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340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耕耘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具有气体或者弹簧等加力元件的按压装置对覆盖耕 扭部的后方的后部盖向接地方向加力的耕耘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有这样的耕扭装置,大致包括机框、设置在机框下方侧的耕 扭部、用于覆盖该耕耘部的后方的后部盖、以及跨设于装置的机框侧 和后部盖侧地延伸的气弹簧。在耕耘部中,多个耕耘爪安装在具有对 准于装置左右方向(以下也称为"水平方向")的轴线的爪轴上。通过 驱动该爪轴绕水平轴线转动,使耕耘爪进行耕耘土地。后部盖形成为 在设定在以对用耕耘部耕扭过的土地进行整地的作业姿态下从装置的 前方向后方行进而向下方移行的倾斜状,同时其前上端侧沿装置的机 框侧绕水平轴线转动自由地支承在装置的机框侧,从而后部盖上下自 由摆动。在该作业姿态下,作为按压装置的气弹簧对后部盖向下方加
力以使后部盖的后下端侧向下接地(参照日本未审查的专利公开JP-A 2007-151503 )。
上述气弹簧形成为在后部盖为作业姿态时随着从装置的前方向后 方朝下方移行的倾斜状。而且,在气弹簧中,活塞杆配置成向着斜后 下方从管进退自由地突出。位于管的底部侧的气弹簧的安装部位于后 部盖的转动支轴的前上方侧,枢轴支承地连接在设于装置机框侧的机 框侧支架上。另一方面,活塞杆前端侧的气弹簧的安装部枢轴支承地 连接在设于后部盖的后部盖侧支架上。气弹簧的枢轴支承点和位于该 枢轴支承点相同侧的气弹簧的安装部之一相对于气弹簧的长度方向位 于相同位置(气弹簧的一端侧的枢轴支承点和位于与该端侧的枢轴支 承点相同侧的气弹簧的安装部之一相对于气弹簧的长度一致,气弹簧的另 一端侧的枢轴支承点和位于与该另 一端侧的枢轴支承点相同侧的
气弹簧的另一安装部相对于气弹簧的长度方向一致)。
另外,气弹簧的活塞杆设置成在后部盖上下移动时相对管进出。 然而,在上述以往的耕耘装置中,使后部盖上升时活塞杆会收缩。
因而,若使该后部盖的最上位置过高时,则有在该后部盖的最上位置
上活塞与管内的底部侧端部抵接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使后部 盖的最上位置设定在较高高度的耕耘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课题,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手段的耕耘装置包
括机框2;设置在安装于机框2的主盖19下方的耕扭部3;覆盖耕 扭部3后部的后部盖20,该后部盖的前端侧绕水平轴线转动自由地支 承在主盖19后端侧而使该后部盖20上下摆动自由;以及长尺寸的按 压装置27,该按压装置具有加力元件,用于对上述后部盖20向下方 加力,该加力元件枢轴支承在设于机框2侧的支架30和设于后部盖侧 的支架31上,从而抵抗该加力元件所施加的作用力使后部盖20向上 方摆动。
在该耕扭装置中,在位于相同侧的支架30上枢轴支承上述按压装 置27的一侧,以使在上述按压装置27的一侧的作用力受压部位比上 述按压装置27的相同侧的枢轴支承点X位于按压装置27的长度方向 外方。
另一技术的手段的耕扭装置包括机框2;设置在安装于机框2 的主盖19下方的耕扭部3;覆盖耕耘部3后部的后部盖20,该后部盖 的前端侧绕水平轴线转动自由地支承在主盖19后端侧而使该后部盖 20上下摆动自由;以及长尺寸的按压装置27,该按压装置具有加力元 件,用于对上述后部盖20向下方加力,该加力元件枢轴支承在设于机 框2侧的支架30和设于后部盖侧的支架31上,从而抵抗该加力元件 所施加的作用力使后部盖20向上方摆动。在该耕耘装置中,在上述按压装置27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侧的安 装部51、 108上安装连杆65的一端侧,把该连杆65的另一端侧枢轴 支承在位于与安装该连杆65 —端侧的上述安装部51 、 108相同侧的支 架30上,并定位于在按压装置27的长度方向上比安装该连杆65的一 端侧的上述安装部51靠内方侧的位置上。
另外,可以是上述按压装置27的长度方向一侧通过上述连杆65 支承在机框2侧的支架30上。
另外,可以是上述按压装置27的长度方向一侧通过上述连杆65 支承在后部盖20侧的支架31上。
另外,可以具有把切换按压装置27的状态切换成上述按压装置 27的上述加力元件的作用力作用于后部盖20的作用状态和上述加力 元件的作用力不作用于后部盖20的自由状态的加力切换部件57。
另外,可以由气弹簧构成按压装置27。
另外,加力元件可以是螺旋弹簧107。
根据本发明,通过将按压装置的 一侧枢轴支承在位于相同侧的支 架上,以使按压装置一侧的作用力受压部位相对按压装置相同侧的枢 轴支承点在按压装置的长度方向上位于外方(由于按压装置的一侧的 作用力受压部位在按压装置的长度方向上向外远离按压装置的该侧的 枢轴支承点),可使后部盖的最上位置变高。
另外,在采用了以往的按压装置的耕耘装置和本发明的耕扭装置 中,在构成在相同位置采取后部盖的最上位置的情况下,在以往的耕 耘装置釆取按压装置的枢轴支承点一方,当要使后部盖大幅下降大时, 按压装置的中途部与后部盖的枢轴支承部附近抵接而使后部盖无法大 幅下降,或者,由于按压装置的中途部与后部盖的枢轴支承部分附近 抵接,有时会发生使后部盖的枢轴支承部变形的问题。根据本发明, 由前述的结构可以获得这样的效果,即,能够使后部盖比以往结构的 装置更大幅地下降,能够防止在后部盖达到最下位置时因按压装置的 中途部与后部盖的枢轴支承部附近抵接而使后部盖的枢轴支承部变形 的情况。


图l是后部盖的加力装置的侧面图。
图2是耕耘装置的侧面图。
图3是气弹簧的安装部分的侧面图。
图4是后部盖的加力装置的概略平面图。
图5是气弹簧的安装部分的平面剖视图。
图6是弹降装置的侧面局部剖视图。
图7是表示在使气弹簧的作用力起作用的状态下使后部盖上下摆 动变化的状态的侧面图。
图8是表在使气弹簧的作用力不起作用的状态下使后部盖上下摆 动变化的状态的侧面图。
图9是本发明另一形式的利用了气弹簧的后部盖加力装置的侧面 概略图。
图10是另一形式的利用了气弹簧的后部盖加力装置的平面概略图。
图11是表示另一形式的后部盖加力装置的气弹簧的管支承部分 的剖视图,(a)是平面剖视图,(b)是侧面剖视图,(c)是背面剖视 图。
图12是本发明又一形式的利用了气弹簧的后部盖加力装置的侧 面概略图。
图13是又一形式的利用了气弹簧的后部盖加力装置的平面局部 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在又一形式的后部盖加力装置的气弹簧的作用力起 作用的状态下使后部盖上下摆动变化的状态的侧面图。
图15是比较例的利用了气弹簧的后部盖加力装置的侧面概略图。 图16是由气弹簧形成的后部盖加力机构的变形例的侧面图。 图17是变形例的视图,(a)是气弹簧的管侧的枢轴支承部分的平 面剖视图,(b)是所述部分的背面图。图18是表示作为加力元件使用了螺旋弹簧的按压装置使用例的 侧面概略图。
图19是表示作为加力元件使用了螺旋弹簧的按压装置使用例的 平面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在图2中,附图标记1是在拖拉机等的车辆的后部通过三点连杆 机构等的连接装置拆装自由且升降自由地安装、 一边在农田移动一边 进行耕耘的耕耘装置。
该耕耘装置1主要包括与三点连杆机构连接的机框2、设在该机 框2下部侧的耕耘部3、覆盖该耕耘部3的耕耘盖4。
在机框2中从定位在装置左右方向(后述也称为"水平方向")中 央部的齿轮箱5分别向左右突出设置支撑臂6。左侧的支撑臂6的外 端側与传动箱7的上部配合,而右侧的支撑臂6的外端侧与图示省略 的侧框的上部配合。也就是说,机框2构成为背面视门形状。
顶柱8从机框2的齿轮箱5向上方突出,顶柱8的下部固定在齿 轮箱5的左右两侧。该顶柱8设置有向前斜上方延伸的上部支架9, 在该上部支架9的上端侧设置从下方侧与设在三点连杆机构的后端侧 的连接框的上部的卡合部卡合的上连接销10。在左右的各支撑臂6上 固定下部支架11。各下部支架11设置有与上述连接框的下部的连接 装置连接的下连接销12。
注意的是,可以做成使上连接销IO与三点连杆机构的顶杆的作业 机侧连接部直接连接,同时使下连接销12与三点连杆机构的底杆的作 业机侧连接部直接连接。
另外,底杆借助升降杆连接在由设在拖拉机后部的液压装置上下 移动的升降臂上。通过操作上述液压装置使底杆上下摆动,能使耕耘 装置l升降。
上述液压装置由单动型液压缸构成。耕輛装置l的上升由液压进行,下降由自重进行。
另外,在左右的下部支架ll上,枢轴支承有从机框2向后方呈突 出状的支承框13的前端侧。该支承框13的后端侧与计量轮14配合。 跨过支承框13的中途部和顶柱8,设置有通过使支承框13上下摆动 来调整计量轮14高度的高度调整装置15。
耕耘部3包括在传动箱7和侧框的下部间绕水平轴线转动自由地 架设的爪轴16、和沿水平方向安装于该爪轴16的多个耕耘爪17。
机框2的齿轮箱5设有从拖拉机的PTO轴通过传动轴传递动力的 向前方突出的PIC轴18。经由该PIC轴18向齿轮箱5内的动力传递 机构输入的动力通过左侧支撑臂6内的传动轴及传动箱7内的动力传 递才7L构传递给爪轴16,沿图2的箭头A方向转动驱动该爪轴16。
耕耘盖4包括覆盖耕耘部3上方的主盖19、覆盖耕扭部3后方 的后部盖20和分别覆盖耕耘部3的左右侧的左右的侧部盖21。
左右的各侧部盖21具有覆盖耕輛部3的上方横向部的前盖部22 和覆盖耕耘部3与后部盖20之间的横向区域的后盖部23。前盖部22 分割成上下两部分。
前盖部22的上部部分固定在传动箱7和侧框的水平内面侧。前盖 部22的下部部分固定在前盖部22的上部部分上。
主盖19配置在前盖部22的上部部分之间,并具有固定于前盖部 22的上部部分上的水平相向的端部。
如图1、图2所示,后部盖20成型为,在设定成后部盖20的后 下端侧在农田接触地而对由耕耘部3耕耘的土地进行整地的作业姿态 时,随着从装置前方朝后方而向下倾斜。设于后部盖20的前上端侧的 枢轴支承部24,绕水平轴线转动自由地枢轴支承在支承于主盖19的 后端侧的转动支轴25上。也就是说,该后部盖20上下摆动自由地支 承在主盖19 (机框2侧),以使其后部侧上下移动。
后部盖20也可以在其后下端侧装有拆装自由的整地盖。
本实施方式的耕耘装置1为了用后部盖20谋求整地的土地平整 化,作为使后部盖20向接触地方向加力的加力装置,如图1至图8所示,具有弹降装置26和作为长尺寸的按压装置27的一例而例示的 气弹簧27。
这些弹降装置26和气弹簧27配置在后部盖20的上方侧,同时在 水平方向接近地并列设置。弹降装置26和气弹簧27从机框2的水平 方向中央部配置成向左右分开状(用一个弹降装置26和一个气弹簧 27组成一组加力装置,设置两组)。
在本实施方式中,气弹簧27配置在弹降装置26的水平方向外方 侧且比弹降装置26靠下侧。
如图l及图6中所示,弹降装置26具有由跨过机框2侧和后部盖 20側设置的管构成的弹降杆28、和套嵌于该弹降杆28而向后部盖20 加力的螺旋弹簧29。
弹降杆28配置于后部盖20的上方侧,以便在后部盖20是作业姿 态的状态下向后方延伸。弹降杆28的前端侧枢轴支承在立设于主盖 19上面侧的后端侧的支架30 (称支架30为机框侧支架)上,该弹降 杆28的后部侧插通于杆托32。该杆托32设置在立设于后部盖20的 上面(背面)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的支架31 (称支架31为后部盖侧 支架)上。
另外,上述机框侧支架30可以固定在支撑臂6上。也就是说,只 需将机框侧支架30设在机框2或者固定于机框2的部件上。
如图5所示,机框侧支架30形成向后方开放状的3字形,包括左 右的侧壁30a和连接左右的侧壁30a的前端侧之间的前壁30b。在机 框侧支架30位于左右的侧壁30a间的上部插入弹降杆28的前端侧。 弹降杆28的前端侧通过枢轴33绕着水平轴线转动自由地枢轴支承在 左右的侧壁30a上。由此,弹降杆28可绕上述枢轴33上下摆动。
如图5所示,后部盖侧支架31具有在上下方向、也即竖直方向的 中途部彼此连接的左右一对侧板31a。在后部盖侧支架31位于该左右 侧板31a间的上部配置上述杆托32。该杆托32 i殳在其左右两侧的轴 部34通过绕水平轴线转动自由地嵌合在形成于左右的侧板31a的支承 孔35中,转动自由地支承在后部盖侧支架31上。另外,在杆托32上,与支承孔35 (轴部34)的轴线垂直的方向 的插通孔36形成从前面贯通到后面。弹降杆28插通该插通孔36。杆 托32和弹降杆28形成相对于弹降杆28的轴线方向自由移动。
上述螺旋弹簧29配置在杆托32的前方侧,在该螺旋弹簧29的前 方侧设置弹簧承受部件37。上述弹簧受部件37具有与在弹降杆28 的表面侧形成的卡止槽38卡合的键39;以在卡止槽38中卡合该键39 的方式加力的弹簧部件40。通过把键39卡合在卡止槽38中,弹簧承 受部件37相对弹降杆28定位。
另外,卡止槽38在弹降杆28的轴线方向隔开间隔形成多个。另 外,通过使弹簧承受部件37绕弹降杆28的轴线转动,键39抵抗弹簧 部件40的弹力可脱离卡止槽38。通过使该键39抵抗弹簧部件40的 弹力脱离卡止槽38而与其他的卡止槽38卡合,可以改变弹簧承受部 件37相对弹降杆28的位置(弹簧承受部件37在弹降杆28的轴线方 向可在多个位置定位)。
另外,在后部盖20的作业姿态的状态下,通过在弹簧承受部件 37和杆托32之间压缩螺旋弹簧29,在该后部盖20上作用向下方对后 部盖20加力的作用力。另外,在弹簧承受部件37和杆托32之间压缩 螺旋弹簧29的状态下通过改变弹簧承受部件37的位置,可以改变对 后部盖20施加的作用力。
另外,通过使弹簧承受部件37与最靠近弹降装置前端的卡止槽 38卡合或者形成弹簧承受部件37的键39不与卡止槽38卡合的状态, 形成螺旋弹簧29的弹力不作用于后部盖20的自由状态。
另外,在弹降杆28的后端侧,设置通过与杆托32的后面侧抵接 来限制后部盖20向下方侧摆动的挡块41。
另外,在杆托32上设置插入在弹降杆28上形成的锁定孔42来限 制杆托32和弹降杆28的相对移动的锁定销(图示省略),同时设置切 换锁定销的位置的切换杆43,其切换把该锁定销插入锁定孔42中的 锁定位置和从锁定孔42拔出锁定销的非锁定位置。
切换杆43绕水平轴线转动自由地设在杆托32的上端侧。如图6
ii所示,通过使切换杆43位于倾倒位置,锁定销由弹簧的弹力保持在脱 离锁定孔42的位置。另一方面,通过拉起切换杆43,由弹簧的弹力 使锁定销可以插入锁定孔42。
另外,在该结构中,当后部盖20处于作业姿态时,锁定销处于从 锁定孔42向后方离开的位置。当锁定销处于该位置时升起切换杆43, 由弹簧的作用力使锁定销被按压在弹降杆28的表面,而当使后部盖 20从作业姿态举起到上方时,杆托32相对弹降杆28向前方侧移动。 然后,锁定销与锁定孔42 —致时由弹簧的弹力使锁定销自动地插入锁 定孔42,限制弹降杆28和杆托32的相对移动。由此,保持后部盖20 从作业姿态举起到上方的位置。
如图3所示,气弹簧27具有管46、在该管46的内轴方向自由移 动(长度方向自由移动)地设置的活塞47和与该活塞47 —体移动的 活塞杆48。管46的内部由活塞47分成杆侧的室46A和底部侧的室 46B。管46内的杆侧的室46A和底部侧的室46B由在活塞47上形成 的孔口49连通。在管46内填充作为加力元件的压缩气体。
由于活塞47的杆侧受压面与底部侧受压面相比,封入接受管46 内的压缩气体的面积小。活塞杆48经常具有该受压面积差的量的与伸 长方向相反的作用力。
另外,作为气弹簧27,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的部件,只要由压 缩气体使活塞杆48向延伸方向加力。例如,气弹簧27可以包括容纳 油的管46。
在气弹簧27中,在管46的底部侧的端部及活塞杆48的前端分别 设有球关节53、 54 (连接部件)。球关节53具有安装部51 (固定件) 及球关节部50A。球关节54具有安装部52(固定件)及球关节部50B。
如图1至图5所示,在后部盖20处于作业姿态时气弹簧27呈向 后方侧向延伸状(接近或者微倾斜状态),该气弹簧27相对后部盖20 在竖直方向成并列设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气弹簧27配置成管46位于前部侧,向 后方侧突出的活塞杆48相对管46进退自由。在上述机框侧支架30的水平方向外侧方,配置一端侧(前端侧) 安装在气弹簧27的前端侧、而另一端侧(后端侧)枢轴支承在机框侧 支架30上的连杆65。
在上述机框侧支架30的水平方向外方侧的侧壁30a上,位于上述 枢轴33的下方侧的支承筒64设置成向着水平方向外方突出状。
该支承筒64具有水平轴线。在该支承筒64中绕轴线转动自由地 插入有固定于由板构成的上述连杆65的另一端侧(后端侧)的枢轴 66。该枢轴66贯通机框侧支架30而防脱。借助枢轴66使连杆65的 后端侧绕水平轴线转动自由地支承在机框侧支架30及支承筒64上。
另外,在上述连杆65的一端侧(前端侧)安装并固定管46的底 部侧的球关节53的安装部51。管46的前端侧绕水平轴线转动自由地 安装在连杆65的前端侧。
气弹簧27的管46设计成与连杆65 —起绕上述枢轴66的轴线转 动。枢轴66的轴线成为气弹簧27的管46侧的枢轴支承点X(气弹簧 27的管46侧的转动支点X)。如图4所示,该气弹簧27的管46侧的 枢轴支承点X相对气弹簧27的长度方向位于气弹簧27的管底部侧的 球关节53的安装部51的内方侧。
另外,在图1至图5中所示的结构中,气弹簧27的管46侧的枢 轴支承点X相对气弹簧27的长度方向位于管46的底部侧端部46C的 内方侧(换言之,气弹簧27的管46侧的枢轴支承点X位于管46的 底部侧端部46C和活塞杆侧端部46D之间且关于管46的底部侧端部 46C和活塞杆侧端部46D之间的中央靠底部侧端部46C)。
另外,该气弹簧27的作用部件加力元件的作用力向把活塞杆48 压向后方侧的方向作用。管46内的长度方向底部侧的作用力受压部位 (承受加力元件的作用力的部位),比处于与该作用力受压部位相同侧 的气弹簧27的上述枢轴支承点X更位于气弹簧27的长度方向的外方。
从气弹簧27的一端侧观看时,气弹簧27的长度方向内方是指从 气弹簧27的一端側的安装部51、 52向着气弹簧27的另一端侧的安装 部51, 52的方向。另一方面从气弹簧27的另一端侧观看时,气弹簧27的长度方向内方是指从该另一端侧的安装部51、 52向着气弹簧的 一端侧的安装部51、 52的方向。(例如从气弹簧27的管46的底部侧 观看时,指从该管46的底部侧的安装部51向着气弹簧27的活塞杆 48前端侧的安装部52的方向。另一方面,从气弹簧27的活塞杆48 前端侧观看时,指从该活塞杆48前端侧的安装部52向着气弹簧27 的管46底部侧的安装部51的方向。)
另外,所谓气弹簧27的长度方向外方是指和上述气弹簧27的长 度方向内方相反的方向。
气弹簧27的管46位于后部盖20的枢轴支承部24的上方,同时 气弹簧27的管46侧的枢轴支承点X位于后部盖20的转动支轴25的 前侧上方。
另外,在管46上直接设有枢轴66而不插入连杆65。此时,把管 46直接枢轴支承在机框侧支架30 (或者固定在机框侧支架30上的部 件)上。
气弹簧27的活塞杆48前端侧(气弹簧27的后端侧)绕水平轴线 可转动地枢轴支承连接在设于上述后部盖侧支架31的杆57 (作用力 切换部件)上。借助该杆57,气弹簧27的活塞杆48前端侧枢轴支承 在后部盖侧支架31上。
上述杆57的基端侧( 一端侧)绕水平轴线转动自在由地安装在杆 支承部58上。杆支承部58由固定于后部盖侧支架31的水平方向外方 侧的侧板31a上的板构成。在该杆57的前端侧(另一端侧)安装固定 气弹簧27的活塞杆48前端侧的球关节54的安装部52。
在杆57的基端侧固定筒部件59,同时形成连通在筒部件59内的 插通孔60。另外,在杆支承部58上,销61呈左右方向突出状地固定。 在该销61上绕轴线转动自由地外嵌上述筒部件59。使销61从上述插 通孔60突出,在该销61的前端侧安装防脱部件62。这样,杆57转 动自由地支承在杆支承部58上。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装置中,可以把连杆65设在后部盖侧支架 31上,同时也把杆支承部58及杆57设在机框侧支架30上;也就是,使气弹簧27在前后方向上翻转。
另外,在机框侧支架30或者后部盖侧支架31的一方上枢轴支承 连杆65,在该连杆65上连接活塞杆48前端侧的球关节54的安装部 52,同时可以把管46的底部侧的球关节53的安装部51安装在机框侧 支架30或者后部盖侧支架31的另一方上。也就是,只要气弹簧27 的一端侧或者另一端侧的枢轴支承点相对气弹簧27的长度方向比位 于与该枢轴支承点相同侧的气弹簧27的安装部51 、 52还偏靠于内方 侧即可。
进而,也可以把上述连杆65i殳在才几框侧支架30和后部盖侧支架 31上。此时,借助该连杆65把气弹簧27枢轴支承在机框侧支架30 和后部盖侧支架31上。
后部盖20在处于作业姿态时,如图3所示,在活塞杆48前端侧 的枢轴支承点Y(球关节54的转动中心;气弹簧27的活塞杆48侧的 转动支点)比通过该气弹簧27的管46侧的枢轴支承点X和杆57的 转动支点Z (杆57的转动中心)的静止线L (止点)位于更下方侧, 气弹簧27向使杆57向下方侧摆动的方向加力,同时该杆57通过设在 后部盖侧支架31上的(或者设在杆支承部58上的)止动器63限制向 其下方侧的转动。在该状态(加力状态)下,气弹簧27的作用力借助 杆57、止动器63及后部盖侧支架31作用于后部盖20,使后部盖20 向下方侧(接触地方向)摆动。
另外,如图3所示,当在从气弹簧27的作用力起作用而使后部盖 20在下方侧摆动的位置W向上方侧转动操作杆57时,气弹簧27的 另一端侧的枢轴支承点Y越过静止线L而位于该静止线L的上方侧。 此时,气弹簧27的作用力向使杆57向后方侧转动的方向作用,气弹 簧27形成伸展的状态。结果,形成气弹簧27的作用力没有作用于后 部盖20的自由状态。
因此,通过杆57的转动操作(切换操作),可以容易地把气弹簧 27的状态切换成气弹簧27的作用力作用于后部盖20的加力状态和气 弹簧27的作用力不作用于后部盖20的自由状态。另外,在上述杆57的前端侧形成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三个, 但也可以设置两个或者四个以上)用于安装活塞杆48前端侧的球关节 54的安装部52的安装孔67。通过可变更气弹簧27的端部的枢轴支承 位置,可以变更气弹簧27对后部盖20的作用力。
另外,如图7所示,在加力状态,气弹簧27的作用力在后部盖 20上下摆动范围的整个区域中向使后部盖20向下方摆动的方向作用。 另外,如图8所示,在自由状态,气弹簧27的作用力在后部盖20的 上下摆动范围的整个区域中不作用于后部盖2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使气弹簧27成为加力状态并在后部盖 20上不作用弹降装置26的弹力,可以只用气弹簧27的弹力使后部盖 20向接触地方向加力。另外,通过使气弹簧27成为自由状态的并使 弹降装置26的作用力对后部盖20起作用,可以只用弹降装置26的弹 力使后部盖20向接触地方向加力。另外,也可以使气弹簧27及弹降 装置26的弹力一起作用于后部盖20,还可以全都不作用。
另外,在只用弹降装置26对后部盖20加力时,根据后部盖20 的上下位置导致弹降装置26的弹力变化差异大,或者弹力的作用范围 变得更窄,因而必须根据后部盖20的上下位置调整弹簧承受部件37 的位置。而当只用气弹簧27的弹力对后部盖20加力时,可以使对后 部盖20的作用力大致均匀化。而且,无需调整弹力,而可谋求扩大对 后部盖20可加力的作用范围。
另外,在气弹簧27中,在收缩时,管46内部的压力提高活塞杆 进入体积的程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后部盖20处于作业姿态时,气弹 簧27由于是接近水平状态的微倾斜状或者水平状态,所以后部盖20 即使以作业姿态上下摆动,气弹簧27的长度也不太变化,其结果,气 弹簧27的作用力成不太变化的状态。
另外,上述气弹簧27在加力状态下,与后部盖20上升相连地收 缩,同时在后部盖20处于最上位置时向后方倾斜延伸。如图15所示, 气弹簧27的管46侧的接头枢轴支承连接在机框侧支架30上,并且气 弹簧27的活塞杆48前端侧的接头枢轴支承连接在后部盖侧支架31上,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据后部盖20的最上位置,气弹簧27形成收 缩界限(气弹簧27的长度最短),活塞47会与管46内的端部抵接。 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气弹簧27的管46侧枢轴支承点X比气弹簧27 的管底部侧的安装部51还向气弹簧的长度方向内方侧位置偏移。由 此,气弹簧27的管底部侧的安装部51相对气弹簧27的长度方向比气 弹簧27的管46侧的枢轴支承点X更靠外方侧(或者管46的底部侧 的作用力受压部位,比与该作用力受压部位相同侧的气弹簧27的枢轴 支承点X还位于气弹簧27的长度方向外方侧)。这可以在后部盖20 的最上位置避免活塞47与管46内的端部抵接(气弹簧27的长度最 短),或者使后部盖20的最上位置更高。
另外,在图15中所示的形式的装置中,在后部盖20为最上位置 的状态下,使气弹簧27的管46侧的枢轴支承点(安装部)从图15 所示的位置变更到长度方向(轴线方向)下方侧位置时,该最上位置 时的活塞47与管46内的底部侧端部之间的隙间变大,因而在后部盖 的最上位置气弹簧不会形成最短。但这样一来,在后部盖20的最下位 置会发生管46与后部盖20或者主盖19的后端侧抵接。这导致后部盖 20不能大幅下降,或者后部盖20的枢轴支承部24 (或者主盖19的后 端侧)等可能产生变形等问题。但是,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装置中,不 会发生这样的问题;也就是,解决了前述的后部盖20不能下降很大的 问题,或者在后部盖20的最下位置通过气弹簧27的管46与后部盖 20的枢轴支承部24附近抵接防止该后部盖20的枢轴支承部24变形 的事态。
另外,在图15中所示的形式的装置中,在使后部盖20处于最上 位置的情况下,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只要能够解除气弹簧27产生的后 部盖20的弹力,可以认为没有问题。但是,在忘记解除气弹簧27产 生的后部盖20作用的弹力的情况、或在耕耘作业中后部盖20剐在畦 上的状态下,也可以认为耕耘深度变深时后部盖20有可能为最上位 置。
另外,在拖拉机中,有设置根据后部盖20的上下摆动量使耕扭装
17置1升降而控制耕扭深度的耕深控制装置的拖拉机。在本实施方式的
耕耘装置1中,当后部盖20在被耕耘部3耕耘的土地或农田内的石压 住时,通过使气弹簧27起作用,以对弹降装置26的螺旋弹簧29压缩 赋予相反的抵抗,可以延緩该螺旋弹簧29的压缩。另一方面,当后部 盖20返回(下降)时,通过使气弹簧27起作用,以对弹降装置26 的螺旋弹簧29的返回(复原)赋予相反的抵抗,可以延緩该螺旋弹簧 29的返回。
由此,气弹簧27在后部盖20由于土产生的压力或由于石等向上 动时,可以由气弹簧27的作用抑制后部盖20的向上动速度及振幅, 当后部盖20向下动时,由气弹簧27的作用抑制后部盖20下动的速度 及振幅。这使得后部盖20的上下动衰减并抑制后部盖20的连续摆动 的次数。
即,与只用弹降装置26对后部盖20加力的情况相比,弹降装置 26和气弹簧27并用的情况在耕耘时可以衰减后部盖20的上下摆动的 动作。另外,在检测后部盖20的上下运动进行耕深控制的情况下,可 以防止过度应答,能够进行良好的耕深控制。
另外,也可以代替上述结构的实施方式的气弹簧27,采用由弹簧 (加力元件)对长度方向伸缩自由的棒状的伸缩部件向伸长的方向加 力的结构的按压装置。
图9至图11所示的装置表示用气弹簧27对后部盖20加力的另一 形式。在该形式中,在机框侧支架30上枢轴支承活塞杆48的先前端 侧,在管托71上在轴线方向相对移动地支承弹簧27的管46。管托71 绕水平轴线转动自由地支承在后部盖侧支架31上。另外,设置锁定机 构72,限制相对管托71的管46的相对移动以形成气弹簧27的弹力 作用于后部盖20的加力状态,以及容许相对管托71的管46的相对移 动以形成气弹簧27的作用力不作用于后部盖20的自由状态,允许在 该加力状态和该自由状态之间进行选择。
在机框侧支架30上固定有安装活塞杆48前端侧的球关节54的安 装部52的撑条73。管托71具有外侧结构体74、设在该外侧结构体74上的枢轴75、 设在外侧结构体74内部的内侧结构体76。
外侧结构体74具有内侧壁74a、在该内侧壁74a的水平方向外 方侧隔开间隔配置的外侧壁74b、连接内侧壁74a和外侧壁74b的上 部的上壁74c、从外侧壁74b的下端向水平方向内方側延i殳的下壁74d。 该外侧结构体74具有前后面形成开口状的中空状。
另外,外侧壁74b、上壁74c及下壁74d—体形成。
在下壁74d的内侧缘77和内侧壁74a之间通过前后方向设置间隙 78。该间隙78的宽度从前后方向大致中央部随着向后方行进而逐渐扩 大,下壁74d的后端与外侧壁74b的后端一致。
另外,在下壁74d的后部,随着从内侧缘77到外侧壁74b向水 平方向外方行进,在向前方移行的倾斜方向形成第一导向槽79。在外 侧壁74b上,随着从下端到上下方向中途部向上方行进在向前方移行 的倾斜方向上形成第二导向槽80。第一导向槽79和第二导向槽80彼 此连续。
枢轴75在外侧结构体74的内侧壁74a的前后方向中途部设置成 向水平方向内方突出状。
另一方面,在后部盖侧支架31上,固定断面U字形的支承台81。 在该支承台81的后部固定具有水平方向轴线的支承筒82。在该支承 筒82中插入上述枢轴75以防脱。由此,管托71绕枢轴75的轴线转 动自由地受到支承。
管46绕该枢轴75转动自由。枢轴75的轴线作为气弹簧27的管 46侧的枢轴支承点X。
内侧结构体76将轴线方向相向的两端开口的圆筒体的一部分切 除。该内侧结构体76的轴线方向一端侧朝向前侧,另一端朝向后侧, 插入外侧结构体74内的前部,固定在该外侧结构体74上。
内侧结构体76安装成切口 83位于下侧的方式。
在该内侧结构体76中气弹簧27的管46在轴线方向移动自由地插 通。由此,气弹簧27的管46在轴线方向可移动地被支承在管托71上。
在管46端部的球关节53的安装部51上装拆自由地安装把手84。
在把手84指向下方侧(向着下侧)的状态下,管46通过在内侧 结构体76内沿轴线方向滑动自由,该管46可以从管托71向后方侧突 出,安装部51与第一导向槽79的水平方向内端侧抵接,由此构成不 向着管托71的前方侧脱出的形式。
在内侧结构体76中插通管46的情况下,在拆下把手84的状态下, 使安装部51倾斜,通过穿通内侧结构体76的切口 83及外侧结构体 74的间隙78能使管46插通内侧结构体76。
在上述结构的实施方式中,通过把持把手84使管46侧的球关节 53的安装部51从第一导向槽79向第二导向槽80的端部移动,可以 阻止相对气弹簧27的管托71的轴线方向的相对移动,同时气弹簧27 的活塞杆48形成插入状的加力状态。这样,对后部盖20向下方侧加 力。
另外,反过来,通过使安装部51脱离第二导向槽80及第一导向 槽79,把手84形成朝向下方侧的状态,可以形成气弹簧27的弹力不 作用于后部盖20的自由状态。
上述锁定机构72由第一、第二导向槽79、 80、管46端部的球关 节53的安装部51和把手84等构成。
其它的结构与图1至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同样构成。
图12至图14所示的装置是表示由气弹簧27对后部盖20加力的 另一形式的装置。在该形式中,把轴线方向相对移动自由地外嵌在管 46上的支承筒86绕水平轴线转动自由地支承在机框侧支架30上。同 时在该机框侧支架30上设置以边限制管46的底部侧端部的位置边随 着后部盖20的上下动作的方式引导管46的底部侧端部的第一导向部 件87。另外,在后部盖20侧支架31上设置通过可形成气弹簧27的 弹力作用于后部盖20的加力状态、进行活塞杆48前端侧定位并解除 该定位而成为气弹簧27的弹力不作用于后部盖20的自由状态的定位 部件88。另外,在后部盖20侧支架31上,以在自由状态时支承活塞杆48前端侧并随着后部盖20的上下运动的方式,设置引导活塞杆48 前端侧的第二导向部件89。
在上述支承筒86中设有向水平方向内方突出的枢轴卯,该枢轴 卯具有水平轴线。该枢轴卯贯通才几框侧支架30,同时该枢轴90由位 于机框侧支架30的水平两侧的定位部件91定位于轴线方向。由此, 支承筒86绕水平轴线转动自由地支承。
该枢轴90的轴线为气弹簧27的管46侧的枢轴支承点X。
另外,在管46的端部側的球关节53的安装部51上,固定具有套 轮92的^L导向部件93。
在第一导向部件87上形成圆弧状的第一导向槽94。在该结构中, 在该第一导向槽94中插入上述被导向部件93的套轮92,由第一导向 部件87引导气弹簧27的管底部側端部。
在第二导向部件89中引导活塞杆48前端侧的球关节54的第二导 向槽95较长地形成在大致沿气弹簧27的轴线方向的方向上。
定位部件88在一端侧设置具有水平轴线的转动轴96。通过使该 转动轴96插通设在第二导向部件89的前端侧上部的筒部97,能够将 定位部件88绕水平轴线转动自由地安装。
另外,在定位部件88的另一端侧设置固定用筒98。
该定位部件88在气弹簧27的活塞杆48前端侧位于第二导向槽 95的前端侧时,通过从背后与活塞杆48前端侧的球关节54抵接,且 由插通定位部件88的另 一端侧的固定用筒98且贯通后部盖20侧的支 架31的固定销99,不能转动地固定定位部件88,相对第二导向部件 89约束活塞杆48前端不能移动而定位。在该状态下,气弹簧27成为 对后部盖20向下方侧加力的加力状态。
另外,通过使上述固定销99脱离,使定位部件88在上方侧转动 直到不横切第二导向槽95的位置,活塞杆48前端的球关节54形成沿 第二导向槽95移动自由。从而,气弹簧27形成对后部盖20不作用弹 力的自由状态。
另外,在第二导向部件89的后部上面侧设置保持筒100。在该保持筒100及定位部件88的另一端侧的固定用筒98中插通上述固定销 99,在自由状态时可以保持定位部件88。
其它的结构与图1至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同样构成。
根据图16及图17表示根据图1至图8中所示的实施方式的气弹 簧27的后部盖20的加力结构的变形例。
在由图l至图8中所示的气弹簧27构成的对后部盖20的作用加 力结构中,通常当后部盖20上下摆动时,随着该后部盖20的上下摆 动,连杆65和管46绕枢轴66—体转动。但在存在后部盖20急剧下 降、而气弹簧27的伸长动作赶不上该后部盖20下降动作的情况下, 可以认为气弹簧27通过拉伸连杆65导致该连杆65绕枢轴66向下方 摆动,瞬时气弹簧27会落入。若气弹簧27落入,则气弹簧27可能与 后部盖20或主盖19等的后端侧相撞。
因此,在该图16及图17中所示的形式的装置中设置连接这些连 杆65和管46之间的卡合部件102,以使连杆65和管46绕枢轴66经 常一体转动,在这一点上,与由图l至8中所示的气弹簧27构成的后 部盖20的加力结构不同,在其他方面与图l至8中所示的装置同样构 成。
上述卡合部件102由折曲细长的带板状的弹簧部件形成,其具有 直线状的固定片103和分别从该固定片103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在固定 片103的长度方向相对延伸设置的一对的卡合片104。
该卡合部件102的固定片103配置成其长度方向边与连杆65的横 向边一致,同时在连杆65的后端侧固定在与枢轴66的固定侧相反侧 的侧面上。卡合片104相对上下(对于管46的径向)成相向状。在该 上下的卡合片104间夹持气弹簧27的管46。
另外,上下的卡合片104的长度方向的中途部向相反侧弯曲那样 形成,以与气弹簧27的管46的外周形状对应。卡合片104的前端侧 彼此的间隔比气弹簧27的管46的径向的宽度窄。通过该卡合片104 弹性变形使卡合片104间的间隔扩大,使管46被插入该卡合片104 间。通过由上述卡合部件102连接连杆65和管46,使其绕枢轴66经 常一体转动。因此,即使在后部盖20急剧下降的情况下,连杆65和 气弹簧27也确实随着后部盖20的摆动地绕枢轴66 —体转动。
另外,卡合部件102也可以由钢琴线等的细圆棒状的弹簧部件形 成。另外,卡合部件102还可以不由弹簧部件形成。
图18及图19是表示按压装置27的另一形式的装置。该按压装置 27具有枢轴支承在机框侧的支架30和后部盖20侧的支架31上的杆 106和作为套嵌在该杆106上的加力元件的螺旋弹簧107。该按压装置 27在杆106的轴线方向构成为长尺寸。
在杆106的长度方向一方侧(轴线方向前端侧)由棒材构成的安 装部108设置成向水平方向内方突出状。
在该安装部108的水平方向内方侧形成阳螺紋108a。该阳螺紋 108a插通形成于连杆65的一端侧(前端侧)的插通孔65a中。
另外,在安装部108的阳螺紋108a上螺合位于连杆65的水平两 侧的一对的螺母109。通过柠入该螺母109,连杆65的一端侧固定在 杆106的一侧(前端侧)上。
另外,在连杆65的另一端侧(后端侧)上,枢轴66固定成水平 方向突出状。
该枢轴66插通设于才几框侧支架30的水平方向外方侧的侧壁30a 之一上的支承筒64,同时贯通机框侧支架30的左右侧壁30a。该枢轴 66用防脱销等进行保持以对支承筒64及机框侧支架30进行防脱。
该枢轴66绕水平轴线转动自由地支承在支承筒64及机框侧支架 30上。
由此,杆106的前部借助连杆65绕支轴66的轴线转动自由地支 承在机框侧支架30。
上述枢轴66的轴线是按压装置27的前部侧的枢轴支承点X。也 就是,按压装置27的前部枢轴支承在比上述安装部108更靠杆106 的长度方向的内方侧。
另外,杆106的长度方向另一方侧(轴线方向后部侧)由枢轴支承于盖侧支架31的杆托110支承。
该杆托110具有杆106沿轴线方向自由移动地插通的筒部110a和 从该筒部110a向水平方向内方突出状设置的支轴部UOb。
该杆托110的支轴部110b插通在固定于盖侧支架31的水平方向 外方侧的侧板31a之一的保持筒111,同时贯通盖侧支架31的左右侧 板31a。此时,支轴部110b绕水平轴线转动自由地支承在保持筒111 及盖侧支架31上。
因而,杆106的后部側借助杆托110枢轴支承在盖侧支架31上。
在杆106的后端部i殳置通过与杆托110的筒部110a的后面侧抵接 限制后部盖20向下方侧摆动的挡块112。
上述结构的按压装置27在后部盖20上下摆动时,通过杆106绕 枢轴66摆动,同时该杆106相对杆托110的筒部110a在轴线方向相 对移动,容许后部盖20上下摆动。
在杆106的前端侧且在枢轴66前方侧设置弹簧承受部件113。
如图18、 19所示,该弹簧承受部件113在枢轴66的前方侧(枢 轴66的杆106的长度方向外方侧)相对杆106轴线方向不能移动地定 位固定。
在该弹簧承受部件113和杆托110的筒部110a(筒部110a的前面) 之间压缩状地夹装上述螺旋弹簧107。由该螺旋弹簧107的弹力使后 部盖20向下方侧加力。
另外,弹簧承受部件113,做成可以在杆106的靠枢轴66前方侧 的轴线方向多个位置定位的方式。此时,可以做成能调整螺旋弹簧107 的弹力的方式。
其它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构成。即使是该形式的装置,该 按压装置27 —侧的作用力受压部位(弹簧承受部件113的与螺旋弹簧 107抵接的部位)也枢轴支承在与上述按压装置27的一侧相同侧的支 架30上,使得比与该作用力受压部位处于相同侧的按压装置27的枢 轴支承点X更位于按压装置27的长度方向外方。
另外,在设置于按压装置27长度方向一侧的安装部108上安装连杆65的一端侧,在使该连杆65的另一端側在与安装该连杆65的一端 侧的上述安装部108相同侧的支架30上,枢轴支承在比安装该连杆 65的一端侧的上述安装部108更靠按压装置27长度方向的内方侧。
由于这些原因,与构成把上述安装部108 (不通过连杆65)直接 相对机框侧支架30枢轴支承在与枢轴66相同的位置上的情况相比, 图18、 19所示形式的装置可以把后部盖20的最上位置取得较高。
另外,在采用枢轴支承点X与安装部108在相同位置的情况(使 撑条从机框侧支架30沿杆106向前方突出设置,将安装部108直接枢 轴支承在该撑条上的情况)下,使后部盖20处于最下位置时,发生杆 106与后部盖20的枢轴支承部24附近抵接、使该枢轴支承部24变形 的问题。但在图18、 19中所示的形式的装置中,即使后部盖20为最 下位置,杆106也不与后部盖20的枢轴支承部24附近抵接。
即,与在和安装部108相同位置采取枢轴支承点X的情况相比, 后部盖20可以大幅下降,或者在使后部盖20位于最下位置的情况下, 通过杆106与后部盖20的枢轴支承部24附近抵接起到可以防止使该 枢轴支承部24发生变形的事态的作用。
上述按压装置27的长度方向与杆106的长度方向是相同方向。所 谓按压装置27的长度方向内方是指从杆106的端部向着杆106的轴线 方向中央的方向;所谓按压装置27的长度方向外方是指从杆106的轴 线方向中央向着杆106的端部的方向。
即使在该形式的装置中,通过借助前述的杆57等在盖侧支架31 上安装上述杆托110,也可以作到能解除螺旋弹簧107对后部盖20的 弹力(螺旋弹簧107的弹力不对后部盖20作用的自由状态)。
2权利要求
1.一种耕耘装置,包括机框(2);耕耘部(3),该耕耘部(3)设于安装在机框(2)上的主盖(19)下方;后部盖(20),该后部盖(20)对耕耘部(3)的后方进行覆盖,该后部盖(20)的前端侧以绕水平轴线转动自由的方式支承在主盖(19)的后端侧,以使该后部盖(20)上下摆动自由;以及长尺寸的按压装置(27),该按压装置(27)具有对上述后部盖(20)向下方加力的加力元件,该按压装置(27)枢轴支承在设于机框(2)侧区域的支架(30)和设于后部盖侧区域的支架(31)上,以便抵抗加力元件的作用力而使后部盖(20)能够向上方摆动,其特征在于,上述按压装置(27)的一侧枢轴支承在位于相同侧的支架(30)上,使得上述按压装置(27)的一侧的作用力受压部位相对按压装置(27)的长度方向比上述按压装置(27)的相同侧的枢轴支承点(X)更靠外方定位。
2. —种耕耘装置,包括 机框(2 );耕扭部(3 ),该耕耘部(3 )设于安装在机框(2 )上的主盖(19 ) 下方;后部盖(20),该后部盖(20)对耕耘部(3)的后方进行覆盖, 该后部盖(20 )的前端侧以绕水平轴线转动自由的方式支承在主盖(19 ) 的后端侧,以使该后部盖(20)上下摆动自由;以及长尺寸的按压装置(27 ),该按压装置(27 )具有对上述后部盖(20 ) 向下方加力的加力元件,该按压装置(27)枢轴支承在设于机框(2) 侧区域的支架(30)和设于后部盖侧区域的支架(31)上,以便抵抗 加力元件的作用力而使后部盖(20)能够向上方摆动,其特征在于,至少上述按压装置(27)的长度方向一侧的安装部(51、 108)与连杆(65)的一端侧配合,该连杆(65)的另一端侧枢 轴支承在位于与安装该连杆(65)的一端侧的上述安装部(51、 108) 相同侧的支架(30)上,并相对按压装置(27)的长度方向处在安装 该连杆(65)的一端侧的上述安装部(51)的内方。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耕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按压装置(27 ) 的长度方向一侧通过上述连杆(65)支承在机框(2)侧的支架(30) 上。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耕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按压装置(27 ) 的长度方向一侧通过上述连杆(65 )支承在后部盖(20 )侧的支架(31 ) 上。
5. 如权利要求l、 2、 3或4所述的耕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 括加力切换部件(57),该加力切换部件(57)用于允许在由上述按压 装置(27)的上述加力元件产生的作用力作用于后部盖(20)的作用 状态和由上述加力元件产生的作用力不作用于后部盖(20)的自由状 态之间进行选择。
6. 如权利要求l、 2、 3或4所述的耕耘装置,其特征在于,按压 装置(27)构成为气弹簧。
7. 如权利要求l、 2、 3或4所述的耕耘装置,其特征在于,加力 元件是螺旋弹簧(107 )。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耕耘装置作为把具有使覆盖耕耘部后方的后部盖向下方侧加力的加力元件的长尺寸的按压装置枢轴支承在设于机框侧的支架和设于后部盖侧的支架上,以抵抗该加力元件的作用力使得后部盖可以在上方侧摆动的作耕耘装置,能够使后部盖的最上位置提高。将按压装置(27)的一侧枢轴支承在位于相同侧的支架(30)上,以使上述按压装置(27)的一侧的作用力受压部位比上述按压装置(27)的相同侧的枢轴支承点(X)更位于按压装置(27)长度方向的外方。
文档编号A01B33/02GK101536627SQ200910128940
公开日2009年9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18日
发明者冈本晓雄, 大西健司, 平田光喜 申请人:株式会社久保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