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543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捕蟑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杀灭害虫的器具,具体涉及一种捕蟑器。
背景技术
在我们的居室内,特别是厨房等油污较多的地方,蟑螂一直是让人烦恼的害虫,不仅会啃食和污染食品,还携带着大量的有害微生物和细菌,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但其顽强的生命力和繁殖力导致人们无法彻底灭杀,特别是采用化学药物如杀虫剂等对其喷杀,虽然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也对厨房的环境和食品造成一定的污染,同时该化学物质会使蟑螂产生免疫力,最后会越来越难以整治。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捕蟑器,解决现有杀灭蟑螂的方式中容易对空气和食品造成污染的问题。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捕蟑器,包括容器和弹性膜,该弹性膜装在容器内,其边开口缘紧固在容器口的边缘,弹性膜底部开有一口,容器内放置有诱饵。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容器口直径至少25毫米。所述的底部所开的口长度至少40毫米。所述的容器为深色不透光材料的废弃饮料瓶制作而成。所述的弹性膜为橡皮气球。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放倒,利用诱饵将蟑螂吸引过来,蟑螂可从弹性膜中部的开口处进入容器内,但由于弹性膜的因弹性闭合后,蟑螂无法从容器内出来,从而成功捕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废物利用、制作成本低、无污染、并且可循环使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容器,2为弹性膜,3为开口边缘,4为容器口,5为底部,6为诱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如图1所示,一种捕蟑器,包括容器1和弹性膜2,该弹性膜2装在容器1内,其开口边缘3紧固在容器口 4的边缘,弹性膜2底部5开有一口,容器1内放置有诱饵6 ;容器口 4直径为25毫米,弹性膜2的底部5所开的口长度为40毫米,容器1为深色不透光材料的废弃饮料瓶制作而成。弹性膜2为橡皮气球。
权利要求1.一种捕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⑴和弹性膜O),该弹性膜⑵装在容器⑴ 内,其开口边缘⑶紧固在容器口⑷的边缘,弹性膜⑵底部(5)开有一口,容器⑴内放置有诱饵(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器口(4)直径至少25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捕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部( 所开的口长度至少40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膜( 为橡皮气球。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杀灭害虫的器具,具体涉及一种捕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1)和弹性膜(2),该弹性膜(2)装在容器(1)内,其开口边缘(3)紧固在容器口(4)的边缘,弹性膜(2)底部(5)开有一口,容器(1)内放置有诱饵(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废物利用、制作成本低、无污染、并且可循环使用。
文档编号A01M1/12GK201928854SQ201020635690

公开日2011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日
发明者谷婧雯 申请人:谷婧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