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患者用大米的培育方法

文档序号:131104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肾病患者用大米的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育种,具体是利用杂交及回交,结合单倍体育种选育低蛋白米的方法。
背景技术
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敌,这类疾病不但难治,而且容易复发,从而导致疾病不断恶化。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人口老龄化等因素, 人们对健康的关注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然而我国肾病的患者人数却呈不断增长的趋势。 由于肾功能衰竭引起的肾病患者在蛋白质代谢方面存在障碍,在进行治疗时,除服用药物夕卜,如果能配合低蛋白饮食,就能更有效地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减少血中的氮素滞留,减轻肾脏的负担,从而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程。由于普通品种大米的易消化蛋白质含量都高于4%,肾病患者不宜长期直接食用,为了配合治疗,他们只能食用经过加工的低蛋白食品。可是这些代替食品价格高、口味差,不但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精神压力,还不容易长期坚持食用,反而降低了治疗效果。因此,采用适合肾病患者食用的低蛋白米来配合治疗,显得尤为重要。自1994年日本在世界上首次选育出低蛋白米功能稻品种。多年临床试验的结果表明,患者食用低蛋白稻米,可以减少非优质蛋白质摄入量,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量,血清肌酸酐含量明显降低,达到减轻肾脏负担的目的。同时还能保证机体有充足的热量供应。能防止肾功能衰退,可有效缓解病情,减轻患者精神经济负担、提高疗效。特别是对以米饭为主食的患者效果更加显著。我国在肾病、糖尿病食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许多医学专家、 营养学家都著书,阐述低蛋白饮食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因为普通谷物中可消化蛋白质含量在8%-10%,不适于患者食用。因此,亟待开发适于肾病患者食用的低蛋白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低蛋白米(肾病患者用大米)的方法,其可消化蛋白质含量在5. 0-5. 5%(重量比)。利用源自日本东北的低蛋白水稻品种Aikoku与优良栽培稻品种特青杂交获得Fl代种子,用特青作为轮回亲本连续回交三次,得到BC3F1 (回交3代的种子),种植BC3F1并收集BC3F1的花药,采用花药诱导愈伤组织产生实生苗的方法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通过自然加倍获得纯合的群体,从高产株系中选择低蛋白的个体。本发明的方案是,一种肾病患者用大米的培育方法,利用低蛋白水稻品种与优良栽培稻品种杂交获得Fl代种子,用栽培稻作为轮回亲本连续回交三次,得到BC3F1,即回交 3代的种子,种植BC3F1并收集BC3F1的花药,采用花药诱导愈伤组织产生实生苗的方法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通过自然加倍获得纯合的群体,从高产株系中选出蛋白质含量< 5%的个体。前面所述的培育方法,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的低蛋白水稻品种为水稻品种Aikoku。前面所述的培育方法,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的栽培稻品种为特青。
前面所述的培育方法,优选的方案是,确定蛋白质含量时使用凯氏定氮法。前面所述的培育方法,优选的方案是,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凯氏定氮法,从日本水稻品种中选择低蛋白质含量的水稻品种Aikoku,由于 Aikoku育成年代久,其产量低,因此无法直接利用,必须加以改良;
(2)将Aikoku与优良栽培稻品种特青杂交获得Fl代种子153粒;
(3)用特青作为轮回亲本连续回交三次,得到BC3F1种子共405粒,即为回交3代的种
子;
(4)种植BC3F1并收集BC3F1的花药,采用花药诱导愈伤组织产生实生苗的方法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通过自然加倍获得纯合的总计13 株的群体;
(5)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13 个体中各个株的籽粒蛋白质含量,从中选择蛋白质含量
(5%且产量高的株系。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显著降低大米的蛋白质含量,其适于肾病患者食用, 达到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增加适口性和起到食疗保健的作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方案,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实施例1 一种肾病患者用大米的培育方法,利用低蛋白水稻品种与优良栽培稻品种杂交获得Fl代种子,用栽培稻作为轮回亲本连续回交三次,得到BC3F1,即回交3代的种子,种植BC3F1并收集BC3F1的花药,采用花药诱导愈伤组织产生实生苗的方法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通过自然加倍获得纯合的群体,从高产株系中选出蛋白质含量< 5%的个体。实施例2 —种肾病患者用大米的培育方法,利用源自日本东北的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只有6. 2% (重量比,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籽粒中的总氮含量,以总氮含量乘以5. 95推算籽粒中蛋白质含量)的水稻品种Aikoku与优良栽培稻品种特青杂交获得Fl代种子153 粒,用特青作为轮回亲本连续回交三次,得到BC3F1(回交3代的种子)405粒,种植BC3F1并收集BC3F1的花药,在孕穗期采取尚未吐穗的穗子,在无菌条件下剥取其花药抖落到盛于三角瓶中的灭过菌的诱导培养基上,在暗光下培养诱导形成愈伤组织,然后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分别诱导生根及出芽,最后形成实生苗,经自然加倍后获得13 株纯合的个体。成熟后单株收获种子,次年种植这些种子成株行,成熟后按照株行收获,并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其籽粒蛋白质含量,从中发现一株农艺性状与特青相似而蛋白质含量只有4. 5%的单株。 经连续2年种植,表明该单株低蛋白质含量特性能够稳定遗传。
权利要求
1.一种肾病患者用大米的培育方法,其特征是,利用低蛋白水稻品种与优良栽培稻品种杂交获得Fl代种子,用栽培稻作为轮回亲本连续回交三次,得到BC3F1,即为回交3代的种子,种植BC3F1并收集BC3F1的花药,采用花药诱导愈伤组织产生实生苗的方法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通过自然加倍获得纯合的群体,从高产株系中选出蛋白质含量< 5%的个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低蛋白水稻品种为水稻品种 Aikoku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栽培稻品种为特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是,确定蛋白质含量时使用凯氏定氮法。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1)采用凯氏定氮法,从日本水稻品种中选择低蛋白质含量的水稻品种Aikoku,由于 Aikoku育成年代久,其产量低,因此无法直接利用,必须加以改良;(2)将Aikoku与优良栽培稻品种特青杂交获得Fl代种子153粒;(3)用特青作为轮回亲本连续回交三次,得到BC3F1种子共405粒,即为回交3代的种子;(4)种植BC3F1并收集BC3F1的花药,采用花药诱导愈伤组织产生实生苗的方法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通过自然加倍获得纯合的总计13 株的群体;(5)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13 个体中各个株的籽粒蛋白质含量,从中选择蛋白质含量(5%且产量高的株系。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肾病患者用大米的培育方法,利用低蛋白水稻品种与优良栽培稻品种杂交、回交,然后通过自然加倍获得。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显著降低大米的蛋白质含量,其适于肾病患者食用,达到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增加适口性和起到食疗保健的作用。
文档编号A01H1/02GK102499058SQ20111033979
公开日2012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日
发明者刘立科, 张思亮, 张文会, 樊颖伦 申请人:聊城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