挎背式小麦收割脱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985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挎背式小麦收割脱粒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麦收割脱粒机,特别是一种适合小地块收割和脱粒的小麦 收割脱粒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适合小地块小麦收获的机械有小型收割机和小型脱粒机,它们分别 是两种不同的农业机械,各自作用不同。使用中,收割机一般需要拖拉机带动;脱粒机须固 定在某一位置方可作业。而且它们的体积和重量都较大,一般需要多人同时参与工作。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浅山丘陵地区小地块上小麦收获的小麦 收割脱粒机,它集收割和脱粒于一体,操作人员可将其挎背在身体前面,在麦地里以徒步行 走方式一次性完成小麦的收割和脱粒。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挎背式小麦收割脱粒机,包括机架和一个小型 脱粒机,脱粒机固定在机架的后方位置,其特征在于,机架的前方位置安装有一套小型收割 机构,所述收割机构由拨禾器和剪切机构组成,剪切机构的剪切刀片位于脱粒机进料口前 下方位置,它由一个凸轮轴带动,该凸轮轴与所述脱粒机的滚筒轴平行,两轴之间皮带连 接;所述拨禾器位于脱粒机进料口前方位置,拨禾器转轴通过减速机构与脱粒机上的滚筒 轴皮带连接,机壳上安装有把手和背带。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小麦收割脱粒机挎背在身体前面,启动脱粒机的动力机构, 双手握持机壳上的把手沿麦行前行。收割机构在皮带的带动下与脱粒机联动,随着人体前 行,拨禾器不停地将麦穗拨向脱粒机进料口,与此同时,剪切刀片将麦秆剪断,麦穗就进入脱 粒机,脱粒后的麦秸等杂物从脱粒机的排渣口排除,麦粒从脱粒机的出料口落入接料袋中。本实用新型体积小,重量不足10kg,挎背在身体上即可使用,机械的高低位置可以 通过背带的长短调整,角度可以由手持把手随意偏转,使用起来很方便、灵活,特别适用于 浅山丘陵地区小地块上小麦的收获。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俯视图。图中1.脱粒机,2.动力机,3.脱粒机进料口,4.脱粒机滚筒轴,5.剪切刀片, 6.凸轮轴,7.拔禾器,8.拔禾器转轴,9.中间带轮,10、13、14.大带轮,11、12.小带轮, 15.凸轮轴带轮,16.把手,17.背带环扣,18.背带,19.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001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挎背式小麦收割脱粒机包括机架19和一个小型脱 粒机1,脱粒机1固定在机架19后方位置,在机架19的前方位置安装有一套小型收割机构, 该收割机构由拨禾器7和剪切机构组成,剪切机构的剪切刀片5位于脱粒机进料口 3的前 下方位置,剪切刀片5由凸轮轴6带动,该凸轮轴6与脱粒机滚筒轴4平行,两轴之间皮带 连接,即脱粒机滚筒轴4上的大带轮10与凸轮轴带轮15之间皮带连接;拨禾器7位于脱粒 机进料口 3前方位置,拨禾器转轴8与脱粒机滚筒轴4平行,两轴之间皮带连接,并且通过 大小径带轮形成三级减速,即在拨禾器转轴8与脱粒机滚筒轴4之间的机架上固定安装有 一个中间带轮9,该中间带轮9上有两个不同直径的同轴带轮,一个是大带轮13,另一个是 小带轮12,脱粒机滚筒轴4上的小带轮11与大带轮13皮带连接,拨禾器转轴8上的大带 轮14与小带轮12皮带连接,这样就使得拨禾器转轴8的转速降低至脱粒机所适应的喂料 速度。脱粒机的机壳上安装有一个把手16,它是人手操控拨禾器高低和角度的着力部件; 机架19的两侧固定有背带环扣17,环扣17上扣接有背带18。在上述实施例中,动力机只有一个,它与脱粒机直接连接,切割机构通过皮带连接 随动于脱粒机。当然,也可以在机架上再装一个动力机,供切割机构单独使用,这样能够减 少联动环节和连接部件。
权利要求1. 一种挎背式小麦收割脱粒机,包括机架(19)和一个小型脱粒机(1),脱粒机固定在 机架的后方位置,其特征在于机架的前方位置安装有一套小型收割机构,所述收割机构由 拨禾器(7)和剪切机构组成,剪切机构的剪切刀片(5)位于脱粒机进料口(3)前下方位置, 它由一个凸轮轴(6)带动,该凸轮轴(6)与所述脱粒机的滚筒轴(4)平行,两轴之间皮带连 接;所述拨禾器(7)位于脱粒机进料口(3)前方位置,拨禾器转轴(8)通过减速机构与脱粒 机上的滚筒轴(4)皮带连接,机壳上安装有把手(16)和背带(1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挎背式小麦收割脱粒机,包括机架(19)和一个小型脱粒机(1),脱粒机固定在机架的后方位置,机架的前方位置安装有一套小型收割机构,收割机构的剪切刀片(5)由凸轮轴(6)带动,凸轮轴(6)与脱粒机的滚筒轴(4)皮带连接;拨禾器转轴(8)通过减速机构与脱粒机上的滚筒轴(4)皮带连接,机壳上安装有把手(16)和背带(18)。本实用新型体积小,重量轻,挎背在身体前面手持把手沿麦行前行即可完成收割和脱粒工作,特别适用于浅山丘陵地区小地块上小麦的收获。
文档编号A01D41/00GK201774832SQ2010202372
公开日2011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2日
发明者杨红炜 申请人:杨红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