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工厂化养鱼池水循环加速装置的制作方法
工厂化养鱼池水循环加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循环水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应用于工厂化养鱼池水循环加速装置。
背景技术:
工厂化养殖中,循环水技术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在循环水养殖系统(RAS)中主要存在的固体颗粒为投喂残饵和鱼类粪便,这些固体废物大小不一,性质以有机颗粒物居多。这些物质存在于水中会消耗水中溶解氧,使溶解氧降低。在氨氧化和硝化作用下产生氮氮和亚硝氮,危害鱼类等养殖生物。聚集并去除这些污物则是循环水技术的重要内容。据研究,大于100 μ m的固体颗粒占总有机颗粒总量的50%左右,此部分 颗粒适于用重力沉降或水力旋流工艺去除。重力沉降法需要单独配建重力沉降设施,费用较高。水力旋流工艺适应于长条回转形的养殖池。目前的工厂化养殖池为方形,池角做弧形处理,面积50m2左右,多采用直排式流水养鱼方式,每天换水2次,日换水率200%,每次换水的方法是,使用笤帚等工具将池底污物扫至中央排污口,然后用水冲净。在目前现有的工厂化养殖池中采用循环水技术,因养殖池已规划建设完成,不大可能再将池型改为适合水力旋流工艺技术的长条回转形,也不能在现有的养殖池边建造单独的重力沉降池。但现有的方形池又因面积较大、水流分散,水力小,不能通过加换水将大于100 μ m的固体颗粒聚集并去除,这已成为在现有方形养殖池中应用循环水技术的瓶颈问题。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能够在现有方形养殖池中提高水循环速度的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方去实现的在方形的工厂化养鱼池内,自加水口处向中央排水口,沿距池壁1/4边长的距离,用砖砌装一条隔离带,在池加换水时,通过规束水流方向和流量,达到加速水循环,以利带动养鱼池内污物向中央排污口移动和排出。本发明较现有的养鱼池的明显区别是在方形的工厂化养鱼池内加装螺旋形隔离带,其有益效果是通过加水口持续加水,可加速池水的流速,使沉降于池底的固体颗粒物,随着螺旋形的水流,流向池中央的排污口,并在此聚集排出,也可待固体颗粒在排污口聚集后,打开排污管的阀门,排出污物,达到收集固体颗粒污物的目的。
说明书附图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养鱼池、2-排水管及阀门、3-中央排水口、4-螺旋形隔离带、5-进水阀门、6-进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叙述本发明工厂化养鱼池水循环加速装置的结构及使用方法本装置是在方形的养殖池内加装螺旋形隔离带构成。在方形的工厂化养鱼池内,自加水口处向中央排水口,沿距池壁1/4直径的距离,用砖砌装一条隔离带。在池加换水时,通过规束水流方向和流量,达到加速水循环,以利带动养鱼池内污物向中央排污口移动和排出。具体操作如下在近方形的工厂化养鱼池内加装螺旋形隔离带,并用水泥抹平压光。通过加水口循环加水,提高池水的流速,使沉降于也底的固体颗粒物,率先随着螺旋形的水流,流向池中央的排污口,并在此聚集排出,也可待固体颗粒在排污口聚集后,再打开排污管的阀门,排出污物。 2011年,天津鑫永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应用此装置进行半滑舌鳎循环水养殖,集污、排污效果显著。7月6日改装了 3 口共150m2养殖池。通过加水,造成池内形成了旋转水流,即使是大于100 μ m的固体颗粒也随水流聚集到了中央排污口。据测算,98%的固体颗粒能够通过排污口排出,仅需一周对池底进行一次人工清理。通过此次改造不但与循环水设备进行了有效衔接,而且减少了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7月20日又改装了 50 口共2500m2养殖池,应用效果较好。
权利要求
1.一种工厂化养鱼池水循环加速装置,其特征是在方形工厂化养鱼池内,自加水口处向中央排水口,沿距池壁1/4边长的距离,用砖砌装一条螺旋形隔离带。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厂化养鱼池水循环加速装置。是在方形的养殖池内加装螺旋形隔离带构成。隔离带用砖砌装,位置是在自加水口处向中央排水口,沿距池壁1/4边长的处。改装后,通过加换水,规束水流方向和流量,达到加速水循环,以利带动养鱼池内污物向中央排污口移动和排出。
文档编号A01K63/04GK102948390SQ201110238040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9日
发明者徐福柱, 张井增, 刘国祥 申请人:天津鑫永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