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室棚面集雨及重力灌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940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温室棚面集雨及重力灌溉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用灌溉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温室棚面集雨及重力灌溉装置。
背景技术
设施农业的出现,使保护地作物栽培面积迅速增加。到2001年,我国蔬菜设施栽 培面积已达200万hn^,其主要集中在大中城镇郊区。大量的农业用水与居民、工业用水形成
冲突,使得水资源利用的矛盾更为突出,因此积极进行设施栽培节水技术的研究意义深远。 从雨水资源上看,全球每年降雨总量达10万亿m 我国为5万亿m 特别是我国南 方地区,降雨丰富。因此,设计利用温室棚面收集雨水,并通过蓄水装置中水面的自然高差 进行重力灌溉,不仅降低灌溉运行能耗,而且最大限度地利用雨水资源,充分达到节水、节 能、改善温室环境的目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温室棚面集 雨及重力灌溉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温室、集雨槽、汇流管、蓄水池、过滤器、流量控制阀、干管和滴灌 带; 在温室棚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集雨槽,在温室底部的一端外设置有蓄水池, 集雨槽、汇流管和蓄水池前后依次连接; 在蓄水池底部的出水口设置有过滤器,在温室底部设置有干管和滴灌带,过滤器、 流量控制阀、干管和滴灌带前后依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降雨时,雨水沿着两侧集雨槽流向汇流管,通过汇流管引入蓄水池储存;灌溉时, 蓄水池中具有一定自重的雨水通过过滤器流经流量控制阀,由流量控制阀控制出水的开 启、关闭和流量大小;雨水经过流量控制阀后流经干管,再经过干管均匀分配至各滴灌带; 通过滴灌作用到作物根区附近表层土壤,供给作物根系水分,实现雨水就地收集和就地灌 溉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和积极效果 ①利用温室棚面集雨,在南方多雨区降雨量正常情况下,基本上能满足作物灌溉 的需要。 ②温室棚面集雨既可减少水土流失,水质相对较好。与大型集雨场相比,还可减少 投资,便于实施。 ③利用水自身的重力作为动力,结构简易,投资小,节约电能,降低成本。 ④采用滴灌带进行根区局部灌溉,湿润作物根区土壤,给作物提供一个土壤持水量相对稳定的生长环境,达到"灌溉是灌作物而不是灌土壤"的要求,从根本上提高水分利 用效益。同时还可以降低温室土壤棵间无效蒸发及室内湿度,改善室内环境,提高果蔬的产 量和品质。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南方多雨地区塑料单栋和连栋温室。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集雨槽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l-温室;2-集雨槽; 3-汇流管;4-蓄水池; 5_过滤器;6_流量控制阀;7_干管;8_滴灌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 —、总体 如图l,本实用新型包括温室1、集雨槽2、汇流管3、蓄水池4、过滤器5、流量控制 阀6、干管7和滴灌带8 ; 在温室1棚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集雨槽2,在温室1靠北面的一端外设置有蓄 水池4,集雨槽2、汇流管3和蓄水池4前后依次连接; 在蓄水池4底部的出水口设置有过滤器5,在温室1底部设置有干管7和滴灌带
8,过滤器5、流量控制阀6、干管7和滴灌带8前后依次连接。 二、功能块 1、温室1 温室1为一种常用温室。 以武汉市南郊某塑料温室为例,长30m,单跨,跨度7. 5m,檐高6m,脊高8. 5m。 集雨面即温室棚面,材料为塑料薄膜。 2、集雨槽2 集雨槽2是用来收集温室棚面汇集的雨水,对于连栋温室,可利用天沟作为集雨 槽。 本实施例为单栋温室,集雨槽安装在温室1的两侧屋檐处及北侧山墙处,固定在
温室桁架上,一侧紧贴温室侧壁,集雨槽南高北低,具有i : iooo的坡度,北侧山墙处所设
集雨槽的沿长度方向中部有两个出水口,出水口与汇流管3相连。集雨槽横截面积和出水
口的尺寸与该地区的最大降雨能力及温室棚面面积的大小有关。通常情况下,该地区最大 连续降雨量越大,温室棚面面积越大,要求其尺寸也越大。本实施例集雨槽由镀锌钢板制
成,其横截面尺寸如图2所示。出水口尺寸为①100mm。 3、汇流管3 汇流管3是将集雨槽2中所集的雨水引流至蓄水池4,一端连接集雨槽出水口,一 端接入蓄水池4内。材料为塑料管道,尺寸与出水口配合。 4、蓄水池4
4[0038] 蓄水池4是一种用来储蓄雨水的有盖矩形蓄水池,钢筋混凝土结构,内设防水层; 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施工方便。 蓄水池4砌于温室1北侧外地面上, 一侧池墙可作为温室1北墙的一部分。 蓄水池4的容积需根据降雨量确定。武汉地区年降雨量平均为1222. 5mm,在该降 雨量下本温室1的棚面雨水径流量为275. 06m 最大连续降雨日平均径流量为45. 84m 保 证最大连续降雨日蓄雨率为100%,根据1995 2003年的降雨量所计算得到的径流量,兼 顾温室作物种植需水量和集雨量的时段耦合情况,初步设定蓄水池的容积为52. 5m3。蓄水 池内净空尺寸为长7m、宽1. 5m、深5m。 5、过滤器5 过滤器5是一种灌溉专用过滤器,过滤由蓄水池4流出的杂物。 6、流量控制阀6 流量控制阀6是一种常用控制阀,控制蓄水池4出水的开启、关闭和流量大小。 7、干管7 干管7是一种常用塑料管。 8、滴灌带8 滴灌带8是一种采用塑料材质制造的灌溉管材,沿管材均匀开有孔口或安装有滴 头;通过滴灌带8可将灌溉水输送至作物根区进行局部灌溉。
权利要求一种温室棚面集雨及重力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室(1)、集雨槽(2)、汇流管(3)、蓄水池(4)、过滤器(5)、流量控制阀(6)、干管(7)和滴灌带(8);在温室(1)棚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集雨槽(2),在温室(1)底部的一端外设置有蓄水池(4),集雨槽(2)、汇流管(3)和蓄水池(4)前后依次连接;在蓄水池(4)底部的出水口设置有过滤器(5),在温室(1)底部设置有干管(7)和滴灌带(8),过滤器(5)、流量控制阀(6)、干管(7)和滴灌带(8)前后依次连接。
2.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室棚面集雨及重力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滴灌带(8)是一种采用塑料材质制造的灌溉管材,沿管材均匀开有孔口或安装有滴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温室棚面集雨及重力灌溉装置,涉及一种农用灌溉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是在温室(1)棚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集雨槽(2),在温室(1)底部的一端外设置有蓄水池(4),集雨槽2、汇流管3和蓄水池4前后依次连接;在蓄水池(4)底部的出水口设置有过滤器(5),在温室(1)底部设置有干管(7)和滴灌带(8),过滤器(5)、流量控制阀(6)、干管(7)和滴灌带(8)前后依次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易,投资小,节约电能,降低成本;从根本上提高水分利用效益,适用于南方多雨地区塑料单栋和连栋温室。
文档编号A01G9/24GK201450957SQ2009200877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31日
发明者宗望远, 樊启洲, 袁巧霞 申请人:华中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