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鸭茅的施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牧草施肥方法,具体涉及鸭茅高产优质的施肥方法。
背景技术:
鸭茅又称鸡脚草、果园草,原产于欧洲、北非及亚洲温带地区,是世界著名的温带优良牧草之一,在北美已有200多年的种植历史,目前是美国大面积栽培牧草之一,也是林下草地和高光效人工草地优良的混播草种之一。近年来,鸭茅在我国四川、重庆、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广泛栽培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但在种植鸭茅过程中,没有对鸭茅进行深入研究,没有根据当地土壤肥力状况使氮磷钾平衡配施,从而鸭茅生产性能及草品质不高、还带来了环境污染,鸭茅栽培经济效益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鸭茅优质、高产的施肥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实现的,以下均为重量百分含量,特别说明的除外一种鸭茅的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尿素(N含量为46%,为市售产品)作为氮肥、过磷酸钙(P2O5含量为12%,为市售产品)为磷肥、硫酸钾(K2O含量为25%,为市售产品)为钾肥,其中氮、磷和钾的用量为按Ν、Ρ205、Κ20比1.986 1 2. 114,以重量份比计; 首先将全部的磷肥、与45%的氮肥和磷肥作为基肥施入栽培土壤中,在分蘖期以25%的氮肥和钾肥作为第一次追肥施入,剩余30%的氮肥和钾肥在各次收割后平均分配施入。上述栽培土壤具体地说,是三峡库区的典型土壤类型棕色水稻土,土质为砂壤土,土壤养分状况为0 20cm 土层有机质含量为9. 11% 10. 02%,铵态氮0. 08g/kg 0. 18g/kg,有效磷 0. 253g/kg 0. 531g/kg,速效钾 0. 021g/kg 0. 062g/kg, pH 为 5 7。优选地,上述氮肥施用量为195kg/hm2,磷肥施用量为376kg/hm2,钾肥施用量为 382kg/hm2。具体地说,一种鸭茅的施肥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1)单位面积尿素用量为195kg/hm2,过磷酸钙用量为376kg/hm2,硫酸钾用量为 382kg/hm2 ;(2)在栽植的前一天,将全部磷肥、45%的氮肥和钾肥作为基肥与细土混勻后均勻地施于栽培土壤厢面,覆盖;土壤类型棕色水稻土,土质为沙壤土,土壤养分状况为0 20cm 土层有机质含量为9. 11 % 10. 02 %,铵态氮0. 08g/kg 0. 18g/kg,有效磷0. 253g/ kg 0. 531g/kg,速效钾 0. 021g/kg 0. 062g/kg, pH 为 5 7 ;(3)在分蘖期,将25%的氮肥和钾肥作为第一次追肥施入;(4)在各次收割后平均分配施入剩余30%的氮肥和钾肥当收割两次,每次施用 15% ;当收割三次,每次施用10%,依次类推。
上述鸭茅品种可为安巴、宝兴、楷模、金牛、川东,优选为楷模鸭茅。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选择合适的氮、磷、钾肥,合理搭配氮、磷、钾肥的用量从而很好地满足了鸭茅的营养需求,同时配合施肥方式充分提高了鸭茅生长前、后期的营养吸收;很好地做到了鸭茅生产中对氮、磷、钾肥的平衡配施,充分发挥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肥效,有效地提高了鸭茅的品质及产量可达59450. 33kg/hm2,减少了能源消耗、避免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土壤肥力,大大提高了鸭茅生产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例只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熟练人员可以根据上述发明内容对本发明做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实施例1采用氮、磷、钾三因素二次D-饱和最优设计,通过在三峡库区进行的田间试验。供试鸭茅品种为楷模鸭茅,由北京百绿公司提供,实验室测定发芽率,播种前不作任何处理。 供试氮肥为尿素(N含量为46% ),由中国核工业建峰化工总厂生产,磷肥为过磷酸钙(P2O5 含量为12%)由泸州兴泰磷肥有限公司生产,钾肥为硫酸钾(K2O含量为25%),由潍坊喜得丰农化有限公司生产。试验时实际施肥量以纯N、P2O5和K2O折合计算。试验地位于重庆市丰都县,地处东经107° 28' 03〃 -108° 12' 37",北纬 29° 33' 18〃 -30° 16' 25〃,海拔966m,属亚热带润湿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 3°C,无霜期3 18天,年日照1311小时。年活动积温6383°C,相对湿度72%,年均温18. 3°C,超过 40 V的天气有15d左右,1月份最低温_4°C,最热7月平均气温27 °C。年降雨量950_1400mm。供试土壤类型为棕色水稻土,土质为沙壤土,土壤养分状况为0 20cm土层有机质含量为9. 39%,铵态氮0. 13g/kg,有效磷0. 389g/kg,速效钾0. 044g/kg,pH为6. 5。该地区速效钾含量较低。试验处理及结果见表1。试验共设6个处理,随机排列,设3次重复,小区面积 20m2 (4mX 5m),小区间距50cm。2009年4月7日整地播种,条播,播种量为1. 5g/m。其中磷肥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氮肥,钾肥中45%作为基肥施入,25%作为分蘖肥施入,第1、2次收割后各施15%氮肥、钾肥。表1试验处理及产量比较
权利要求
1.一种鸭茅的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尿素(N含量为46%,为市售产品)作为氮肥、 过磷酸钙(P2O5含量为12%,为市售产品)为磷肥、硫酸钾(K2O含量为25%,为市售产品)为钾月巴,其中氮、磷和钾的用量为按Ν、Ρ205、Κ20比1.986:1:2. 114,以重量份比计;首先将全部的磷肥、与45%的氮肥和磷肥作为基肥施入栽培土壤中,在分蘖期以25%的氮肥和钾肥作为第一次追肥施入,剩余30%的氮肥和钾肥在各次收割后平均分配施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土壤为棕色水稻土,土质为砂壤土,土壤养分状况为0 20cm 土层有机质含量为9. 11% 10. 02%,铵态氮0. 08g/kg 0. 18g/kg,有效磷 0. 253g/kg 0. 531g/kg,速效钾 0. 021g/kg 0. 062g/kg, pH 为 5 7。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氮肥施用量为195kg/hm2,磷肥施用量为376 kg/hm2,钾肥施用量为382 kg/hm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肥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a.单位面积尿素用量为195kg/hm2,过磷酸钙用量为376kg/hm2,硫酸钾用量为382kg/hm2 ;b.在栽植的前一天,将全部磷肥、45%的氮肥和钾肥作为基肥与细土混勻后均勻地施于栽培土壤厢面,覆盖;土壤类型棕色水稻土,土质为沙壤土,土壤养分状况为0 20cm 土层有机质含量为9. 11% 10. 02%,铵态氮0. 08 g/kg 0. 18g/kg,有效磷0. 253g/kg 0. 531g/kg,速效钾 0. 021g/kg 0. 062g/kg, pH 为 5 7 ;c.在分蘖期,将25%的氮肥和钾肥作为第一次追肥施入;d.在各次收割后平均分配施入剩余30%的氮肥和钾肥当收割两次,每次施用15%;当收割三次,每次施用10%,依次类推。
5.如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鸭茅品种为楷模鸭茅。
全文摘要
一种鸭茅的施肥方法,采用尿素为氮肥、过磷酸钙为磷肥、硫酸钾为钾肥,其中氮、磷和钾的用量为按N、P205、K2O比1.986:1:2.114,以重量份比计;首先将全部的磷肥、与45%的氮肥和磷肥作为基肥施入栽培土壤中,在分蘖期以25%的氮肥和钾肥作为第一次追肥施入,剩余30%的氮肥和钾肥在各次收割后平均分配施入。本发明通过选择合适的氮、磷、钾肥,合理搭配氮、磷、钾肥的用量从而很好地满足了鸭茅的营养需求,同时配合施肥方式充分提高了鸭茅生长前、后期的营养吸收;有效地提高了鸭茅的品质及产量可达59450.33kg/hm2,减少了能源消耗、避免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土壤肥力,大大提高了鸭茅生产的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C05G1/00GK102498813SQ20111035587
公开日2012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0日
发明者兰英, 周沛, 左福元, 曾兵, 王宝全, 韩玉竹 申请人: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