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炒制干果食品的炒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834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炒制干果食品的炒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炒制干果食品的炒锅,属于食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目前瓜子和坚果炒制行业使用的设备中,普遍采用的是直筒圆柱形卧式滚筒炒 锅。炒制时将物料与沙或盐等介质混合进行炒制,物料炒熟出锅时,必须及时进行人工分 筛,将筛出的瓜子或坚果转入到下一工序,把工作介质重新装入锅中进行下一次使用。这种 方法的主要缺点是炒制后必须进行人工分筛,费时、费力,效率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大,是一 种落后的工艺,应该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完成炒制后可以将干果物料与介
质自动分离的炒制干果食品的炒锅。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种炒制干果食品的炒锅,它有支架、外壳体、锅体、电机、传动轴、链轮,外壳体安 装在支架上,锅体两端安装在外壳体上,电机、传动轴和链轮依次与锅体连接驱动,锅体下 方有加热装置,其改进之处是,所述的锅体由外筒、中筒、筛筒组成三层圆筒形结构,筛筒在 最内层,筒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全封闭,位于加热装置上方,另一部分有筛孔,中筒套在筛 筒的外周,与筛筒的有筛孔部分连接,中筒圆周的一端有开口,外筒套在中筒的外周,筒体 为全封闭结构,在外筒、中筒、筛筒的内壁上有螺旋推板。 上述炒制干果食品的炒锅,所述电机、传动轴和链轮组成的驱动装置为双向驱动 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三层复合型锅体,在炒制完成后,炒货和介质可以通过筛筒和 中筒进行自动分离,与传统的直筒圆柱形卧式滚筒炒锅相比较,节约了人力,减轻了工人的 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中标记如下电机1、传动轴2、链轮3、锅体4、筛筒5、中筒6、外筒7、外壳体8、 托架轴承9、加热装置10、托轮11、支架12、螺旋推板13、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图中显示,本实用新型由外壳体8、锅体4、支架12组成。锅体4由托轮11和后部 托架轴承9支撑,驱动电机1带动着传动轴2,再带动起链轮3使锅体4转动。加热装置10 在外壳体8中对锅体4进行加热。[0012] 锅体4由外筒7、中筒6、筛筒5组成三层圆筒形结构。筛筒5在最内层,筒体分为 两部分, 一部分全封闭,位于加热装置10上方,另一部分有筛 L。中筒6套在筛筒5的外周, 与筛筒5的有筛孔部分连接,中筒6圆周的一端有开口 。外筒7套在中筒6的外周,筒体为 全封闭结构。在外筒7、中筒6、筛筒5的内壁上有螺旋推板13。这三个筒体分为前后两部 分,前部分为筛分区,后部分为炒制区。筛分区包括筛筒5的有筛孔的部分、中筒6、外筒7 组合而成。炒制区为筛筒5的封闭的部分。 进行炒制工作时,锅体4在电机1的带动下正向转动,沙或盐(介质)由外筒7储 存层通过过渡层中筒6进入筛筒5,在螺旋推板13的推动下进入筛筒5的工作区进行炒制。 完工后,锅体4在电机1的带动下反向转动,螺旋推板13向反方向推动物料与介质流出,流 到筛筒5的筛分区时,介质通过筛筒5流入储存区外筒7等待下次工作,物料从开口 14流 出筒外自动进入下一工序,达到物料与介质锅内分离、自动分筛功能。 改进后的设备,由过去直筒改为三层复合筒,同时内筒前部分加有筛选区,后部分 为工作区。解决了过去炒制后必须进行人工分筛的落后工艺,提高了作效率,降低了工人劳
动强度,节约了过去三分之一的能源。
权利要求一种炒制干果食品的炒锅,它有支架[12]、外壳体[8]、锅体[4]、电机[1]、传动轴[2]、链轮[3],外壳体[8]安装在支架[12]上,锅体[4]两端安装在外壳体[8]上,电机[1]、传动轴[2]和链轮[3]依次与锅体[4]连接驱动,锅体[4]下方有加热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体[4]由外筒[7]、中筒[6]、筛筒[5]组成三层圆筒形结构,筛筒[5]在最内层,筒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全封闭,位于加热装置[10]上方,另一部分有筛孔,中筒[6]套在筛筒[5]的外周,与筛筒[5]的有筛孔部分连接,中筒[6]圆周的一端有开口,外筒[7]套在中筒[6]的外周,筒体为全封闭结构,在外筒[7]、中筒[6]、筛筒[5]的内壁上有螺旋推板[13]。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制干果食品的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传动轴 [2]和链轮[3]组成的驱动装置为双向驱动结构。
专利摘要一种炒制干果食品的炒锅,属于食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目的是在完成炒制后可以将干果物料与介质自动分离,其技术方案是它有支架、外壳体、锅体和驱动装置,锅体由外筒、中筒、筛筒组成三层圆筒形结构,筛筒在最内层,筒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全封闭,位于加热装置上方,另一部分有筛孔,中筒套在筛筒的外周,与筛筒的有筛孔部分连接,中筒圆周的一端有开口,外筒套在中筒的外周,筒体为全封闭结构,在外筒、中筒、筛筒的内壁上有螺旋推板。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三层复合型锅体,在炒制完成后,炒货和介质可以通过筛筒和中筒进行自动分离,与传统的直筒圆柱形卧式滚筒炒锅相比较,节约了人力,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A23N12/10GK201541675SQ20092010458
公开日2010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2日
发明者赵双革 申请人:赵双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