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方形网箱上的方台形抗流网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027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方形网箱上的方台形抗流网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方台形网囊,尤其是涉及一种可使方形网箱在水中受水流冲击时正常工 作的网囊。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沿海有网箱约ioo万个,多数因网箱设施落后,技术科技含量低,材料简陋,抗流能力差,而使得网箱养殖大部分集中在近岸的港湾水域和半封闭型海湾内,导致水交换 率低,许多区域的养殖密度超过环境负荷。因此,传统网箱的升级改造及网箱由近岸向外转 移成为必然,随着离岸距离的加大,海况也变得较为复杂,较好地解决网箱的网囊抗流性尤 为重要。只有有效解决网囊的堆叠和缠绕,保持网囊在水下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避免因网 片叠压造成养殖鱼类的损伤,才能更有利于保护养殖鱼类。现有的传统方形网箱,相对于深水圆形网箱来说,体积较小,抵御风浪能力较差,但由 于其具有易于操作、管理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其也会长期存在。由于传统方形网箱自身结 构上的缺陷, 一般都是布置在港湾内水域,此类水域的水质较差,不利于鱼类的生长。另外, 用于方形网箱上的网囊为正方体或长方体状,这样在受风浪或水流的冲击力时易导致网囊产 生漂移并堆叠,擦伤所养鱼类。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使方形网箱在水中受水流冲击时正常工作的网囊。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措施来实现, 一种用于方形网箱上的方台形抗流网囊,包括网盖、网底、网身及沉子;所述的分别用于构成方台的上、下二平面的网盖和网底均由 一块方形网片、固定在该网片边缘的缘纲及固定于该网片网面上的力纲组成;所述的网身包 括用于构成方台上四个侧面的四块梯形网片,所述网身上设有纵向侧力纲和横力纲,并且, 所述网身的上、下边缘分别设有用于加固的上缘纲和下缘纲;所述网底上设有的缘纲与所述 的下缘纲相连,所述网盖上设有的缘纲与所述的上缘纲相连,从而构成一个封闭的网囊。本发明所述的方台形抗流网囊专门用于方形养殖网箱,构成网箱的预应力系统,抗冲击能力强。本发明可以作以下改进,所述的网盖和网底结构相同具体为设有至少两条呈十字形缝 扎固定于所述方形网片网面上的力纲,所述的缘纲缝扎固定于所述方形网片的边缘,且所述 力纲的端部与缘纲相固定,即所述的缘纲及力纲呈"田"字形设置。本发明还可以作以下改进,所述的网身上设有至少8条均匀分布的纵向侧力纲,其中四 条纵向侧力纲构成方台的四条侧边,另外四条纵向侧力纲分别位于方台上四个侧面的纵向中 线上;所述的网身上设有至少两条横力纲,二横力纲位于所述网身的上缘纲和下缘纲之间; 所述的纵向侧力纲和横力纲均缝扎固定在所述的网身上。本发明所述网底上的缘纲与所述下缘纲之间、所述网盖上的缘纲与所述上缘纲之间均为 缝扎固定;所述网身上的相邻梯形网片之间也通过缝扎固定。在所述网身上,位于下方的横力纲与下缘纲之间的垂直距离与两个横力纲之间的垂直距 离相等。本发明所述的网身上用于构成方台上四个侧面的梯形网片为等腰梯形,且其顶边长度大 于底边长度,此特定结构的网身与前述的力纲及缘纲一起构成一个有效的预应力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1) .本发明的方台形抗流网囊,结构简单实用,采用纵横力纲加固,抗冲击能力强;装 配容易,操作简便。(2) .本发明的方台形抗流网囊,方台形网囊的上大下小的设计构成预应力系统,风浪或 水流的冲击力直接施加在网囊的梯形斜面上,上述预应力系统则会抵消一部分冲击力,即木 发明具有较好的抗流性和抗挠性,不易折叠,养殖容积损失少,网片不易叠压造成鱼类的损 伤,更有利于保护养殖鱼类。(3) .本发明的方台形抗流网囊,可把海水网箱养殖由内湾推向外海,拓展新的养殖空间, 也可极大的扩大养殖规模,在开敞海区,由于水流的作用解决了网箱养殖自身的养殖污染问 题,有利于改善近岸海区和港湾的海水环境。


图1是本发明的方台形抗流网囊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方台形抗流网囊的侧视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方台形抗流网囊的网盖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方台形抗流网囊的网底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 4所示, 一种用于方形网箱上的方台形抗流网囊,包括网 盖1、网底2、网身3及沉子4,沉子4常用混凝土浇铸成圆柱体,本实施例中,沉子重25Kg。 分别用于构成方台的上、下二平面的网盖1和网底2均由一块方形网片、固定在该网片边缘 的缘纲6及固定于该网片网面上的力纲5组成;网身3包括用于构成方台上四个侧面的四块 梯形网片,网身3上设有纵向侧力纲7和横力纲8,并且,网身3的上、下边缘分别设有用 于加固的上缘纲9和下缘纲10;网底2上设有的缘纲6与下缘纲10相连,网盖l上设有的 缘纲6与上缘纲9相连,从而构成一个封闭的网囊。网盖1和网底2结构相同具体为设有 两条呈十字形缝扎固定于方形网片网面上的力纲5,缘纲6缝扎固定于方形网片的边缘,且 力纲5的端部与缘纲6相固定,即缘纲6及力纲5呈"田"字形设置。网身3上共设有8条 均匀分布的纵向侧力纲7,其中四条纵向侧力纲7构成方台的四条侧边,另外四条纵向侧力 纲7分别位于方台上四个侧面的纵向中线上;网身3上共设有两条横力纲8, 二横力纲8位 于网身3的上缘纲9和下缘纲10之间;纵向侧力纲7和横力纲6均缝扎固定在网身3上。网 底2上的缘纲6与下缘纲10之间、网盖1上的缘纲6与上缘纲9之间均为缝扎固定;网身3 上的相邻梯形网片之间也通过缝扎固定。在网身3上,位于下方的横力纲8与下缘纲10之问 的垂直距离a与两个横力纲8之间的垂直距离b相等,从而保证了受力均匀;网身3卜.用于 构成方台上四个侧面的梯形网片为等腰梯形,且其顶边长度大于底边长度。本发明方台形抗流网囊适用于方形养殖网箱,要求网囊底部预留8个用于系沉子4的圆 扣,将沉子4连接在侧力纲7的底端,上缘纲9通过8根系箱绳连接网箱的扶手管,在横力 纲8与纵向侧力纲7的交叉点上设有系箱绳,与网箱的主浮管相连,这样就够成预应力系统, 即利用预应力的工程原理实现抗流,将方台形网囊置于水下既可实施水下抗流工作。5本实施例中,网盖1的方形网片的边长为460cm,网底2的方形网片的边长为320cm,位 于下方的横力纲8与下缘纲10之间的垂直距离a与两个横力纲8之间的垂直距离b均为150 cm,另外,位于上方的横力纲8与上缘纲9之间的垂直距离c为80cm,距离C即为网箱扶手 管的高度。本实施例中,采用无节网衣,网目2a-4cm, a的含义为网眼的大小, 一个网目由 4条线组成,a为其中一条边的拉紧长度。纲绳的直径不小于14mm。上述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网盖、网底上的力纲的数量,网身上设有的纵向侧力纲和横力 纲的数量还可以根据水域环境增加,已起到加强受力的作用。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方形网箱上的方台形抗流网囊,包括网盖(1)、网底(2)、网身(3)及沉子(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别用于构成方台的上、下二平面的网盖(1)和网底(2)均由一块方形网片、固定在该网片边缘的缘纲(6)及固定于该网片网面上的力纲(5)组成;所述的网身(3)包括用于构成方台上四个侧面的四块梯形网片,所述网身(3)上设有纵向侧力纲(7)和横力纲(8),并且,所述网身(3)的上、下边缘分别设有用于加固的上缘纲(9)和下缘纲(10);所述网底(2)上设有的缘纲(6)与所述的下缘纲(10)相连,所述网盖(1)上设有的缘纲(6)与所述的上缘纲(9)相连,从而构成一个封闭的网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方形网箱上的方台形抗流网囊,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网盖(1)和网底(2)结构相同具体为设有至少两条呈十字形缝扎固定于所述方形网片网 面上的力纲(5),所述的缘纲(6)缝扎固定于所述方形网片的边缘,且所述力纲(5)的端部 与缘纲(6)相固定,即所述的缘纲(6)及力纲(5)呈"田"字形设置。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方形网箱上的方台形抗流网囊,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网身(3)上设有至少8条均匀分布的纵向侧力纲(7),其中四条纵向侧力纲(7)构成方台 的四条侧边,另外四条纵向侧力纲(7)分别位于方台上四个侧面的纵向中线上;所述的网身 (3)上设有至少两条横力纲(8) , 二横力纲(8)位于所述网身(3)的上缘纲(9)和下缘纲(10)之 间;所述的纵向侧力纲(7)和横力纲(6)均缝扎固定在所述的网身(3)上。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方形网箱上的方台形抗流网囊,其特征在于所述 网底(2)上的缘纲(6)与所述下缘纲(10)之间、所述网盖(1)上的缘纲(6)与所述上缘纲(9) 之间均为缝扎固定;所述网身(3)上的相邻梯形网片之间也通过缝扎固定。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用于方形网箱上的方台形抗流网囊,其 特征在于在所述网身(3)上,位于下方的横力纲(8)与下缘纲(10)之间的垂直距离(a)与两个横力纲(8)之间的垂直距离(b)相等。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方形网箱上的方台形抗流网囊,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网身(3)上用于构成方台上四个侧面的梯形网片为等腰梯形,且其顶边长度大于底边长度。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方形网箱上的方台形抗流网囊,包括网盖、网底、网身及沉子;所述的分别用于构成方台的上、下二平面的网盖和网底均由一块方形网片、固定在该网片边缘的缘纲及固定于该网片网面上的力纲组成;所述的网身包括用于构成方台上四个侧面的四块梯形网片,所述网身上设有纵向侧力纲和横力纲,并且,所述网身的上、下边缘分别设有用于加固的上缘纲和下缘纲;所述网底上设有的缘纲与所述的下缘纲相连,所述网盖上设有的缘纲与所述的上缘纲相连,从而构成一个封闭的网囊。本发明所述的方台形抗流网囊专门用于方形养殖网箱,构成网箱的预应力系统,抗冲击能力强。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1617641SQ20091004023
公开日2010年1月6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15日
发明者古恒光, 昱 胡, 郭根喜, 陶启友, 黄小华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