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鼢鼠捕鼠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87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鼢鼠捕鼠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捕鼠器械,具体涉及一种鼢鼠捕鼠器。
背景技术
目前,鼢鼠已成为制约我国许多草原和山区畜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现在对 鼢鼠的捕捉一种是依靠捕鼠器,二是采取投放毒饵的方法,但是由于鼢鼠生活特性比较特 殊,所以灭鼠的效果不明显。现有的捕鼠器只适应于对地面上的老鼠的捕捉,对于基本只在地下活动的鼢鼠的 捕捉效果极差,所以急需研制一种针对鼢鼠的捕鼠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捕鼠器只适应于对地面上的老鼠的捕捉,对于基本只 在地下活动的鼢鼠的捕捉效果差的问题,而提供了 一种鼢鼠捕鼠器。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鼢鼠捕鼠器,包括支架、钢针、套管、中轴、顶杆、拉环、半圆形顶圈、杠杆、别 辊、木钉、和牵引绳,所述支架固定在套管的中部,所述的中轴底端固定有弹簧,弹簧安装在 套管内,弹簧的另一端与钢针的顶部连接,中轴的顶部设有拉环,所述套管的上端固定有顶 杆和半圆形顶圈,半圆形顶圈固定在杠杆的一端,所述牵引绳一端系在杠杆上与固定半圆 形顶圈相对的另一端,牵引绳的另一端系在别辊上。使用时,将鼢鼠洞挖开,将支架固定在 洞口的上方,用木钉将别辊横向固定在洞口,牵引绳的一端固定在别辊上,当鼢鼠封洞时, 触动别辊从木钉上滑开,使得钢针通过套管内的弹簧的作用向下弹出,从而将鼢鼠捕捉。所述支架为“门”字型支架。所述支架通过焊接固定在套管的中部。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操作简单,对鼢鼠的射杀率达到90%以上,且不破坏环境, 使用寿命长。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鼢鼠捕鼠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钢针、2-支架、3-套管、4-中轴、5-顶杆、6-拉环、7-半圆形顶圈、8-杠 杆、9-牵引绳、10-别辊、11-木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一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鼢鼠捕鼠器,包括支架2、钢针1、套管3、中轴4、顶杆5、拉环6、 半圆形顶圈7、杠杆8、别辊10、木钉11、和牵引绳9,所述支架2固定在套管3的中部,所述 的中轴4底端固定有弹簧,弹簧安装在套管3内,弹簧的另一端与钢针1的顶部连接,中轴4的顶部设有拉环6,所述套管3的上端固定有顶杆5和半圆形顶圈7,半圆形顶圈7固定在 杠杆8的一端,所述牵引绳9 一端系在杠杆8上与固定半圆形顶圈7相对的另一端,牵引绳 9的另一端系在别辊10上。 其中支架为“门”字型支架,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套管的中部。
权利要求1.一种鼢鼠捕鼠器,其特征是包括支架(2)、钢针(1)、套管(3)、中轴(4)、顶杆(5)、拉 环(6)、半圆形顶圈(7)、杠杆(8)、别辊(10)、木钉(11)、和牵引绳(9),所述支架(2)固定在 套管(3)的中部,所述的中轴(4)底端固定有弹簧,弹簧安装在套管(3)内,弹簧的另一端与 钢针(1)的顶部连接,中轴的顶部设有拉环(6),所述套管(3)的上端固定有顶杆(5)和 半圆形顶圈(7),半圆形顶圈(7)固定在杠杆(8)的一端,所述牵引绳(9) 一端系在杠杆(8) 上与固定半圆形顶圈(7)相对的另一端,牵引绳(9)的另一端系在别辊(1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鼢鼠捕鼠器,其特征是所述支架为“门”字型支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鼢鼠捕鼠器,其特征是所述支架焊接在套管的中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鼢鼠捕鼠器,涉及一种捕鼠器械,解决现有捕鼠器只适应于对地面上的老鼠的捕捉,对于基本只在地下活动的鼢鼠的捕捉效果差的问题。一种鼢鼠捕鼠器,包括支架、钢针、套管、中轴、顶杆、拉环、半圆形顶圈、杠杆、别辊、木钉、和牵引绳,所述支架固定在套管的中部,所述的中轴底端固定有弹簧,弹簧安装在套管内,弹簧的另一端与钢针的顶部连接,中轴的顶部设有拉环,所述套管的上端固定有顶杆和半圆形顶圈,半圆形顶圈固定在杠杆的一端,所述牵引绳一端系在杠杆上与固定半圆形顶圈相对的另一端,牵引绳的另一端系在别辊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操作简单,对鼢鼠的射杀率达到90%以上,且不破坏环境,使用寿命长。
文档编号A01M27/00GK201905176SQ2010206818
公开日2011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7日
发明者张志海, 张晓晔, 张晓韡, 方果, 杨安民, 渠向东, 白秀娥, 秦红娟, 马爱平 申请人:张晓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