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行稻麦割前脱粒联合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454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单行稻麦割前脱粒联合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稻麦联合收割机,具体指一种单行稻麦割前脱粒联 合收割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割后脱粒联合收割机,先将禾秆割断,然后全部或部分输入机体 内进行脱粒、分离、清选和籽粒入仓。这类型的收割机机构多,结构复杂, 功耗大,成本高,机器庞大、沉重,不利于小块农田作业。近年来,割前脱 粒收获工艺成为收获机械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这类收割机先将作物直接进 行脱粒,然后再切割茎秆,并侧边铺放在地上,在收割的过程中茎秆不进入 机体内,从而使功耗减小。目前这种类型机器大多为自备动力的自走式联合 收割机,适用于对大面积的农作物进行收获,同时也存在着体积大,结构复 杂,成本高的不足之处。现在市场有一些小型的联合收割机,但适应性不强, 收割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适应性强、收割效果比较理想的单行稻麦割前脱粒联合收割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单行稻麦割前脱粒联合收割机, 包括机架、行走轮、动力装置和脱粒滚筒,机架上设有防止粒籽飞溅的罩壳, 行走轮位于机架中后部,脱粒滚筒安装于机架内可转动,其轴线与前进方向 平行,在脱粒滚筒外壁上设有若干脱粒齿;脱粒滚筒前端为锥面,锥面上设 有导向螺旋,本收割机还包括分禾装置一一分禾装置位于机架前端、用于将不同行的稻麦分开,分禾 装置由左右分禾器组成,左右分未器之间留有只让一行待收割稻麦禾杆通过 的间距,从而实现单行收割;
前端扶禾器——前端扶禾器位于分禾装置后方、脱粒滚筒侧前方,前端 扶禾器与扶禾块配对,用于茎杆从前端扶未器与扶禾块之间通过,前端扶禾 器平行地位于扶禾块外侧,前端扶禾器上端向后倾斜同时向脱粒滚筒锥面上 的导向螺旋倾斜以使前端扶禾器与导向螺旋对接用于将禾杆穗部以近似相切 的方式导入导向螺旋中;
水平扶禾器一一水平扶禾器与前端扶禾器首尾相接位于脱粒滚筒同一 侧,水平扶禾器与脱粒滚筒平行,水平扶禾器用于防止禾杆在脱粒时左右偏 摆或前后偏摆;
振动筛——振动筛在脱粒滚筒下方用于将产生的粒籽和杂物分离,它由 动力装置带动产生振动;
螺旋搅笼一一螺旋搅笼在振动筛下方,用于将落在罩壳底部的粒籽输送 至出粮口;
风扇——风扇在振动筛和螺旋搅笼的后方,用于将振动筛上杂物吹离; 所述分禾器、前端扶禾器、扶禾块、水平扶禾器、振动筛、螺旋搅笼和
风扇均安装在机架上,振动筛、螺旋搅笼和风扇由动力装置提供工作动力。 进一步地,在机架后部设有将脱粒后的禾杆割倒的圆盘切割器,圆盘切
割器水平设置并由动力装置驱动,其高度与禾杆切割高度对应。割下的禾杆
铺放在地上。
在机架上安装有弧形凹板,弧形凹板上设有若干栅格。弧形凹板位于脱 粒滚筒和振动筛之间,能够对断掉落下的穗头起继续揉搓作用,实现进一步 脱粒的作用,脱下的籽粒经凹板落在振动筛上。
所述前端扶禾器和水平扶禾器包括输送链和设于输送链上的若干扶禾 齿,输送链由动力装置驱动,输送链带动扶禾齿不停移动,由扶禾齿将禾杆 朝后向拨动。所述罩壳上部和弧形凹板合围形成圆筒,该圆筒将脱粒滚筒包围,弧形 凹板位于水平扶禾器一端与罩壳间形成轴向拉通的缺口,该缺口用于禾杆穗 部进入并通过圆筒以与脱粒滚筒作用。
所述罩壳下部分左右两边向中间收縮并在底部形成收集籽粒的弧形槽, 弧形槽的形状与螺旋搅笼对应。
所述动力装置包括作为总动力的汽/柴油机,汽/柴油机一方面经带传动 与脱粒滚筒、螺旋搅笼和风扇连接;汽/柴油机一方面通过带传动与直流发电 机连接,直流发电机分别与前端扶禾器驱动电机、水平扶禾器驱动电机、圆
盘切割器驱动电机和振动筛驱动电机连接;汽/柴油机另一方面通过传动装置 和变速器与行走轮连接。
相比现有收割机,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 成本低和转移方便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小地块作业。而且收割理想,脱粒彻 底,清选千净。


图l-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脱粒装置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图1中A向结构示意图; 图4-图1中B向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分禾装置;2-前端扶未器;3-螺旋搅笼;4-振动筛;5-凹板;6-罩壳;7-脱粒滚筒;8-风扇;9-圆盘切割器;10-机架;ll-行走轮;12-动力装 置;13-导向螺旋;14-扶禾块;15-水平扶未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 图4,从图上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单行稻麦割前脱粒联合收 割机,包括机架IO、行走轮ll、动力装置12、脱粒滚筒7、分禾装置l、扶禾块14、前端扶禾器2、水平扶未器15、振动筛4、螺旋搅笼3、圆盘切割器 9、弧形凹板5和风扇8。机架10作为本收割机的基础,上述各部件都是安装 在机架上的。机架10上设有防止粒籽飞溅的罩壳6,行走轮11位于机架10 中后部,动力装置12位于机架10末端。脱粒滚筒7安装于机架10内位于罩 壳6中并在动力装置12驱动下可转动,其轴线与前进方向平行。脱粒滚筒7 由前端的锥面部分和后部的圆筒部分构成,在圆筒部分外壁上设有若干脱粒 齿,锥面上设有导向螺旋13。其他各部件的位置、结构和作用描述如下
分禾装置1——分禾装置1位于整个机架10最前端、用于将不同行的稻 麦分开,实际是将当前收割行与下一收割行分开。分禾装置1由左右分禾器 组成,之间留有只让一行待收割稻麦杆通过的间距,实现单行收割。左右分 禾器前端为尖部,左边的分禾器还向外侧张开,见图2,这样的结构更利于将 不同行的稻麦分开,对于倾倒、散乱排列的稻麦也能实现理想的分离。
前端扶禾器2和扶禾块14——前端扶禾器2和扶禾块14位于分禾装置1 后方、脱粒滚筒7侧前方,前端扶禾器2与扶禾块14配对使用,两者平行, 前端扶禾器2靠外侧,扶禾块14靠内侧,见图2和图4,杆茎从前端扶禾器 2与扶禾块14之间通过。前端扶禾器2和扶禾块14的上端向后倾斜同时向脱 粒滚筒锥面上的导向螺旋13倾斜以使前端扶禾器2与导向螺旋13对接,用 于将禾杆穗部压偏斜后以近似相切的方式导入导向螺旋中。
水平扶禾器15——水平扶禾器15与前端扶禾器2首尾相接位于脱粒滚筒 7同一侧,水平扶禾器15与脱粒滚筒7平行,见图2,水平扶禾器用于防止 禾杆在脱粒时左右偏摆或前后偏摆。
所述前端扶禾器和水平扶禾器包括输送链和设于输送链上的若干扶禾 齿,输送链由动力装置驱动,输送链带动扶禾齿不停移动,由扶禾齿将禾杆 朝后向(图2所示朝右边)拨动。从图2所示方向看,前端扶禾器和水平扶 禾器上的输送链都是做顺时针旋转。前端扶禾器和水平扶禾器设有壳体,壳 体使拨动禾杆的扶禾齿露出,其余齿则藏于壳体内。如果没有扶禾齿将禾杆 朝前进方向相反的方向拨动,禾杆就会被带动往前偏摆,禾穗就不能很好地与脱粒齿作用,不利于脱粒。
弧形凹板5——弧形凹板5的结构见图3,弧形凹板5上设有若干栅格, 它位于脱粒滚筒7正下方并与之保持合适的间距。该间距能够使断掉落到凹 板上的穗头继续被脱粒滚筒揉搓,实现进一步脱粒的作用。
振动筛4——见图1和图3,振动筛4位于弧形凹板5正下方用于将凹板 粗过滤后产生的粒籽和杂物进一步分离,它由动力装置12带动产生振动。
螺旋搅笼3——见图1和图3,螺旋搅笼3位于振动筛4正下方,它由动 力装置带动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其上的螺旋槽用于将落在罩壳底部的粒籽带 送至出粮口并由收集装置收集。
风扇8——见图1和图3,风扇8在振动筛4和螺旋搅笼3的后方,用于 将杂物往前吹离,从前方掉落地上。风扇由动力装置提供工作动力。
圆盘切割器9——见图1,圆盘切割器9位于机架10后下方,用于将脱 粒后的禾杆割倒。圆盘切割器水平设置并由动力装置驱动,其高度由禾杆切 割高度决定。圆盘切割器顺时针转动使割下的禾杆朝右边倒下铺放在地上。
所述罩壳6下部分左右两边向中间收縮并在底部形成收集籽粒的弧形槽, 弧形槽的形状与螺旋搅笼对应,见图3,这种结构使螺旋搅笼送料更彻底。
所述动力装置包括作为总动力的汽/柴油机,汽/柴油机再向下分配,汽/ 柴油机的动力传递路线有三条:一条是经带传动带动脱粒滚筒7和螺旋搅笼3, 再由脱粒滚筒7或螺旋搅笼3以带传动方式带动风扇8; —条是通过带传动直 接驱动一台直流发电机,直流发电机产生的电能经控制后再分别供给前端扶 禾器驱动电机、水平扶禾器驱动电机、圆盘切割器驱动电机和振动筛驱动电 机;第三条路线是通过传动装置连接变速器,带动行走轮ll行走。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描述动力装置12通过传动装置连接变速器,带动 行走轮ll行走,操作人员站在本收割机后方握住扶手随着行走即可。操作人 员的作用一是保持机身平衡,二是一行收割完转向。分禾装置1在机器最前 方,正在收割那行的未杆进入分禾装置两分未器之间,随着机器前行再进入 前端扶禾器2和扶禾块14之间,前端扶禾器2将禾杆压偏斜并在扶禾齿的拨动下从一侧向脱粒滚筒7靠拢,并导入前喂入口,再由脱粒滚筒7前端锥面
上的导向螺旋13和水平扶禾器15导入脱粒滚筒一侧。脱粒滚筒7转动并随 机器向前运行,未秆穗部在脱粒滚筒复合运动(前行和转动)作用下,相对 后移的同时,又受滚筒上脱粒齿脱粒,脱下的籽粒和短茎杆依次经脱粒滚筒 下的弧形凹板5和振动筛4分离后,籽粒经螺旋搅笼3输出至出粮口由收集 装置收集。短茎干和叶草等在振动筛及风扇的作用下从收割机的前端口排出。 脱粒后的禾秆沿滚筒轴线向后移动,从机体排草口排出,被圆盘切割器9割 断,铺放在地面上,从而完成收获过程。
从图上可以看出,扶禾器位于机器左恻,因此收割时禾杆应当始终位于 机器左侧。本收割机从稻麦外围向里收割,按矩形路线逆时针行走。相应地, 如果扶禾器位于机器右侧,则操作相反。
权利要求1、单行稻麦割前脱粒联合收割机,包括机架(10)、行走轮(11)、动力装置(12)和脱粒滚筒(7),机架(10)上设有防止粒籽飞溅的罩壳(6),脱粒滚筒(7)安装于机架(10)内可转动,其轴线与前进方向平行,在脱粒滚筒外壁上设有若干脱粒齿;在脱粒滚筒(7)下方设有用于将粒籽和杂物分离的振动筛(4),在振动筛(4)下方设有用于将粒籽输送至出粮口的螺旋搅笼(3),在振动筛(4)和螺旋搅笼(3)的后方设有用于将杂物吹离的风扇(8),所述振动筛(4)、螺旋搅笼(3)和风扇(8)均安装在机架(10)上,其特征在于本收割机还包括位于机架(10)前端、用于将不同行的稻麦分开的分禾装置(1),分禾装置(1)由左右分禾器组成,左右分禾器之间留有只让一行待收割稻麦杆通过的间距;在机架(10)上位于分禾装置(1)后方、脱粒滚筒(7)侧前方设有前端扶禾器(2)和扶禾块(14),茎杆从前端扶禾器和扶禾块之间通过;在脱粒滚筒(7)一侧设有防止禾杆在脱粒时偏摆的水平扶禾器(15),水平扶禾器(15)与前端扶禾器(2)首尾相接位于脱粒滚筒(7)同一侧,水平扶禾器(15)与脱粒滚筒(7)平行。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行稻麦割前脱粒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脱粒滚筒(7)前端为锥面,锥面上设有导向螺旋(13)。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行稻麦割前脱粒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前端扶禾器(2)平行地位于扶禾块(14)外侧,前端扶禾器(2)上端向后 倾斜同时向脱粒滚筒锥面上的导向螺旋(13)倾斜,以使前端扶禾器与导向 螺旋对接,用于将禾杆穗部导入导向螺旋中。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单行稻麦割前脱粒联合收割机,其特 征在于在机架(10)后部设有将脱粒后的禾杆割倒的圆盘切割器(9),圆 盘切割器(9)水平设置由动力装置(12)驱动,其高度与禾杆切割高度对应。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行稻麦割前脱粒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扶禾器(2)和水平扶禾器(15)包括输送链和设于输送链上的若干 扶禾齿,输送链由动力装置驱动,输送链带动扶禾齿不停移动,由扶禾齿将 禾杆朝后向拨动。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行稻麦割前脱粒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包括作为总动力的汽/柴油机,汽/柴油机一方面经带传动与脱 粒滚筒、螺旋搅笼和风扇连接;汽/柴油机一方面通过带传动与直流发电机连 接,直流发电机分别与前端扶禾器驱动电机、水平扶禾器驱动电机、圆盘切 割器驱动电机和振动筛驱动电机连接;汽/柴油机另一方面通过传动装置和变 速器与行走轮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单行稻麦割前脱粒联合收割机,其特 征在于在机架(10)上安装有使禾杆穗部在脱粒过程中始终与脱粒滚筒上 的脱粒齿作用的弧形凹板(5),弧形凹板(5)上设有若干栅格,弧形凹板(5) 位于脱粒滚筒(7)和振动筛(4)之间。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行稻麦割前脱粒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壳上部和弧形凹板合围形成圆筒,该圆筒将脱粒滚筒包围,弧形凹板 位于水平扶禾器一端与罩壳间形成轴向拉通的缺口,该缺口用于禾杆穗部进 入并通过圆筒以与脱粒滚筒作用。
9、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单行稻麦割前脱粒联合收割机,其特 征在于所述罩壳下部分左右两边向中间收縮并在底部形成收集籽粒的弧形 槽,弧形槽的形状与螺旋搅笼对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行稻麦割前脱粒联合收割机,包括机架、凹板、圆盘切割器、螺旋绞龙、振动筛、脱粒滚筒、分禾装置、前端扶禾器、扶禾块和水平扶禾器,脱粒滚筒前端的锥面上设有导向螺旋,分禾装置位于机架前端能实现单行收割。禾秆在分禾装置、扶禾器和脱粒滚筒前端导向螺旋的引导下,进入脱粒滚筒脱粒,脱下的籽粒和杂物经凹板和振动筛分离后,杂物从前端输出,籽粒经螺旋绞龙输送后由出粮口输出,最后禾秆由圆盘切割器割断。相比现有收割机,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成本低和转移方便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小地块作业。而且收割理想,脱粒彻底,清选干净。
文档编号A01D41/14GK201294753SQ200820100629

公开日2009年8月2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19日
发明者何培祥, 李华英, 猛 蒋, 鲜继凯 申请人:何培祥;蒋 猛;李华英;鲜继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