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鳞铲颌鱼苗种培育方法

文档序号:354741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多鳞铲颌鱼苗种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鳞铲颂鱼苗种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多鳞铲颂鱼又名多鳞白甲鱼,分布于嘉陵江水系和汉水水系的中上游,淮河上游, 渭河水系,伊河,洛河和山东泰山。是生活在海拔高程为300 1500米的山涧水溪中的一种珍贵的小型经济鱼类,多鳞铲颂鱼不但肉质细嫩,味美不腥,同时以其营养丰富及独特的药用保健价值而闻名于世。近年来由于天气干旱、旅游开发、过度捕捞和水域环境人为污染等诸多原因,多鳞铲颂鱼的生活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活空间越来越小,野生数量越来越少,北京拒马河水系已濒临灭绝,目前在山东、陕西、甘肃等地已将多鳞铲颂鱼列为省级保护动物。近年来水产工作者对多鳞铲颂鱼苗种培育进行了较多研究,多采用一种较简单的多鳞铲颂鱼苗种培育的方法,即将孵化后苗种直接投放入苗种培育池,放养密度为1000尾 /m2左右,苗种培育期间一直投喂枝角类,期间不换水,也不进行苗种分池,该方法苗种培育成活率为40 50%,成活率不高,且存在养殖效率不高,不能形成批量生产等缺点,难以适应大规模苗种培育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多鳞铲颂鱼苗种培育过程中的养殖效率低下、苗种成活率低、苗种培育技术操作繁琐、一步推广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多鳞铲颂鱼苗种培育方法。本发明的多鳞铲颂鱼苗种培育方法,主要包括下述步骤(1)将已上浮2 3天的苗种转入培育池,使鱼苗密度为4000 6000尾/m2 ;(2)每天投喂饲料6次,每次间隔2h,每天投喂量为鱼重的10 15% ;(3)鱼苗体重达0. 2g后,分池饲养,饲养密度减为2000 3000尾/m2,每天投喂饲料4次,每次间隔池,每天投喂量为鱼重的4 6% ;(4)鱼苗体重达2g后,分池饲养,饲养密度减为1000尾/m2每天投喂饲料2次,每次间隔他,每天投喂量为鱼苗体重的3%,至鱼苗成熟。其中,所述培育池具有独立的进水口和排水口。另外,所述培育池的水温为18 25°C、溶氧大于等于5mg/l。另外,所述方法还包括清污步骤每天吸污并换水一次,鱼苗在0. 2g以前,换水量为养殖水体的1/4,其后逐渐加大换水量至1/2。另外,所述方法还包括鱼病防治步骤每隔10 15天将培育池水位降至15cm,加入溶解的粗盐,浸泡10 15min后,加清水至原水位。另外,所加入粗盐的重量为降至15cm时水量的1 1. 5%。其中,水泥池或玻璃钢槽均可作为培育池。另外,培育池优选具有独立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另外,人工孵化的苗种上浮后不要立即放入培育池中进行投喂,在孵化槽中继续投喂饲料2 3天后再放入培育池中进行苗种培育,该方法有利于提高苗种成活率。初始鱼苗密度保持在4000 6000尾/m2,低于该范围的放养密度不仅浪费养殖条件、浪费饲料,造成饲料系数增高,同时不利于苗种集中摄食,会降低苗种成活率;放养密度比上述范围大时容易造成缺氧且水质变化较快,苗种生长速度减慢,成活率下降。随着鱼苗的成长逐步降低鱼苗密度。以使鱼苗有一个优异的生长环境。本发明具有绿色环保、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易于推广等优点,且培育的苗种品质好,苗种培育成活率高,有效地改善及解决了传统培育方式中死亡率高、易发病等缺点,极大地简化了养殖工艺。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多鳞铲颂鱼苗种的培育成活率均能达80%以上, 远高于传统的50%的苗种培育成活率。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1选择长2m,宽2. 5m,高0. 8m的水泥池作为培育池,培育池具有独立的进水口和排水口。苗种放养前以50ppm漂白粉浸泡20min消毒,浸泡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并加入0.5m 深清水,控制温度为21 23°C,溶氧为8mg/l。向培育池中放入25000尾上浮后在孵化槽中已喂养2天的多鳞铲颂鱼鱼苗。从第一日开始,每天早晨7点开始每隔两小时投喂1次,每次投喂饲料5g,每日投喂6次。至第23天,鱼苗普遍体重约达0. 2g,将鱼苗分池,放养密度为2000尾/m2,继续喂养,改为每日投喂4次,每次间隔池,每次投放饲料30g。至第45天,鱼苗普遍体重约达2g,再次将鱼苗分池,放养密度为1000尾/m2,继续喂养,改为每日投喂2次,每次间隔8h,每次投放饲料150g。每天清晨用塑料管全池吸污1次,清除池底的剩余饲料及粪便;每天换水1次,第一次分池前每天换水量为13cm,第二次分池前每天换水量为25cm ;每隔15天,将水位降至15cm,加入溶解Ilkg粗盐的盐水浸泡15min,浸泡后加入清水至原水位。至第60天左右,鱼苗普遍约重3g,共成活约22000条,成活率达88%。实施例2选择直径lm、槽深0. 8m的圆形玻璃钢槽作为培育池,培育池具有独立的进水口和排水口。苗种放养前以20ppm高锰酸钾浸泡20min消毒,浸泡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并加入 0. 5m深清水,控制温度为23°C,溶氧为5mg/l。向培育池中放入4000尾上浮后在孵化槽中已喂养2天的多鳞铲颂鱼鱼苗。从第一日开始,每天早晨6点开始每隔两小时投喂1次,每次投喂饲料0.8g,每日投喂6次。至第25天,鱼苗普遍体重约达0. 2g,将鱼苗平均分为两个与上述相同的培育池继续喂养,改为每日投喂4次,每次间隔池,每次投放饲料6g。至第47天,鱼苗普遍体重约达2g,将鱼苗平均分为两个与上述相同的培育池继续喂养,改为每日投喂2次,每次间隔他,每次投放饲料30g。
其中,每天清晨用直径为1. 5cm的塑料软管全池吸污1次,清除池底的剩余饲料及粪便;换水1次,前期换水量为养殖水体的1/4,鱼苗体重达0. 2g后逐渐加大换水量至1/2, 防止苗种培育池水质变坏;并且,每隔10 15天,将水位降至15cm,加入溶解8kg粗盐的盐水浸泡IOmin 15min。浸泡后加入清水至原水位。至第65天,鱼苗普遍约重3g,共成活约3500条,成活率达85%以上。实施例3选择直径长2m,高0. 8m的玻璃钢槽作为培育池,培育池具有独立的进水口和排水口。苗种放养前以40ppm漂白粉浸泡20min消毒,浸泡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并加入0. 4m深清水,控制温度为21-23°C,溶氧为8mg/l。向培育池中放入18000尾上浮后在孵化槽中已喂养2天的多鳞铲颂鱼鱼苗。从第一日开始,每天早晨7点开始每隔两小时投喂1次,每次投喂饲料5g,每日投喂6次。至第25天,鱼苗平均体重约达0. 2g,将鱼苗分池,每池放养数量为6000尾,改为每日投喂4次,每次间隔池,每次投放饲料18g。至第46天,鱼苗普遍体重约达2g,再次将鱼苗分池,每池放养数量为3000尾,继续喂养,改为每日投喂2次,每次间隔8h,每次投放饲料90g。每天清晨用塑料管全池吸污1次,清除池底的剩余饲料及粪便,并用刷子轻刷池壁;每天换水1次,第一次分池前每天换水量为10cm,第二次分池前每天换水量为20cm ;每半月将水位降至15cm,加入溶解4. 5kg粗盐的盐水浸泡20min,浸泡后加入清水至原水位。至第60天左右,鱼苗普遍约重3g,共成活约15500条,成活率达86%。
权利要求
1.一种多鳞铲颂鱼苗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下述步骤(1)将已上浮2 3天的苗种转入培育池,使鱼苗密度为4000 6000尾/m2;(2)每天投喂饲料6次,每次间隔池,每天投喂量为鱼重的10 15%;(3)鱼苗体重达0.2g后,分池饲养,饲养密度减为2000 3000尾/m2,每天投喂饲料4 次,每次间隔3h,每天投喂量为鱼重的4 6% ;(4)鱼苗体重达2g后,分池饲养,饲养密度减为1000尾/m2,每天投喂饲料2次,每次间隔8h,每天投喂量为鱼苗体重的3%,至鱼苗成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池具有独立的进水口和排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池的水温为18 25°C、溶氧大于等于5mg/l。
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清污步骤 每天吸污并换水一次,鱼苗在0. 2g以前,换水量为养殖水体的1/4,其后逐渐加大换水量至 1/2。
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鱼病防治步骤每隔10 15天将培育池水位降至15cm,加入溶解的粗盐,浸泡10 15min后,加清水至原水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加入粗盐的重量为降至15cm时水量的 1 1. 5%。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鳞铲颌鱼苗种培育方法,其主要包括下述步骤将已上浮2~3天的苗种转入培育池,使鱼苗密度为4000~6000尾/m2;每天投喂饲料;鱼苗体重达0.2g后,分池饲养,饲养密度减为2000~3000尾/m2,每天投喂饲料;鱼苗体重达2g后,分池饲养,饲养密度减为1000尾/m2,每天投喂饲料,至鱼苗成熟。本发明所述方法苗种成活率高、苗种培育技术操作简单,极大地简化了养殖工艺,易于推广。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2283152SQ20111019437
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2日
发明者徐绍刚, 杨晓飞, 杨贵强, 王跃智 申请人: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