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光温增产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141116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小麦光温增产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生产中的小麦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小麦生产的演变发展表明,提高小麦产量,必须有一套科学的栽培技术体系。 建国初期,小麦产量很低,主要原因是生产条件差,土肥水基础薄弱。为此,重点实行扩大灌溉、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等措施。伴随着土肥水条件改善,栽培技术方面采取适当增加亩穗数的途径,实现了小麦低产变中产。后来,随着亩穗数增加,造成田间郁蔽,倒伏危险加大, 小麦生产难以继续随亩穗数增加而增产。针对上述问题,栽培技术又探索创新,出现了以主攻穗粒重为栽培途径的多种栽培模式,成功解决了小麦中产变高产,致使黄淮麦区小麦产量跨上了亩产500kg新台阶。再后来,随着生产力发展,要求小麦产量跨越600kg/亩。对此目标,主攻穗粒重的栽培技术难以凑效。一些专家提出了源库流平衡的高产栽培理论,但未解决相应栽培技术体系,跨越600kg/亩的目标至今未能实现。发明人之一张恩祥在专利号2006100455479《小麦双线精播方法及精播机》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小麦增产的栽培方法。该方法是在小麦精播机的每个开沟器内横向安装两原来密植的根排种管,排种间距5cm左右,播种时每个开沟器同时精播两行种子,把原来密植的一行改为两行。该技术原理是融小麦“精播高产”与“密植高产”原理于一体,从田间排种做起,通过“一沟双线”方式,加宽播幅,加大株距,满足播量,密中求稀,优化群体,促进个体,可将同量种子分布的更宽松,小麦在每条“单线”上实现稀播和精播,又由两条“单线”组合达到合理密植;同时建立了地上地下宽松的群体分布构架,既能减少单株之间相互竞争,又能充分利用地上地下资源,还能适度增加冠层和扩大根群,并为落实其它栽培措施争取了主动,较好解决了增穗数与增穗重的矛盾,在同等条件下可使高产小麦再增产15% 左右,达600-700kg/亩。但是,在自然气候条件发生了重大改变时,该亩产值尚不稳定。众所周之,光照和温度是制约小麦生长发育的关键生态因素。目前,全球大气变暖,致使冬小麦生育期间的有效活动积温增加,有效光照时间延长,明显改变了小麦生长发育中许多常规生理进程。通过在山东省泰安地区调查、实验研究和资料分析,从20世纪60 年代至今,泰安地区小麦适播期推后了 12天左右,越冬期推后了 15天左右,越冬时间缩短了 30天左右,年后幼穗分化期提前了 16天左右,开花期提前了 12天左右。上述自然条件的变化,致使小麦幼苗期及越冬期间发育进程加快,分蘖时间缩短,可有利于增根控蘖;春天幼穗分化早,开花灌浆期提前,可有利于增加穗粒重。但是,这些有利因素需要栽培技术的配合才能发挥出来。以往人们将光温看作是不可调控的气象因子,在小麦栽培中对其多采取被动的适应措施。例如,现在流行的小麦施肥方案,均按照小麦产量指标推算其对N、P、K的需求量, 而忽略了光温气象因子改善小麦自身功能的作用,造成了施肥量大、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重等弊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气候自然变化的现状,辩证地对待光温变化,主动利用光温变化调控小麦的生长发育;将“不可调控”的光温气象因子积极转化为“可被利用,,的小麦增产因素,在双线精播的基础上,提出一套完整的稳定亩产的小麦栽培方法,称为小麦光温增产栽培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三元平衡施肥、增根减蘖壮苗、保叶控茎促穗;其中所述的三元平衡施肥是指肥料中含的N、P、K三元素。三元平衡施肥的具体方法是首先根据小麦产量指标要求,根据土壤情况选择化肥料配方,按照营养元素平衡的原则,计算N、P、K用量;按照N、P、K用量计算化肥的使用量; 然后对有机肥、无机肥、生物菌肥进行搭配,搭配时,把无机化肥的计算使用量减少一半,减少后用生物菌肥作补充;生物菌肥补充量按价值计算应等于减施无机化肥的价值量;三元肥料中的N肥和生物菌肥要平均分成底肥和返青追肥两次施用。三元平衡施肥技术原理是,通过增施生物菌肥激活和提高小麦利用光温的自身能力来提高产量。采用三元平衡施肥技术,减施化学肥料,增施生物菌肥,不增加生产成本,却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并改善生态环境。2、增根减蘖壮苗增根是指小麦在营养生长阶段,充分利用升温和暖冬的环境条件,采取相应措施,抑制小麦分蘖,促进根系生长,力争越冬前麦苗有15条左右次生根,越冬期间再生出8条左右次生根,到拔节时每个成穗蘖的自有次生根均达10条以上。减蘖是指越冬前小麦主茎长出6片叶,有三大两小五个蘖,返青后少发生分蘖,力争不发生3级蘖。增根减蘖的具体方法是(1)选用根系发达且分蘖力弱的小麦品种;(2)播种时选用生长调节剂如多效唑进行拌种,或在三叶期后喷施;(3)适时晚播,即秋末日平均气温 16. 5°C,有效积温650度时为播种期;(4)酌情镇压,即麦苗三叶期后若遇干旱或表土干燥, 小麦次生根有“吊干”的可能时,抓紧镇压;( 浇越冬水,根据冬前气候和苗情实时浇水, 以利于暖冬促进根系生长。(6)追施生物菌肥,即小麦返青后若土壤湿润,可借墒追施生物菌肥,时间越早越好,施后划锄掩埋;若土壤干燥则可不追施。上述增根减蘖壮苗的措施,与传统小麦栽培技术相比,创新点是(1)越冬期间促进根系生长,而不是促进分蘖,根壮才算壮苗;( 壮苗的标准是根多蘖少,根深蘖壮。4、保叶控茎促穗具体讲保叶是指,一要控制叶片长相,保住超高产群体所要求的合理叶面积系数;二要保护植株上三叶,延长灌浆期间的绿叶功能期;控茎是指一要确保超高产所必需的亩穗数,二要控制节间长度和茎杆高度;促穗是指一要促进分蘖穗追赶主茎穗,达到穗齐穗勻;二要提高光合产物的转储能力,实现穗大粒重。保叶控茎促穗的具体办法是(1)巧施拔节肥水,即拔节初期遇干旱或群体偏小时进行追肥浇水,气候正常且群体适宜时,应在拔节中期或末期再施肥浇水;追肥浇水时先追施N肥和生物菌肥再浇水;( 浇好挑旗-灌浆水,即拔节初期浇水的麦田,应及时浇挑旗水,并根据墒情在开花期或开花后1周左右浇扬花水;拔节中后期浇水的麦田,应在挑旗后开花前的孕穗期浇水,并视墒情在开花后半月左右浇灌浆水;(3)挑旗至灌浆期,再喷施叶面肥和激素,防止绿叶早衰,提高光合功能。保叶控茎促穗的原理是,考虑春季回暖早的特点,在小麦生殖生长阶段,应充分利用增加的有效光温资源,促进小麦生长发育沿着合理的动态结构发展。与传统栽培技术相比,保叶控茎促穗技术的创新之处是(1)不单重视单位面积上的株数和叶面积,更重视它们的茎叶长相和分布,主张对茎叶“修身整形” ;(2)不单重视对小麦叶片“保绿美容”,延长功能期;更重视激活或提高绿叶的生理功能,增强光合及转储能力。本发明的技术优势在于1、实用性强通过光温增效,不需大肥大水大投入,三元平衡施肥后可比常规施肥技术节约化肥1/2左右。该项技术的原理一讲便懂,措施一看便会,方法简单,操作便捷,特别易于农民接受。2、适应性广光温增效高产栽培技术的关键是提高小麦的生理遗传潜力,所以该技术既可指导中高产田继续增产,也可指导高产田创造超高产;既适用于多穗型品种创高产,也适用于大材型品种创高产;既可适时播种创高产,也可适度晚播创高产;既适用于主攻亩穗数创高产,也适用于穗粒重三者并重创高产。为了验证本发明的优点,发明人选取100亩成片麦田,将100亩麦田分成两块,一块为试验组,一块为对比组,两块田地均采用双线精播,其中试验组采用本发明方法进行管理,对比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管理,从2008-2010年连续试验三年,实验结果如下表一表一
年份本发明亩产对比试验亩产增产增产(Kg)(Kg)(Kg/H)(%)2008 年586.7517.669.113.352009 年626.4548.078.414.412010 年658.9583.175.813.00 从表一可以看出,在同等的自然条件下,利用本发明方法进行栽培比传统方法增产达到14左右。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举一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选一实验田,计划亩产650Kg,小麦品种为洲元9369,经测定土壤成分是有机质 15. 26g/Kg,全氮 1. 12g/Kg,速效氮 91. 42mg/Kg,速效磷;35. 00mg/Kg,速效钾 95. 56mg/Kg。按照本发明的三元平衡施肥法和肥料搭配的原则,选取的有机肥、无机肥和生物菌肥的数量, 按亩计分别为有机肥(土杂肥)5600Kg ;无机肥为三元复合肥磷酸钾铵,N为17%、1^05为 28%,K2O为沈%,用量为65Kg ;生物菌肥为生物钾肥,每亩用量15-20Kg(做基肥时与有机肥混合沟施或穴施,或3-4Kg菌液喷到小麦种子上)。然后按照本发明栽培方法进行管理即可。
权利要求
1. 一种小麦光温增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三元平衡施肥、增根减蘖壮苗和保叶控茎促穗;其中所述的三元平衡施肥的具体方法是首先根据小麦产量指标要求,根据土壤情况选择化肥料配方,按照营养元素平衡的原则,计算N、P、K用量;按照N、P、K用量计算化肥的使用量;然后对有机肥、无机肥、生物菌肥进行搭配,搭配时,把无机化肥的计算使用量减少一半,减少后用生物菌肥作补充;生物菌肥补充量按价值计算应等于减施无机化肥的价值量; 三元肥料中的N肥和生物菌肥要平均分成底肥和返青追肥两次施用;所述的增根减蘖壮苗的具体方法是(1)选用根系发达且分蘖力弱的小麦品种;(2)播种时选用生长调节剂如多效唑进行拌种,或在三叶期后喷施;C3)适时晚播,即秋末日平均气温16. 5°C,有效积温650度时为播种期;(4)酌情镇压,即麦苗三叶期后若遇干旱或表土干燥,小麦次生根有吊干的可能时,抓紧镇压;(5)浇越冬水,根据冬前气候和苗情实时浇水,以利于暖冬促进根系生长;(6)追施生物菌肥,即小麦返青后若土壤湿润,可借墒追施生物菌肥,时间越早越好,施后划锄掩埋;若土壤干燥则可不追施;所述的保叶控茎促穗的具体办法是(1)巧施拔节肥水,即拔节初期遇干旱或群体偏小时进行追肥浇水,气候正常且群体适宜时,应在拔节中期或末期再施肥浇水;追肥浇水时先追施N肥和生物菌肥再浇水;( 浇好挑旗-灌浆水,即拔节初期浇水的麦田,应及时浇挑旗水,并根据墒情在开花期或开花后1周左右浇扬花水;拔节中后期浇水的麦田,应在挑旗后开花前的孕穗期浇水,并视墒情在开花后半月左右浇灌浆水;(3)挑旗至灌浆期,再喷施叶面肥和激素,防止绿叶早衰,提高光合功能。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光温增产栽培方法,它包括三元平衡施肥、增根减蘖壮苗和保叶控茎促穗三大步骤;主要是根据气候自然变化的现状,辩证地对待光温变化,主动利用光温变化调控小麦的生长发育;将“不可调控”的光温气象因子积极转化为“可被利用”的小麦增产因素。本发明方法既可指导中高产田继续增产,也可指导高产田创造超高产;既适用于多穗型品种创高产,也适用于大材型品种创高产;既可适时播种创高产,也可适度晚播创高产;既适用于主攻亩穗数创高产,也适用于穗粒重三者并重创高产。
文档编号A01G1/00GK102498919SQ20111038821
公开日2012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9日
发明者刘建栋, 张恩祥, 李福海, 毕建杰, 毕文伟, 毕明, 王秀兰 申请人:乳山市气象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