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蛹期寄生蜂的释放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994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蛹期寄生蜂的释放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蛹期寄生蜂的释放瓶。
背景技术
寄生蜂是害虫的重要天敌,寄生蜂的大规模繁育和释放是对寄生蜂有效利用的重 要技术手段,在释放过程中,由于受到气候、生物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往往造成寄生蜂未能 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因而如何对寄生蜂进行有效释放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之一。在寄生蜂的释放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寄生蜂必须有较高的羽化率,否则很难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2.寄生蜂的释放时间要与害虫发生时期相吻合; 3.寄生蜂的释放量要有害虫数量相适应。 现有的释放方法主要有广口瓶、培养基、散放等方法,但是其羽化率比较低,并且 寄主的失踪率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蛹期寄生蜂释放瓶,可提高寄生蜂释放的效率同时
降低寄主失踪率,从而提高寄生蜂的生物防治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种蛹期寄生蜂释放瓶,所述的释放瓶为一可打开的透明材料制成的装置,释放 瓶顶部为不透光材料;所述瓶壁和瓶底上有释放孔,释放瓶瓶径上设置有细绳。 所述释放孔的孔径大于寄生蜂的最大体长而小于未被寄生昆虫的最小体长。 释放瓶的瓶盖不透光能防止羽化后的寄生蜂因趋光而聚集于此,影响释放效果, 瓶体上的寄生蜂释放孔孔径大于寄生蜂的最大体长而小于未被寄生昆虫最小体长,可阻止 未被寄生昆虫由此逃逸,但又不影响寄生蜂由此钻出;设有的可旋开的瓶盖可方便的将带 有寄生蜂的寄主置于瓶体内;底部设有的释放孔可将雨水排出,避免瓶内积水,而影响寄生 蜂的羽化;设有的细绳可将释放瓶方便置于所需之处。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释放寄生蜂过程中,未被寄生的寄主重新危害的缺点,适合于 全天侯条件下释放,提高了寄生蜂的释放效果。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所示一种蛹期寄生蜂释放瓶,其包括瓶体1、瓶盖2、寄生蜂瓶壁和瓶底释 放孔3、悬挂绳4。所述的瓶体为透明材料,直径为6.0cm,高度为12cm,瓶盖黑色、螺口,寄生蜂释放孔孔径一般为1. 5-2. 0mm。 使用时,将瓶盖打开置入寄主,然后将瓶盖旋上用悬挂绳4将本释放瓶置于所需 之处即可。 如附图所示,使用本释放瓶释放被寄生后棕尾别麻蝇蛹,丽蝇蛹集金小蜂的羽化 率显著高于广口瓶、培养皿和散放等释放方法,并且可使释放蝇蛹的失踪率降低至零。以每 次释放1000头蛹计算,以本释放瓶释放可羽化丽蝇蛹集金小蜂3. 6万头,而其它三种方法 则仅能羽化出蜂2万头左右,释放效果有显著提高。
权利要求一种蛹期寄生蜂释放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释放瓶为一可打开的释放装置;所述瓶壁和瓶底上有释放孔(3)。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蛹期寄生蜂释放瓶,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孔(3)的孔径大于寄生蜂最大体长、小于未被寄生昆虫的最小体长。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蛹期寄生蜂释放瓶,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瓶顶端不透光。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蛹期寄生蜂释放瓶,其特征在于释放瓶瓶径上设置有细绳(4)。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蛹期寄生蜂释放瓶,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瓶为透明材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释放蛹期寄生蜂的释放瓶,目的是寄生蜂的释放装置,并应用于害虫的生物防治。此释放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带有瓶盖(2)的透明塑料瓶,瓶壁和瓶底上有若干孔径大于寄生蜂的最大体长而小于未被寄生昆虫的最小体长的释放孔(3)。本实用新型可显著提高蛹期寄生蜂释放的成功率。
文档编号A01M99/00GK201444855SQ20092002198
公开日2010年5月5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7日
发明者于广福, 于爱莲, 史卫峰, 张忠, 沈忱, 王瑞松 申请人:泰山医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