米拉,田间施肥和管理方法按常规方式进行,调查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情况及产量。结果见表六。<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实施例七同田对比试验设3个处理,其中2个对照,对照1是单作马铃薯,马铃薯品种为合作88,常规播期5月15日播种,播种规格为单行播种,行距60cm,株距25cm,播种密度是4410株/亩;对照2是单作甘蓝,品种为中甘ll号,按常规甘蓝种植方式种植,单行种植,行距30cm,株距20cm。处理是马铃薯晚播,在甘蓝采收后即8月6日播种马铃薯于甘蓝地中,起垄梅花塘种植,垄宽60cm,垄距60cm,垄上梅花型开塘,对角线塘距68cm,种植密度是2200株/亩,马铃薯品种为合作88,田间施肥和管理方法按常规方式进行,调查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情况及产量。结果见表7。<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实施例八同田对比试验设3个处理,其中2个对照,对照1是单作马铃薯,马铃薯品种为合作88,常规播期5月15日播种,播种规格为单行播种,行距60cm,株距25cm,播种密度是4410株/亩;对照2是单作大白菜,品种为京春99,按常规大白菜种植方式种植,单行种植,行距30cm,株距20cm。处理是马铃薯晚播,在大白菜采收后即7月15日播种马铃薯于大白菜地中,起垄梅花塘种植,垄宽50cm,垄距70cm,垄上梅花型开塘,对角线塘距60cm,种植密度是2800株/亩,马铃薯品种为威芋3号,田间施肥和管理方法按常规方式进行,调査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情况及产量。结果见表8。<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实施例九同田对比试验设3个处理,其中2个对照,对照1是单作马铃薯,马铃薯品种为合作88,常规播期5月15日播种,播种规格为单行播种,行距60cm,株距25cm,播种密度是4410株/亩;对照2是单作大白菜,品种为京春99,按常规大白菜种植方式种植,单行种植,行距30cm,株距20cm。处理是马铃薯晚播,在大白菜采收后即7月25曰播种马铃薯于大白菜地中,起垄梅花塘种植,垄宽65cm,垄距65cm,垄上梅花型开塘,对角线塘距70cm。种植密度是3300株/亩。马铃薯品种为米拉,田间施肥和管理方法按常规方式进行,调查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情况及产量。结果见表9。表9处理和对照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的效果及产量<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权利要求1.一种马铃薯晚播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的方法,保持目前常规种植马铃薯的施肥及田间管理方法不变,其特征是马铃薯晚播,7月中旬至8月上旬播种,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收获;起垄梅花塘种植,垄宽50~60cm,垄距60~70cm,垄上梅花型开塘,对角线塘距60~70c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铃薯晚播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的方法,其特征是每亩种植密度为22003300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铃薯晚播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的方法,其特征是马铃薯品种为会-2、米拉、合作88、威芋3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铃薯晚播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的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可应用于烟地、蔬菜地中种植。全文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马铃薯晚播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的方法,属于植物保护学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保持目前常规种植马铃薯的施肥及田间管理方法不变,不同的是马铃薯晚播,7月中旬至8月上旬播种,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收获;起垄梅花塘种植,垄宽50-60cm,垄距60-70cm,垄上梅花型开塘,对角线塘距60~70cm;每亩种植密度为2200~3300株;马铃薯品种可以是会-2、米拉、合作88、威芋3号;该方法可适用于烟地、蔬菜地等田块中种植。该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量及其对农田生态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为马铃薯晚疫病的生态控制提供了新方法,有着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文档编号A01G1/00GK101433154SQ20081023350公开日2009年5月20日申请日期2008年10月29日优先权日2008年10月29日发明者何霞红,林刘,雁孙,朱书生,朱有勇,炎李,李成云,静杨,王海宁,勇谢申请人:云南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