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菌草、中草药为原料的食用菌培育方法

文档序号:319711阅读:6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以菌草、中草药为原料的食用菌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方法,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以菌草、中草药为原料的食用菌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食用菌的种类繁多,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 耳、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上 述真菌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其生产方法也各有不同。其生产法有 野生采集,如猴头、松口蘑(松茸)、红菇、牛肝菌和羊肚菌等;原木栽培,如香菇、木耳、银耳 等;粪草栽培,如草菇、蘑菇等。食用菌所需要的养分均来自其培养基的基质营养;其中,原 木栽培的基质营养主要是木质素、纤维素等;粪草栽培的食用菌大多是农作物的秸秆、棉籽 壳以及牲畜的粪便等。传统的培养基原料为玉米芯、木屑、棉籽皮、农作物秸秆等,这些培养 基原料富含粗纤维和少量蛋白质,且其所含的皂苔、三萜、黄酮类、生物碱等含量极低,营养 成分少,需要使用化肥和农药,所产的产品有农药残留,并有检测困难的微量激素存在,对 时常食用的人群来说,口感差、营养成分少,且影响身体健康,还影响产品的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食用菌培育过程中所使用的培养基原料含有的营养 成分低、使用化肥和农药影响产品的质量、以及因农药残留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等上述问 题,提供了一种营养丰富、无污染、口感好、且具有保健功能的以菌草、中草药为原料的食用 菌培育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以菌草、中草药为原料的食用菌培育方法,以菌草和中 草药为主要原料,其原料组成按重量份数为菌草25-40份、中草药20-30份、玉米芯10-20 份、棉籽壳5-15份,其培育步骤如下(1)培养基的制备将菌草、中草药按晒干后粉碎,按上述重量份数准备原料混合 物,加入水,水的重量与混合物的总重量比为1 1.2;再加入5-10份麸皮、1-2份石灰,混 合并搅拌均勻;将混合物装入聚乙烯塑料袋或瓶中密封,并置于常压、100°C的温度中灭菌 10-15小时;(2)接种待袋料或瓶料温度降到25士2°C时,移至无菌室,即可进行接种;(3)培养管理在温度为20_25°C下培养,并进行散射光照和通风;在菌丝生长阶 段,当幼菇菌盖直径为Icm以上时,栽培环境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50-70%,当菌体的发育 长大后,栽培环境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70-100%,完成出菇和子实体生长;(4)采收当头潮菇长至7-8分成熟时,便可采收;优选的是,所述的菌草为巨菌草10-15份、紫苜蓿15-25份,中草药为黄芪 12-18份、枸杞8-12份;优选的是,所述的菌草为巨菌草10-20份、紫苜蓿15-20份,中草药为黄芪15-20份、党参5-10份;优选的是,所述的菌草为巨菌草25-40份,中草药为黄芪10-16份、党参4-6份、 枸杞6-8份;优选的是,所述的菌草为紫苜蓿25-40份,中草药为黄芪10-16份、党参4-6份、 枸杞6-8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菌草、中草药为主要原料,菌草含有蛋白质、磷、 钾、镁、钙等营养物质,营养成分高,适合食用菌生长,且采用黄芪等中草药加入培养基中, 扩展了子实体的功能,利用菌草和中草药为主要原料培育出来的食用菌的营养成分含量 高、质量好,提高了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具有保健功能。本发明还采用了玉米芯和棉籽壳作 为原料,减少了玉米芯和棉籽壳的焚烧使用造成的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和提高了农作物 资源利用率,实现了生物链的良性循环。
具体实施例方式具体实施方式
一一种以菌草、中草药为原料的食用菌培育方法,以菌草和中草药为主要原料,其原料组成按重量份数为菌草25-40份、中草药20-30份、玉米芯10-20份、 棉籽壳5-15份,其中,菌草为巨菌草10-15份、紫苜蓿15-25份,中草药为黄芪12-18份、 枸杞8-12份,其培育步骤如下(1)培养基的制备将菌草、中草药按晒干后粉碎,按上述重量份数准备原料混合 物,加入水,水的重量与混合物的总重量比为1 1.2;再加入5-10份麸皮、1-2份石灰,混 合并搅拌均勻;将混合物装入聚乙烯塑料袋或瓶中密封,并置于常压、100°C的温度中灭菌 10-15小时;(2)接种待袋料或瓶料温度降到25士2°C时,移至无菌室,即可进行接种;(3)培养管理在温度为20_25°C下培养,并进行散射光照和通风;在菌丝生长阶 段,当幼菇菌盖直径为Icm以上时,栽培环境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50-70%,当菌体的发育 长大后,栽培环境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70-100%,完成出菇和子实体生长;(4)采收当头潮菇长至7-8分成熟时,便可采收。
具体实施方式
二 一种以菌草、中草药为原料的食用菌培育方法,以菌草和中草药 为主要原料,其原料组成按重量份数为菌草25-40份、中草药20-30份、玉米芯10-20份、 棉籽壳5-15份,其中,菌草为巨菌草10-20份、紫苜蓿15-20份,中草药为黄芪15-20份、 党参5-10份,其培育步骤如下(1)培养基的制备将菌草、中草药按晒干后粉碎,按上述重量份数准备原料混合 物,加入水,水的重量与混合物的总重量比为1 1.2;再加入5-10份麸皮、1-2份石灰,混 合并搅拌均勻;将混合物装入聚乙烯塑料袋或瓶中密封,并置于常压、100°C的温度中灭菌 10-15小时;(2)接种待袋料或瓶料温度降到25士2°C时,移至无菌室,即可进行接种;(3)培养管理在温度为20_25°C下培养,并进行散射光照和通风;在菌丝生长阶 段,当幼菇菌盖直径为Icm以上时,栽培环境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50-70%,当菌体的发育 长大后,栽培环境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70-100%,完成出菇和子实体生长;(4)采收当头潮菇长至7-8分成熟时,便可采收。
权利要求
一种以菌草、中草药为原料的食用菌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菌草和中草药为主要原料,其原料组成按重量份数为菌草25-40份、中草药20-30份、玉米芯10-20份、棉籽壳5-15份,其培育步骤如下(1)培养基的制备将菌草、中草药按晒干后粉碎,按上述重量份数准备原料混合物,加入水,水的重量与混合物的总重量比为1∶1.2;再加入5-10份麸皮、1-2份石灰,混合并搅拌均匀;将混合物装入聚乙烯塑料袋或瓶中密封,并置于常压、100℃的温度中灭菌10-15小时;(2)接种待袋料或瓶料温度降到25±2℃时,移至无菌室,即可进行接种;(3)培养管理在温度为20-25℃下培养,并进行散射光照和通风;在菌丝生长阶段,当幼菇菌盖直径为1cm以上时,栽培环境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50-70%,当菌体的发育长大后,栽培环境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70-100%,完成出菇和子实体生长;(4)采收当头潮菇长至7-8分成熟时,便可采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菌草、中草药为原料的食用菌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菌草为巨菌草10-15份、紫苜蓿15-25份,中草药为黄芪12-18份、枸杞8-12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菌草、中草药为原料的食用菌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菌草为巨菌草10-15份、紫苜蓿15-25份,中草药为黄芪15-20份、党参5_10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菌草、中草药为原料的食用菌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菌草为巨菌草25-40份,中草药为黄芪10-16份、党参4-6份、枸杞6_8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以菌草、中草药为原料的食用菌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菌草为紫苜蓿25-40份,中草药为黄芪10-16份、党参4-6份、枸杞6_8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菌草、中草药为原料的食用菌培育方法,以菌草和中草药为主要原料,其原料组成按重量份数为菌草25-40份、中草药20-30份、玉米芯10-20份、棉籽壳5-15份,其培育步骤为培养基的制备、接种、培养管理和采收。本发明采用菌草、中草药为主要原料,菌草含有蛋白质、磷、钾、镁、钙等营养物质,营养成分高,适合食用菌生长,且采用黄芪等中草药加入培养基中,扩展了子实体的功能,培育出来的食用菌的营养成分含量高、质量好,提高了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具有保健功能。本发明还采用了玉米芯和棉籽壳作为原料,减少了玉米芯和棉籽壳的焚烧使用造成的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和提高了农作物资源利用率,实现了生物链的良性循环。
文档编号C05G3/00GK101796914SQ20101016110
公开日2010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4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4日
发明者及川俊朗, 崔彦兰 申请人:青岛川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