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烟草漂浮育苗大田种植期烟草花叶病发生的方法

文档序号:138875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治烟草漂浮育苗大田种植期烟草花叶病发生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烟草种植技术领域,进一步属于烟草漂浮育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烟草漂浮育苗大田种植期烟草花叶病发生的方法。
背景技术
烟草花叶病毒(TMV, Tobacco mosaic是烟草花叶病等的病原体,属于烟草花叶病毒属TMV是一种大小为300 nmX 18 nm的刚直杆状病毒,核酸为单分子正链RNA,RNA被两千多个结构稳定的蛋白质亚基包裹,其结构特性决定了 TMV具有极高的稳定性。据报道,离体低温保存的TMV在数十年后仍然保持着侵染活性,在90°C条件下IOmin以上才能将病毒钝化。烟草是最容易感染TMV的茄科植物之一,目前,TMV引起的烟草花叶病在全世界范 围内种烟地区广泛分布。感染TMV的烟草主要病症表现为轻微花叶、重花叶、疱疹状花叶及黄化。苗期感染TMV会导致烟株矮化和畸形,大田期感染TMV的烟叶在发病后期被太阳照晒后容易产生坏死斑点。感染TMV的烟叶在烘烤后最突出的表现是叶片变薄、色泽变淡,即重量和质量都严重下降;内在品质分析结果表明感染TMV的烟草叶片中全氮、全钾和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而总糖、还原糖及施木克值显著下降。在早期发病严重的田块,TMV引起的产量和质量损失可高达90%以上。TMV寄主范围广。可侵染茄科、十字花科、葫芦科及豆科等36个科的400多种植物。所以,烟田中及烟田周边所采的植物样品均有可能成为TMV的初侵染源,另外,烟田中采集的土壤、周边的水源以及育苗盘和育苗基质若被感染,也可能成为侵染源。由于TMV稳定性极高、分布范围十分广泛、侵染范围十分广阔、传播途径多样化,造成了 TMV的防控十分困难,加之病毒的分子变异及耐药性的产生,目前生产上使用和市场上销售的抗病毒制剂或药物的药效正在逐渐退化,只能在短期内预防TMV的感染和症状的蔓延,达不到有效控制花叶病的目的,花叶病一旦爆发,将无法从根本上减轻花叶病给烟草生产造成的损失。
TMV主要以带毒汁液通过机械摩擦传染,田间通过病苗与健苗摩擦或农事操作造成的微伤口就足以让TMV进行再侵染。蝗虫、烟青虫等咀嚼式口器昆虫的迁飞也可造成TMV的普遍感染和传播。有研究表明在一些烟区,TMV的发生流行呈较快的上升趋势,优质烟生产区一些田块烟草花叶病毒病的发生率高达90%以上,花叶病已严重威胁到烤烟的安全生产,甚至引起一些烟农群体上访等社会性问题。烟苗移栽入田是烟草生产的一个关键步骤,烟苗根系离开苗床进入田地的过程中,由于需要将烟苗从苗床中人为地取出,这样就会给烟苗根系造成一定的损伤。烟苗移栽到大田的初期,烟苗根系的损伤、烟苗尚未完全成活,抗病能力弱以及植烟环境带毒的普遍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非常容易引起烟草花叶病毒的侵染、传播和扩散。因此,开发一种防治烟草漂浮育苗大田种植期烟草花叶病发生的方法,对于烟草安全生产非常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烟草漂浮育苗大田种植期烟草花叶病发生的方法。本发明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移栽前烟苗病毒病检测、移栽苗处理、种植地处理和移栽后管理,具体为
A、在烟苗移栽前7天,对烟苗携带TMV情况进行检测,带毒率超过5%的育苗盘内烟苗弃之不用;
B、移栽苗处理在烟苗移栽前f2天给烟苗喷施(体积比)0. 5 5%的有机抗病毒剂I次,喷施量为每百平方米育苗盘6(Tl20Kg ;
C、种植地处理在烟苗移栽前,对种植地烟塘内土壤施入有机抗病毒剂,施药量为 O.5 I. O Kg/亩;
D、烟苗移栽对烟苗进行分拣,剔除弱苗,然后按技术规范进行烟苗移栽;
E、移栽后管理烟苗移栽后每6 7天给烟苗喷施(体积比)0.5 5%的有机抗病毒剂I次,喷施量为15 40Kg/亩,连续喷施3 4次。现有技术表明,有机诱导抗病剂可以使植物获得系统抗病性,是植物抵抗病原物侵染的一种生物特性。也就是说,植物被一些生物或非生物的刺激源(诱导物)诱导产生新的、广谱的系统抗性,从而对病原物侵染以及其他病菌的侵染均具有很强的抗性,该抗性水平可扩展到整个植株。多肽宝、ΑΗ0、分子量在500-1500的几丁聚糖、柴胡皂苷A或银杏内酯B属于有机诱导抗病剂,所述的多肽宝主要成分为青霉菌灭活菌丝体,能诱导植物产生系统抗病能力,须与烟株根部充分接触,通过根部吸心活性成份才能发挥作用,因此使用时要拌入基质中;所述的AHO为3-轻基-3丙酮基-Π引哚酮(3-acetonyl-3_hydroxyoxindole)能刺激或诱导植物获得系统抗病性生物因子,AHO具有较强的抗TMV活性,经深入研究发现,该化合物不是直接作用于病毒而是诱导植物的防卫反应,而且这种诱导依赖于SA信号途径;分子量在500-1500的几丁聚糖,主要成分为(I, 4)-2-氨基-2-脱氧-β -D-葡聚糖,能诱导植物产生系统抗病能力。柴胡皂苷A从伞行科柴胡属Bupleurum DC.植物的根中提取,银杏内酯B从银杏中提取。本发明结合烟草花叶病毒的传播特性,从育苗管理、种植地壤土处理到大田种植期管理各个不同阶段进行抗病毒处理,利用有机诱导抗病毒剂移栽到大田种植的烟苗对花叶病毒感染时机进行阻断,从而保证了烟草种植的安全性,达到了预防的技术效果。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发明加以限制,基于本发明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其特征在于包括移栽前烟苗病毒病检测、移栽苗处理、种植地处理和移栽后管理,具体为
A、在烟苗移栽前7天,对烟苗携带TMV情况进行检测,带毒率超过5%的育苗盘内烟苗弃之不用;
B、移栽苗处理在烟苗移栽前f2天给烟苗喷施(体积比)0. 5 5%的有机抗病毒剂I次,喷施量为每百平方米育苗盘6(Tl20Kg ;
C、种植地处理在烟苗移栽前,对种植地烟塘内施入有机抗病毒剂,施药量为O.5^1. OKg/ 亩;
D、烟苗移栽对烟苗进行分拣,剔除弱苗,然后按技术规范进行烟苗移栽;
E、移栽后管理烟苗移栽后每6 7天给烟苗喷施(体积比)0.5 5%的有机抗病毒剂I次,喷施量为15 40Kg/亩,连续喷施3 4次。作为优选实施方式
A步骤所述的检测TMV的方法是按五点法抽取烟苗总数的f 2%烟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烟苗携带检测TMV情况进行检测。 D、E步骤所述的移栽和有机抗病毒剂喷施过程中,对手和工具进行消毒处理,所使用的消毒液为(重量比)5^20%的脱脂牛奶和(重量比)O. Γ %的Tween 20或(重量比)ο. Γι. 0%的次氯酸钠。所述的有机抗病毒剂为有机诱导抗病毒剂。B步骤所述的有机抗病毒剂为AHO或几丁聚糖;C步骤所述的有机抗病毒剂为多肽宝或AHO ;E步骤所述的有机抗病毒剂为ΑΗ0、几丁聚糖、柴胡皂苷A或银杏内酯B ;所述的几丁聚糖的分子量为500 1500。所述的有机抗病毒剂为水剂、乳剂、颗粒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实施例I
在烟苗移栽前7天,对烟苗按五点法抽取烟苗总数的1%烟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烟苗携带检测TMV情况进行检测,带毒率超过5%的育苗盘内烟苗弃之不用。在烟苗移栽前I天给烟苗喷施I次(体积比)O. 5%的ΑΗ0,喷施量为每百平方米育苗盘60Kg ;在烟苗移栽前,对种植地烟塘内施入多肽宝,施药量为O. 5Kg/亩;烟苗移栽前应对烟苗进行分拣,剔除弱苗,然后按技术规范进行烟苗移栽;烟苗移栽后每6天给烟苗喷施I次(体积比)0. 5%的分子量为50(Γ1500的几丁聚糖,喷施量为15Kg/亩,连续喷施3次。所述的移栽和有机抗病毒剂喷施过程中,对手和工具进行消毒处理,所使用的消毒液为(重量比)5%的脱脂牛奶和(重量比)O. 1%的Tween 20。实施例2
在烟苗移栽前7天,对烟苗按五点法抽取烟苗总数的2%烟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烟苗携带检测TMV情况进行检测,带毒率超过5%的育苗盘内烟苗弃之不用。在烟苗移栽前2天给烟苗喷施(体积比)5%的分子量为50(Γ1500的几丁聚糖I次,喷施量为每百平方米育苗盘120Kg ;在烟苗移栽前,对种植地烟塘内施入ΑΗ0,施药量为I. O Kg/亩;烟苗移栽前应对烟苗进行分拣,剔除弱苗,然后按技术规范进行烟苗移栽;烟苗移栽后每7天给烟苗喷施I次(体积比)5%的柴胡皂苷A,喷施量为40Kg/亩,连续喷施4次。所述的移栽和有机抗病毒剂喷施过程中,对手和工具进行消毒处理,所使用的消毒液为(重量比)20%的脱脂牛奶和(重量比)1%的Tween 20。实施例3
在烟苗移栽前7天,对烟苗按五点法抽取烟苗总数的1%烟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烟苗携带检测TMV情况进行检测,带毒率超过5%的育苗盘内烟苗弃之不用。在烟苗移栽前I天给烟苗喷施I次(体积比)1%的ΑΗ0,喷施量为每百平方米育苗盘70Kg ;在烟苗移栽前,对种植地烟塘内施入多肽宝,施药量为O. 7 Kg/亩;烟苗移栽前应对烟苗进行分拣,剔除弱苗,然后按技术规范进行烟苗移栽;烟苗移栽后每6天给烟苗喷施I次(体积比)1%的AHO,喷施量为30Kg/亩,连续喷施3次。所述的移栽和有机抗病毒剂喷施过程中,对手和工具进行消毒处理,所使用的消毒液为(重量比)15%的脱脂牛奶和(重量比)0. 1%的次氯酸钠。实施例4
在烟苗移栽前7天,对烟苗按五点法抽取烟苗总数的2%烟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烟苗携带检测TMV情况进行检测,带毒率超过5%的育苗盘内烟苗弃之不用。在烟苗移栽前2天给烟苗喷施(体积比)2%的分子量为50(Γ1500的几丁聚糖I次,喷施量为每百平方米育苗盘80Kg;在烟苗移栽前,对种植地烟塘内施入ΑΗ0,施药量为O. 8 Kg/亩;烟苗移栽前应对烟苗进行分拣,剔除弱苗,然后按技术规范进行烟苗移栽;烟苗移栽后每7天给烟苗喷施I次(体积比)2%的银杏内酯B,喷施量为25Kg/亩,连续喷施4次。所述的移栽和有机抗病毒剂喷施过程中,对手和工具进行消毒处理,所使用的消毒液为(重量比)10%的脱脂牛奶和(重量比)O. 5%的次氯酸钠。 实施例5
在烟苗移栽前7天,对烟苗按五点法抽取烟苗总数的1%烟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烟苗携带检测TMV情况进行检测,带毒率超过5%的育苗盘内烟苗弃之不用。在烟苗移栽前I天给烟苗喷施I次(体积比)3%的ΑΗ0,喷施量为每百平方米育苗盘90Kg ;在烟苗移栽前,对种植地烟塘内施入多肽宝,施药量为O. 9Kg/亩;烟苗移栽前应对烟苗进行分拣,剔除弱苗,然后按技术规范进行烟苗移栽;烟苗移栽后每6天给烟苗喷施I次(体积比)3%的分子量为50(Γ1500的几丁聚糖,喷施量为35Kg/亩,连续喷施3次。所述的移栽和有机抗病毒剂喷施过程中,对手和工具进行消毒处理,所使用的消毒液为(重量比)15%的脱脂牛奶和(重量比)O. 5%的Tween 20。实施例6
在烟苗移栽前7天,对烟苗按五点法抽取烟苗总数的2%烟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烟苗携带检测TMV情况进行检测,带毒率超过5%的育苗盘内烟苗弃之不用。在烟苗移栽前2天给烟苗喷施(体积比)4%的分子量为50(Γ1500的几丁聚糖I次,喷施量为每百平方米育苗盘IOOKg ;在烟苗移栽前,对种植地烟塘内施入ΑΗ0,施药量为O. 6Kg/亩;烟苗移栽前应对烟苗进行分拣,剔除弱苗,然后按技术规范进行烟苗移栽;烟苗移栽后每7天给烟苗喷施I次(体积比)4%的银杏内酯B,喷施量为33Kg/亩,连续喷施4次。所述的移栽和有机抗病毒剂喷施过程中,对手和工具进行消毒处理,所使用的消毒液为(重量比)15%的脱脂牛奶和(重量比)O. 5%的次氯酸钠。针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现场对比试验。试验时间2010年7月至11月
试验地点云南省烟草公司昆明市公司试验站 试验品种红花大金兀
按照实施例广6设置处理组f 6和常规方式移栽的对照组7。苗期取样及TMV病毒检测方法在移栽当天对所有处理的烟苗进行抽样,每个处理抽取22-24个样,其中处理组330个样,对照组331个,一共抽取661个样。全部采用ELISA进行检测。田间调查方法9月底进行首次喷药,每6 7天喷I次,连续4次。第二次施药当天调查发病基数,以后每隔10天调查I次病情,大田期共调查5次。调查记载标准按照按《GB-T 23222-2008烟草病虫害分级及调查方法》进行病情分级、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防治效果根据如下公式计算。防治效果=歷塑g.xlOO%。数据处理方法田间数据均采用Excel和DPS软件进行整理、分析,方差分析前对病指数据进行标准化转换(100-病指),数值越大,则病情越轻。生产管理措施7月中旬播种,8月下旬间苗、定苗,8月底剪叶第I次,剪苗前喷施第I次,每次剪苗前喷施I次,共三次。移栽时,剔除有TMV典型症状的烟株,栽后33天进行中耕除草,栽后40天烟株进入旺长期。表I.处理组各处理与清水对照的防治效果(单位··%)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治烟草漂浮育苗大田种植期烟草花叶病发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移栽前烟苗病毒病检测、移栽苗处理、种植地处理和移栽后管理,具体为 A、在烟苗移栽前7天,对烟苗携带TMV情况进行检测,带毒率超过5%的育苗盘内烟苗弃之不用; B、移栽苗处理在烟苗移栽前f2天给烟苗喷施(体积比)0. 5 5%的有机抗病毒剂I次,喷施量为每百平方米育苗盘6(Tl20Kg ; C、种植地处理在烟苗移栽前,对种植地烟塘内施入有机抗病毒剂,施药量为0.5^1. 0Kg/ 亩; D、烟苗移栽对烟苗进行分拣,剔除弱苗,然后按技术规范进行烟苗移栽; E、移栽后管理烟苗移栽后每6 7天给烟苗喷施(体积比)0.5 5%的有机抗病毒剂I次,喷施量为15 40Kg/亩,连续喷施3 4次。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治烟草漂浮育苗大田种植期烟草花叶病发生的方法,其特征是:A步骤所述的检测TMV的方法是按五点法抽取烟苗总数的f 2%烟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烟苗携带检测TMV情况进行检测。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治烟草漂浮育苗大田种植期烟草花叶病发生的方法,其特征是D、E步骤所述的移栽和有机抗病毒剂喷施过程中,对手和工具进行消毒处理,所使用的消毒液为(重量比)5 20%的脱脂牛奶和(重量比)0.广1%的Tween 20或(重量比)0. f I. 0%的次氯酸钠。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治烟草漂浮育苗大田种植期烟草花叶病发生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有机抗病毒剂为有机诱导抗病毒剂。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治烟草漂浮育苗大田种植期烟草花叶病发生的方法,其特征是B步骤所述的有机抗病毒剂为AHO或几丁聚糖。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治烟草漂浮育苗大田种植期烟草花叶病发生的方法,其特征是C步骤所述的有机抗病毒剂为多肽宝或AH0。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治烟草漂浮育苗大田种植期烟草花叶病发生的方法,其特征是E步骤所述的有机抗病毒剂为AH0、几丁聚糖、柴胡皂苷A或银杏内酯B。
8.根据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防治烟草漂浮育苗大田种植期烟草花叶病发生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几丁聚糖的分子量为5001500。
9.根据权利要求1、3、4、5、6或7所述的防治烟草漂浮育苗大田种植期烟草花叶病发生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有机抗病毒剂为水剂、乳剂、颗粒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烟草漂浮育苗大田种植期烟草花叶病发生的方法,包括移栽前7天对烟苗携带TMV情况检测,去除带毒率超过5%的烟苗;移栽前1~2天给烟苗喷施(体积比)0.5~5%的有机抗病毒剂1次,喷施量为每百平方米育苗盘60~120kg;移栽前,对种植地烟塘内施入有机抗病毒剂,施药量0.5~1.0kg/亩;对烟苗进行分拣,剔除弱苗,然后烟苗移栽;移栽后每6~7天给烟苗喷施(体积比)0.5~5%的有机抗病毒剂1次,喷施量15~40kg/亩,连续喷施3~4次。本发明结合烟草花叶病毒的传播特性,从育苗管理、种植地壤土处理到大田种植期管理各个不同阶段进行抗病毒处理,利用有机诱导抗病毒剂处理移栽到大田的烟苗,诱导烟苗的产生系统抗病性,保证烟草种植的安全性,达到预防TMV效果。
文档编号A01G13/00GK102696413SQ201110371190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1日
发明者张仲凯, 张廷金, 徐兴阳, 杨永平, 端永明, 董家红, 郝小江, 陈永对, 陈穗云, 高福宏 申请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云南省烟草公司昆明市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