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埋灌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185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埋灌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用灌溉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农田灌溉的埋灌管。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广大农村的农田灌溉普遍采用管灌技术,即把输水管埋在地下,在输水管上每隔一段距离安装一个出水管,出水管的末端安装阀门,阀门高于地面,一般来讲,在一个灌溉区内要安装数十个出水管和阀门。由于出水管末端的阀门高于地面,在农机进入田间作业时,很容易将阀门压坏,而且阀门暴露在外面,在冬天容易冻坏,直接影响农田的灌溉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管灌设备存在的出水阀门容易损坏而影响灌溉效果的问
题,提供一种埋灌管。本发明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埋灌管,包括埋入土层中的输水管,在输水管上每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有一个三通管,输水管通过三通管串联,在三通管的上开口择一地连接有管帽或阀门,管帽埋入土层中,阀门露在土层的外面。输水管水平埋设在土层中,三通管的上开口垂直于地面并低于地面。在不需要灌溉时,在三通管的上开口上配置管帽,并填上土层;需要灌溉时,挖开土层,取掉管帽,接上阀门,并使阀门高于地面,就可以灌溉了。其中,所述的管帽或阀门与三通管的上开口螺纹连接。本发明也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埋灌管,包括埋入土层中的输水管,在输水管上每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有一个三通管,输水管通过三通管串联,三通管上连接有出水管,出水管的开口端择一地与管帽或阀门连接,管帽埋入土层中,阀门露在土层的外面。使用时,将输水管水平埋设在土层中,出水管垂直于地面,其开口端低于地面。在不需要灌溉时,在出水管的开口端配置管帽,并填上土层;需要灌溉时,挖开土层,取掉管帽,接上阀门,使阀门高于地面,就可以灌溉了。其中,所述的管帽或阀门与出水管的开口端螺纹连接。本发明的埋灌管在不使用时整体都埋在灌溉区的地下,在农机进入农田作业时不会被压损坏,不影响农田耕作,严寒天气下也规避了被冻坏的风险,出水口在不使用时用管帽密封,不会被土层堵塞,是一种防冻、防压、使用寿命长的埋灌管。


图1是实施例1连接管帽时的埋灌管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连接阀门时的埋灌管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2连接管帽时的埋灌管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连接阀门时的埋灌管结构示意图。图中1-输水管、2-三通管、3-管帽、4-出水管、5-阀门、6-土层。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埋灌管,其主体结构为埋入土层6中的输水管1,在输水管1上每间隔一段距离设置一个三通管2,通过三通管2将输水管1串联在一起。在三通管2的上开口或者螺纹连接有一个用于密封的管帽3,或者连接一个用于灌溉的阀门5。连接管帽3时,管帽3随输水管1 一起埋入土层6下一定的深度,灌溉时,将土层 6刨开,取下管帽3,换上阀门5,起动水泵进行灌溉。灌溉后,关闭水泵,取下阀门5,再用管帽3将该出水口密封,并埋上土层6即可。实施例2
如图3、4所示,一种埋灌管,其主体结构为埋入土层6中的输水管1,在输水管1上每间隔一段距离设置一个三通管2,通过三通管2将输水管1串联在一起。在三通管2上连接有出水管4,出水管4的开口端或者螺纹连接有一个用于密封的管帽3,或者连接一个用于灌溉的阀门5。连接管帽3时,管帽3随输水管1 一起埋入土层6下一定的深度,灌溉时,将土层 6刨开,取下管帽3,换上阀门5,起动水泵进行灌溉。灌溉后,关闭水泵,取下阀门5,再用管帽3将该出水管4的开口端密封,并埋上土层6即可。
权利要求
1. 一种埋灌管,包括埋入土层(6)中的输水管(1),其特征在于在输水管(1)上每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有一个三通管(2)、输水管(1)通过三通管(2)串联,在三通管(2)的上开口择一地连接有管帽(3 )或阀门(5 ),所述管帽(3 )埋入土层(6 )中,阀门(5 )露在土层(6 )的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埋灌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帽(3)或阀门(5)与所述三通管(2)的上开口螺纹连接。
3.一种埋灌管,包括埋入土层(6)中的输水管(1),其特征在于在输水管(1)上每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有一个三通管(2)、输水管(1)通过三通管(2)串联,三通管(2)上连接有出水管(4),出水管(4)的开口端择一地与管帽(3)或阀门(5)连接,所述管帽(3)埋入土层(6) 中,阀门(5)露在土层(6)的外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埋灌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帽(3)或阀门(5)与所述出水管(4)的开口端螺纹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埋灌管,包括埋入土层中的输水管,在输水管上每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有一个三通管、输水管通过三通管串联,三通管的上开口或者连接管帽,或者连接阀门,管帽埋入土层中,阀门露在土层的外面。本发明在不灌溉时,将整个灌溉区内的灌溉设备全部埋入地下,农机进入农田作业时不会被压损坏,严寒天气也规避了被冻坏的风险,解决了灌溉设备出水阀门容易损坏影响灌溉效果的问题。
文档编号A01G25/06GK102172199SQ20111005894
公开日2011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1日
发明者郜国宣 申请人:郜国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