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结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355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结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结环,尤其涉及一种兼具较佳结合抗拉力强度又可大幅降
低下水阻力的连结环结构组合创新设计。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是为现有连结环结构剖面示意图,是包含转座11两端枢结有环体12 组成,所述转座11为一中空筒状体,所述两环体12是以一线杆一端形成凸大嵌状结部13 与转座11枢纽,而凸出转座11线杆另端反折环圈再以螺旋巻绕杆体定位组成的连结环结 构;由于环体12—端以螺旋巻绕杆体定位组成的环圈结构,容易在大力拉扯时松动造成抗 拉力效呆不佳的缺点,再加上其中空筒状转座11外壁的平滑结构又会形成下水较大阻力 的缺点。 如图2所示为第二种现有连结环结构剖示图,是包含于一筒状转座11两端枢结Q 状环体14组成的连结环结构;虽可藉由Q状环体14两开放端嵌入与转座11内枢结,而组 成较佳结合抗拉力结构;但其筒状转座11外壁平滑结构,仍会造成较大的下水阻力,并无 法全面改善,为其美中不足之憾。 如图3所示为第三种现有连结环结构剖示图,是包含于一框型转座20的上、下壁 贯设的枢孔,枢纽两环体21,所述环体21以一线杆一端形成凸大嵌结部22与框型转座20 枢纽,而凸出转座20线杆另端反折环圈再以螺旋巻绕杆体定位组成的连结环结构;所述转 座20虽以镂空的框体结构可消除下水的阻力,但其环体21 —端以螺旋巻绕杆体组成的环 圈结构,仍容易在大力拉扯时松动,造成抗拉力效果不佳的缺点。

发明内容所欲解决的技术课题所以如何针对现有连结环结构不是结合抗拉力效果不佳, 就是下水阻力大,无法全面改善的缺点加以改良设计,是为本实用新型所欲行解决的困难 点所在。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可提高结合拉力强度外,又能大幅降低下
水的阻力,具多重实用性与使用进步性达成的连结环。 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 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是包含在一筒状转座两端结合有Q状环体,而转 座筒壁上凹设多个环槽(或凹设纵向沟槽环列)组成;其中,所述凹设多个环槽的转座上 可再横向贯设一较大镂孔;其中,转座下端也可改与各式连结件枢纽,所述连结件是以一线 杆一端以凸大嵌结部与转座枢组,而凸出杆体末端形成环部或扣部结构;其中,所述转座也 可在上端结合Q状环体,而在筒状转座中段横向贯设一枢孔,供线组或别针等连结件穿组 成另一连结环结构;其中,转座也可以放射状贯设大小镂孔布设于筒状外壁上,而大小镂孔 以上、下间隔的环状排列组成,其相对的镂孔可供钓组的线径或别针等连结件穿设组成;其 中,所述转座也可为具适当厚度的框型体,于上、下结合有两Q状环体,于框壁凹设有一或一个以上的环槽组成;其中,所述框型转座的框壁可改以放射状间隔凹设多个沟槽形成环 状排列结构;其中,所述框型转座可为各种几何形框,而上、下壁贯设两侧延伸横向槽的枢 孔,提供两Q状环体穿组后,以冲压封闭两侧横向槽对Q状环体限位组成;其中,所述转座 可以多转座串联组成一多连结环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结环,可提高结合拉力强度外,又能大幅降 低下水的阻力,具多重实用性与使用进步性达成。

图1、图2、图3是现有连结环结构剖示图; 图4A、图4B、图4C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合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转座贯设不同大小镂孔示意图; 图6A-图6N为本实用新型连结环下端结合不同连结件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7A、图7B、图7C为本实用新型结合别针或线组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8A、图8B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降低下水阻力的连结环结构示意图; 图9A、图9B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框型连结环实施例结构立体分解图; 10A、图10B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框型连结环实施例结构立体组合图。 附图标记说明ll、20-转座;12、21-环体;13、22-凸大教结部;14-(Q状环体);
30-连结环;30A.-连结环结构;31-转座;32、72-环体钧;33、73-环槽;33-纵向沟槽;
34-镂孔;35、71-枢孔;36.-较大透孔;40-别针;50A-闭口扣结环部;50B、50C、50D、50E、
50F、50G-封闭扣结环部;50H、50I、50J、50K、50L、50M.-扣结部;51-凸大嵌结部;70-框型
转座;711.横向槽;74-沟槽。
具体实施方式余下,兹配合图式列举一具体实施例,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内容,及其所能 达成的功能效益如后;如图4A、图4B、图4C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合示意图,所述连结 环30是包含一转座31两端各枢结一环体32组成,其中,所述转座31为一两端设有枢孔的 筒状体结构,于其外壁凹设一圈以上的环槽33结构,而环体32可为Q状环体结构;如箭头 所示,所述转座31外壁也可凹设多个纵向沟槽33间隔纵向环列;如箭头所示,所述转座31 可为多串组成多连结环结构30A。 上述结构以环体32形成Q状环体与转座31牢固枢结组成一较佳抗拉力强度的 连结环结构外;又转座31以其外壁凹设多个环槽33(或多个纵向沟槽33')有效降低下 水阻力。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可在凹设多个环槽33的转座31上,以放射状贯设不同大 小的钱孔34布设于筒状外壁上,而不同大小的钱孔34Q以上、下间隔的环状排列组成,以 多个孔结构进一步减少下水的阻力外;其中,任一组相对镂孔34可供钓组的线径或别针等 各式连结件穿设组成。 如图6A-图6N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连结环下端结合不同连结件的实施例示意图, 其转座31 (如箭头所示的多连结环的下转座)下端可改结合一连结件,所述连结件可由直 杆一端形成凸大样结部51与转座31扣组,而凸出杆体末端可为各种闭口或封闭扣结环部50A、50B、50C、50D、50E、50F、50G的连结件等,或下端为不同扣结部50B、50I、50J、50K、50L、
50M等串组不同连结件组配。 如图7A、图7B、图7C所示,本实用新型凹设环槽33 (或如图4所示的纵向沟槽 33')的转座31上端维持结合Q状环体32,而在筒状体转座31中段横向贯设有枢孔35, 供别针40等连结件或线组穿组成另一连结环结构;如箭头所示,所述转座31也可以多个转 座31串连组成一多连结环结构。 如图8A、图8B所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降低下水阻力的连结环结构示意图,即可 由图7的转座31外壁上贯设一较大透孔36,其中,所述较大透孔36是与供别针40穿组的 横向枢孔35形成错开贯设布列;或如箭头所示,所述两端结合环体32而筒壁凹设环槽33 转座31上,也可贯设一横向较大透孔36。 如图9A、图9B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框型连结环实施例结构立体分解图,即可于 一框型转座70的上、下壁贯设的枢孔71向两侧延伸横向槽711,提供一 Q状环体72穿组 后,于横向槽711两侧的框型转座70冲压封闭横向槽711,将Q状环体72限位于框型转座 70的枢孔71内侧,而于两枢孔71之间的框型转座70外壁凹设一减少下水阻力的环槽73, 组成一框型连结环结构如图10A、图10B所示;而如图10A、图10B箭头所指结构,其中框型 转座70可为菱形框结构或其他几何形框体(如圆形或矩形)结构;或如图9A、图9B的箭 头所示,所述框型转座71的框壁可改以放射状间隔凹设多个沟槽74形成环状排列结构。 综上所述,当知本实用新型具有产业上利用性与进步性,且本实用新型未见于任 何刊物,也具新颖性,当符合专利法的规定,受依法提出新型专利申请,恳请贵审查委员惠 准专利为祷。
权利要求一种连结环,其特征在于,是包含在一筒状转座外壁凹设多个环槽结构,而所述转座两端分别结合有环体。
2. —种连结环,其特征在于,是包含在一筒状转座外壁凹设多个纵向沟槽间隔纵向环 列,而所述转座两端分别结合有环体。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结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座上端环体为Q状环体,而所 述转座下端改为结合一连结件,所述连结件由直杆一端形成凸大嵌结部与所述转座扣组, 而凸出杆体末端形成不同环部或扣部结构的各式连结件结构。
4. 如权利要求1 、2或3所述的连结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设多个环槽的转座环壁相对 贯设透孔。
5. 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连结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设多个环槽的转座环壁以放 射状贯设多个大小镂孔上、下错间环状排列,而其相对的镂孔供钓组的线径或别针等连结 件穿设组成。
6. —种连结环,其特征在于,是包含一转座外壁凹设多个环槽结构,所述转座上端结合 有环体,而所述转座中段相对筒壁上横向贯设枢孔,提供线组或别针等连结件穿设组配。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结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设多个环槽的转座在错开枢孔环 壁以放射状贯设多个大小镂孔上、下错间环状排列。
8. 如权利要求1、2、3或6连结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座也改为以多个转座串连组成一 多转座连结环结构。
9. 如权利要求4、5或7所述连,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座也改为以多个转座串连组成一多 转座连结环结构。
10. —种连结环,其特征在于,是包含在一框型座相对上、下壁分别结合两转环,而在两 结合转环间的框壁凹设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环槽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结环,包含于一转座上、下端枢设Ω状环体,而转座外壁凹设上、下环列多个环槽组成;其中,所述转座外壁也可改凹设多个纵向沟槽间隔纵向环列;其中,所述转座上可加设以放射状贯设多个镂孔上、下环状排列;其中,也可在转座中段贯设一横向枢孔,供绿草且或别针穿组成另一连结环结构;其中,所述转座也可以多个转座串连组成一多转座连结环结构;可由Ω状转环与转座扣结枢纽组,提高结合拉力强度外,又能藉由转座凹设的多个环槽(或纵向沟槽)及上、下环列的镂孔大幅降低下水的阻力,具多重使用进步性达成。
文档编号A01K91/03GK201528605SQ2009202196
公开日2010年7月2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0日
发明者林国阳 申请人:林国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