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秋海棠的培育和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119552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秋海棠的培育和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秋海棠属植物的培育方法,及其以该方法培育获得的新品种‘银娇’;同时涉及该秋海棠新品种‘银娇’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秋海棠属(Begonia L.)植物全球约有1600余种,广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温带也有分布。中国是秋海棠属植物种类自然分布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现已知并发表的种类224 种,其中197种为中国特有的分布种类,约占中国分布种类的87.9%。云南地处中国的西南边陲,植物种类极为丰富,秋海棠属植物尤其突出,已知并发表的种类110种,约占中国自然分布种类的49. 1%,其中74种为云南特有的分布种类。秋海棠属植物花朵艳丽,叶形千差万别、几乎包含了植物界所有的叶形,叶片斑纹丰富多样、色彩华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一种极为优良的草本观赏花卉。作为室内观叶植物,秋海棠属植物盆花近年已倍受青睐,且评价越来越高,在日本被著称为‘盆花之王’。无论是植物园、公园、公共绿地,还是私家庭园,只要有条件建温室就有秋海棠属植物的收集和展览,仅日本就有22个可以参观展览秋海棠的植物园。从业者、爱好者以日本的秋海棠协会为中心群英荟萃、纷纷育种,以观赏叶片为主的Begonia rex系列品种全球约 2224品种,其中在日本育成的品种198个,引种栽培315品种。许多国家一直很重视对秋海棠属植物的研究,英国格拉斯哥植物园引种栽培的秋海棠属植物达500多种,荷兰、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也收集保存了较多的野生种。在杂交育种方面,自1857年玻利维亚秋海棠(B.boliviensis)被发现以来,国外学者以此为中心,采用原产南美安第斯山的梨形秋海棠(B.pearcei)等7个野生种进行错综复杂的杂交育种研究,大约150年间培育出众多丰富多彩的世界名花——球根海棠系列品种。目前,以观赏花为主的球根海棠、四季海棠和冬花秋海棠系列品种,以及观赏叶片为主的B. rex系列品种等已风靡全球,据日本秋海棠协会2001年发行的育成品种录,全世界迄今已培育出 15000多个秋海棠园艺品种,许多品种已商业化生产,并获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我国的云南、广西、贵州等地近年发表的新种中,叶片的形态和斑纹、色彩斑斓的新颖奇特种类并不少见,未知而超越想象的形态类型仍有可能出现或发表,为观叶秋海棠新品种的培育增添了无尽的魅力和期待。我国的秋海棠属植物育种起步相对较晚,主要开展以有性杂交为主的秋海棠属植物新品种培育,以自然变异选择和有性杂交相结合、侧重于观叶,以观叶、观花相结合的香花品种,迄今很少有新品种培育以叶片的形态、斑纹、色彩、刚毛等观赏性,对低温、低湿、略强光照的适应性作为育种目标,从有性杂交代群体、航天育种M1代群体中选育新品种的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以厚叶秋海棠(B. dryadis Irmsch.)作为母本,‘白王’秋海棠(B. ‘White King’ )作为父本进行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F1代植株自交后从F2代群体中选育出新品种的方法。下面的技术方案是用来实现上述的发明目的的秋海棠‘银娇’的培育和栽培方法,所述的培育方法是采用人工授粉方法,以厚叶秋海棠Begonia dryadis Irmsch.作为母本,‘白王’秋海棠B. ‘White King,作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其后代单株经自花授粉,从F2代群体中选育而成;所述的栽培方法是将上述培育步骤得到的‘银娇’品种在温度为15-25°C、空气相对湿度为65-75%,富含有机质、透气、 排水良好的腐殖质土中栽培。上述的秋海棠‘银娇’的培育和栽培方法,其中培育方法是以厚叶秋海棠作为母本,‘白王’秋海棠作为父本,进行人工授粉杂交,去掉母本植株的雄花、采取父本植株的雄花花粉轻轻撒落于母本雌花柱头,雌雄异株者直接采父本雄花授粉于母本雌花柱头,授粉在上午9-10点进行,各杂交组合重复授粉2-3次;从母本植株上采获F1代杂交果实进行种子实生繁殖,将栽培F1代植株自交后,获得F2代种子播种育苗,从F2代群体中选育出叶片大型、厚肉质、长卵状椭圆形、叶片整体被银绿色斑纹的品种。上述的秋海棠‘银娇’的培育和栽培方法,其中栽培方法中土壤灌水是从叶下部喷入,植株开花期给予斜射光照,增施磷钾肥。上述的秋海棠‘银娇’的培育和栽培方法,其中栽培方法中,‘银娇’秋海棠栽培采用分株、叶扦插、离体组织培养营养繁殖,或用人工辅助授粉获得果实进行播种育苗;所述叶插用整叶片平插或带柄叶插或含脉叶插;扦插基质用珍珠岩,或加入少量腐叶土 ;播种基质用天然高山黑钙土、筛细的腐殖质土,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在18-22°C,不需要光照。上述的秋海棠‘银娇’的培育和栽培方法,其中培育方法中,测定亲本及子代染色体数目以根尖作为实验材料,采用0.002M 8-羟基喹啉溶液预处理6-7小时,FAA(冰醋酸99. 5%乙醇=1 3)固定22-23小时,IN盐酸、60°C水浴加热条件下解离5分钟,
醋酸地衣红染色15-16小时后压片观察。本发明在杂交组合亲本选配时,充分考虑亲本优势互补的原则,注重新品种抗逆能力的选育,使育成品种对温湿度、光照等栽培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作为室内装饰盆花,具有开发和利用的潜力,本发明培育出的‘银娇’秋海棠叶片大型、厚肉质,长卵状椭圆形,叶片整体被银绿色斑纹,有其精彩而独特的观赏价值。其育成的新品种‘银娇’具备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的特点,与现有品种差别极大,在植株的叶片色彩、形态等生物学特性都有很大差别。而且,‘银娇’秋海棠是F2代基因型纯合的选育新品种,由于其自交或自花授粉后子代性状不分离,可采用种子繁殖,便于繁殖材料的运输和交流,大大提高了新品种的应用范围。


图1为本发明培育的新品种‘银娇’秋海棠与相似品种的比对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用本发明的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质性内容,但并不以此来限定本发明。实施例1
4
‘银娇,秋海棠(Begonia iYinjiao')的培育1、材料及系谱秋海棠属(Begonia L.),厚叶秋海棠(B. dryadis Irmsch. ) X ‘白王,秋海棠 (B. ‘White King,)之 F2 代。此阶段采用的育种原始材料中,厚叶秋海棠(B. dryadis Irmsch.)主要引自云南的南部、东南部和西南部,引自贵州的黎平,‘白王’秋海棠(B. ‘White King’)是B. erx的自然变异类型选择注册品种,上述育种原始材料均为昆明植物园秋海棠栽培室内栽培驯化多年的开花植株。2、‘银娇’秋海棠(Begonia iYinjiao')品种培育方法以厚叶秋海棠(B. dryadis Irmsch.)作为母本,‘白王,秋海棠(B. ‘White King,) 作为父本,于1998年9月在昆明植物园秋海棠栽培室内进行人工授粉杂交。去掉母本植株的雄花、采取父本植株的雄花花粉轻轻撒落于母本雌花柱头,授粉在上午9-10点进行,各杂交组合重复授粉2-3次;同年12月从母本植株上采获F1代杂交果实,1999年3月进行种子实生繁殖,2000年F1代植株首次开花。通过对F1代植株多年的栽培、观测,2006年9月将栽培F1代植株自交后,12月获得F2代种子,2007年4月播种育苗并从F2代群体中选育出来的,申请品种植株2008年11月在栽培温室内开花。‘银娇’秋海棠(Begonia iYinjiao')品种特异性与相近品种‘羞濯’秋海棠相比,其特异性表现为1. ‘银娇’秋海棠叶片大型、厚肉质,长卵状椭圆形,而相近品种叶片略小、卵圆状披针形;2. ‘银娇’秋海棠叶片整体被银绿色斑纹,而相近品种斑纹呈银白色。‘银娇’秋海棠(Begonia iYinjiao')品种一致性‘银娇’秋海棠经叶片扦插繁殖300余株,经栽培观察,特异性状表现一致。‘银娇,秋海棠(Begonia iYinjiao')品种稳定性‘银娇’秋海棠通过3代扦插繁殖及栽培观察,其特异性状稳定。3、‘银娇’秋海棠(Begonia iYinjiao')的性状及繁殖栽培要点‘银娇,秋海棠(Begonia ‘Yinjiao,)是以厚叶秋海棠(B. dryadis Irmsch.)作为母本,‘白王’秋海棠(B. ‘White King’ )作为父本进行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F1代植株自交后从F2代群体中选育出来的。由于叶片质地较厚、呈鲜艳的银绿色,娇美可爱,故赋予其‘银娇’的品种名。‘银娇,秋海棠(Begonia ‘Yinjiao,)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株高25-35cm,无毛。 根状茎葡匐、粗壮,直径1. 0-1. 5cm,无明显地上茎;叶基生、具长柄,叶柄直径5-6mm,长 12-25cm。叶片两侧极不相等,轮廓长卵状椭圆形,长20-22cm,宽15-18cm,先端尾尖,基部心形,叶全缘,有时具不明显、极疏的波状齿,叶片整体银绿色,沿脉深绿色,掌状脉6-7条; 花桃红色、数朵,呈二歧聚伞花序,花序梗长10-20cm。雄花直径3. 5-4. 0cm,花被片4,外轮 2 枚长卵形,长 1. 7-2. 0cm,宽 1. 0-1. 2cm,内轮 2 枚长圆形,长 1. 8-2. 0cm,宽 0. 4-0. 5cm, 雄蕊多数,呈球状,花药黄色。雌花直径3. 0-3. 5cm,外轮2被宽卵形,长1. 2-1. 5cm,宽 0. 8-1. 0cm,内轮2枚长卵形,长1. 0-1. 3cm,宽0. 6-0. 8cm,子房椭圆形、褐绿色、2室,具不等 3翅,花柱2裂、柱头呈螺旋状扭曲并带刺状乳头,黄绿色。花期11-12月,果期12至翌年2月。适宜的栽培温度为15_25°C、空气相对湿度为65-75%。该品种属典型的匍匐根状茎类型,根状茎含水量极高。宜选用富含有机质,透气、排水良好的腐殖质土栽培,切忌过深,以免根茎腐烂。由于叶片大型,土壤灌水应从叶下部喷入。植株开花期应给予适当的斜射光照,并增施磷钾肥,使其着花数多,花朵大、花色鲜艳。‘银娇’秋海棠(Begonia iYinjiao')采用分株、叶扦插、离体组织培养等营养繁殖,也可进行人工辅助授粉获得果实,并利用种子进行播种育苗。其中,叶插又可分为整叶片平插、带柄叶插和含脉叶插三种,扦插基质以珍珠岩最佳,也可混入少量腐叶土,促进发根后植株的营养生长。播种基质以天然高山黑钙土、筛细的腐殖质土为宜,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是18-22°C,且不需要光照。适宜种植地区适宜种植于热带、亚热带气候地域的植物园、公园、庭园、花坛等荫蔽湿润的场所,如云南西南部临沧、南部西双版纳和东南部文山、 红河的部分温暖湿润地区。温带、寒温带地区可在植物园、公园建温室栽培展示,也可在酒店大堂、会议厅、餐厅等室内季节性交替摆设观赏。4. ‘银娇,秋海棠(Begonia iYinjiao')与国内外相近品种比较厚叶秋海棠(B. dryadis Irmsch.)分布于云南的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白王’ 秋海棠(B. ‘White King’ )是从云南产紫叶秋海棠(B. rex Putz.)中选育出来的自然变异类型,紫叶秋海棠分布于我国的云南、贵州、广西,以及越南和印度。本申请人育成品种中‘健绿,秋海棠(B. iJianlu')、‘厚王叶’秋海棠(B. iHouwangye')和‘芳菲,秋海棠 (B. ‘Luxuriant’ )的亲本之一均采用了厚叶秋海棠(B. dryadis Irmsch.),但植株的叶片色彩、形态等生物学特性都有很大差别。国外的B. rex系列品种中叶片银白色的品种也不少,‘银娇’秋海棠品种与‘羞涩’秋海棠(B. ‘Blush’ )相近,但‘银娇’秋海棠品种叶片大型、厚肉质,长卵状椭圆形,叶片整体被银绿色斑纹;而‘羞涩’秋海棠品种叶片略小、卵圆状披针形,斑纹呈银白色。5、亲本及子代染色体数目观察和鉴别以根尖作为实验材料,采用0. 002M 8-羟基喹啉溶液预处理6_7小时,FAA (冰醋酸99. 5%乙醇=1 3)固定22-23小时,IN盐酸、60°C水浴加热条件下解离5分钟,
醋酸地衣红染色15-16小时后压片观察,亲本和子代染色体数目观察结果如下育成品种名及其染色体数目‘银娇,秋海棠(Begonia iYinjiao' ) 2n = 22父本和母本及其染色体数目B.dryadiS(厚叶秋海棠)X ‘白王’秋海棠 (B. 'White King' ) — 2n = 22X2n = 22。
权利要求
1.秋海棠‘银娇’的培育和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育方法是采用人工授粉方法,以厚叶秋海棠Begonia diyadis Irmsch.作为母本,‘白王’秋海棠B. ‘White King’作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其后代单株经自花授粉,从F2代群体中选育而成,然后测定亲本及子代染色体数目;所述的栽培方法是将上述培育步骤得到的‘银娇’品种在温度为15-25°C、 空气相对湿度为65-75%,富含有机质、透气、排水良好的腐殖质土中栽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秋海棠‘银娇’的培育和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育方法是以厚叶秋海棠作为母本,‘白王’秋海棠作为父本,进行人工授粉杂交,去掉母本植株的雄花、采取父本植株的雄花花粉轻轻撒落于母本雌花柱头,授粉在上午9-10点进行,各杂交组合重复授粉2-3次;从母本植株上采获F1代杂交果实进行种子实生繁殖,将栽培F1代植株自交后,获得F2代种子播种育苗,从F2代群体中选育出叶片大型、厚肉质、长卵状椭圆形、 叶片整体被银绿色斑纹的品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秋海棠‘银娇’的培育和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栽培方法中土壤灌水从叶下部喷入,植株开花期给予斜射光照,增施磷钾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秋海棠‘银娇’的培育和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栽培方法中,‘银娇’秋海棠栽培采用分株、叶扦插、离体组织培养营养繁殖,或用人工辅助授粉获得果实进行播种育苗;所述叶插用整叶片平插或带柄叶插或含脉叶插;扦插基质用珍珠岩, 或加入少量腐叶土 ;播种基质用天然高山黑钙土、筛细的腐殖质土,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在 18-22°C,不需要光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秋海棠‘银娇’的培育和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育方法中,测定亲本及子代染色体数目以根尖作为实验材料,采用0.002M 8-羟基喹啉溶液预处理6-7小时,FAA(冰醋酸99. 5%乙醇=1 3)固定22-23小时,IN盐酸、60°C水浴加热条件下解离5分钟,醋酸地衣红染色15-16小时后压片观察。
全文摘要
秋海棠‘银娇’的培育和栽培方法,采用人工授粉方法,以厚叶秋海棠Begonia dryadis Irmsch.作为母本,‘白王’秋海棠B.‘White King’作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其后代单株经自花授粉,从F2代群体中选育而成,然后测定亲本及子代染色体数目;将上述培育步骤得到的‘银娇’品种在温度为15-25℃、空气相对湿度为65-75%,富含有机质、透气、排水良好的腐殖质土中栽培。
文档编号A01H1/04GK102422809SQ20111029777
公开日2012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6日
发明者李景秀, 李爱荣, 管开云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