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rfid标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180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体化rfid标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生动物活体放流标记,尤其涉及一体化RFID标记。
背景技术
头足类为世界海洋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药用价值,这些种 类的开发和利用也一直为世界各国所重视。近年来,随着部分海洋头足类资源的日益衰退, 人们对头足类的研究重点已经从过去单纯的海洋资源调查、评估逐渐转向海洋资源的合理 利用、保护和增殖等技术层面。至今为止,在海洋头足类的保护、开发和综合利用方面,国内 外有许多学者已经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为我们头足类的增养殖开发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上世纪八十年代有报道李星颉等对曼氏无针乌贼资源及增殖的初步研究,而国外有对商乌 贼的生物学及养殖方面的报道。在进行野生曼氏无针乌贼的驯化养殖过程中,在驯化养殖 二至三代后,野生乌贼开始适应人工驯养环境,从而能够达到规模化生产的目的,并且已经 取得了一些进展,为增殖放流奠定了基础。为恢复曼氏无针乌贼的自然资源,近年来浙江海 洋学院突破了曼氏无针乌贼的人工繁育技术,并从2006年起开展了资源增殖放流试验工 作。然而,缺乏有效的放流对象的识别手段,现有硬骨鱼类有采用RFID识别的应用。RFID 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 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 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现有RFID可植入鱼类体内,并显现出较好的效果,但 是,乌贼体表柔软,采用现有RFID进行植入,会出现脱落现象,并且乌贼腕足灵活,标记植 入位置不当或松脱会被其腕足拔出。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RFID,以利于评价放流效果,并尽 可能多的适应多种放流对象,推动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提供一种不易脱落、工艺简单、结构新颖的 一体化RFID标记。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体化RFID标记,包括本 体,其中本体的一端制有圆锥形的头部,并且该头部侧面制有螺旋纹;本体的另一端的侧 面制有尾翼,尾翼沿本体的侧面呈辐射状;本体内部制有中空的内腔。上述一体化RFID标 记的本体的内腔可以容纳现有的RFID模块。螺旋纹能使得本体在注入乌贼海螵蛸的过程 中与周边的海螵蛸摩擦挤压而产生一定的旋转,并使上述尾翼也一起旋转。当整个一体化 RFID标记的本体进入乌贼的海螵蛸内,可以预见,辐射状的尾翼也一同进入标记目标内,在 该过程中,上述辐射状的尾翼能随着由螺旋纹造成的旋转而瞬间张开,换言之,尾翼与本体 径向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整个植入过程极短,因而本体的旋转角度不大,一般在5°至 25°,使得尾翼撑开并固着在标记目标内部而不易拔出。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措施还包括螺旋纹外凸或内凹。并且,在注入过程 中,螺旋纹所引起本体的旋转角度小于90°。因为,如果上述角度过大,则会造成注入乌贼海螵蛸过程中因为旋转角度过大,从而使尾翼张开角度由小变大,即从锐角逐步转变成与 本体的侧周面垂直,然后再进一步变成钝角,这样容易造成撕裂及注入孔径的变大,对固定 效果造成不利影响。螺旋纹延伸至本体的侧周面。其目的是为了加强摩擦,有效保证本体的旋转。尾翼与本体的切面不垂直。通常可以使尾翼与本体径向5°至70°的夹角。采用 一定的角度,可以使标记在注入的过程中尾翼与本体径向夹角有一个逐渐减小的过程,最 理想的状态是当植入完成时,尾翼恰好与尾套外周的切线垂直,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只能 是尽量接近上述理想状态。尾翼具有至少一个向外延伸的尖端。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尾翼在旋转过程中像呈辐 射状的多根钉子一样斜插入标记目标内,可以防止标记的脱落。尾翼呈月牙形。该形状可以相对减小插入时的阻力。由于本实用新型一体化RFID标记采用了本体的一端制有圆锥形的头部,并且该 头部侧面制有螺旋纹;本体的另一端的侧面制有尾翼,尾翼沿本体的侧面呈辐射状;本体 内部制有中空的内腔的结构,其具有固着后不易脱落、工艺简单、结构新颖的优点,尤其适 合曼氏无针乌贼增殖放流作为放流标记,评价增殖效果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RFID标 记的本体的内腔可以容纳现有的RFID模块。螺旋纹能使得本体在注入乌贼海螵蛸的过程 中与周边的海螵蛸摩擦挤压而产生一定的旋转,并使上述尾翼也一起旋转。当整个一体化 RFID标记的本体进入乌贼的海螵蛸内,可以预见,辐射状的尾翼也一同进入标记目标内, 在该过程中,上述辐射状的尾翼能随着由螺旋纹造成的旋转而瞬间张开,换言之,尾翼与本 体径向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整个植入过程极短,因而本体旋转角度不大,一般在5°至 25°,使得尾翼21撑开并固着在标记目标内部而不易拔出。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附图标号说明本体1、内腔2、螺旋纹3、尾翼4。实施例1 参照图1至图2,一体化RFID标记,包括本体1,其中本体1的一端制 有圆锥形的头部,并且该头部侧面制有螺旋纹3 ;本体1的另一端的侧面制有尾翼4,尾翼4 沿本体1的侧面呈辐射状,并且有六片;本体1内部制有中空的内腔2。上述一体化RFID标 记的本体1的内腔2可以容纳现有的RFID模块。螺旋纹3能使得本体1在注入乌贼海螵蛸 的过程中与周边的海螵蛸摩擦挤压而产生一定的旋转,并使上述尾翼4也一起旋转。当整 个一体化RFID标记的本体1进入乌贼的海螵蛸内,可以预见,辐射状的尾翼4也一同进入 标记目标内,在该过程中,上述辐射状的尾翼4能随着由螺旋纹3造成的旋转而瞬间张开, 换言之,尾翼4与本体1径向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整个植入过程极短,因而本体1的旋转角度不大,一般在5°至25°,使得尾翼21撑开并固着在标记目标内部而不易拔出。螺旋纹3内凹。并且,在注入过程中,螺旋纹3所引起本体1的旋转角度小于90°。 因为,如果上述角度过大,则会造成注入乌贼海螵蛸过程中因为旋转角度过大,从而使尾翼 4张开角度由小变大,即从锐角逐步转变成与本体3的侧周面垂直,然后再进一步变成钝 角,这样容易造成撕裂及注入孔径的变大,对固定效果造成不利影响。尾翼4与本体1的切面不垂直。通常可以使尾翼4与本体1径向5°至70°的夹 角。采用一定的角度,可以使标记在注入的过程中尾翼4与本体1径向夹角有一个逐渐减 小的过程,最理想的状态是当植入完成时,尾翼恰好与尾套外周的切线垂直,然而,在实际 应用中,只能是尽量接近上述理想状态。尾翼4具有一个向外延伸的尖端。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尾翼4在旋转过程中像呈辐 射状的多根钉子一样斜插如标记目标内,可以防止标记的脱落。实施例2 参照图3,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一定的改动,具体是尾翼4呈 月牙形。该形状可以相对减小插入时的阻力,可以使尾翼21在旋转过程中像呈辐射状的多 根钉子一样斜插如标记目标内,防止标记的脱落。螺旋纹3为外凸。可以增加摩擦,对旋转起到稳定的作用。实施例3 参照图4,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一定的改动具体是螺旋纹3 延伸至本体1的侧周面。其目的是为了加强摩擦,有效保证本体1的旋转。尽管已结合优选的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 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对在这里列出的主 题实施各种改变、同等物的置换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提出的权利要 求限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体化RFID标记,包括本体(3),其特征是所述的本体C3)的一端制有圆锥形的头 部,并且该头部侧面制有螺旋纹(3);所述的本体C3)的另一端的侧面制有尾翼G),所述的 尾翼(4)沿本体(3)的侧面呈辐射状;所述的本体(3)内部制有中空的内腔O)。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RFID标记,其特征是所述的螺旋纹C3)外凸或内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RFID标记,其特征是所述的螺旋纹C3)延伸至所述 的本体(3)的侧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RFID标记,其特征是所述的尾翼⑷与本体(3)的 切面不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体化RFID标记,其特征是所述的尾翼 (4)具有至少一个向外延伸的尖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化RFID标记,其特征是所述的尾翼(4)呈月牙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体化RFID标记,包括本体,其中本体的一端制有圆锥形的头部,并且该头部侧面制有螺旋纹;本体的另一端的侧面制有尾翼,尾翼沿本体的侧面呈辐射状;本体内部制有中空的内腔。其具有固着后不易脱落、工艺简单、结构新颖等优点,尤其适合曼氏无针乌贼增殖放流作为放流标记,评价增殖效果使用。
文档编号A01K61/00GK201898780SQ2010205073
公开日2011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24日
发明者吴常文, 徐佳晶, 缪飞舟 申请人:浙江海洋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