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贻贝养殖桁地季节性增养梭子蟹方法及载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716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利用贻贝养殖桁地季节性增养梭子蟹方法及载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螃蟹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贻贝养殖桁地季节性增养梭子蟹方法及载体。
背景技术
:
海蟹因其生长快,规格大,膏肥肉多,口感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广大消费者喜欢。然而海蟹的养殖不是一项简单易处理的事。传统的梭子蟹养殖地远离捕捞地方法,大多采用围塘养殖,且围塘上不具备有捕捞地水质和新鲜饵料,蟹的生长环境内也没有保护设施,且摄食不均,导致螃蟹肥瘦不均的死亡率和伤残很高。同时使其品质不好,蟹肉不够鲜美,从而大大降低养殖人员收入。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利用贻贝养殖桁地季节性增养梭子蟹方法及载体,它利用在梭子蟹捕捞地贻贝养殖桁地,利用贻贝生长喜欢风浪洋流特征,养殖在外圈梭子蟹在抗风浪无伤害载体内均匀投喂养殖在内圈,让贻贝去阻挡海浪,不仅还原了梭子蟹天然生长环境还有销地降低养殖风险,也有效防止了病害的发生,产出利润高。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利用贻贝养殖时间长,生长期和休眠期季节性固定,在固定的季节做一次养殖面积和密度变化,生长期和休眠期距离密度比例2:1-10:1空出海域面积吊养梭子蟹,利用贻贝生长喜欢风浪和洋流在外圈养殖,梭子蟹在内圈养殖,且梭子蟹养殖载体双受力绳吊挂在养殖桁地主绳上。所述的吊养载体包含塑料萝筐1、网衣外套2、吊挂绳4、塑料定型受力圈5、拉链门6、环绕绳线7和蟹窝9 ;数个塑料萝筐I间隔套设在网衣外套2内,且每层塑料萝筐I的中下部与网衣外套2通过环绕绳线7固定连接,网衣外套2内测上部设置有塑料定型受力圈5,网衣外套2顶端扎口处设置有吊挂绳4,上下相隔的塑料萝筐I之间的网衣外套2上设置有拉链门6,塑料萝筐I内设置有蟹窝9。所述的网衣外套2内的数个塑料萝筐I采用间隔层叠设置,且塑料萝筐I的数量为1-5个,且网衣外套2与数个塑料萝筐I为网格状,具有很好的透水性,同时又保证了梭子蟹在海洋环境生长中,不受外界物种的干扰。所述的网衣外套2上部的吊挂绳4为两根,且两根吊挂绳4采用交叉分开捆扎在桁地主绳上,其稳定性能好,有效降低风浪对载体在海水里波动。所述的塑料定型受力圈5形状为圆形,在塑料萝筐I最上层起到很好的定型作用,同时对网衣外套2整个载体起到受力均匀的效果,同时保持了上层的塑料萝筐I和下层形状及空间,也降低整个载体出水及对海水阻力。所述的蟹窝9为开口状容器,且每层蟹窝9的数量可根据需求设置1-4个,每个蟹窝9内设置有泥沙,它能还原梭子蟹原来居住环境,当天然海域起风浪时,每层蟹窝9内的泥沙重量对载体的稳定其很大作用。所述的拉链门6为塑料材质,且拉链门6的数量根据蟹窝9的数量而定,且每层的塑料萝筐I里蟹窝9数量大于两个以上时,其拉链门6为两个,它能长期至于海水中不被腐蚀,同时便于对蟹窝9内梭子蟹进出、投喂、清理和维护。所述的每层塑料萝筐I内的蟹窝9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各蟹窝9之间设置有透水塑料隔网8,且塑料隔网8顶端两角设置有吊挂塑料隔网8的橡胶绳10。所述的每个载体的网衣外套2上端外侧均设置有两根止稳线绳3,且止稳线绳3 —端连接吊挂绳4,另一端连接塑料定型受力圈5下任何一处,使其在水下稳定性能更好。所述的投喂方法采用饵料投喂:梭子蟹放后即开始投喂,利用当地独特饵料资源,贻贝和海捕小杂鱼,混喂梭子蟹,养殖期间饵料的品种及投饵量依照梭子蟹的生长周期食性和食量而定,且投喂阶段分为两阶段:第一段为育肥期,小鱼为主,贻贝为辅,1-5天投喂I次耳料数量为梭子蟹体重的5%--35% ;第二段为育膏期,贻贝和小鱼比例差不多2-10天投喂I次,数量为蟹体重3% — 25%。本发明有利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海域养殖面积和养殖产量,不仅适用于贻贝与梭子蟹的养殖,还可适用与其他的综合立体养殖等;发展生态养殖式,减弱对水体的污染;实施海域生态增殖模式,通过控制海域的环境污染,投放人工渔礁等措施,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同时控制捕捞强度和捕捞品种,人工放流种苗,调控海域生物群落结构,使经济系统的捕捞产量持续增长。


: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 图1是本发明塑料萝筐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塑料萝筐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
参看图1-3,本具体实施方式
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利用贻贝养殖时间长,生长期和休眠期季节性固定,在固定的季节做一次养殖面积和密度变化,生长期和休眠期距离密度比例2:1-10:1空出海域面积吊养梭子蟹,利用贻贝生长喜欢风浪和洋流在外圈养殖,梭子蟹在内圈养殖,且梭子蟹养殖载体双受力绳吊挂在养殖桁地主绳上。所述的吊养载体包含塑料萝筐1、网衣外套2、吊挂绳4、塑料定型受力圈5、拉链门
6、环绕绳线7和蟹窝9 ;数个塑料萝筐I间隔套设在网衣外套2内,且每层塑料萝筐I的中下部与网衣外套2通过环绕绳线7固定连接,网衣外套2内测上部设置有塑料定型受力圈5,网衣外套2顶端扎口处设置有吊挂绳4,上下相隔的塑料萝筐I之间的网衣外套2上设置有拉链门6,塑料萝筐I内设置有蟹窝9。所述的网衣外套2内的数个塑料萝筐I采用间隔层叠设置,且塑料萝筐I的数量为1-5个,且网衣外套2与数个塑料萝筐I为网格状,具有很好的透水性,同时又保证了梭子蟹在海洋环境生长中,不受外界物种的干扰。所述的网衣外套2上部的吊挂绳4为两根,且两根吊挂绳4采用交叉分开捆扎在桁地主绳上,其稳定性能好,有效降低风浪对载体在海水里波动。所述的塑料定型受力圈5形状为圆形,在塑料萝筐I最上层起到很好的定型作用,同时对网衣外套2整个载体起到受力均匀的效果,同时保持了上层的塑料萝筐I和下层形状及空间,也降低整个载体出水及对海水阻力。所述的蟹窝9为开口状容器,且每层蟹窝9的数量可根据需求设置1-4个,每个蟹窝9内设置有泥沙,它能还原梭子蟹原来居住环境,当天然海域起风浪时,每层蟹窝9内的泥沙重量对载体的稳定其很大作用。所述的拉链门6为塑料材质,且拉链门6的数量根据蟹窝9的数量而定,且每层的塑料萝筐I里蟹窝9数量大于两个以上时,其拉链门6为两个,它能长期至于海水中不被腐蚀,同时便于对蟹窝9内梭子蟹进出、投喂、清理和维护。所述的每层塑料萝筐I内的蟹窝9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各蟹窝9之间设置有透水塑料隔网8,且塑料隔网8顶端两角设置有吊挂塑料隔网8的橡胶绳10。所述的每个载体的网衣外套2上端外侧均设置有两根止稳线绳3,且止稳线绳3 —端连接吊挂绳4,另一端连接塑料定型受力圈5下任何一处,使其在水下稳定性能更好。所述的投喂方法采用饵料投喂:梭子蟹放后即开始投喂,利用当地独特饵料资源,贻贝和海捕小杂鱼,混喂梭子蟹,养殖期间饵料的品种及投饵量依照梭子蟹的生长周期食性和食量而定,且投喂阶段分为两阶段:第一段为育肥期,小鱼为主,贻贝为辅,1-5天投喂I次耳料数量为梭子蟹体重的5%--35% ;第二段为育膏期,贻贝和小鱼比例差不多2-10天投喂I次,数量为蟹体重3% — 25%。本具体是实施方式有利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海域养殖面积和养殖产量,不仅适用于贻贝与梭子蟹的养殖,还可适用与其他综合立体养殖等;减弱对水体的污染;实施海域生态增殖模式,通过控制海域的环境污染,投放人工渔礁等措施,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同时控制捕捞强度和捕捞品种,人工放流种苗,调控海域生物群落结构,使经济系统的捕捞产量持续增长。本具体实施方式
是利用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实现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再通过对养殖载体设施的改造,创造无互残,无伤害;摄食有序,无废积、无病害、生长均匀、成活率高、品质好的良好环境,实行蟹、贝生态健康养殖,维系了生态平衡,可以达到互利共生的目的,不仅提高了养殖载体的综合利用,也有效防止了病害的发生,产出利润高,有效地降低了养殖风险。该养殖模式作为蟹贝的立体生态混养模式,不是 一种固定不变的养殖方式,而是提供一种创新式的海水养殖思路,可以根据不同地区条件选择适宜的混养品种进行合理搭配,因此,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权利要求
1.利用贻贝养殖桁地季节性增养梭子蟹方法及载体,其特征在于它利用贻贝养殖时间长,生长期和休眠期季节性固定,在固定的季节做一次养殖面积和密度变化,生长期和休眠期距离密度比例2:1-10:1空出海域面积吊养梭子蟹,利用贻贝生长喜欢风浪和洋流在外圈养殖,梭子蟹在内圈养殖,且梭子蟹养殖载体双受力绳吊挂在养殖桁地主绳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贻贝养殖桁地季节性增养梭子蟹方法及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吊养载体包含塑料萝筐(I)、网衣外套(2)、吊挂绳(4)、塑料定型受力圈(5)、拉链门(6)、环绕绳线(7)和蟹窝(9);数个塑料萝筐(I)间隔套设在网衣外套(2)内,且每层塑料萝筐(I)的中下部与网衣外套(2)通过环绕绳线(7)固定连接,网衣外套(2)内测上部设置有塑料定型受力圈(5),网衣外套(2)顶端扎口处设置有吊挂绳(4),上下相隔的塑料萝筐(I)之间的网衣外套(2)上设置有拉链门(6),塑料萝筐(I)内设置有蟹窝(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贻贝养殖桁地季节性增养梭子蟹方法及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衣外套(2 )内的数个塑料萝筐(I)采用间隔层叠设置,且塑料萝筐(I)的数量为.1-5个,且网衣外套(2)与数个塑料萝筐(I)为网格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贻贝养殖桁地季节性增养梭子蟹方法及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衣外套(2)上部的吊挂绳(4)为两根,且两根吊挂绳(4)采用交叉分开捆扎在桁地主绳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贻贝养殖桁地季节性增养梭子蟹方法及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料定型受力圈(5)形状为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贻贝养殖桁地季节性增养梭子蟹方法及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蟹窝(9)为开口状容器,且每层蟹窝(9)的数量可根据需求设置1-4个,每个蟹窝(9)内设置有泥沙。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贻贝养殖桁地季节性增养梭子蟹方法及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链门(6)为塑料材质,且拉链门(6)的数量根据蟹窝(9)的数量而定,且每层的塑料萝筐(I)里蟹窝(9)数量大于两个以上时,其拉链门(6)为两个。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贻贝养殖桁地季节性增养梭子蟹方法及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层塑料萝筐(I)内的蟹窝(9)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各蟹窝(9)之间设置有透水塑料隔网(8),且塑料隔网(8)顶端两角设置有吊挂塑料隔网(8)的橡胶绳(10)。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贻贝养殖桁地季节性增养梭子蟹方法及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载体的网衣外套(2)上端外侧均设置有两根止稳线绳(3),且止稳线绳(3) —端连接吊挂绳(4),另一端连接塑料定型受力圈(5)下任何一处。
10.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贻贝养殖桁地季节性增养梭子蟹方法及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投喂方法采用饵料投喂:梭子蟹放后即开始投喂,利用当地独特饵料资源,贻贝和海捕小杂鱼,混喂梭子蟹,养殖期间饵料的品种及投饵量依照梭子蟹的生长周期食性和食量而定,且投喂阶段分为两阶段:第一段为育肥期,小鱼为主,贻贝为辅,1-5天投喂I次耳料数量为梭子蟹体重的5%--35% ;第二段为育膏期,贻贝和小鱼比例差不多2-10天投喂I次,数量为蟹体重3% — 25%。
全文摘要
利用贻贝养殖桁地季节性增养梭子蟹方法及载体,它涉及螃蟹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贻贝养殖桁地季节性增养梭子蟹方法及载体。它利用贻贝养殖时间长,生长期和休眠期季节性固定,在固定的季节做一次养殖面积和密度变化,生长期和休眠期距离密度比例21—101空出海域面积吊养梭子蟹,利用贻贝生长喜欢风浪和洋流在外圈养殖,梭子蟹在内圈养殖,且梭子蟹养殖载体双受力绳吊挂在养殖桁地主绳上。它利用在梭子蟹捕捞地贻贝养殖桁地,利用贻贝生长喜欢风浪洋流特征,养殖在外圈梭子蟹在抗风浪无伤害载体内均匀投喂养殖在内圈,让贻贝去阻挡海浪,还原了梭子蟹天然生长环境还有销地降低养殖风险,也有效防止了病害的发生,产出利润高。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3109756SQ201110361650
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6日
发明者邹佩余 申请人:邹佩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