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观赏乌蕨的孢子繁殖及养护方法

文档序号:334689阅读:4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盆栽观赏乌蕨的孢子繁殖及养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蕨类植物孢子繁殖和孢子体养护管理的方法,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利 用乌蕨(Stenoloma chusanum Ching)孢子人工繁殖孢子体并对盆栽孢子体进行管理的方法。
背景技术
乌蕨为鳞始蕨科乌蕨属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乌蕨含有黄酮类 和酚性酸类物质,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止血的功效,有“万能解毒药”之称。乌蕨为多年生 常绿草本,叶片披针形,多回分裂,末回裂片楔形,先端平截,形似羽扇,孢子囊群如瓶状,生 于裂片顶端,精细可爱。乌蕨孢子体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近年来,乌蕨孢子体被过量采集,其生长环境又常常遭到破坏,导致一些地区野生 资源匮乏,因此,有必要建立乌蕨人工繁殖栽培体系,以保护和可持续性地利用这一蕨类植 物资源。乌蕨的孢子繁殖操作简便、繁殖系数大、幼苗成活率高、成本低,既可使现有资源不 被破坏,又能快速高效地扩大种群数量,还可形成盆栽观赏植株。可见,利用孢子进行人工 繁殖,是可持续性地利用乌蕨资源的有效手段。戴锡玲,曹建国等研究了乌蕨孢子壁的形成和发育[云南植物研究,2006二8 (6) 581-586],郭治友采用原生境腐殖土培养方法对乌蕨孢子进行人工培养,观察并记录其孢 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的过程[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09,观(5) :961-964],任冰如,夏 冰等对乌蕨的孢子萌发进行了试验和观察[云南植物研究,2008,30 (6) :713-717],张国 珍,李策宏等研究了乌蕨孢子无菌繁殖和常规繁殖方法[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沈(12) 1062-1064]。前人关于乌蕨孢子繁殖的方法,均未提出适宜的播孢量,也未对乌蕨孢子体的后 续养护提出具体有效措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建立一种简便高效的乌蕨孢子繁殖技术,并对所繁殖的孢子体 建立养护管理方法,为乌蕨的资源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步骤实 现的一、乌蕨的孢子繁殖1、基质准备取泥炭土、田园土、河沙,在100 110°C烘8 10小时,取出后研磨, 过Imm孔筛,按体积比2 1 1将三种土混合,喷洒一些冷却的沸水使土样润湿,装入塑 料盆钵。2、播孢用淋浇法播孢,即取当年或隔年收集的乌蕨孢子100 200mg,装入带有 抽滤接口的三角瓶中,加100 200ml冷沸水,用真空泵抽气lh,使成熟孢子快速吸足水分 沉入瓶底,静止lOmin,移去上层漂浮杂物及水液,加500 IOOOml冷沸水,摇勻后将乌蕨孢 子悬浮液倒入淋水壶,通过莲蓬样淋水头均勻地浇到事先准备好的基质表面,每500ml乌 蕨孢子悬浮液淋浇到1 2平方米的基质表面,随后用冷沸水淋透培养基质,最后在培养钵上盖一层保鲜膜。确定适宜的播孢量是蕨类植物孢子繁殖的关键技术之一,播量过多,形成的原叶 体因过于密集而生长不良,进而影响雌雄配子体的生长发育,虽然可以在早期通过间去部 分原叶体来降低密度,但这一环节不仅增加了工作量,也增大了原叶体被污染的机会;播量 过少又会造成原叶体过于稀疏,雌雄配子体之间受精机会减少,难以形成新的孢子体。淋浇法播孢可有效地控制播量,并使所播孢子密度均勻,用真空泵抽气可使孢子 快速吸足水分,缩短萌发时间,加入冷沸水可对成熟孢子表面起到洗涤作用,又可漂去不成 熟孢子及所夹带的杂质,减少孢子受有害生物侵染的机会。基质高温消毒及播孢时采用冷沸水,均可避免培养基质滋生病原菌、害虫、苔藓、 藻类、杂草等有害生物,减少乌蕨孢子萌发生长过程中可能受到的各种危害。覆盖保鲜膜可 对培养基质进行保湿,同时又可阻隔外界生物的侵染。3、原叶体培养将以上播有乌蕨孢子的盆钵置于温度20 ^°C,光照强度 5,000 20,OOOLx,光周期10 Uh/d的环境中,7d后孢子开始萌发,IOd后开始形成丝状 体,26d后丝状体开始进行二维生长,形成幼小的心形原叶体。4、配子体培养播孢后45d,显微镜下可见原叶体背面凹口中脉处有突起,为长出 的精子器,之后IOd左右可见到颈卵器长出、精子器成熟破裂。此时保持基质表面有一薄 层水,以利于配子体受精。继续在温度20 ^°C,光照强度5,000 20,OOOLx,日照时间 10 12h/d的条件下培养,12d后,通过解剖镜可观察到原叶体上有幼小的孢子叶长出,再 继续培养7d,肉眼便可见到新生的孢子叶。二、乌蕨孢子体的养护管理1、炼苗当外界气温稳定在15°C以上,新生的乌蕨幼孢子体多数长出3片以上孢 子叶时,掀开培养钵上覆盖的保鲜膜进行炼苗,炼苗阶段注意保持基质表面湿润不干;2、分盆移栽选用竹叶腐殖土,经曝晒消毒后装盆,将株间过于拥挤的乌蕨孢子体 每10 15株分成一簇,连带根部原有基质移入,浇水定植,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给予充足 散射光,使乌蕨孢子体长势优良。当植株长大再显拥挤时,用同法分盆移栽。3、养护管理要点(1)控制温度乌蕨孢子体喜温,须保持环境温度在10°C以上,低温易使乌蕨孢子 体受到伤害。(2)控制光强给予乌蕨孢子体充足散射光(光照强度10,000 50,OOOLx)照射, 避免强烈的直射光(> 80,OOOLx)或长期光照不足(< 2,OOOLx)。(3)保持湿度保持乌蕨孢子体的培养基质呈湿润状态,基质含水量85 90%。(4)施肥施入竹叶腐殖土或茶叶残渣,可使乌蕨孢子体旺盛生长。(5)保证通风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下,尤其在高温高湿季节,乌蕨孢子体易受病虫 害侵染,如蚜虫、介壳虫、霉菌等,故一定要保证其有良好的通风环境。乌蕨是一种多年生常绿蕨类植物,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孢子体全年都有新孢子 叶产生,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但若管理不当,却极易枯萎死亡。乌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 地区,生于山坡路旁、草丛中,山脚阴湿地或田边、溪边,对土壤、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生 境因子有特定要求。基质的选用是乌蕨孢子体种植养护成败的关键,由于非乌蕨原产地不 具备采集原生境腐殖土的条件,本发明采用竹叶腐殖土,经曝晒消毒后装盆作为基质,经过1年多时间的种植观察,可见乌蕨孢子体始终能保持优良长势。乌蕨孢子体生长过程中除了 可以追加竹叶腐殖土之外,还可施入茶叶残渣维持其正常生长,无需施入其它肥料,这为乌 蕨的家庭养护提供了便利。本发明投入少,方法简单,利用乌蕨孢子可大量繁殖孢子体,为人们提供优良的观 赏植物,也可将其作为药用资源进行开发,为可持续性地利用乌蕨资源建立了有效途径。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孢子繁殖按以下步骤进行乌蕨孢子在9 10月份成熟,孢子囊群盖开始开裂,此时剪下孢子叶,带回室内置 通风处晾干,将孢子抖落到白纸上,收集备用。取泥炭土、田园土、河沙,在100 120°C烘烤8 10小时,取出后研磨,过Imm孔 筛,按体积比2 1 1将三种土混合,洒一些冷却的沸水使土样润湿,装入塑料盆钵,作为 乌蕨孢子繁殖的培养基质。于9月中旬用淋浇法进行播孢,即称取当年收集的乌蕨孢子lOOmg,装入带有抽滤 接口的三角瓶中,加IOOml冷却的沸水,用真空泵抽气lh,使成熟孢子快速吸足水分沉入瓶 底,静止lOmin,移去上层漂浮的杂物和水液,换加新的冷沸水,将吸足水分的孢子转移到淋 水壶中,再加入冷沸水使孢子悬浮液最终体积为500ml,摇勻后通过莲蓬样淋水头均勻地淋 浇到已准备好的Im2的基质表面,将培养基质用冷沸水淋透,在培养钵上盖一层保鲜膜。将以上播有乌蕨孢子的盆钵置于有充足自然散射光的窗台上培养,第7d孢子开 始萌发,第IOd开始形成丝状体,第26d丝状体开始二维生长,形成幼小的心形原叶体。到 11月份,外界气温开始下降,原叶体生长速度减缓,将盆钵移到光照培养箱中培养,设定培 养温度25 28°C,光照强度8,000 10,OOOLx,光照周期12h/d。播孢后第45d,显微镜下可见原叶体背面凹口中脉处有突起,为长出的精子器,之 后IOd左右可见到颈卵器长出,精子器成熟破裂,此时保持基质表面有一薄层水,以利于精 子游动而受精。继续在温度25 ^°C,光照强度8,000 10,000LX,光照周期12h/d的条 件下培养12d,通过解剖镜可观察到原叶体上有幼小的孢子叶长出,随后再培养7d,肉眼便 可见到新生的孢子叶。4月中旬以后,外界气温回升,乌蕨幼孢子体多数已长出3片以上孢子叶,此时揭 去覆盖在培养钵上的保鲜膜进行炼苗,注意保持基质表面湿润不干。至4月下旬,对乌蕨幼孢子体进行分盆移栽,方法是收集竹叶腐殖土,在日光下曝 晒消毒装盆备用,将新生的乌蕨孢子体每10 15株分成一簇,连带根部原有基质移入新的 基质中,浇水定植。此后,乌蕨孢子体的养护方法是保持基质湿润,注意通风,给予充足的 散射光照射,每隔20天左右在盆钵中添加一薄层竹叶腐殖土或茶叶残渣;当植株长大再显 拥挤时,用同法换盆移栽;南京地区冬季气温低于10°C,需将乌蕨孢子体转移到温暖的室 内,以免受到低温伤害。实施例2按实施例1的方法收集乌蕨孢子。按实施例1的方法准备乌蕨孢子繁殖所需要的培养基质。
于5月初按实施例1的方法,采用淋浇法进行播孢,称取隔年收集的乌蕨孢子 200mg,使孢子悬浮液最终体积为500ml,淋浇到已准备好的Im2基质表面。将以上播有乌蕨孢子的盆钵置于有充足自然散射光的窗台上,按实施例1的方法 对乌蕨原叶体和配子体进行培养管理,直到长出新的孢子叶。按实施例1的方法,在9月中旬进行练苗,9月下旬进行分盆移栽。按实施例1的方法,对移栽后的乌蕨孢子体进行养护,进入冬季注意保温使乌蕨 孢子体安全越冬。
权利要求
1.一种盆栽观赏乌蕨的孢子繁殖及养护方法,其特征包括乌蕨的孢子繁殖和乌蕨的孢 子体养护,乌蕨的孢子繁殖按以下步骤进行(1)基质准备取泥炭土、田园土、河沙,在100 120°C烘8 10小时,取出后研磨,过 Imm孔筛,将三种土按体积比2 1 1混合,喷洒一些冷却的沸水使土样润湿,装入塑料盆 钵,作为乌蕨孢子繁殖的基质;(2)播孢称取当年或隔年收集的乌蕨孢子100 200mg,装入带有抽滤接口的三角瓶, 加100 200ml冷却的沸水,用真空泵抽气lh,使成熟孢子快速吸足水分沉入瓶底,静止 IOmin,移去上层漂浮物及水液,用冷却的沸水将吸足水分的乌蕨孢子配成悬浮液,移入装 有莲蓬样淋水头的水壶,摇勻后浇到预先准备好的基质表面,再用冷却的沸水淋透基质并 盖上一层保鲜膜;(3)原叶体培养将以上播有乌蕨孢子的盆钵置于温度20 ^°C,光照强度5,000 20,OOOLx,日照时间10 12小时/日的环境中培养,7天后孢子开始萌发,10天后开始形 成丝状体二6天后丝状体开始进行二维生长,形成幼小的心形原叶体;(4)配子体培养播孢后45天,原叶体背面凹口中脉长出的精子器,之后10天左右长 出颈卵器,精子器成熟破裂。此时保持基质表面有一薄层水,以利于配子体受精。继续在温 度20 ^°C,光照强度5,000 20,OOOLx,日照时间10 12小时/日的条件下培养12 天,通过解剖镜可观察到原叶体上有幼小的孢子叶长出,再继续培养7天,肉眼可见新生的 孢子叶。乌蕨的孢子体养护按以下步骤进行(1)炼苗当外界气温稳定在15°C以上、新生的乌蕨孢子体多数长出3片以上孢子叶 时,掀开覆盖在培养钵上的保鲜膜进行炼苗,炼苗阶段需保持基质表面湿润不干;(2)分盆移栽采用腐殖土作培养基质,将炼苗后的乌蕨孢子体分成每10 15株一 簇,连带根部原有基质移入,浇水定植。当植株长大再显拥挤时,用同法移栽;(3)养护要点控制温度保持乌蕨孢子体有适宜的环境温度;控制光强给予乌蕨孢子体充足的散射光照射,避免强烈直射光照射或长期光照不足;保持湿度保持乌蕨孢子体的培养基质呈湿润状态;施肥用于满足乌蕨孢子体生长所需的营养;保证通风在高温高湿季节,一定要保证乌蕨孢子体生长环境通风良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盆栽观赏乌蕨的孢子繁殖及养护方法,其特征在于乌蕨 的孢子繁殖所述的步骤(2)播孢所采用的孢子悬浮液为每500ml水液含50 200mg乌蕨 孢子,所采用的淋浇量为每500ml乌蕨孢子悬浮液淋浇1 2平方米基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盆栽观赏乌蕨的孢子繁殖及养护方法,其特征在于乌蕨 的孢子体养护所述的步骤( 分盆移栽所采用的腐殖土为竹叶腐殖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盆栽观赏乌蕨的孢子繁殖及养护方法,其特征在于乌蕨 的孢子体养护所述的步骤(3)养护要点为保持环境温度在10°C以上,光照强度为10,000 50,OOOLx,基质含水量85 90 %,保证良好的通风条件,每隔15 30天施入竹叶腐殖土或茶叶残渣。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盆栽观赏乌蕨的孢子繁殖及养护方法。涉及蕨类植物孢子繁殖方法,用乌蕨(Stenoloma chusanum Ching)孢子繁殖孢子体并对孢子体进行养护。称100~200mg孢子,加100~200ml冷沸水,抽气1h,弃浮物和水液,加500~1000ml冷沸水成孢子悬浮液,每500ml悬浮液淋浇1~2m2基质,淋透冷沸水后盖上薄膜,置温度20~28℃、光强5000~20000Lx、光周期10~12h/d培养至长出孢子体。孢子体养护以竹叶腐殖土为基质,保持温度>10℃、光强10,000~50,000Lx、基质含水量85~90%、通风好,隔15~30d施竹叶腐殖土或茶叶残渣。本发明繁殖的乌蕨孢子体,可提供观赏和药用植物资源。
文档编号A01G9/10GK102138431SQ201110104839
公开日2011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6日
发明者任冰如, 吴菊兰, 李维林, 梁呈元, 赵友谊, 陈剑 申请人: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