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麦种子点播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187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稻麦种子点播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间隔式定量播种机,特别是一种稻麦种子点播机。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水稻栽培常用大田育秧和粮农面朝黄土背天的传统插秧方式,使用人工 插秧既效率低又劳动强度大。目前虽有插秧机问世,其结构复杂,机身重,体积大,成本高, 易于浮兜,难以保证插秧播种质量,且山区丘陵区小块稻田无法使用插秧机。另外育种还需 占用田土,也影响稻田面积使用率,并且育好秧后还要拔洗秧苗再去插秧,严重损害稻秧根 部,插秧后需要一定时间插的秧才能正常生长,延长了水稻生长时间,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丰 产和粮农的收入。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总量轻,间播效果好, 不会损坏谷种质量,且直播后种粒发芽快,有利于稻秧生长,易于操作而劳动强度较低的稻 麦种子点播机。本实用新型是用如下方式完成的稻麦种子点播机的稻种漏斗箱安装在机架上,主轴两端支承在机架上,主轴有一 端安装有转动轮,主轴上套装有播种轴环,播种轴环外周壁伸入稻种漏斗箱的底口,播种轴 环的外周壁均勻分布有装种粒凹坑,稻种漏斗箱一侧安装有种粒流量调节板,漏种粒槽板 上端封装在稻种漏斗箱的底口位置的稻种漏斗箱侧板上,其漏种粒槽板向下斜弯在稻种漏 斗箱的底口下面向后伸出在机架底架外面,机架底部装有船形平拖板,在船形平拖板下面 装有向机后伸出的平衡板,拉杆的拉杆轴经拉杆轴座与船形平拖板连接。本实用新型还可以用如下方式来实现。稻麦种子点播机,它的稻种漏斗箱数量有六个或六个以上,播种轴环的数量有六 个或六个以上,同稻种漏斗箱的数量相对应,播种轴环的外周壁均勻分布有数量在四个或 四个以上的装种粒凹坑,平衡板数量有四块或四块以上,种粒流量调节板下端套装有橡胶 套,其转动轮是叶片式金属转动轮或橡胶车轮,播种轴环与转轴的套装是紧配合压装连接, 播种轴环经埋入装种粒凹坑内的固定螺钉紧固在转轴上。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间播均勻,播种种粒不因机播受损坏,有利于种粒在大 田发芽和生长,机体重量轻,人工拖拉劳动强度轻,直播功率高,易于操作,成本低等特点。 是一种适宜用作水旱田土直播稻麦种子的点播机,对大块、小块田土和不规则田土均可使 用,也可在使用橡胶车轮后,可作玉米、小麦、豆类大田的直播。将本机拉杆挂在农田耕作机 或相关机具上,则不用人工拖拉而机械化操作,其生产效率更高。

图1稻麦种子点播机俯视结构示意图。[0010]图2为图1的侧视示意图。图3省略拉杆装置后的稻麦种子点播机主视示意图。图4为图3的A-A剖视示意图。图5为转轴与八个播种轴环结构示意图。图6播种轴环用固定螺钉限位固定在转轴上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机架1上部安装有八个相靠的稻种漏斗箱3,每个稻种漏斗箱3的底部有底口, 在稻种漏斗箱3的前侧斜板上装有种粒流量调节板5,在种粒流量调节板5下端部套装有 橡胶套12。种粒流量调节板5用调节螺钉6固定在稻种漏斗箱3的侧板上,种粒流量调节 板5上有移动槽。主轴4两端经轴承支撑固定在机架1的两侧架上,主轴4有一端伸出机 架1外在其轴端装有转动轮7,本实施例转动轮7使用叶片式金属转动轮,其转至竖直位置 时,下面的叶片应超过机架1底部的船形平拖板8。主轴4轴上套装有八个播种轴环2,每 个播种轴环2的外周壁伸入上面对应位置的稻种漏斗箱3的底口,播种轴环2与稻种漏斗 箱3的前侧板的底口位置有缝孔13,用于漏过稻种。每个播种轴环2的外周壁均勻分布有 四个装种粒凹坑11。播种轴环2可以用紧配合方式压装在主轴4上(见附图4),也可以用 固定螺钉17从一个装种粒凹坑旋过播种轴环2固定在主轴4上(见附图6)。相邻两个播 种轴环2上装种粒凹坑11的距离,由播种要求两行的行距决定,播种轴环2上的相邻两个 装种粒凹坑11的位置间距也山播种要求同一行中两兜的距离决定。因此,播种技术要求的 行距和兜距决定了播种轴环2的间距和装种粒凹坑的数量。在稻种漏斗箱3的底口位置的 稻种漏斗箱3前侧板上封装有漏种粒槽板10的上端部,此漏种粒槽板10向下斜弯在稻种 漏斗箱3的底口下面向后伸出在机架1底架外面(见附图4)。机架1底部装有船形平拖板 8 (见附图1、附图4)。在船形平拖板8下面装有四块向机后伸出的平衡板9 (见附图2、附 图4)。其分布要求一般在间隔两个播种轴环2即考虑有一条平衡板9,其作用一是防止机 体在拉动前行时使机身平衡不向后侧倾斜,作用二是在水田中此平衡板9因机体重力压陷 于湿泥中在前进移动中压出凹形行坑,有利于田土表面积水流入此坑,使播种种子不在水 中浸泡,有利于发芽生长。在船形平拖板8中段位置固装有拉杆轴座15,拉杆14的拉杆轴 16支承在拉杆轴座15轴孔内。船形平拖板8作用是支承机体重量,不使机体陷进水田的 湿泥中,另外,还有在播种前再一次适当平整水田湿泥表面,有利于均勻播种。由水稻直播种要求一次播种多少行,决定机子的大小,即稻种漏斗箱3、播种轴环 2的数量可以是六个或六个以上,它们的数量要相对应。本实施例各选用八个。由水稻直播种要求行内相邻两蔸的距离决定播种轴环2的装种粒凹坑11的数量, 可以是三个或三个以上,本实施例选用四个。本稻麦种子点播机主要由机架1、稻种漏斗箱3、播种轴环2、种粒流量调节板5、船 形平拖板8、漏种粒槽板10、主轴4、转动轮7、平衡板9和拉杆14组合构成,它用金属材料、 铝塑板、塑胶棒制造。本稻麦种子点播机是用于稻麦种子点播的机具。使用时,将需点播的 稻种放在稻种漏斗箱3内,调整种粒流量调节板5选好适合的缝孔13大小,用人拖着拉杆 14前进,稻麦种子点播机随着前进,转动轮7的叶片陷入湿泥中,转动轮7转动时带动主轴 4和播种轴环2转动,装种粒凹坑11内的种粒随播种轴环2转动而向下转动移位,在到达缝孔13时被种粒流量调节板5下端的橡胶套12刮阻(橡胶套12是避免刮阻多余种粒时碰 伤种粒芽尖),在装种粒凹坑11内的种粒移过缝孔13掉入漏种粒槽板10内,在重力作川 下,种粒沿漏种粒槽板10向下滑出掉到水田表面湿泥上,连续运转播种轴环2,不断地有种 粒按要求直播在水田湿泥上,实现按要求行距和间距直播。 本实施例稻麦种子点播机为八行机,机宽1. 6米,行距20厘米,蔸距17厘米,人工 拖播,每小时播种2至3亩,整机重量在15公斤左右。使用寿命5至8年。稻种损失率在 2%以下,在大田平整和种谷破胸齐全情况下,种谷成苗率达95%以上。本机对早稻和晚稻点播播种均可使用,本机成本低,易于维护保养,劳动强度小, 节省育秧秧田,稻田利用率达100%,点播功效高,成本低,省去传统的育秧、拔秧、插秧或抛 秧等体力劳动繁重的工序,且直播比育秧、插秧或抛秧的禾苗生长更好,产量也增加15%至 20%,比传统人工插田提高功效20倍,比抛秧提高功效8倍。本实用新型如对本机的转动轮7进行更换,按耕作要求换成橡胶轮,则可以在平 整的旱土上播种小麦、玉米、或豆类农作物。为适应耕作要求,在机架下面后侧适当位置加 装拨土板(或轮),将泥土覆盖住已播在地面上的种子。本实用新型通过配套还可扩大使用 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稻麦种子点播机,它由种粒漏斗箱、主轴、转动轮和拉杆构成,其特征在于稻种漏斗箱(3)安装在机架(1)上,主轴(4)两端支承在机架(1)上,转轴(4)有一端安装有转动轮(7),主轴(4)上套装有播种轴环(2),播种轴环(2)外周壁伸入稻种漏斗箱(3)的底口,播种轴环(2)的外周壁均匀分布有装种粒凹坑(11),稻种漏斗箱(3)一侧安装有种粒流量调节板(5),漏种粒槽板(10)上端封装在稻种漏斗箱(3)的底口位置的稻种漏斗箱(3)侧板上,其漏种粒槽板(10)向下斜弯在稻种漏斗箱(3)的底口下面向后伸出在机架(1)底架外面,机架(1)底部装有船形平拖板(8),在船形平拖板(8)下面装有向机后伸出的平衡板(9),拉杆(14)的拉杆轴(16)经拉杆轴座(15)与船形平拖板(8)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麦种子点播机,其特征在于稻种漏斗箱(3)数量有六个或 六个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麦种子点播机,其特征在于播种轴环(2)的数量有六个或 六个以上,同稻种漏斗箱(3)的数量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麦种子点播机,其特征在于播种轴环(2)的外周壁均勻分 布有数量在四个或四个以上的装种粒凹坑(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麦种子点播机,其特征在于平衡板(9)数量有四块或四块 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麦种子点播机,其特征在于种粒流量调节板(5)下端套装 有橡胶套(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麦种子点播机,其特征在于转动轮(7)是叶片式金属转动 轮或橡胶车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麦种子点播机,其特征在于播种轴环(2)与转轴(4)的套 装是紧配合压装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麦种子点播机,其特征在于播种轴环(2)经埋入装种粒凹 坑(11)内的固定螺钉(17)紧固在转轴⑷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技术领域属间隔式定量稻麦播种机,特别是一种稻麦种子点播机。稻种漏斗箱安装在机架上,主轴两端支承在机架上,主轴有一端安装有转动轮,主轴上套装有播种轴环,播种轴环外周壁伸入稻种漏斗箱的底口,播种轴环的外周壁均匀分布有装种粒凹坑,稻种漏斗箱一侧安装有种粒流量调节板,漏种粒槽板上端封装在稻种漏斗箱的底口位置的稻种漏斗箱侧板上,其漏种粒槽板向下斜弯在稻种漏斗箱的底口下面向后伸出在机架底架外面,机架底部装有船形平拖板,在船形平拖板下面装有向机后伸出的平衡板,拉杆的拉杆轴经拉杆轴座与船形平拖板连接。它有结构简单、间播均匀、功效高、劳动强度轻、重量轻和成本低等特点,适宜用作水旱田土直播稻麦种的点播机。
文档编号A01C7/10GK201601965SQ2009202447
公开日2010年10月13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1日
发明者朱建军, 王辉, 胡大荣, 陈昌广 申请人:王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