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负式定量施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433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负式定量施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力农用机械,具体地说是一种背负式定量施肥器。
背景技术
在农村旱田作物栽培生产中,施肥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主要生产环节,一般都需要施底肥和2-3次的追肥,总施肥量很大,特别是主要生产环节追肥不可缺少。肥料是粮食的"粮食",而当这一"粮食"供应过多或不平衡地供应时,施肥的经济效益不一定增加,作物品质可能变差,还会给环境带来污染。由于受土地个体经营限制或地形条件影响,机械化施肥应用较少,主要靠人工施肥,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尤其在夏季对高棵作物追肥,气温高、叶片刮、肥料重,施肥劳作难度和强度非常大。同时,一般农民追肥时,往往只把肥料撒到作物根部表面,不仅会造成肥料的大量浪费,还严重地污染农村生态环境,在农业生产实践中迫切需要经济实用的施肥机械。 现在施肥器的专利很多,达上百种,但是,经过调查、分析,发现现在所有发明的施肥器一般不是结构复杂,生产成本较高、就是使用效果不好,不实用,如申请号为200420060325. 0的背负式半自动农用施肥器、申请号为200420015871. 2的背负式施肥器等,都不能做到定量、方便地施肥作业。因此,很难在生产实践中得到推广。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更好地满足现实农村旱田施肥作业需求,简便易行、定点定量的施肥器,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背负式定量施肥器,肥料背箱1底部中间设有出肥口 2,出肥口 2与施肥方管3通过输肥软管4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由设在施肥方管3上端的闸把6和施肥方管下部径向设有的一个舀肥旋筒5以及回位拉簧14和闸线8构成的定量控制机构。 所述舀肥旋筒5的结构是在圆柱体上的径向中心开有一梯形槽ll,并且梯形槽在圆柱体的一侧贯通,圆柱体的两端縮径成等径的端轴12 ; 在所述舀肥旋筒5的梯形槽内插有与梯形槽形状相吻合的外缘与端轴11相一致的调肥栓10。 用调肥栓10可根据用作物及土地需肥量,调节调肥栓10插入舀肥旋筒5内梯形槽的深度,从而调节舀肥旋筒5的舀肥容积,决定施肥量。调肥栓10可由自攻式固定螺栓9自其梯形底部旋紧固定; 所述定量控制机构是在施肥方管3下部的一方径向穿有由定位片7定位的舀肥旋筒5,闸线8连接闸把和舀肥旋筒5,其中,闸线8通过固定螺栓9绕在舀肥旋筒5的一边端轴12上,回位拉簧14的一端通过拉簧固定卡13绕在舀肥旋筒5另一边端轴11上,使舀肥旋筒5常态处于梯形槽开口朝向施肥方管3上方; 为使肥料追施到土壤下,在施肥方管下端可连接追肥破土铲15 ; 所述追肥破土铲15是在方管的一端制成一正斜面,正斜面处封闭,在正斜面对应面设追肥口 16。 为了使定量控制机构在使用中运转灵活,不因肥料堵塞而受阻,在所述施肥方管内部设有二个导流片17,位置在舀肥旋筒5的上部并与之相接近。 为了提高作业效率,可制成分叉型双行追肥破土铲18,同时对双行进行施肥作业。 所述肥料箱可由塑料材料制作。 所述输肥管可用铁、铝方管或注塑制造。 有益效果 1、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 2、省工省力,方便实用,施肥效率高; 3、定量施肥,科学准确,增加效益; 4、定量装置在输肥管底部,施肥过程连续、可靠; 5、可在作物根部表层土壤进行追肥,肥料利用率高,省肥环保。

图1结构示意图; 图2施肥方管左视图;[0023] 图3舀肥旋筒正视图;[0024] 图4舀肥旋筒A_A剖视图;[0025] 图5定位片正视图;[0026] 图6追肥破土伊仰视图;[0027] 图7双行追肥破土铲示意图。[0028] 标注序号名称 1、肥料箱;2、出肥口 ;3、施肥方管;4、输肥软管;5、舀肥旋筒;6、闸把;7、定位片;8、闸线;9、固定螺栓;10、调肥栓;11、梯形槽;12、端轴;13、拉簧固定卡;14、回位拉簧;15、追肥破土铲;16、追肥口 ;17、导流片;18、双行追肥破土铲。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肥料箱1为背负式,箱体
上设有可活动挂接并可调节长度的背包带,便于使用者使用;肥料背箱1底部中间设有出
肥口 2,出肥口 2与施肥方管3通过软管4连接,施肥方管3的上端设有闸把6,施肥方管下
部径向设有一个舀肥旋筒5,闸线8连接闸把6和舀肥旋筒5构成定量控制机构。 结合图1 、图2可见,所述定量控制机构是在施肥方管3下部的一方径向穿有由定
位片7定位的舀肥旋筒5,闸线8连接闸把和舀肥旋筒5,其中,闸线8通过固定螺栓9绕在
舀肥旋筒5的一边端轴11上,回位拉簧14的一端通过拉簧固定卡13绕在舀肥旋筒5另一
边端轴11上,使舀肥旋筒5常态处于梯形槽开口朝向施肥方管3上方; 如图3、图4所示,在圆柱体上径向中心开有一梯形槽ll,并且梯形槽在圆柱体的
一侧贯通,圆柱体的两端縮径成端轴12 ;在梯形槽内插有与梯形槽形状相吻合的外缘与端
轴12相一致的调肥栓10。 如图5所示为舀肥旋筒定位片7 ; 如图1所示,在施肥方管3下端可连接追肥破土铲15 ; 如图6所示,所述追肥破土铲15是在方管一端制成一正斜面,正斜面处封闭,在正斜面对应面设追肥口 16。 如图1所示,在所述施肥方管内部设有二个导流片17,位置在舀肥旋筒5的上部并 与之相接近。 如图7所示,为双行追肥破土铲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背负式定量施肥器时,首先将肥料装入肥料箱中,然后背到背上,肥料箱中的 肥料会靠重力流到施肥方管中,即使肥料剩的少时,由于人在行走时有晃动,也会使肥料顺 利流到施肥管中。 当使用背负式定量施肥器对作物施用底肥时,可用手握在闸把6匀速捏动,每次 捏动舀肥旋筒5在闸线拉动下旋转大半周,将肥料从施肥方管上方舀到下方后流出,随后 舀肥旋筒5在回位拉簧作用下又回到原位。随着人的行走,肥料就会连续而均匀地滤到土 中; 当使用背负式定量施肥器对作物进行追肥时,首先根据用作物及土地需肥量,调 节调肥栓10插入舀肥旋筒5内梯形槽的深度,从而调节舀肥旋筒5的舀肥容积,决定施肥 量,然后,可将追肥破土铲安装在施肥方管前端上,施肥人可手握施肥方管,通过追肥破土 铲下部斜面轻松地插入作物根部表层土壤,再握紧闸把时,自然会产生一部分向上的力,此 时追肥破土伊后部翘起,追肥破土伊前部在土地中形成一定的空隙,肥料即可从追肥口顺 利流入土地中,然后,抽出追肥破土铲,表层土壤即可自然地将肥料覆盖住。为了提高作业 效率,可使用双行追肥破土铲,即可一次双行地进行追肥,提高作业效率。 由于人背负肥料,比挎、拎都受力均匀,又能通过施肥方管准确、定量、方便地施 肥,不需要弯腰操作,因此,能够达到省工省力,施肥效率高,肥料利用率高。
权利要求背负式定量施肥器,肥料背箱(1)底部中间设有出肥口(2),出肥口(2)与施肥方管(3)通过输肥软管(4)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由设在施肥方管(3)上端的闸把(6)和施肥方管下部径向设有的一个舀肥旋筒(5)以及回位拉簧(14)和闸线(8)构成的定量控制机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负式定量施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舀肥旋筒是在圆柱体上的径向中心开有一梯形槽(ll),并且梯形槽在圆柱体的一侧贯通,圆柱体的两端縮径成等径的端轴(12)。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负式定量施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舀肥旋筒(5)的梯形槽内插有与之形状相吻合的外缘与端轴(12)相一致的调肥栓(10)。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负式定量施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量控制机构是在施肥方管(3)下部一方径向穿有由定位片(7)定位的舀肥旋筒(5),闸线(8)连接闸把(6)和舀肥旋筒(5),其中,闸线(8)通过固定螺栓(9)绕在舀肥旋筒(5)的一边端轴(12)上,回位拉簧(14)的一端通过拉簧固定卡(13)绕在舀肥旋筒(5)另一边端轴(12)上,并且,舀肥旋筒(5)常态处于梯形槽开口朝向施肥方管(3)上方。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负式定量施肥器,其特征在于在施肥方管下端连接追肥破土铲(15)。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负式定量施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追肥破土铲在方管一端制成一正斜面,正斜面处封闭,在正斜面对应面上设追肥口 (16)。
7.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背负式定量施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追肥破土铲前部分叉成双筒。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负式定量施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施肥方管内部设有二个导流片(17),位置在舀肥旋筒(5)的上部并与之相接近。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负式定量施肥器,肥料背箱底部中间设有出肥口,出肥口与施肥方管通过输肥软管连接,并且还包括一个由设在施肥方管的上端的闸把和施肥方管下部径向设有的一个舀肥旋筒以及回位拉簧和闸线构成定量控制机构,本设计结构简单,作业方便,定量施肥,效果突出。
文档编号A01C15/02GK201479584SQ20092015274
公开日2010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10日
发明者蔡成国 申请人:蔡成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