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仔鱼对底质类型选择性的测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432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鱼类仔鱼对底质类型选择性的测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鱼类仔鱼对底质类型选择性的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动物的适应行为依据其复杂性和可变程度可以分为两大基本类型(l)先天性行为,包括趋性、条件反射、本能,这3种行为方式是定型的,主要由神经系统的遗传特性所决定,这是先天性的;(2)获得性行为,包括学习和推理,这2种行为方式是随经验和学习过程而变化的,这是后天获得的。鱼类作为低等的脊椎动物,在它们的行为中不存在推理行为方式,主要表现为本能行为,并清楚地显示出趋性行为和条件反射行为。近年来鱼类行为学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鱼类行为学大部分研究还是侧重于捕捞业方面,真正运用于养殖生产上还不太普遍。鱼类行为学研究的起步较晚,从试验方法到试验设备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方面只是处于设想和摸索的阶段,因此还需要做大量的相关研究。
鱼类行为学主要有4种研究方法。(l)现场观测法具有形象化的优点,包括直接目测与仪器观测两类。(2)渔获试验法应用不同渔具与渔法的渔获物比较来间接地査明鱼类行为的方法,便于生产者应用。(3)水槽实验法用鱼或模型网具在水槽中试验,能排除众多复杂的环境因素,强化某一个刺激源的作用,易于直接观测及定量比较,可作为现场试验的基础。(4)鱼群行为模拟法以实验结果为依据,对实验数据进行修正鉴别,使鱼类行为规律进行数学模式化,分析鱼与其它因子的相互关系。
在鱼类早期个体发育阶段中,趋性行为是最重要的特征,对趋性的研究通常采用选择(或称为喜好)试验来进行。Stephan Peake发现湖鲟的底质选择与鱼类个体大小、水流、水温等有较密切的关系。鱼类受精卵孵化出膜后的仔鱼,在发育阶段对生活环境有特定要求,其中底质类型是重要的因子之一,如有些仔鱼需要寻求沙质底质,有些仔鱼需要寻求泥土底质,有些仔鱼需要砾石底质,而有些仔鱼则无特定要求,利用鱼类对底质类型选择性的测定结果,可因地制宜提供相应的苗种培育条件。因此设计一种精确测定鱼类仔鱼对底质类型选择性的装置,可掌握其发育规律,对提高苗种的成活率具有重要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便易行的,有利于掌握鱼类仔鱼的发育规律,提高苗种成活率的鱼类仔鱼对底质类型选择性的测定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鱼类仔鱼对底质类型选择性的测定装置,包括横杆、挂钩、水箱、底板、摄像头、数据传输线、显示器、显示传输线和电脑主机,所述的水箱的底板等分为4份,分别铺上4种类型的底质,分别为沙子、泥土、小砾石和大砾石,水箱的顶部放置一根横杆,所述的摄像头通过挂钩挂在横杆上,摄像头通过数据传输线与电脑主机连接,电脑主机通过显示传输线与显示器连接。
所述的水箱高度为l.O米,底部为正方形,边长为0.8米;所述的4种底质排列成正方形,边长均为0.4米;所述的横杆长度1.0米。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效率高,易于推广。测定结果以数字形式反映鱼类对底质类型需求的变化,操作简便可行,测定结果准确。

图1鱼类仔鱼对底质类型选择性的测定装置示意图。
图2测定装置底质类型的示意图。
图中1. 横杆 2.挂钩 3.水箱 4.底板 5.摄像头 6.数据传输线7.显示器 8. 显示传输线 9.电脑主机 10.沙子 11.泥土 12.小砾石13.大砾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l、 2所示,本实用新型由横杆l、挂钩2、水箱3、底板4、摄像头5、数据传输线6、显示器7、显示传输线8、电脑主机9组成。水箱3高度为1.0米,由玻璃钢制成,底部为正方形,边长为0.8厘米。水箱3底板铺上4种类型的底质,分别为沙子、泥土、小砾石、大砾石,4种底质成正方形排列,边长均为0.4米,面积相等,刚好拼成1个正方形,铺在水箱底部。水箱3顶部放置1根不锈钢横杆1,横杆1长度1.0米,架在水箱3上。摄像头5通过挂钩2挂在横杆1上,通过数据传输线6连接到电脑主机9。调整摄像头5的方向,使之拍摄整个底部鱼的活动位置,拍摄的图像显示在电脑显示器7上,显示器7通过显示传输线8与电脑主机9连接,以便观察与记录。测定鱼类仔鱼对底质类型的选择性时,在电脑旁放l个电子表。将准备好的水倒入水箱中,水深0.2米。接通摄像头与电脑,摄像头拍摄的图像出现在显示器上。然后将l尾测试的鱼类仔鱼放入水箱中,过10分钟后,仔鱼活动稳定。此时开始记录时间与仔鱼所处的位置,如位于沙子上,则记为沙子。然后每当仔鱼从1个底质类型游到另1个底质类型时,都记录下时间与所处的底质类型位置。持续观察记录30分钟,然后捞出该尾仔鱼。重新放入另1尾仔鱼进行测定,依此类推,逐尾测定10尾仔鱼。测定完毕后,统计每尾鱼在各种类型底质上的时间,则可掌握仔鱼在此发育阶段的底质类型选择性特点,比如位于沙子上的时间占78.8%,位于泥土上的时间占12.2%,位于小砾石上的时间占6.2%,位于大砾石上的时间占2.8%,则表明该阶段仔鱼具有显著的选择沙子底质的需求。通过每天测定,则可掌握鱼类仔鱼对底质类型选择性的变化特征,比如第1天位于沙子底质上的时间占84.2%,第2天则变为76.3%,第3天为78.3%,第4天为65.6%,第5天为47.8%,则表明仔鱼随着发育时间延长,选择沙子底质的时间逐渐减少。掌握这个特征,可在人工育苗中采取相应措施,以便提高成活率。
权利要求1.一种鱼类仔鱼对底质类型选择性的测定装置,包括横杆(1)、挂钩(2)、水箱(3)、底板(4)、摄像头(5)、数据传输线(6)、显示器(7)、显示传输线(8)和电脑主机(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箱(3)的底板(4)等分为4份,分别铺上4种类型的底质,分别为沙子(10)、泥土(11)、小砾石(12)和大砾石(13),水箱(3)的顶部放置一根横杆(1),所述的摄像头(5)通过挂钩(2)挂在横杆(1)上,摄像头(5)通过数据传输线(6)与电脑主机(9)连接,电脑主机(9)通过显示传输线(8)与显示器(7)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类仔鱼对底质类型选择性的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箱(3)高度为1.0米,底部为正方形,边长为0.8米;所述的4种底质排列成正方形,边长均为0.4米;所述的横杆(1)长度1.0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鱼类仔鱼对底质类型选择性的测定装置,包括横杆、挂钩、水箱、底板、摄像头、数据传输线、显示器、显示传输线和电脑主机,所述的水箱(3)的底板(4)等分为4份,分别铺上4种类型的底质,分别为沙子(10)、泥土(11)、小砾石(12)和大砾石(13),水箱(3)的顶部放置一根横杆(1),所述的摄像头(5)通过挂钩(2)挂在横杆(1)上,摄像头(5)通过数据传输线(6)与电脑主机(9)连接,电脑主机(9)通过显示传输线(8)与显示器(7)连接。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效率高,易于推广。测定结果以数字形式反映鱼类对底质类型需求的变化,操作简便可行,测定结果准确。
文档编号A01K61/00GK201414340SQ2009200706
公开日2010年3月3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17日
发明者侯俊利, 冯广朋, 刘鉴毅, 平 庄, 章龙珍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