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脉红螺人工育苗中稚螺的培育方法

文档序号:114438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脉红螺人工育苗中稚螺的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脉红螺人工育苗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脉红螺人工育苗中稚螺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脉红螺(Rapana Venosa)又称红螺,是生活在黄渤海沿岸的特有经济贝类,足部特别肥大,肉质鲜嫩肥美、营养丰富,其增养殖前景广阔。由于脉红螺具有养殖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抗病力强,成活率高,经济效益显著的优点,其增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因此,对苗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目前我国脉红螺育苗还处于实验阶段。由于脉红螺是肉食性贝类, 和鲍鱼育苗的不同之处在于鲍鱼附板之后以底栖硅藻为主,而稚螺附板之后是以肉食性饵料为主,因而附板之后的饵料转化是脉红螺稚螺培育的瓶颈,它能造成脉红螺育苗出苗量极低,达不到生产性的水平,满足不了养殖单位对苗种的需求,针对脉红螺稚螺培育这一技术难题,开发一种新的培育方法是解决难题的关键。目前,虽然开发了利用附着的牡蛎稚贝和幼贝等作为饵料,但需要提前1个月时间来培育的牡蛎稚贝和幼贝,是通过一种苗种培育来培育另一种苗种,稚贝培育时间更长,费用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脉红螺人工育苗中稚螺的培育方法,能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一种脉红螺人工育苗中稚螺的培育方法,其特征是先将全部附着变态成的脉红螺稚螺按10-15万个/m2的密度布池培育,然后选择成熟和即将成熟的牡蛎,将该牡蛎人工解剖、镜检辨别雌、雄,分别获得精子、卵子,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再将所得受精卵均勻地投入附着稚螺的培育池中,受精卵密度为5-6个/ml,定期充气和搅动,使受精卵均勻地沉于聚乙烯波纹板上,附着的稚螺摄食沉于附着板上的受精卵,10-12小时后再把附有稚螺的附着板及框进行颠倒1次,1-2天后移入新池再投入受精卵,长到3-4mm后,改投鲜活的小型低值贝类。本发明的培育方法能克服脉红螺室内人工育苗因饵料转化困难、投喂肉食性鱼糜污染水质引起的成活率低,出苗量低的问题,由于牡蛎的受精卵是沉性卵,是活的胚胎、卵黄含量丰富,不需换水,饵料质量好,出苗量能提高80%以上,同时还节约了生产成本,生产的苗种健壮,环保。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脉红螺人工育苗中稚螺的培育方法,其特征是先将全部附着变态成的脉红螺稚螺按10-15万个/m2的密度布池培育,然后选择成熟和即将成熟的牡蛎,将该牡蛎人工解剖、镜检辨别雌、雄,分别获得精子、卵子,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再将所得受精卵均勻地投入附着稚螺的培育池中,受精卵密度为5-6个/ml,定期充气和搅动,使受精卵均勻地沉于聚乙烯波纹板上,附着的稚螺摄食沉于附着板上的受精卵,10-12小时后再把附有稚螺的附着板及框进行颠倒1次,1-2天后移入新池再投入受精卵,长到3-4mm后,改投鲜活的小型低值贝类。本发明能克服室内人工育苗因饵料转化困难、投喂肉食性鱼糜污染水质引起的成活率低,出苗量低的问题。由于牡蛎的受精卵是沉性卵,活的胚胎,卵黄含量丰富,因此,不需要换水,节约了生产成本,而且生产的苗种健壮,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实施例实施时先将全部附着变态成的脉红螺稚螺按12万个/m2的密度布池培育,然后选择成熟和即将成熟的牡蛎,将该牡蛎人工解剖,镜检辨别雌贝、雄贝,分别获得取精子、卵子,然后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再将所获得受精卵均勻地投入附着稚螺的培育池中,受精卵密度为5个/ml,每2小时充气1次,每次充气2小时并配有搅动,由于牡蛎的受精卵是沉性卵,受精卵可均勻地沉于聚乙烯波纹板上,附着的稚螺摄食沉于附着板上的受精卵,10小时后再把附有稚螺的附着板及框进行颠倒1次,2天后移入新池后重新投入受精卵,经过1个月培育,长到3mm后,改投鲜活的小型低值贝类。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脉红螺稚螺,也可以改用泥螺、香螺、管角螺、扁玉螺或荔枝螺的稚螺,均能得到类似的应用效果,培育成活率高、成本低、出苗量高。
权利要求
1.一种脉红螺人工育苗中稚螺的培育方法,其特征是先将全部附着变态成的脉红螺稚螺按10-15万个/m2的密度布池培育,然后选择成熟和即将成熟的牡蛎,将该牡蛎人工解剖、镜检辨别雌、雄,分别获得精子、卵子,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再将所得受精卵均勻的投入附着稚螺的培育池中,受精卵密度为5-6个/ml,定期充气和搅动,使受精卵均勻地沉于聚乙烯波纹板上,附着的稚螺摄食沉于附着板上的受精卵,10-12小时后再把附有稚螺的附着板及框进行颠倒1次,1-2天后移入新池再投入受精卵,长到3-4mm后,改投鲜活的小型低值贝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红螺人工育苗中稚螺的培育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稚螺为脉红螺、泥螺、香螺、管角螺、扁玉螺或荔枝螺的稚螺。
全文摘要
一种脉红螺人工育苗中稚螺的培育方法,其特征是先将全部附着变态成的脉红螺稚螺按10-15万个/m2的密度布池培育,然后选择成熟和即将成熟的牡蛎,将该牡蛎人工解剖、镜检辨别雌、雄,分别获得精子、卵子,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再将所得受精卵均匀地投入附着稚螺的培育池中,受精卵密度为5-6个/ml,定期充气和搅动,使受精卵均匀地沉于聚乙烯波纹板上,附着的稚螺摄食沉于附着板上的受精卵,10-12小时后再把附有稚螺的附着板及框进行颠倒1次,1-2天后移入新池再投入受精卵,长到3-4mm后,改投鲜活的小型低值贝类。本发明的培育方法能克服脉红螺室内人工育苗因饵料转化困难、投喂肉食性鱼糜污染水质引起的成活率低,出苗量低的问题。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2388825SQ20111025886
公开日2012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6日
发明者于瑞海, 刘剑, 李琪, 王昌勃 申请人:中国海洋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