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畜舍的进气通风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090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畜舍的进气通风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畜舍通风的进气通风管,该进气通风管包括外部空气进入口、空气排出口、空气管道和空气输送装置,空气管道沿所述进气通风管的纵向轴线延伸并将外部空气进入口连接到空气排出口,所述空气管道包括第一空气管道段和第二空气管道段, 第一空气管道段沿外部空气流动的方向从外部空气进入口延伸到用于畜舍空气的进入口, 第二空气管道段沿流动方向从用于畜舍空气的进入口延伸到空气排出口,空气输送装置布置在第二空气管道段内侧,并且被构造用于将离开用于畜舍空气的进入口和第一空气管道段的空气输送到空气排出口。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用于组装这种进气通风管的模块系统以及用于操作这种进气通风管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进气通风管被用于向畜舍或其他农场建筑物提供新鲜空气。为了该目的,进气通风管被插入建筑物屋顶的开口内,或连接到穿过建筑物屋顶的通风井或管道的底端。空气输送装置定位在进气通风管的底端,该空气输送装置通过进气通风管从外部吸抽外部空气,并且将其输送到畜舍内。前述类型的进气通风管还被用于使空气在畜舍内侧循环。为了该目的,进气通风管具有用于畜舍空气的进入口,所述进入口通常具体为进入槽,并且允许畜舍空气进到进气通风管的在空气输送装置上游的内部。通过调节第一空气流控制装置来设定或控制外部空气与通过空气输送装置输送的畜舍空气的比率。如果第一空气流控制装置完全关闭,则仅通过空气输送装置输送畜舍空气,结果只产生循环。如果第一空气流控制装置完全打开,则使在外部空气和通过空气输送装置输送的畜舍空气之间的比率最大化,并且一定比率的外部空气和畜舍空气通过空气输送装置被输送,其中该比率在结构方面由用于畜舍空气的进入口的横截面和由第一空气流控制装置打开的横截面来确定。前述类型的进气通风管具有的优点在于,它们具有坚固耐用的结构,因为暴露于外部空气流中的第一空气流控制装置具体为坚固耐用的流体控制片,其运动可通过仅使流控制片绕中心轴线枢转来实现,通常也是在处于不利的外部条件下。因此具有这种类型结构的进气通风管已经变得在畜舍的具有高机械应力的环境中被广泛接受而且被认为可靠。从WO 84/01615中已知用于畜舍的通风系统。在该通风系统中,空气输送装置布置在水平阀板的上游,该水平阀板被用作关闭以及分布机构,该水平阀板通过弹簧加载被挤压到关闭位置,并且通过空气穿过通风管的拖曳而被打开。该设计具有下述缺点即,从外部流入的、可能非常冷的外部空气被直接从进气通风管排出,结果可导致在畜舍中的动物生病。从DE 20 2006 009 501U1已知另一用于畜舍的进气通风管。在该装置中,在进气通风管内侧、在空气进入口和空气排出口之间设有对流器装置,目的在于控制外部空气在其流入畜舍内部之前的温度。因此该装置需要利用能量,以产生一定温度的供应空气,该一定温度的供应空气适合于在畜舍内侧的气候。
作为基本原理,现有技术的用于畜舍的通风装置实现在畜舍内侧的通风条件,其满足正常的条件。然而,所观察到的一个缺点在于,已知的进气通风管在非常低的户外温度下趋向于结冰。其发生在进气通风管内侧并且可引起致动器的致动,特别是流控制片的致动受到限制或者不能实现。还观察到的情形是,在进气通风管内侧结冰或雪和冰的形成物已经导致空气进入口的完全封闭,因此完全阻止了畜舍内部的任何通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进气通风管,该进气通风管在较低的户外温度下也能可靠地工作,并且其中,防止在功能方面损害该进气通风管的任何雪或冰的形成物。根据本发明通过下述装置实现该目标S卩,第一空气流控制装置,该第一空气流控制装置包括流控制片,该流控制片可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特别是枢转, 在第一位置,流控制片堵塞第一空气管道段,在第二位置,流控制片打开第一空气管道段; 和第二空气流控制装置,该第二空气流控制装置在第一空气管道段中沿流动方向布置在第一空气流控制装置的下游,并且其包括设置在第一位置中的至少一个或更多个空气导向部件,以致将绕进气通风管的纵向轴线的旋转运动施加到穿过第二空气流控制装置的空气。本发明的进气通风管提供了下述解决方案,S卩,其可靠地防止在进气通风管内侧的任何雪或冰的形成物,任何雪或冰的形成物可在功能方面损害进气通风管。其首先通过使用空气流控制装置来实现,该空气流控制装置在操作方向比较耐用,并且对污垢以及冰的形成物不敏感,其具体为流控制片的形式,目的在于控制外部空气通过第一空气管道段的流入。关于所需的控制装置,依赖于特定的设计,该设计在其驱动方面基本上抵抗外部的影响。较具体地,流控制片能够可枢转地布置并安装在进气通风管内侧。这种运动学一方面允许良好的可控制性,另一方面允许进气通风管的流动横截面的完全关闭以及几乎完全打开。根据本发明,还提供第二空气流控制装置。该第二空气流控制装置定位在第一空气流控制装置的下游,但也类似地布置在第一空气管道段中,即在用于畜舍空气的进入槽前面。第二空气流控制装置在供应的外部空气的流动路径上产生压差。另外,第二空气流控制装置安装有至少一个,并且优选,多个空气导向部件,它们将旋转流动运动施加到外部空气。其从在第二空气流控制装置的上游的空气流中产生旋转运动,从而导致外部空气的湍流。该效应使得有效地减少在进气通风管内侧的雪和冰的形成物。本发明基于本发明人的实现之处在于在现有技术的进气通风管中,外部空气的明确限定的流动路径存在于空气流动控制装置的下游,其没有占据进气通风管内部的整个横截面。如果承受寒冷的且通常为干燥的外部空气的这些明确限定的流动路径遇到通过用于畜舍空气的进入口进入的畜舍空气,结果则形成漩涡,在该漩涡中外部空气和畜舍空气最初被彼此分开地进行导向。其导致在该湍流区域中外部空气使畜舍空气的温度明显降低。然而,在该冷却的影响下,雪和冰的结晶通常从畜舍空气中沉淀,该畜舍空气充满的水分几乎达到饱和点。该效应是导致被雪和冰的形成物在功能方面损害的第一因素。由本发明人确定的第二方面是流体动力学,其产生在现有技术的进气通风管的空气流控制装置的下游。由于湍流,这些气流条件导致混合区域,该混合区域理论上应该位于用于畜舍空气的进入口的区域中并沿流动方向在其下游,即在第二空气管道段中。实际上将混合区域的位置至少部分地移到第一空气管道段内,与如设计的流动方向相反。其导致在紧邻第一空气流控制装置的区域中而且甚至在靠近第一空气流控制装置以及在第一空气流控制装置上游的区域中的湿气饱和的畜舍空气与寒冷的外部空气和进气通风管的寒冷结构进行热交换,其还导致在这些区域中雪和冰的结晶沉淀。这些雪和冰的结晶直接沉淀在进气口通风管内侧的这些区域中,并且会导致空气流控制装置在功能方面的迅速损害和堵塞。通过本发明克服了这些观察到的效应,依靠本发明,在户外温度较低时也可实现功能方面可靠的操作。依靠根据本发明提供的第二空气流控制装置,利用第二空气流控制装置具有用于在进入与畜舍空气的混合区域的外部空气中产生漩涡的特定设计,在结构性地设置在第二空气流控制装置下游的混合区域中,也保证在外部空气和畜舍空气之间的混合和热交换。外部空气的螺旋或旋转运动首先防止形成用于寒冷的外部空气的、限定的并明确分开的路径,并因此引起在混合区域中在外部空气和畜舍空气之间的快速混合以及热交换。其次,旋转运动使得在结构性地提供的混合区域中,在外部空气和畜舍空气之间产生足够长的接触路径,结果在混合区域内侧可发生充分的热交换。最后,创造性的解决方案防止了被冷却的畜舍空气与第一空气管道段的部件进行接触,因此防止雪、冰或冷凝物沉淀在这些部件上。其通过下述方式来实现即,将畜舍空气可靠地导向定位在第一空气管道段下游的区域内,以及防止畜舍空气的回流漩涡或回流运动,该回流漩涡或回流运动通过外部空气的明确限定的流动路径产生。应当理解,作为基本原理,第一和第二空气流控制装置之间的相互作用以下述方式进行设计,即,两个空气流控制装置在流动路径中都达到期望的全面的气流控制效应,并且因此在设计空气流控制装置的尺寸时需要总体考虑累积的流控制效应。因此还应当理解,第二空气流控制装置的其它效应,即可用本质上不同的空气动力学方法实现螺旋流动路径的产生。较具体地,设置一个或更多个叶片部件,所述叶片部件可从例如中心附连点径向地向外延伸,或者可以被固定到进气通风管的壁,并从该壁径向地向内延伸。为了实现创造性的功能,可以应用空气动力学空气控制叶片的任何布置及定向,原则上,其发生各自的螺旋运动,并且因此在混合区域中抑制寒冷的外部空气的明确限定的流动路径。应该作为基本原理来理解,空气控制片可以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被枢转、移动或以其它方式调节。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在两个位置或多个中间位置之间的无级可变调节或不连续的可调性是优选的。特别优选地,流控制片可枢转地安装以致绕轴线从第一位置枢转到第二位置,其中该轴线垂直于空气流动通过第一空气管道段的方向延伸。该轴线可与空气管道的纵向轴线相交地或者可相对于其偏心地布置。该构造提供了特有的坚固耐用性和有效的第一空气流控制装置,该第一空气流控制装置通过单个空气控制片的枢转运动产生外部空气通过第一空气管道段的流入的有效调配。进一步优选地是,每个空气控制叶片可从第一位置枢转进入第二位置,第二空气流控制装置在第二位置的流动阻力小于在第一位置的流动阻力。尽管原则上一个或更多个空气控制叶片可以被设置为刚性元件,并且因此可以被以对霜特别不敏感的形式设计,由于没有任何致动,优选地是,空气控制叶片可以从第一位置枢转进入第二位置,使得创造性的进气通风管可以在寒冷以及温和的两种户外温度条件下被普遍地采用。较具体地,空气控制叶片可以被设计成仅在第一位置产生螺旋的空气流,而不在第二位置产生,或仅在减少的范围内产生。这样,提供也可被称为冬季位置的第一位置,该第一位置产生流控制效应以及明显的螺旋空气流。其在寒冷的户外温度条件下具有双重优势。首先,如在寒冷的户外温度条件下所期望的,现在通过第一气流控制装置和第二气流控制装置中的两级流控制实现外部空气进入畜舍的减少供应,其降低了较大的局部压差及因此的与之相关联的可能的沉淀反应。其次,在混合区域中产生明显的螺旋流动,因此实现在混合区域中的较长流动路径长度上外部空气与畜舍空气的充分混合以及在二者之间的热交换。在也可被称为夏季位置的第二位置,不需要带有对用于防止冰的形成所必需的旋转运动的该流控制,而需要的是最大的通过速率,即,通过第一空气管道段的最小的流动阻力。在该第二位置,第二空气流控制装置因此具有最小的流控制功能并且不会使外部空气在混合区域中以螺旋运动的方式流动。特别有利的是,不需要为进气通风管的正常操作而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来回地转换第二空气流控制装置,而其仅需要作为用于在寒冷户外温度条件下、或在正常或温和的户外温度条件下操作的基本设定。即,邻近可能的冰形成区域的第二空气流控制装置及其调节机构不需要为可靠的工作而连续的致动选项。相反,第二空气流控制装置在寒冷的户外温度条件下的整个冬季操作中只处于第一位置,并且在寒冷季节已经结束之时仅转换到第二位置,但要假设在第二空气流控制装置的调节机构的区域中形成的任何冰已经完全融化。在寒冷季节开始之前,当在进气通风管的区域中以及在第二空气流控制装置的调节机构中没有形成冰时,第二空气流控制装置被重新设定到第一位置。与此相反,通过用于第二空气流控制装置的这些调节选项保证第一空气流控制装置的控制或调节选项,并且可靠地防止通过冰的形成对第一空气流控制装置造成的任何功能方面的损害,为了操作,必须一直为进气通风管提供第一空气流控制装置。进一步优选地是,第二空气流控制装置的空气导向部件被构造为空气控制片,该空气导向部件在垂直于纵向轴线的平面中从进气通风管的纵向轴线径向地延伸到空气管道的壁。在该构造中,提供空气导向片绕进气通风管的中央纵向轴线的星型布置。应当理解,作为基本原理,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是构造具有圆形横截面的进气通风管。然而,诸如正方形或多边形之类的其他横截面形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是有利地。具体地,每个空气导向片可以从在进气通风管的纵向轴线的区域中的附连点延伸到进气通风管的外壁的区域中的附连点。空气导向片可以设置在相同的横截面上,或沿流动方向相对于彼此堆叠。当每个空气控制片可绕各自的径向轴线从第一位置枢转到第二位置时特别优选, 第二空气流控制装置在第二位置的流动阻力小于在第一位置的流动阻力。其提供了调节空气导向片的简单方式,其可以例如以布置在空气(导向)管的中央纵向轴线的区域中的机构的形式来提供,而且可以提供一个或多个,并且特别是为每个空气导向片提供。特别地, 空气导向片可以从第一位置枢转进入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空气导向片的表面与外部空气流动通过第一空气管道段的方向成角度地延伸,在第二位置,空气导向片的表面平行于所述流动方向定位。第二空气流装置因此被以星形布置的空气导向片的形式提供,并且能够以有效方式在混合区域中的流动路径中产生期望的旋转效应,以及在允许简单调节到具有低流动阻力的夏季位置的同时也产生流控制效应。当每个空气控制叶片的宽度径向向外增大时也是进一步优选的。利用这种饼形几何形状,在空气(导向)管的整个横截面上能很好地利用空气控制叶片的空气动力学效应。
还优选地是,创造性的进气通风管被进一步发展具有布置在空气排出口下游的空气导向挡板,该空气导向挡板使流过第二空气管道段的空气径向地向外偏转,优选地在所有侧都径向地向外偏转。这种空气导向挡板将使进入畜舍的空气偏转成水平的流动运动或与水平略成角度的流动运动,因此以有效方式将空气分布在畜舍的地板区域上或待被通风的地板区域段上。该空气导向挡板在面向空气排出口的一侧也可具有多个垂直的、径向延伸的空气导向壁。可替代地,创造性的进气通风管可以通过空气分布装置来改进,该空气分布装置沿流动方向布置在空气排出口的下游,并且将流动通过第二空气管道段的空气分布到多个空气导向管。当该创造性的进气通风管被用于对在畜舍内侧的具体地方或系统或其他农场建筑物进行目标性的通风时,例如,为家畜监禁系统进行目标性通风,例如,为家禽罐笼系统中的肥料地带进行目标性通风时,该实施方式能够适合。创造性的进气通风管的另一发展具有空气混合区域,该空气混合区域布置在用于畜舍空气的进入口内侧,外部空气可沿通过第二空气流控制装置离开第一空气管道段的轴向方向流动进入该混合区域内,其中,用于畜舍空气的进入口被构造为环状槽,畜舍空气可以径向地向内穿过该环状槽进入空气混合区域,并且在该区域与来自第一空气管道段的外部空气进行混合。该构造决定了空气混合区域的位置,有利地便于可靠地防止雪和冰的形成物,并且该构造允许畜舍空气在所有侧流动进入该空气混合区域内。应当理解,用于畜舍空气的、具体为环状槽的进入口可以通过构造上规定的结构被中断,该结构将第一空气管道段机械地连接到第二空气管道段,而不改变其基本功能或设计。进入槽可具体是360°的周向槽,以在进气通风管的筒状外壁上的周向进入窗口的形式。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是其中第一空气管道段的横截面尺寸与第二空气管道段的横截面尺寸相匹配的实施方式,即,其中第一和第二空气管道段具有相同的直径。然而,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这些尺寸不同时,例如当第二空气管道段具有较大的尺寸,特别是具有比第一空气管道段大的直径时,也可以是有利地。还优选地是,用于畜舍空气的进入口布置在第一空气管道段的排出口和第二空气管道段的进入口之间。在该构造中,第一空气管道段和第二空气管道段在视觉方面和功能方面都彼此分开,并且分别具有用于在混合区域中的外部空气的排出口和用于来自混合区域的畜舍空气和外部空气的混合物的进入口。此处应当理解,混合区域也可延伸进入第二空气管道段。还应当理解,第一和第二空气管道段可被构造为在构造方面整体地组件,例如,通过由合适的支柱、缆线等彼此连接的两个空气管道段。最后,当空气输送机包括风扇和马达时为进一步优选,马达使风扇绕与进气通风管的纵向轴线平行且优选地同轴定位的旋转轴线转动,并且该马达布置在风扇转动的平面的下游或该平面中。该构造限定空气输送机的特定布置和设计,其已经证实该空气输送机为此处专用的目的对灰尘和污垢特别不敏感。通过将马达安置在风扇的下游或安置在风扇的旋转平面中,马达通过该旋转轴线与用于外部空气和畜舍空气的混合区域分开,因此在构造方面将其与冰形成区域分开。利用该构造,也可保证容易地去除在高压清洗或类似过程中进入进气通风管内部的清洁剂。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是用于进气通风管的模块系统,其包括第一空气管道段部件、第二空气管道部件和空气输送机,第二空气管道段部件可通过连接器部件机械地连接到第一空气管道段,使得在第一和第二空气管道段部件之间形成用于畜舍空气的进入口 ; 该空气输送机布置在第二空气管道段内侧并且被构造用于将离开用于畜舍空气的进入口以及第一空气管道段的空气输送到空气排出口,所述模块系统的发展之处在于,构造第一空气管道部件以在其内部容纳第一空气流控制装置,其包括流控制片,该流控制片可以被移动,或者更具体地可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枢转,该流控制片在第一位置阻塞第一空气管道段并且在第二位置打开第一空气管道段;和第二空气流控制装置,其在第一空气管道段中布置在第一空气流控制装置的下游,并且包括设置在第一位置的多个空气导向部件,用于将绕进气通风管的纵向轴线的螺旋运动施加到穿过第二空气流控制装置的空气。作为基本原理,具有最初特定结构的进气通风管适合于畜舍的特别构造并且被因此确定尺寸。从而当通过从模块构造系统选择合适的部件来实现该适合性和确定尺寸时是有利的。根据本发明,提供这种模块构造系统,其也允许适合于户外低温。为此,提供第一空气管道段,该第一空气管道段被构造为配备有第二空气流控制装置,其可提供前文中描述的动作机构。从而应当理解,当第一空气管道段被以下述方式构造时,也可实现本发明的优点即,对于本发明必须可以进行第二空气流控制装置的相应安置和容纳,目的是在必要时将该第二空气流控制装置分开地安装在配置位置,或者必要时只在寒冷季节开始时安装它,之后再将其拆除。根据本发明,空气流控制模块也可以设置在模块化成套组件系统中, 其可以被用作第二空气流控制装置并且因此可被插入第一空气管道段中的接受器中。在这点上,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是其中第一空气管道段部件设有排出口,空气通过该排出口流动离开第一空气管道段部件进入空气混合空间,该空气混合空间被用于畜舍空气的进入口围绕,并且该混合空间具有的长度使得第二空气流控制装置可被安装在第一空气流控制装置的枢转范围和排出口的横截面之间。在本发明的该发展中,模块化成套组件系统被改进,目的是有效地防止在进气通风管的功能性关键区域中的雪或冰的形成物。 其防止了用于第二空气流控制装置的安装空间损害第一空气流控制装置的控制或调节动作,并且也防止该安装空间突起超出第一空气管道段的排出口的横截面,由此,防止第二空气流控制装置与用于畜舍空气和外部空气的混合区域进行接触。该创造性的进气通风管特别是,可以根据用于给畜舍通风的方法来进行操作,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通过进入口供应外部空气,通过使流控制片枢转到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位置,利用所述流控制片对所述供应的外部空气的量进行调配,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流控制片阻塞所述第一空气管道段,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流控制片打开所述第一空气管道段,使通过所述流控制片控制的所述外部空气围绕沿流动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在混合区域中将畜舍空气混合到所述旋转的外部空气内,通过输送装置将畜舍空气和外部空气的混合物输送至空气排出口。如上限定的这种方法特别允许不仅在温和的户外温度下,而且在低的户外温度下都能对畜舍进行有效的通风。该方法可被发展为使畜舍空气通过用于畜舍空气的进入口进入混合空间,以及使混合空间被用于畜舍空气的进入口围绕。本发明的该发展可靠地防止了在装置在功能方面对于通风关键的区域中形成冰。


现在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其中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进气通风管在夏季位置的纵向侧视图,图2示出根据图1在冬季位置的视图,图3示出根据图1在再循环位置的视图,以及图4示出从图2中的平面A-A看,自上空气管道段的排出口的下方看到的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中示出的实施方式具有上空气管道段10,上空气管道段10垂直地延伸通过顶部1中的开口并且通过固定元件2附连于所述顶部。在上空气管道段10的上端,包括周向进气格栅20,该周向进气格栅20构成外部空气进入口,并且通过盖子21保护其不受天气的影响。空气沿由在图1和图2中的箭头100 示出的方向流动通过该外部空气进入口,进入进气通风管的内部。在上空气管道段10中,空气控制片30在空气管道段10的在该建筑物内侧的部分中布置在入口 20的下游。空气控制片30能够围绕中心枢轴31枢转地安装。枢轴31与进气通风管的纵向轴线11垂直地定位。图1中,空气控制片30被示出处于完全打开的位置。在空气控制片30的枢转范围的下游,包括四个可枢转的空气导向片41a_d的星形扩散器40布置在上空气管道段中。空气导向片41a_d在它们的径向外端通过销42b_d能够旋转地安装到上空气管道段10的壁。应当理解的是,所述能够旋转地安装也可以可替换地在插入空气管道段的壳体内的插入环中来执行。另外,每个空气导向片在它们的径向内端可枢转地安装在变速箱体43中。由于每个空气导向片安装在变速箱体43中以及通过销42b-d安装,因此为每个空气导向片限定枢转轴线,该枢转轴线沿其轴向延伸并且垂直于进气通风管的纵向轴线。代替在其径向外端处的销42,空气导向片41具有成角度的杆44,成角度的杆44 在上空气管道段的外侧并且具有在其成角度的一端的把手45。通过成角度的杆44和把手 45,空气导向片41a可绕其纵向轴线枢转。在变速箱43中,该枢转运动被相应地传递到其他空气导向片41b-d,空气导向片41b-d因此与空气导向片41a同步地枢转。以此方式,空气导向片41a-d可枢转离开在图1中示出的夏季位置进入如图2中示出的冬季位置,在夏季位置,空气导向片平行于通过上空气管道段的空气流101的方向定位。在冬季位置,空气导向片与空气流101的方向成角度的布置,并且将绕进气通风管的纵向轴线11的螺旋旋转运动施加到所述的空气流。变速箱43通过横梁46安装在上空气管道段的下端部分中。在空气已经通过空气控制片30和空气导向片41a_d之后,流过上空气管道段10 的空气101从排出口 12离开上空气管道段10进入混合空间50。混合空间50位于上空气管道段10和下空气管道段60之间。下空气管道段60通过支柱(未示出)连接到上空气管道段10。
用于畜舍空气的进入口 51具体为在所有侧围绕混合空间50的环状槽,畜舍空气可沿流动方向102径向向内流动通过该进入口。从排出口 12排出的外部空气在混合空间50内与通过进入槽51进入的畜舍空气进行混合。以此方式混合的空气通过风扇71被吸入下空气管道段60内,风扇71起到吸风机70的作用并且通过马达72驱动。马达72布置在风扇71的下游并且通过支柱73连接到下空气管道段60的外壁。流过下空气管道段60的畜舍空气和外部空气的混合物从排出口 62排出,并且击在空气导向挡板80上。当空气从下空气管道段60排出时,空气导向挡板80使所述空气从其竖直外流方向偏转成为水平的、略微向上指向的空气流103,因此提供以此方式混合的空气基本水平的流动进入畜舍内部。图2示出了根据图1在冬季位置的实施方式。在该冬季位置,通过枢转空气控制片30减少外部空气的供给,使得比在如图1中示出的夏季操作情形中更高比例的畜舍空气 102增加到水平流出的空气103。与图1中示出的位置相比较,空气导向片41a-d被枢转并且现在与所述空气流101成角度地定位,在图1中示出的位置,空气导向片41a-d平行于空气101通过上空气管道段的流动而定向。由于空气导向片41a-d的径向设置以及空气导向片绕它们各自的纵向轴线枢转相同的枢转角度,使得从排出口 12排出的外部空气旋转,因此使得所述外部空气与畜舍空气102在混合空间50内良好地混合。同时,该旋转运动104 可靠地防止了畜舍空气或外部空气离开混合空间50流回排出口 12内。在外部空气已经与畜舍空气102混合后,被以此方式旋转的外部空气以如之前相同的方式进入下空气管道段60,并且作为水平的新鲜的空气流103被排到畜舍内。图3示出第三操作模式,在该模式中,空气管道段通过空气控制片30而完全关闭。 当空气控制片在该位置时,空气导向片41a_d的枢转对于进气通风管的机能不重要,因为在该情形中,没有外部气体流动通过上空气管道段。然而,该功能性位置使得空气通过下述方式进行单纯的再循环即,仅吸入畜舍空气102,将其导向通过下空气管道段60并且又排出其作为水平外流的空气103。在图4中示出的图示意出空气导向片41a_d的设置以及它们如何通过转动杆44 和销42b-d而进行安装和控制。此处应当理解,也可以只设置单个空气导向片来代替此处示出的四个空气导向片,利用该单个空气导向片可实现空气流方面的旋转效应。以相同的方式,也可以设置不止一个空气导向片;特别是,也可以以下述方式设置空气导向片即, 在枢转的位置,它们覆盖在空气管道段的整个横截面上,在该枢转的位置,空气导向片垂直于空气流通过空气管道段的方向。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畜舍通风的进气通风管,包括外部空气进入口 00),空气排出口(62),空气管道(10、60),所述空气管道(10、60)沿所述进气通风管的纵向轴线(11)延伸,并且所述空气管道(10、60)将所述外部空气进入口连接到所述空气排出口,所述空气管道包括第一空气管道段(10),所述第一空气管道段(10)沿外部空气的流动方向从所述外部空气进入口延伸到用于畜舍空气的进入口(51),以及第二空气管道段(60),所述第二空气管道段(60)沿所述流动方向从所述用于畜舍空气的进入口(51)延伸到所述空气排出口(62),空气输送装置(70),所述空气输送装置(70)布置在所述第二空气管道段内部,并且被构造用于将离开所述用于畜舍空气的进入口和所述第一空气管道段的空气输送到所述空气排出口,其特征在于第一空气流控制装置(30、31)和第二空气流控制装置Gla-d),所述第一空气流控制装置包括流控制片(30),所述流控制片(30)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或者尤其是枢转,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流控制片(30)阻塞所述第一空气管道段,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流控制片(30)打开所述第一空气管道段,所述第二空气流控制装置 (41a-d)在所述第一空气管道段中沿所述流动方向布置在所述第一空气流控制装置的下游,并且所述第二空气流控制装置(41a-d)包括设置在第一位置的至少一个或更多个空气导向部件Gla-d),以致将围绕所述进气通风管的纵向轴线的螺旋运动施加到穿过所述第二空气流控制装置的空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通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控制片被可枢转地安装,使得能够围绕与空气流动通过所述第一空气管道段的方向垂直地延伸的轴线从所述第一位置枢转到所述第二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进气通风管,其特征在于,每个空气控制叶片均能够从所述第一位置枢转到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空气流控制装置的流动阻力小于在所述第一位置的流动阻力。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进气通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气流控制装置的空气导向部件被构造为空气控制片,并且所述第二空气流控制装置的空气导向部件在与所述纵向轴线垂直的平面中,从所述进气通风管的纵向轴线径向地延伸到所述空气管道的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进气通风管,其特征在于,每个空气控制片均能够绕各自的径向轴线从所述第一位置枢转到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空气流控制装置的流动阻力小于在所述第一位置的流动阻力。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进气通风管,其特征在于,每个空气控制部件的宽度均径向向外地增大。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进气通风管,其特征在于空气导向挡板,所述空气导向挡板沿所述流动方向布置在所述空气排出口的下游,所述空气导向挡板使流过所述第二空气管道段的空气径向地向外偏转,优选地在所有侧上都径向地向外偏转。
8.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的一项所述的进气通风管,其特征在于空气分布装置,所述空气分布装置沿所述流动方向布置在所述空气排出口的下游,所述空气分布装置将流过所述第二空气管道段的空气分布到多个空气导向管内。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进气通风管,其特征在于空气混合区域,所述空气混合区域布置在所述用于畜舍空气的进入口的内部,外部空气能够沿轴向方向通过所述第二空气流控制装置流动离开所述第一空气管道进入到所述混合区域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畜舍空气的进入口被构造为环状槽,所述畜舍空气能够径向向内地穿过所述环状槽进入到所述空气混合区域中,并且在所述空气混合区域内与来自所述第一空气管道段的外部空气混合。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进气通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畜舍空气的进入口布置在所述第一空气管道段的排出口和所述第二空气管道段的进入口之间。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进气通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输送装置包括风扇和马达,所述马达使所述风扇绕平行于所述进气通风管的纵向轴线、并且优选地与所述进气通风管的纵向轴线共轴地定位的旋转轴线转动,所述马达沿所述流动方向布置在所述风扇转动所在平面的下方。
12.一种用于进气通风管的模块系统,包括第一空气管道段部件,第二空气管道段部件,所述第二空气管道段部件能够通过连接器部件机械地连接到所述第一空气管道段部件,使得在所述第一空气管道段部件和所述第二空气管道段部件之间形成用于畜舍空气的进入口,空气输送装置,所述空气输送装置布置在所述第二空气管道段内部,并且被构造用于将离开所述用于畜舍空气的进入口和所述第一空气管道段的空气输送到空气排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气管道段部件被构造用于在其内部容纳第一空气流控制装置,所述第一空气流控制装置包括流控制片,所述流控制片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或者尤其是枢转,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流控制片阻塞所述第一空气管道段,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流控制片打开所述第一空气管道段,以及第二空气流控制装置,所述第二空气流控制装置在所述第一空气流控制装置的下游布置在所述第一空气管道段中,所述第二空气流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位置的多个空气导向部件,以致将围绕所述进气通风管的纵向轴线的螺旋运动施加到穿过所述第二空气流控制装置的空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模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气管道段部件设有排出口,通过所述排出口空气流动离开所述第一空气管道段部件进入由所述用于畜舍空气的进入口围绕的空气混合空间内,所述空气混合空间具有使得所述第二空气流控制装置能够安装在所述第一空气流控制装置的枢转范围和所述排出口的横截面之间的长度。
14.一种用于对畜舍进行通风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通过进入口供应外部空气,通过使流控制片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来回地枢转来利用所述流控制片对供应的外部空气的量进行调配,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流控制片阻塞所述第一空气管道段,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流控制片打开所述第一空气管道段,使由所述流控制片控制的所述外部空气围绕沿流动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在混合区域中将畜舍空气混合到所述旋转的外部空气内,通过输送装置将畜舍空气和外部空气的混合物输送至空气排出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畜舍空气通过用于畜舍空气的进入口进入所述混合空间,并且所述混合空间被所述用于畜舍空气的进入口围绕。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畜舍通风的进气通风管,包括外部空气进入口、空气排出口、空气管道和空气输送装置。所述空气管道包括第一空气管道段和第二空气管道段。根据本发明提供第一空气流控制装置,包括气流控制片,其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枢转,气流控制片在第一位置阻塞第一空气管道段以及在第二位置打开空气管道段;以及第二空气流控制装置,其在第一空气管道段中沿流动方向布置在第一空气流控制装置下游,并且包括设置在第一位置的至少一个空气控制部件,用于将绕进气通风管的纵向轴线的螺旋运动施加到穿过第二空气流控制装置的空气。
文档编号A01K31/18GK102187818SQ20111004952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26日
发明者约尔格·博内斯 申请人:大荷兰人国际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