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废旧手机电池破碎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破碎机械,特别是一种废旧手机电池破碎机。
(二)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技术的迸步和发展,使用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必不 可少的工具,与此同时废旧电池的数量也大大增加,对废手机电池的处理已 成为环保的重要课题,解决不好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也会浪费有限 的自然资源。要对废手机电池的处理,首先要解决废旧手机电池的拆解和破 碎问题,但是废旧手机电池不仅数量大、质量小,而且拆解困难、工作效率 低,完全依靠人工拆解和破碎几乎是不可能的。
(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效率高、成本低、适应性强的废旧手机电池破碎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废旧手机电池破碎机,其特征在于由皮带轮、破碎机构和齿轮传 动机构组成;皮带轮通过销键与一根花键轴固定;破碎机构由一对花键轴、 轴承、轴承套、刀片、镶块、梳板、垫片和箱体构成, 一对花键轴分别通过 两组轴承和轴承套固定并通过销键与齿轮传动机构相连,刀片按斜角间隔设 置,刀片固定在花键轴上,其端部通过镶块固定,与刀片相配合的梳板用螺 钉固定在箱体上的,箱体与轴承套之间设有密封垫片;齿轮传动机构由一对 齿轮构成,并通过销键分别与两根花键轴固定。
所述刀片采用剪切刀片,刀齿根部采用圆角,刀片最大外径为200 260咖。
所述刀片斜角为3 5度,刀片间隙为0. 05 0. 20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方便实用、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 适应性强,对回收的各种不同形状和尺寸的手机电池均可方便地进行破碎; 刀片剪切载荷分布合理,剪切振动小,运行平稳;刀片采用圆角设计,避免 刀片受力时应力集中,使用寿命长;破碎机构采用箱体式密封结构,避免了 环境污染,也改善了工作环境。
图1为废旧手机电池破碎机结构示意图。图2为花键轴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刀片结构示意图。
图4.破碎机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皮带轮 2.轴承套 3.密封垫片 4.轴承 5.箱体 6.梳板 7,刀片 8.镶块 9.花键轴 IO.齿轮传动机构 ll.辅花键轴 12.主花键轴13.进料口 14.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
一种废旧手机电池破碎机,其特征在于由皮带轮1、破碎机构和齿轮
传动机构10组成,皮带轮1通过销键与一根花键轴9固定;破碎机构由一
对花键轴9、轴承4、轴承套2、刀片7、镶块8、梳板6、垫片3和箱体5 构成, 一对花键轴9分别通过两组轴承4和轴承套2固定并通过销键与齿轮 传动机构10相连,刀齿按角度4。固定在刀片7上,刀片7固定在花键轴9 上,其端部通过镶块8固定,根据破碎电池和咬入角20° ,确定刀片直径为 230mm,刀片7间隙则根据电池确定为0. lmm,与刀片7相配合的梳板6固定 在箱体5上,箱体5与轴承套2之间设有密封垫片3。
皮带轮1连接电机并通过销键将动力传给一根花键轴9,再通过齿轮传 动机构10带动另一根花键轴9,废旧手机电池被花键轴9上转动的刀片7 破碎。刀片7根部采用圆角,可使刀片7在受力使剪切载荷分布合理,剪切 振动小,运行平稳,提高刀片7的使用寿命。与刀片7相配合的梳板6的作 用是防止破碎后的物料被带回和清理刀片。镶块8的作用是在刀片7损坏时 可以方便快速的更换。
权利要求1. 一种废旧手机电池破碎机,其特征在于由皮带轮、破碎机构和齿轮传动机构组成;皮带轮通过销键与一根花键轴固定;破碎机构由一对花键轴、轴承、轴承套、刀片、镶块、梳板、垫片和箱体构成,一对花键轴分别通过两组轴承和轴承套固定并通过销键与齿轮传动机构相连,刀片按斜角间隔设置,刀片固定在花键轴上,其端部通过镶块固定,与刀片相配合的梳板用螺钉固定在箱体上的,箱体与轴承套之间设有密封垫片;齿轮传动机构由一对齿轮构成,并通过销键分别与两根花键轴固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旧手机电池破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 采用剪切刀片,刀齿根部采用圆角,刀片最大外径为200 260mm。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旧手机电池破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 斜角为3 5度,刀片间隙为0.05 0.20咖。
专利摘要一种废旧手机电池破碎机,由皮带轮、破碎机构和齿轮传动机构组成;皮带轮通过销键与一根花键轴固定;破碎机构由一对花键轴、轴承、轴承套、刀片、镶块、梳板、垫片和箱体构成,一对花键轴分别通过两组轴承和轴承套固定并通过销键与齿轮传动机构相连,齿轮传动机构由一对齿轮构成,并通过销键分别与两根花键轴固定。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方便实用、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适应性强,对回收的各种不同形状和尺寸的手机电池均可方便地进行破碎;刀片剪切载荷分布合理,剪切振动小,运行平稳,使用寿命长;破碎机构采用箱体式密封结构,避免了环境污染,也改善了工作环境。
文档编号B02C18/06GK201304354SQ200820142980
公开日2009年9月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10日
发明者钧 万, 崔宏祥, 杜德恒, 王志远, 乾 赵 申请人:天津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