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进水孔的人造鱼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436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进水孔的人造鱼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渔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进水孔的人造鱼饵。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造鱼饵应用越来越广泛,市场上销售的人造鱼饵大都是由单 独的塑料壳体和鱼钩组成,其结构单一,形态不逼真,同时由于塑料比较轻,在水中是漂浮 状态,其位置比较偏上,猎物很少,因此钓鱼效率低,不能满足钓鱼者的要求,影响了人造鱼 饵的使用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带进水孔的人造鱼 饵,解决了已有的塑料人造鱼饵,结构单一,形态不逼真,塑料轻,在水中位置偏低,钓鱼效 率低,影响了人造鱼饵的使用价值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带进水孔的人造鱼饵,包括有扣合成一体的塑料鱼状壳体,所述塑料鱼状壳 体上设有吊耳,所述塑料鱼状壳体中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中放置有重物,所述塑料鱼状壳体 头部的两侧分别设有凹槽和进水孔,所述进水孔位于凹槽的前方,所述塑料鱼状壳体的腹 部和头部分别安装有鱼钩。所述的带进水孔的人造鱼饵,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鱼状壳体的头部涂有红色漆层。所述的带进水孔的人造鱼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鱼钩为三爪鱼钩。所述的带进水孔的人造鱼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重物为钢珠、铅块或玻璃珠。本实用新型的塑料鱼状壳体内放置有重物,增加了重量,在使用时,可满足漂浮的 水位要求,其头部涂有红色漆层,比较醒目,通过头部两侧的进水孔,延凹槽方向,排出了两 个水柱,更像鱼腮呼吸产生的水流,更容易吸引猎物,提高了钓鱼效率。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生产制造方便,通过塑料鱼状壳体内的重物,头部两侧的进 水孔且涂有红色漆层的设计,满足了钓鱼的水位要求,同时形态逼真,比较醒目,提高了钓 鱼效率,提高了人造鱼饵的使用价值。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带进水孔的人造鱼饵,包括有扣合成一体的塑料鱼状壳体1,塑料鱼状壳体上 1设有吊耳5,塑料鱼状壳体1中设有空腔,空腔中放置有钢珠2和玻璃珠6,塑料鱼状壳体1头部的两侧分别设有凹槽3和进水孔4,进水孔4位于凹槽3的前方,且塑料鱼状壳体1 的头部涂有红色漆层,塑料鱼状壳体1的腹部和头部分别安装有三爪鱼钩。
权利要求1.一种带进水孔的人造鱼饵,包括有扣合成一体的塑料鱼状壳体,所述塑料鱼状壳体 上设有吊耳,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鱼状壳体中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中放置有重物,所述塑 料鱼状壳体头部的两侧分别设有凹槽和进水孔,所述进水孔位于凹槽的前方,所述塑料鱼 状壳体的腹部和头部分别安装有鱼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进水孔的人造鱼饵,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鱼状壳体的头 部涂有红色漆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进水孔的人造鱼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鱼钩为三爪鱼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进水孔的人造鱼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重物为钢珠、铅块 或玻璃珠。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进水孔的人造鱼饵,包括有扣合成一体塑料鱼状壳体,所述塑料鱼状壳体上设有吊耳所述塑料鱼状壳体中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中放置有重物,所述塑料鱼状壳体头部的两侧分别设有凹槽和进水孔,所述进水孔位于凹槽的前方,所述塑料鱼状壳体的腹部和头部分别安装有鱼钩。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生产制造方便,通过塑料鱼状壳体内的重物,头部两侧的进水孔且涂有红色漆层的设计,满足了钓鱼的水位要求,同时形态逼真,比较醒目,提高了钓鱼效率,提高了人造鱼饵的使用价值。
文档编号A01K85/00GK201854610SQ201020555378

公开日2011年6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30日
发明者马俊 申请人:安徽福斯特渔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