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楠轻土混合型基质育苗方法

文档序号:350187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闽楠轻土混合型基质育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有性繁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闽楠轻土混合型基质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闽楠(Phoebe bournei (Hems 1. ) Yang)为樟科(Lauraceae)楠属(Phoebe)常绿乔木,是我国珍稀濒危树种,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为国家二级保护树种,素以材质优良而闻名,其树干通直、木材纹理结构细密,木材呈淡黄色而有香气,耐腐而不易反翘开裂,加工容易,削面光滑美观,有香气,为高级建筑、家具、雕刻和精密木模的珍贵用材树种。然而, 由于长期以来对珍贵阔叶树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与破坏,加上楠木天然林生长缓慢,成林成材时间长等原因,导致这一珍贵阔叶用材树种资源严重短缺。近年来,随着对楠木在用材与园林绿化等方面价值认识的不断深入,楠木人工造林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与关注,人工林比天然林生长速度快,13年生人工林的胸径、树高、材积的年生长量是20年生天然林的3 倍、2. 3倍和7. 1倍,28年生人工楠木树高16m,胸径直径20. 7cm。因而进行人工育苗造林, 对保护好闽楠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人工育苗采用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方法。闽楠无性繁殖方法生产成本较高,技术难度大,繁殖技术还未成熟,难以广泛推广应用。有性繁殖方法一般采用种子直播育苗方法和营养基质育苗方法。种子直播育苗方法需种子多,育苗时间长,以裸根苗出圃造林成活率低,造林缓苗期长等。营养基质育苗,基质一般选用全土或单纯的轻型基质。广东林业科技 2003年第1卷第3期,许方宏等人,樟科5个树种(含闽楠)育苗技术,介绍育苗基质设置了 3种不同配方的基质育苗试验,即黄心土,沙质壤土,80%沙质壤土+20%火烧土。5个树种试验结果均以80%沙质壤土 +20%火烧土的混合基质培育的苗木生长最好,平均高生长比黄心土的高39. 2%,比沙质壤土的高3. 3% ;沙质壤土的苗木生长稍次之,平均高生长比黄心土的高34. 5% ;而黄心土基质培育的苗木生长最差。全土基质存在运输成本大,表面易板结,易长杂草,通透性差,养分不足,种植时如基质水分过多变泥浆,苗易变成裸根苗而造成成活率低等;单纯的轻型基质存在保水保肥差,成本大,种植时抗旱性差等。本发明采用黄心土 +椰糠浸怄干料+塘泥+钙镁磷肥的混合型基质,具有保水保肥性好,营养全面, 表面不易板结,杂草少,所培育的幼苗粗壮,生长快,幼苗时间缩短,造林成活率高,造林缓苗期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传统有性繁殖基质的不足,旨在提供一种闽楠轻土混合型基质的育苗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闽楠轻土混合型基质的育苗方法,包括采种、播种、基质制备、移栽和育苗工序,将采自20年生以上健壮优良单株母树的种子在沙床上播种,将幼苗移栽于装有轻土混合型基质的塑料杯内,培育得到高35 38cm以上的优良健壮闽楠苗,出圃造林。
以上所述的轻土混合型基质其成分和重量份数黄心土 30 40份、椰糠浸怄干料 40 50份、塘泥14. 25 24. 5份和钙镁磷肥0. 25 0. 75份。以上所述的基质制备是先将黄心土、椰糠浸怄干料、塘泥进行机械或人工混合均勻后,再加入钙镁磷肥混合均勻,得到轻土混合型基质备用。所述的椰糠是椰子壳或椰子树打碎得到的粗粉。以上所述的椰糠浸怄干料是将椰糠基质按重量加入0. 1 %的生石灰,拌勻,加入 4mX3mX2. 5m的露天水池中,放入压板或石块加压,加水,浸怄6 12个月,晒干,得到椰糠浸怄干料。以上所述的黄心土是采用铲去表土后取得的黄心土。以上所述的塘泥是采用晒干打碎的塘泥。以上所述的播种是将种子用清水浸渍5 10d,洗去外种皮后阴干,撒播于湿度以手捏成团,手松即散的沙床,用木板压平,上面盖上一层1 3cm厚的经过0. 2cm筛子筛过的细沙,再搭70cm的铁拱棚,用白色塑料薄膜复盖密封,加盖一层遮荫60%的遮荫网,每隔 7天打开一次检查沙床的水分,如沙过干则淋清水。以上所述的移栽是当沙床上的幼苗高5 7cm时,移栽于消毒好轻土混合型基质的塑料杯内,然后淋定根水。以上所述的育苗是将育苗畦搭高为60cm的铁拱,加盖一层70%的遮荫网,移苗后 1 3天用8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水溶液喷施防病,前2个月每隔7 10天和2 个月后每隔25 30天用百菌清杀菌剂喷施防病,第1个月在喷杀菌剂时加0. 1 0. 3%的磷酸二氢钾叶面肥以增加营养,25 30天后淋施0. 3复合肥和0. 1尿素的混合液,以后隔 20 30天淋施一次肥料,浓度逐渐增加到0. 6 0. 8%的复合肥,期间保持基质的湿润,发现有虫害时用敌杀死800 1000倍喷杀,苗高31 40cm时,如幼苗根系巳穿出轻土混合型基质塑料杯外并扎入泥土时,移动轻土混合型基质塑料杯进行切根练苗,等幼苗恢复稳定后可出圃造林。本发明相对于现有的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一种闽楠轻土混型基质育苗方法。将采自优良单株的种子在沙床上播种,待幼苗高有5 8cm时移栽于装有轻土混合型基质的塑料杯内,经精心培育得到高31 40cm 以上的优良健壮闽楠苗。2、本方法的育苗基质具有保水保肥性好,营养全面,表面不易板结,杂草少,所培育的幼苗粗壮,生长快,幼苗时间缩短,造林成活率高,造林缓苗期短,适应了加快珍稀濒危树种闽楠人工林发展的需要。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闽楠轻土混合型基质的育苗方法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选20年生以上健壮、优良母树,于11月底采种,用钩刀收集外种皮变为紫褐色的种子风干,用清水浸渍5d,洗去外种皮后阴干,撒播于沙床,用木板压平,上面盖上一层2cm 厚的经过0. 2cm筛子筛过的细沙。沙的湿度既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以手捏成团,手松即散为宜。沙床搭70cm的铁拱棚,用白色塑料薄膜复盖密封,再加盖一层遮荫60%的遮荫网,每隔7天打开一次检查沙床的水分,如沙过干则淋清水。按椰糠重量加0. 的生石灰拌勻放入^iX : X 2. 5m的露天水池,石头加压,加水连续浸怄9个月,晒干。塘泥晒干,打碎。 将黄心土 35份、椰糠浸怄干料40份和塘泥对.5份加入混合机混合后,再加入钙镁磷肥0. 5 份搅拌均勻,然后装入12 X 14cm的塑料杯内,按15个一行,200行一畦排放好,移苗的前一天用0.3%的高猛酸钾水溶液消毒。当沙床上的幼苗高6cm时,移栽于消毒好的容器基质杯内,移栽时幼苗要截根,只保留5cm即可,植后淋定根水,育苗畦搭高为60cm的铁拱,加盖一层70%的遮荫网,移苗后1 3天用8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水溶液喷施防病,前 2个月每隔7天、2个月后每隔25天用百菌清杀菌剂900倍水溶液喷施防病,第1个月在喷杀菌剂时加0. 2%的磷酸二氢钾叶面肥以增加营养,25天后淋施0. 3%复合肥和0. 1尿素的混合液,以后隔20天淋施一次肥料,浓度逐渐增加到0. 6%的复合肥,期间保持基质的湿润,发现有虫害时用敌杀死800 1000倍喷杀,待苗高35cm时,如幼苗根系巳穿出营养基质杯外并扎入泥土时,移动营养基质杯进行切根练苗,等幼苗恢复稳定后可出圃造林。实施例2选20年生以上健壮、优良母树,于12月初用高枝剪采集外种皮变为紫褐色的种子风干,用清水浸渍8d,洗去外种皮后阴干,撒播于沙床,用木板压平,上面盖上一层Icm厚的经过0. 2cm筛子筛过的细沙。沙的湿度既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以手捏成团,手松即散为宜。沙床搭70cm的铁拱棚,用白色塑料薄膜复盖密封,再加盖一层遮荫60%的遮荫网,每隔 7天打开一次检查沙床的水分,如沙过干则淋清水。按椰糠重量加0. 的生石灰拌勻放入 4mX3mX2. 5m的露天水池,放入压板加水连续浸怄6个月,晒干。塘泥晒干打碎。将黄心土 30份、椰糠浸怄干料50份和塘泥19. 75份加入混合机混合后,再加入钙镁磷肥0. 25份搅拌均勻,然后装入12X14cm的塑料杯内,按15个一行,200行一畦排放好,移苗的前一天用0.2%的高猛酸钾水溶液消毒。当沙床上的幼苗高5cm时,移栽于消毒好的容器基质杯内,移栽时幼苗要截根,只保留6cm即可,植后淋定根水,育苗畦搭高为60cm的铁拱,加盖一层70%的遮荫网,移苗后1 3天用8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水溶液喷施防病,前 2个月每隔8天、2个月后每隔30天用百菌清杀菌剂900倍水溶液喷施防病,第1个月在喷杀菌剂时加0. 3%的磷酸二氢钾叶面肥以增加营养,28天后淋施0. 3%复合肥和0. 1 %尿素的混合液,以后隔25天淋施一次肥料,浓度逐渐增加到0. 8%的复合肥,期间保持基质的湿润,发现有虫害时用敌杀死800 1000倍喷杀,待苗高31cm时,如幼苗根系巳穿出营养基质杯外并扎入泥土时,移动营养基质杯进行切根练苗,等幼苗恢复稳定后可出圃造林。实施例3选20年生以上健壮、优良母树,于11月底用竹竿击落收集外种皮变为紫褐色风干的种子,用清水浸渍I0d,洗去外种皮后阴干,撒播于沙床,用木板压平,上面盖上一层 2. 5cm厚的经过0.2cm筛子筛过的细沙。沙的湿度以手捏成团,手松即散为宜。沙床搭 70cm的铁拱棚,用白色塑料薄膜复盖密封,再加盖一层遮荫60 %的遮荫网,每隔7天打开一次检查沙床的水分,如沙过干则淋清水。对椰糠基质按重量0. 加入生石灰拌勻放入 4mX3mX2. 5m的露天水池,放入压板加水连续浸怄12个月,晒干。塘泥晒干打碎。将黄心土 40份、椰糠浸怄干料45份和塘泥14. 25份人工混合均勻后,再加入钙镁磷肥0. 75份混合均勻,然后装入12 X 14cm的塑料杯内,按15个一行,200行一畦排放好,移苗的前一天用 0.3%的高猛酸钾水溶液消毒。当沙床上的幼苗高7cm时,移栽于消毒好的容器基质杯内,移栽时幼苗要截根,只保留7cm即可,植后淋定根水,育苗畦搭高为60cm的铁拱,加盖一层 70%的遮荫网,移苗后1 3天用8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水溶液喷施防病,前2个月每隔10天、2个月后每隔35天用百菌清杀菌剂900倍水溶液喷施防病,第1个月在喷杀菌剂时加0. 3%的磷酸二氢钾叶面肥以增加营养,32天后淋施0. 3%复合肥和0. 1尿素的混合液,以后隔30天淋施一次肥料,浓度逐渐增加到的复合肥,期间保持基质的湿润,发现有虫害时用敌杀死800 1000倍喷杀,待苗高40cm时,如幼苗根系巳穿出营养基质杯外并扎入泥土时,移动营养基质杯进行切根练苗,等幼苗恢复稳定后可出圃造林。
权利要求
1.一种闽楠轻土混合型基质的育苗方法,包括采种、播种、基质制备、移栽和育苗工序, 其特征在于将采自20年生以上健壮、优良母树的种子在沙床上播种,将幼苗移栽于装有轻土混合型基质的塑料杯内,培育得到高31 40cm以上的优良健壮闽楠苗,出圃造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闽楠轻土混合型基质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轻土混合型基质其成分和重量份数黄心土 30 40份、椰糠浸怄干料40 50份、塘泥 14. 25 24. 5份和钙镁磷肥0. 25 0. 7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闽楠轻土混合型基质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质制备是先将黄心土、椰糠浸怄干料、塘泥进行机械或人工混合均勻后,再加入钙镁磷肥混合均勻,得到轻土混合型基质备用。
4.根据权利要求2和3所述的一种闽楠轻土混合型基质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椰糠浸怄干料是将椰糠基质按重量加入0. 1 %的生石灰,拌勻,加入露天水池中,放入压板或石块加压,加水,浸怄6 12个月,晒干,得到椰糠浸怄干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闽楠轻土混合型基质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播种是将种子用清水浸渍5 10d,洗去外种皮后阴干,撒播于湿度以手捏成团,手松即散的沙床,用木板压平,上面盖上一层1 3cm厚的经过0. 2cm筛子筛过的细沙,再搭70cm的铁拱棚,用白色塑料薄膜复盖密封,加盖一层遮荫60 %的遮荫网,每隔7天打开一次检查沙床的水分,如沙过干则淋清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闽楠轻土混合型基质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栽是当沙床上的幼苗高5 7cm时,移栽于消毒好轻土混合型基质的塑料杯内,然后淋定根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闽楠轻土混合型基质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育苗是将育苗畦搭高为60cm的铁拱,加盖一层70%的遮荫网,移苗后1 3天用8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水溶液喷施防病,前2个月每隔7 10天和2个月后每隔25 30 天用百菌清杀菌剂喷施防病,第1个月在喷杀菌剂时加0. 1 0.3%的磷酸二氢钾叶面肥以增加营养,25 30天后淋施0. 3复合肥和0. 1尿素的混合液,以后隔20 30天淋施一次肥料,浓度逐渐增加到0. 6 1. 0%的复合肥,期间保持基质的湿润,发现有虫害时用敌杀死800 1000倍喷杀,苗高31 40cm时,如幼苗根系巳穿出轻土混合型基质塑料杯外并扎入泥土时,移动轻土混合型基质塑料杯进行切根练苗,等幼苗恢复稳定后可出圃造林。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闽楠轻土混合型基质的育苗方法,包括采种、播种、基质制备、移栽、育苗工序,将采自20年生以上健壮、优良母树的种子在沙床上播种,将幼苗移栽于装有黄心土30~40份、椰糠浸沤干料40~50份、塘泥14.75~24.5份和钙镁磷肥0.25~0.75份轻土混合型基质的塑料杯内,培育得到高31~40cm以上的优良健壮闽楠苗,出圃造林。本方法的育苗基质具有保水保肥性好,营养全面,表面不易板结,杂草少,所培育的幼苗粗壮,生长快,幼苗时间缩短,造林成活率高,造林缓苗期短,适应了加快珍稀濒危树种闽楠人工林发展的需要,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文档编号A01G9/10GK102301874SQ20111017303
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4日
发明者彭玉华, 曹艳云, 郝海坤, 陆国导, 黄开勇, 黄志玲 申请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