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咸水灌溉土壤表层积盐和降雨盐害的覆膜防治方法

文档序号:337217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咸水灌溉土壤表层积盐和降雨盐害的覆膜防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咸水灌溉土壤表层积盐和降 雨盐害的覆膜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干旱区和半干旱区降水稀少,而大气蒸发极端强烈,农业完全依 靠灌溉,但土壤水分大部分因蒸发而损失,而水分蒸发后,盐分则留 在土壤表层,即盐分表聚。如果发展严重则造成表层土壤次生盐渍化, 理化性质变差。若遇到小量降雨,土壤表层盐分可被淋洗到植物根区, 从而造成植物盐害。在咸水灌溉生态林地,盐分表聚更加强烈,普遍 在土壤表层形成盐结皮层,而降雨造成的植物盐害也更加严重。塔里 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就地采用地下咸水灌溉,灌溉水矿化度达
到3 28g/L,盐分在土壤表层大量积累,盐结皮广泛发育,春夏季突 发强降雨造成了耐盐程度较差的幼龄沙拐枣(定植1 2年)区域性 盐害,长势变差,甚至死亡。
土壤表层积盐防治的常用方法是定期大水灌溉洗盐,将表层和植 物根层内的过量盐分淋洗到植物根系层之外。植物降雨盐害防治的常 用方法是降雨同时进行灌溉,稀释土壤溶液的盐分浓度,保护植物。 这些方法的防治效果较好,但需要消耗大量水分才能达到盐分淋洗的 目的。对于多灌区的降雨盐害防治,这种方法也有一定的操作困难 由于灌区间轮灌需要一定时间, 一旦遇到大暴雨,水盐入渗很快,部 分灌区还没有来得及灌溉,盐害己经发生。此外,土壤表层盐结皮剥 离法也可以防治土壤表层积盐和降雨盐害,但有效防治时间较短,一 定时间后盐结皮又形成了,而且操作起来劳动强度很大,只适用于小面积的林地,而对于大面积的生态工程难以实际操作。
针对目前咸水灌溉土壤表层积盐和降雨盐害防治方法存在的问 题,本发明设计一种操作方便、节约水资源、能有效利用沙漠降雨资 源的防治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咸水灌溉土壤表层积盐和降雨盐害,提供一 种节约水资源、操作方便的咸水灌溉土壤表层积盐和降雨盐害的覆膜 防治方法,采用该方法将林地表面处理成垄沟状(植物行间为垄,植 物行为沟),按照植物行间垄沟地表的宽度,将地膜拆成条带状,覆 盖在林地表面,在地膜上以一定间距打通气孔,再在地膜上覆盖薄层 土壤以镇压地膜。植物行两端和中部用土拦坝,防止降水流走。该方 法利用地膜不透水的特点,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咸水灌溉土壤表层积盐 强度,防止降雨植物盐害发生,而且还能极大降低土壤水分蒸发损失, 保存土壤水分,还能有效利用荒漠稀少降雨资源,补充土壤水分,淋 洗植物根系层盐分。该方法操作简便,节约水资源,功效长,可广泛 应用于干旱区生态建设中,尤其适用于较高矿化度水灌溉林地。在实 际应用中,既可用于已经建成林地改造,也可与林地同步建设。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咸水灌溉土壤表层积盐和降雨盐害的防治方 法,按下列步骤进行
a、 地表处理将地表(1)、植物(2)两侧宽20—30cm、深5 一10cm范围内的盐结皮、植物枯落物、沙土进行剥离,将地表(1) 挖成浅沟(4),滴灌毛管(3)放在沟底,剥离物堆放在沟顶,踏实, 堆成垄(5),垄与沟的坡面相连,坡度为10—20。;
b、 地膜处理将地膜(6)裁成条带状,幅宽与行间垄沟的曲面 宽度相同;
c、 地膜铺设在垄(5)上铺设地膜(6),在沟底留l一2cm的 间隙(7),不铺设地膜,以便于降雨入渗;d、 地膜打孔在垄沟坡面中部地膜上打孔(9),孔径l—2cm, 孔间距为30cm;以便于土壤透气,降低土壤内二氧化碳浓度
e、 地膜覆土在垄顶(5)和沟底地膜上覆土 (8)厚为9一llcm, 垄坡地膜上覆土 4一6cm;防止地膜被风吹走以及日晒老化,提高应 用效果和延长使用寿命;
f、 修筑小型水坝在垄沟两端、以及中部,用土壤堆成小型挡 水坝(10),防止汇集在垄沟的降水流走;
g、 毛管排沙布设时滴灌毛管处于地膜下,为了防止负压吸沙 引起的毛管积沙、管道雍堵的问题,应定期将毛管末端(11)打开排 沙,随着林地积沙沟底积沙厚度逐年增加,因而原有的地表滴灌变成 地下滴灌,由于负压吸沙,毛管内积沙,为了防止管道雍堵,影响正 常灌水,也应定期将毛管末端(11)打开来排沙。
步骤a植物(2)的行间距为l一2m。
步骤a地膜(6)采用拉力、韧性、抗老化性能好的PE防渗漏地 膜,厚度为0.06~0.2mm。
针对现有咸水滴灌林地盐分表聚和降雨盐害问题,本发明解决的
技术方案是
(1) 盐分表聚是土壤毛细作用和土壤大会分蒸发造成的。由于 塑料地膜不透水,用其覆盖咸水滴灌林地地表,可以有效降低土壤水 分蒸发作用,使植物根系层保持较高的含水量,同时也削弱了盐分表 聚作用,使土壤表层盐分含量降低。地膜覆盖能减缓土壤热量向大气 散发,从而提高地温,促进植物生长。
(2) 研究表明土壤表层盐结皮中的盐分呈固态,处于植物根系
层之外,不会危害植物。因此用地膜将地表的盐结皮覆盖起来,地膜 将降水和盐结皮隔离,避免盐分被雨水淋洗,有效防止降雨盐害。
(3) 为了化害为利、充分利用沙漠降水,将地表处理成垄沟状 的汇水微地貌,使降水向垄沟汇集,通过预留的缝隙渗入植物根基土壤。由于间隙很小,汇流使单位面积接受到大量水分,汇流经此入渗, 相当于降雨强度增加数十倍,可以达到较大的入渗深度。由于原有地 表盐结皮已经被剥离,而且绝大多数区域处于滴灌的湿润峰范围内, 表层盐份积累强度也较小,因此降水向下淋洗的盐分总量不大,不会 造成植物盐害。垄沟状地表相当于在湿润峰外的重盐聚集区增加土壤 覆盖层,也能有效防治盐分表聚作用。
(4) 为了增加地膜的稳定性,在地膜上覆盖土层,覆盖土层也 可以防止地膜快速日晒老化,增加使用寿命。
(5) 地膜覆盖对滴灌毛管也起到保护作用,减缓老化速度,延 长使用寿命。但地下滴灌管道内容易积沙,每隔一段时间应打开毛管 末端进行排沙,维护滴灌系统正常运行。


图1为本发明的垂直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并给出实施例。 实施例1
a、 地表处理将地表l、植物2两侧宽20cm、深5cm范围内的 盐结皮、植物枯落物、沙土进行剥离,将地表1挖成浅沟4,滴灌毛 管3放在沟底,剥离物堆放在沟顶,踏实,堆成垄5,垄与沟的坡面 相连,坡度为10°,植物2的行间距为1 m;
b、 地膜处理将地膜6采用拉力、韧性、抗老化性能好的PE 防渗漏地膜,厚度为0.06mm裁成条带状,幅宽与行间垄沟的曲面宽 度相同;
c、 地膜铺设在垄5上铺设地膜6,在沟底留lcm的间隙7不 铺设地膜,多余宽度地膜埋入间隙边缘土壤中,以便于降雨入渗到植 物根基土壤以及植物呼吸;d、 地膜打孔在垄沟坡面中部地膜上打孔9,孔径lcm,孔间 距为30cm,以便于土壤透气,降低土壤内二氧化碳浓度;
e、 地膜覆土在垄顶5和沟底地膜上覆土 8厚为9cm,垄坡地 膜上覆土 4cm;
f、 修筑小型水坝在垄沟两端、以及中部,用土壤堆成小型挡
水坝IO,防止汇集在垄沟的降水流走;
g、 毛管排沙布设时滴灌毛管处于地膜下,随着林地积沙,沟
底积沙厚度逐年增加,因而原有的地表滴灌变成地下滴灌,由于负压 吸沙,毛管内积沙,为了防止管道雍堵,影响正常灌水,应定期将毛 管末端11打开来排沙。
实施例2
a、 地表处理将地表l、植物2两侧宽25cm、深8cm范围内的 盐结皮、植物枯落物、沙土进行剥离,将地表1挖成浅沟4,滴灌毛 管3放在沟底,剥离物堆放在沟顶,踏实,堆成垄5,垄与沟的坡面 相连,坡度为15°,植物2的行间距为1—2m;
b、 地膜处理将地膜6采用拉力、韧性、抗老化性能好的PE 防渗漏地膜,厚度为O.lmm裁成条带状,幅宽与行间垄沟的曲面宽 度相同;
c、 地膜铺设在垄5上铺设地膜6,在沟底留1.5cm的间隙7 不铺设地膜,多余宽度地膜埋入间隙边缘土壤中,以便于降雨入渗到 植物根基土壤以及植物呼吸;
d、 地膜打孔在垄沟坡面中部地膜上打孔9,孔径1.5cm,孔间 距为30cm,以便于土壤透气,降低土壤内二氧化碳浓度;
e、 地膜覆土在垄顶5和沟底地膜上覆土 8厚为10cm,垄坡地 膜上覆土 5cm;
f、 修筑小型水坝在垄沟两端、以及中部,用土壤堆成小型挡 水坝IO,防止汇集在垄沟的降水流走;g、毛管排沙布设时滴灌毛管处于地膜下,随着林地积沙,沟 底积沙厚度逐年增加,因而原有的地表滴灌变成地下滴灌,由于负压 吸沙,毛管内积沙,为了防止管道雍堵,影响正常灌水,应定期将毛 管末端ll打开来排沙。
实施例3
a、 地表处理将地表1、植物2两侧宽30cm、深10cm范围内 的盐结皮、植物枯落物、沙土进行剥离,将地表1挖成浅沟4,滴灌 毛管3放在沟底,剥离物堆放在沟顶,踏实,堆成垄5,垄与沟的坡 面相连,坡度为20°,植物2的行间距为l一2m;
b、 地膜处理将地膜6采用拉力、韧性、抗老化性能好的PE 防渗漏地膜,厚度为0.2mm裁成条带状,幅宽与行间垄沟的曲面宽 度相同;
c、 地膜铺设在垄5上铺设地膜6,在沟底留2cm的间隙7不 铺设地膜,多余宽度地膜埋入间隙边缘土壤中,以便于降雨入渗到植 物根基土壤以及植物呼吸;
d、 地膜打孔在垄沟坡面中部地膜上打孔9,孔径2cm,孔间 距为30cm,以便于土壤透气,降低土壤内二氧化碳浓度;
e、 地膜覆土在垄顶5和沟底地膜上覆土8厚为llcm,垄坡地 膜上覆土 6cm;
f、 修筑小型水坝在垄沟两端、以及中部,用土壤堆成小型挡 水坝10,防止汇集在垄沟的降水流走;
g、 毛管排沙布设时滴灌毛管处于地膜下,随着林地积沙,沟 底积沙厚度逐年增加,因而原有的地表滴灌变成地下滴灌,由于负压 吸沙,毛管内积沙,为了防止管道雍堵,影响正常灌水,应定期将毛 管末端ll打开来排沙。
该方法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咸水灌溉林地土壤表层盐分累积,防止 降雨盐害的发生,而且可以有效降低土壤水分蒸发和热量散失,使土壤根系层保持较高的含水量和地温,还可以充分利用突发性降雨资 源,补充土壤水分,淋洗土壤植物根系层内盐分,促进植物健康生长。 此外,滴灌毛管有覆盖物遮盖,可以降低老化速度,延长使用寿命。 该方法与以往的方法相比具有可操作性强、节约水资源的优点。
权利要求
1、一种咸水灌溉土壤表层积盐和降雨盐害的覆膜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步骤进行a、地表处理将地表(1)、植物(2)两侧宽20-30cm、深5-10cm范围内的盐结皮、植物枯落物、沙土进行剥离,再将地表(1)挖成浅沟(4),滴灌毛管(3)放在沟底,剥离物堆放在沟顶,踏实,堆成垄(5),垄与沟的坡面相连,坡度为10-20°;b、地膜处理将地膜(6)裁成条带状,幅宽与行间垄沟的曲面宽度相同;c、地膜铺设在垄(5)上铺设地膜(6),在沟底留1-2cm的间隙(7);d、地膜打孔在垄沟坡面中部地膜上打孔(9),孔径1-2cm,孔间距为30cm;e、地膜覆土在垄顶(5)和沟底地膜上覆土(8)厚为9-11cm,垄坡地膜上覆土4-6cm;f、修筑小型水坝在垄沟两端、以及中部,用土壤堆成小型挡水坝(10);g、毛管排沙布设时滴灌毛管处于地膜下,定期将毛管末端(11)打开排沙。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植物(2)的 行间距为l一2m。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地膜(6)为 PE防渗漏地膜,厚度0.06 0.2mrn。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咸水灌溉土壤表层积盐和降雨盐害的覆膜防治方法,采用该方法将林地表面处理成垄沟状(植物行间为垄,植物行为沟),按照植物行间垄沟地表的宽度,将地膜拆成条带状,覆盖在林地表面,在地膜上以一定间距打通气孔,再在地膜上覆盖薄层土壤以镇压地膜。植物行两端和中部用土拦坝,防止降水流走。该方法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咸水灌溉土壤表层积盐强度,防止降雨植物盐害发生,而且还能极大降低土壤水分蒸发损失,保存土壤水分,还能有效利用荒漠稀少降雨资源,补充土壤水分,淋洗植物根系层盐分。该方法操作简便,节约水资源,功效长,可广泛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区生态建设中,尤其适用于较高矿化度水灌溉林地。
文档编号A01G13/02GK101601340SQ200910113378
公开日2009年1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13日
发明者孙旭伟, 青 常, 徐新文, 李生宇, 王鲁海, 范敬龙, 雷加强, 靳正忠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