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五爪金龙的防除方法

文档序号:115094阅读:23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五爪金龙的防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除草方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根据不同生长环境和生长时间的五爪金龙使用不同的化学除草剂对其进行防除的方法。
背景技术
五爪金龙cairica)原产北美,为旋花科多年生藤本植物,是中国最有害的37种入侵植物之一(Qiao Q. Huang et al. , 2009)。由于其生长速度快,在澳洲被称为“每分钟一英里”(mile a minute),同时它的无性繁殖能力也极强,只要茎节触地即能繁殖出新的植株。因此,五爪金龙一旦入侵林地就往往会迅速铺展蔓延,覆盖在其它植物之上,并通过化感效应,进一步抑制本地物种的生长从而发展成单种优势群落。也因此,五爪金龙已严重影响农林生产以及荒地植被的自然恢复,成为华南地区仅次于薇甘菊的第二大害草。目前针对五爪金龙的防除控制研究主要有王永繁和胡玉佳(2000)报道用2甲4氯和2,4-D 丁酯的一定倍数稀释液防除五爪金龙,庞俊晓等(2009)发明用农得时和乙草胺按一定比例混合来清除五爪金龙。实际上,由于五爪金龙适应性强,大多时候难以彻底防除, 通过大量试验,我们发现用除草剂清除五爪金龙的效果好坏除了与使用的除草剂种类有关外,还与五爪金龙的生境类型及其生长时间有很大的关系。目前尚未有针对不同生境类型和生长时间五爪金龙的具体管理技术方法,使用现有的技术清除五爪金龙仍会有清除不彻底或者针对攀爬在高大树上的五爪金龙难以操作等许多不足之处。因此,我们提出新的更详细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弥补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根据现有的五爪金龙防除方法中存在的清除不彻底或者针对攀爬在高大树上的五爪金龙难以操作等不足,提供一种根据不同生长环境分布和生长时间的五爪金龙使用不同的化学除草剂对其进行防除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彻底清除五爪金龙, 有利于生态平衡,适于广泛应用。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发明方法是利用2,4-D 丁酯、麦草畏和氯氟吡氧乙酸三种化学除草剂防除不同生长时间及不同生长环境中的五爪金龙,方法如下
(1)对处于低矮生态环境中且生长时间小于一年的五爪金龙,通过简单喷药即可彻底杀灭。用2,4-D 丁酯、麦草畏和氯氟吡氧乙酸三种除草剂较容易防除一年的五爪金龙,取这三种除草剂任意一种适量,按有效成分算用水稀释5000倍(2,4-D 丁酯)或1000倍(麦草畏和氯氟吡氧乙酸),然后装进喷雾器内,对五爪金龙的茎叶喷雾至叶面湿透,喷药后15 20 天,彻底杀灭五爪金龙;
(2)生长期为二到多年的五爪金龙难以彻底防除,喷药后从外表上看已经完全死亡五爪金龙,实际上可能还有许多老藤及根未死。因此,要提高除草剂的用药量,用有效成分 500^2000倍稀释的2,4-D 丁酯药液或500 1000倍稀释的麦草畏药液对五爪金龙茎叶喷雾至叶面全湿,能达到较好杀灭效果。五爪金龙攀爬高度低于!Μ的生境,如荒地、沟渠、林下、 灌丛及小树等更容易实施。2,4-D 丁酯和麦草畏喷药后,药效能持续三个月长,喷药后4飞个月不死的五爪金老茎会再萌发长出大量新的茎叶,此时可以再次施药;
(3)用有效成分1000 500倍稀释的氯氟吡氧乙酸药液喷洒也能杀死五爪金龙的叶子和当年长出来的茎,但很难杀死更老的茎,药后广2个月大量的不死老茎开始萌发,五爪金龙迅速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因此不用氯氟吡氧乙酸防除生长多年的五爪金龙。由于环境肥力条件和生长时间不同,不同地点的五爪金龙的长势差异很大,针对篱笆墙上的五爪金龙, 如果生长时间短,分布松散,对篱笆的覆盖程度较小,还能透过篱笆看见另一边的东西,用有效成分1000倍稀释的2,4-D 丁酯药液或500倍稀释麦草畏药液朝篱笆的一面喷雾,可彻底杀灭篱笆墙上的五爪金龙;如果生长时间长,分布密集,覆盖篱笆程度很高,已经不能透过篱笆看那边的东西,则篱笆的两面均要喷雾。五爪金龙攀爬度高,应该先从基部剪断,下部喷2,4-D 丁酯50(Γ1000倍稀释液,如果下半部分五爪金龙的叶子较少,应等至少半个月, 待五爪金龙长出大量的新茎叶后再喷药;
(4)对于攀爬至高处的五爪金龙,先剪断其基部,在其下部喷施有效成分50(Γ1000倍稀释的2,4-D 丁酯药液。对于较顽固的五爪金龙,除了使用上述方法之外,还可以通过主茎注药法杀灭五爪金龙,即在主茎基部用小刀纵向划开一道^lOcm长深入茎髓部的裂口,然后用带尖嘴朔料小瓶往裂口中注入广2mL左右配方2,4-D 丁酯,或麦草畏、氯氟吡氧乙酸,一个月后能彻底杀灭五爪金龙。主茎明显又较粗的五爪金龙较容易实施,因此,攀爬在大树、屋顶或墙上的生长时间长达数年的五爪金龙比较适合用这个方法清除。为了达到最佳防除五爪金龙的效果,最好选择在无风的晴天进行喷药。2,4-D 丁酯、麦草畏和氯氟吡氧乙酸三种除草剂在市场上很容易购买,常见的配方是含量为72wt% 的2,4-D 丁酯乳油,48wt%的麦草畏水剂和200g/L氯氟吡氧乙酸乳油,可以直接购买根据本方法使用。也可以用纯原药,由于纯的麦草畏不易溶于水,使用纯的麦草畏,应先用适量的有机溶剂二甲基亚砜溶解,然后再用水稀释到相应的倍数。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种配方除草剂,按同样的剂量使用对五爪金龙的杀灭效果会有一定差别。实施过程,大型喷雾器比小型喷雾器的喷药效率更高,按通常配方除草剂使用说明每亩需喷4(T60kg的药液,使用容量IOL以上喷雾器容易达到目的,使用容量小于5L的喷雾器可能需要更多的药液。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用本方法防除五爪金龙方便灵活、容易操作,除草剂选择种类多,根据五爪金龙的生长时间和生境特点施药,可全面应对五爪金龙的不同生长条件,防除效果好;三种除草剂均为选择性除草剂,清除林地五爪金龙时对木本类植物伤害小;通过主茎裂口灌药的方法杀灭五爪金龙不仅彻底而且对环境的影响极小。


图1为六种不同浓度的除草剂溶液处理盆栽五爪金龙20天后的结果;
图2为三种除草剂喷药后野外五爪金龙5飞0天的反应,从左至右依次为5d、10d、15d、 20d、40d 禾口 60d ;
图3为不同生长环境中五爪金龙的防除结果;图4为五爪金龙主茎注入2,4-D 丁酯后的效果,其中,A为两株生长在水泥架子上已经枯死的五爪金龙,B是注射药物之前的五爪金龙生长情况。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解释本发明,但实施例并不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的限定。实施例1
五爪金龙材料通过成熟茎扦插种在口径为30cm的花盆里,待扦插茎发芽,在花盆旁边拉一跟约1. 5m高的绳子让五爪金龙攀附生长。扦插后2 3个月大部分五爪金龙开花了,开始施药试验。试验中使用到6种除草剂,其中2,4-D 丁酯、氯氟吡氧乙酸和麦草畏分别设置 4个浓度梯度,扑草净3个浓度梯度,苄嘧磺隆和甲嘧磺隆2个浓度梯度,通过对茎叶喷雾处理盆栽材料。处理材料根据长势不同分成两类一类叶子较绿,主茎上有分支,另一类叶子颜色偏黄,主茎上无分支。第一类材料较多,用2,4-D 丁酯、麦草畏、氯氟吡氧乙酸、扑草净和吡嘧磺隆处理并设置对照1,第二类材料较少用甲嘧磺隆处理并设置对照2。每种处理五盆材料,包括两个对照。不同除草剂以不同浓度喷洒盆栽的五爪金龙后,五爪金龙的反应症状差别较大。 试验结果表明2,4-D 丁酯、麦草畏和氯氟吡氧乙酸一定的浓度药液能够在喷药15 20天彻底杀灭五爪金龙,而扑草净、苄嘧磺隆和甲嘧磺隆均不能彻底杀灭五爪金龙(图1和表1)。 通过图1可知,2,4-D 丁酯、麦草畏和氯氟吡氧乙酸的处理1,2,3和4分别对应10万倍液, 1万倍液,5千倍液和1千倍液;扑草净的处理1,2和3分别对应1万倍液,1千倍液和5百倍液;苄嘧磺隆和甲嘧磺隆的处理1和2分别对应1千倍液和5百倍液。图中1和对照2 为正常状态;2,4-D 丁酯的处理1仅造成大部分叶死亡,处理2茎叶死,处理3和4叶茎根均死;麦草畏的处理1无效,处理2造成部分叶死亡,处理3茎叶死,处理4叶茎根均死;氯氟吡氧乙酸的处理1造成部分叶死亡,底部长出新的茎,处理2茎叶死,处理3茎叶和大部分的根死,处理4根茎叶均死;扑草净的处理1无效,处理2只有部分叶死亡,底部长出新的茎,处理3大部分叶子枯死;苄嘧磺隆的处理1无效,处理2叶子死亡;甲嘧磺隆的处理1无效,处理2部分叶子死亡。表1六种除草剂对五爪金龙杀灭效果评价
权利要求
1.一种五爪金龙的防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处于低矮生态环境中且生长时间小于一年的五爪金龙,使用有效成分5000倍稀释的2,4-D 丁酯药液或使用有效成分1000倍稀释的麦草畏药液或氯氟吡氧乙酸药液防除;对生长时间为两年以上的五爪金龙,使用有效成分50(Γ2000倍稀释的2,4-D 丁酯药液或使用有效成分50(Γ1000倍稀释的麦草畏药液防除;对生长于篱笆或墙壁上的五爪金龙,使用有效成分1000倍稀释的2,4-D 丁酯药液或有效成分500倍稀释的麦草畏药液防除;对于攀爬至高处的五爪金龙,先从底部剪断,在剪断的下部喷施有效成分50(Γ1000倍稀释的2,4-D 丁酯药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爪金龙的防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五爪金龙的主茎注入化学除草剂进行杀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五爪金龙的防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五爪金龙的主茎基部划开裂口,注入ImL的2,4-D 丁酯原药、麦草畏原药或氯氟吡氧乙酸原药。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五爪金龙的防除方法。本发明五爪金龙的防除方法是根据五爪金龙的不同生长环境分布以及生长时间特点,灵活利用化学除草剂对五爪金龙进行控制和管理,从而达到消除五爪金龙的危害并遏制其传播和扩散的目的。通过本发明五爪金龙的防除方法可以彻底清除五爪金龙,有利于生态平衡,适于广泛应用。
文档编号A01P13/00GK102293193SQ20111005010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日
发明者张泰劼, 彭长连, 李伟华 申请人:华南师范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