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缓淀粉在体内分解吸收速度的技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减缓淀粉在体内分解释放速度的技术,其特征在于将淀粉类食物原料粉碎成细粉,或直接使用淀粉,加入增稠剂及水,搅拌和匀,形成软材,置入双螺杆挤压机内,通过模具挤压制备成粒状,烘干备用;也可将软材干燥后,粉碎成细粉备用。本发明的创新在于将淀粉加入可食用的增稠剂,重构淀粉粒的物理结构,使淀粉分解延缓,使进食后血糖不会发生急剧升高,而是处于平稳状态,从而降低餐后血糖,降低因进食后血糖波动引发各种并发症,提高糖尿病人的生活质量。
【专利说明】 一种减缓淀粉在体内分解吸收速度的技术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减缓淀粉在体内分解吸收速度的技术。
【背景技术】
[0002]淀粉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是高等植物中常见的组分,也是碳水化合物贮藏的主要形式。大多数高等植物的根(或块茎)、茎(或木质组织)、球茎(根与种子)、中、果实中都含有淀粉,它是供给人体能量最主要和最经济的来源。淀粉在人体内消化后,主要以葡萄糖的形式被吸收,并迅速被氧化,为很多组织和器官提供能量。机体血糖值必须在一定(正常)的范围内,人类细胞的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血糖过高,生命活动就无法正常进行,甚至会使细胞发生“糖中毒”。当血糖经常高过正常值时,就易患糖尿病。
目前,糖尿病的治疗中,饮食疗法是治疗各型糖尿病的基础,它能降低血糖、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与药物治疗同等重要,有效的饮食控制能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但长期以来,不少糖尿病患者走入了食疗的误区,对饮食的控制仅局限于对主食摄入量的控制及禁食含糖食物,不少患者不敢多吃,不会合理地吃,有的主食摄入不足,总热量无法满足需要,造成营养不良,甚至产生饥饿症。有的不吃主食,却对脂肪和蛋白质不加控制,导致血糖过高。不能合理控制饮食最终导致血糖不能很好地控制,引发代谢紊乱和体质下降。
综上所述,糖尿病人应改变过分的饮食控制这种被动、消极的治疗方法,而采取更为主动、积极及正确的饮食疗法,在获得足够营养和能量的同时,又不至于加重胰岛负担。现有糖尿病饮食大多注重低糖或无糖,其不足之处在于供给病人的热量不足,易发生低血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缓淀粉在体内分解吸收速度的技术,采用本技术制备的食品糖尿病人进食后血糖不会发生急剧升高,而是处于平稳状态,从而降低餐后血糖,降低因进食后血糖波动引发各种并发症,提高糖尿病人的生活质量。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缓淀粉在体内分解吸收速度的技术,采用本技术制备的食品糖尿病人进食后血糖不会发生急剧升高,而是处于平稳状态,从而降低餐后血糖,降低因进食后血糖波动引发各种并发症,提高糖尿病人的生活质量。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将淀粉类食物原料粉碎成粒度为80目?100目的细粉,或直接使用粒度为80目?100目的淀粉,加入0.01%?10%的增稠剂,再加入15%?40%的水,搅拌和匀,形成软材,置入双螺杆挤压机内,通过模具挤压制备成粒状,烘干备用;也可将软材干燥后,粉碎成细粉备用。
如上所述,淀粉类食物原料可为稻米、小麦、玉米、小米、大麦、高粱、薏米、燕麦、荞麦、莜麦、南瓜、山药、葛根、马铃薯、甘薯、木薯、黄豆、绿豆、赤豆、芸豆、蚕豆、豌豆、豇豆及鹰嘴豆、藕、菱角、百合、芭蕉芋、魔芋中的任何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物。
如上所述,淀粉可为稻米淀粉、小麦淀粉、玉米淀粉、小米淀粉、大麦淀粉、高粱淀粉、薏米淀粉、燕麦淀粉、荞麦淀粉、莜麦淀粉、南瓜淀粉、山药淀粉、葛根淀粉、马铃薯淀粉、甘薯淀粉、木薯淀粉、黄豆淀粉、绿豆淀粉、赤豆淀粉、芸豆淀粉、蚕豆淀粉、豌豆淀粉、豇豆淀粉及鹰嘴豆淀粉、藕粉、菱角淀粉、百合淀粉、芭蕉芋淀粉、魔芋淀粉中的任何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物。
如上所述,增稠剂可为明胶、酪蛋白酸钠、甲壳质、壳聚糖、果胶、瓜尔豆胶、刺槐豆胶、罗望子胶、亚麻子胶、决明子胶、黄蜀葵胶、沙蒿胶、魔芋胶、车前子胶、皂荚糖胶、葫芦巴胶、田菁胶、阿拉伯胶、黄耆胶、刺梧桐胶、琼脂、卡拉胶、海藻酸钠、海藻酸钾、红藻胶、黄原胶、结冷胶、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丙二醇脂、淀粉磷酸酯钠、羧甲基淀粉钠、羟丙基淀粉酶、e -环状糊精、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磷酸化二淀粉磷酸酯、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酸钠中的任何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物。
如上所述,增稠剂的加入方法可以是先将其完全溶解于15%?20%水中,再加余量的水,最后与细粉或淀粉搅拌和匀;也可以是先将增稠剂与细粉或淀粉充分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搅拌和匀。
如上所述,软材通过模具挤压后可以成为小米状、大米状、绿豆状、黄豆状及其异形体。
如上所述,软材经干燥,粉碎成细粉,可作为制作馒头、面条及各种糕点的原料。
如上所述,干燥采用流化床干燥、鼓风干燥、真空干燥或微波干燥中的任何一种,控制被干燥物最终水分含量在2%?6%。
如上所述的一种减缓淀粉在体内分解吸收速度的技术,其特征在于在制备减缓淀粉在体内分解吸收的食品、保健品和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创新在于将淀粉加入可食用的增稠剂,重构淀粉粒的物理结构,使淀粉分解延缓,使进食后血糖不会发生急剧升高,而是处于平稳状态,从而降低餐后血糖,降低因进食后血糖波动引发各种并发症,提高糖尿病人的生活质量。
为观察本发明的实用效果,开展了以下研究。
实验一:本发明对糖尿病人餐后血糖的影响
1、试验材料:按本发明技术用稻米淀粉制备米粒状颗粒,将此米粒状颗粒50克用3倍量水煮成慢吸收淀粉粥。另将同样重量的稻米淀粉不加增稠剂制备成米粒状颗粒,用3倍量水煮成普通粥。
2、试验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48例,将其随机平分为两组。其中普通粥组共24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60岁,平均(45.60 8.96)岁,男14例,女10例。慢吸收淀粉粥组共24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59岁,平均(46.63 ' 8.31)岁,男15例,女9例。全部患者均符合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普通粥组每日早餐食用普通粥350ml,慢吸收淀粉粥组每日早餐食用慢吸收淀粉粥350ml,两组人员餐前及餐后0.5、1、2、3小时分别测其血糖,连续进行十天,实验期间两组人员中、晚餐种类和食用量相同,降糖药物的种类和使用剂量均保持不变。
3、试验结果:
【权利要求】
1.一种减缓淀粉在体内分解吸收速度的技术,其特征在于将淀粉类食物原料粉碎成粒度为80目?100目的细粉,或直接使用粒度为80目?100目的淀粉,加入0.01%?10%的增稠剂,再加入15%?40%的水,搅拌和匀,形成软材,置入双螺杆挤压机内,通过模具挤压制备成粒状,烘干备用;也可将软材干燥后,粉碎成细粉备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减缓淀粉在体内分解吸收速度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淀粉类食物原料可为稻米、小麦、玉米、小米、大麦、高粱、薏米、燕麦、荞麦、莜麦、南瓜、山药、葛根、马铃薯、甘薯、木薯、黄豆、绿豆、赤豆、芸豆、蚕豆、豌豆、豇豆及鹰嘴豆、藕、菱角、百合、芭蕉芋、魔芋中的任何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减缓淀粉在体内分解吸收速度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淀粉可为稻米淀粉、小麦淀粉、玉米淀粉、小米淀粉、大麦淀粉、高粱淀粉、薏米淀粉、燕麦淀粉、荞麦淀粉、莜麦淀粉、南瓜淀粉、山药淀粉、葛根淀粉、马铃薯淀粉、甘薯淀粉、木薯淀粉、黄豆淀粉、绿豆淀粉、赤豆淀粉、芸豆淀粉、蚕豆淀粉、豌豆淀粉、豇豆淀粉及鹰嘴豆淀粉、藕粉、菱角淀粉、百合淀粉、芭蕉芋淀粉、魔芋淀粉中的任何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减缓淀粉在体内分解吸收速度的技术,其特征在于增稠剂可为明胶、酪蛋白酸钠、甲壳质、壳聚糖、果胶、瓜尔豆胶、刺槐豆胶、罗望子胶、亚麻子胶、决明子胶、黄蜀葵胶、沙蒿胶、魔芋胶、车前子胶、皂荚糖胶、葫芦巴胶、田菁胶、阿拉伯胶、黄耆胶、刺梧桐胶、琼脂、卡拉胶、海藻酸钠(钾)、红藻胶、黄原胶、结冷胶、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丙二醇脂、淀粉磷酸酯钠、羧甲基淀粉钠、羟丙基淀粉酶、3 _环状糊精、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磷酸化二淀粉磷酸酯、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酸钠中的任何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减缓淀粉在体内分解吸收速度的技术,其特征在于增稠剂的加入方法可以是先将其完全溶解于15%?20%水中,再加余量的水,最后与细粉或淀粉搅拌和匀;也可以是先将增稠剂与细粉或淀粉充分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搅拌和匀。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减缓淀粉在体内分解吸收速度的技术,其特征在于软材通过模具挤压后可以成为小米状、大米状、绿豆状、黄豆状及其异形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减缓淀粉在体内分解吸收速度的技术,其特征在于软材经干燥,粉碎成细粉,可作为制作馒头、面条及各种糕点的原料。
8.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减缓淀粉在体内分解吸收速度的技术,其特征在于干燥采用流化床干燥、鼓风干燥、真空干燥或微波干燥中的任何一种,控制被干燥物最终水分含量在2% ?6%。
9.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减缓淀粉在体内分解吸收速度的技术,其特征在于在制备减缓淀粉在体内分解吸收的食品、保健品和药物中的应用。
【文档编号】A23P1/06GK103519162SQ201110202139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9日
【发明者】钟虹光, 卢建中, 吕毅斌, 李诒光, 廖群 申请人:江西江中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