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沙漠治理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121650阅读:6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沙漠治理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沙漠治理方法,以及涉及一种固沙育苗网。
背景技术
中国是受沙漠化危害和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土地沙漠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不断的向我们的生存空间侵蚀。我国北方近几十年来发生大范围强沙尘暴灾害的次数也是越来越多。特别是2000年春季,北京地区遭受了 12次沙尘暴袭击。在这“沙进人退”的局面下,人们不断的和沙漠做斗争,虽然取得了些成绩,但是,固沙治沙仍是目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在人类和沙漠的斗争中,以我国宁夏自治区中卫县“沙坡头”的“麦草方格”治理法最为成功,该方法以麦草扎成草方格,固沙效果较好,但是缺点是其施工方法人工操作, 费时费力,并不适合大规模的沙漠治理。一种现有的治沙技术是采用飞机在沙漠雨季大面积撒播耐干旱的植物种子以期能够有部分成活。这种技术种子成活率低,且耗资巨大,在沙漠干旱的恶劣环境下,即使种子成活一段时间,若没有人工照料,也必将因缺水而死,无法达到治理沙漠的目的。专利200720084211. 3中公开了一种固沙育苗袋,其所做的是一种一面为透水网格片,一面为不透水膜片的袋子。主要是为了解决蓄水保湿的问题,保证了幼苗的充足用水。但是,这种技术将水都存在膜的底部,造成水分分布不均,也不利于幼苗生根,达不到固沙的作用,故效果并不理想。另外,在专利02287068. 7中公开了一种固沙绿化网,由麻草绳、卡扣和草籽固定组组成。麻草绳被拉成网状结构后,相交处用卡扣紧固,草籽固定柱粘结在卡扣上。这种固沙绿化网便于机械化操作,且铺成的草格起到了防止沙丘移动的作用,所用的草籽固定柱设计也利于种子发芽生长。但是,该实用新型专利所涉及的固沙绿化网实用面积较小,即所能长苗,起绿化作用的草籽固定柱面积较小,铺设大面积时,利用率低,不利于大面积绿化采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理沙漠的装置以及使用此装置治理沙漠的方法;治理沙漠装置技术方案如下治理沙漠装置由多个网格单元连接而成,所述网格单元由至少三个以上边组成的,每个边添加了蛋白石粉、生物有机肥的植物种子组合物填充的无纺布口袋组成,无纺布口袋之间相互连接,采用固定工具将网格单元的边固定于沙漠地面。所述网格单元由四个边组成;所述网格单元由五个边组成;所述网格单元由六个边组成;无纺布口袋中蛋白石粉、生物有机肥的植物种子的比例为60-70%的蛋白石粉,20-30 %的生物有机肥,5-10 %的适宜沙漠生长的植物种子,将上述几种物料混合均勻;所述的生物有机肥可以是金满田;所述的生物有机肥可以是育农;所述的适合沙漠生长的植物种子可以是苜蓿草籽;所述的适合沙漠生长的植物种子可以是柠条种子;所述无纺布口袋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固定连接;所述无纺布口袋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活动连接;所述的固定工具可以是铁楔。所述的固定工具可以是木楔。蛋白石粉是一种非金属矿物制品,其内部结构具有10-60纳米级微孔,因此具有吸水率高,吸附性强,比表面积大,保水性强的特点。使用此装置治理沙漠的方法如下所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用60-70%的蛋白石粉,20-30%的生物有机肥,5-10%左右的适宜沙漠生长的植物种子,将上述几种物料混合均勻;将上述物料装入无纺布,将无纺布及物料用工业缝纫机缝成扁平带状;制成带宽10cm-40cm,厚3_10cm的固沙育苗袋;将上述固沙育苗袋按实际需要制成多边形(三条边及三条边以上的多边形)为单元的固沙育苗网;在网格的交点处用长度为0. 8-1. 5M的木楔或铁楔固定或者活动连接。或者采用将制作好的固沙育苗网卷好配合机械化操作铺到沙漠上,再用楔子固定或者活动连接的方式固定。采用本发明中的方法和装置能够节省人工费,作业效率高,维护费用低,使用寿命长,利用种子生长发芽,利于固沙和形成绿色植被区。有益效果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沙漠治理的方法和一种实现方法的装置,采用蛋白石粉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物料不锁水的缺点,使得组合物能够持水保水;所做的固沙育苗袋使用寿命长,可超过10年;制成固沙育苗网,施工方便,节省人工费,作业效率高,维护费用低。绿化面积大,利用率高,为沙漠生长的植物提供了全面丰富的营养,易于形成绿色植被覆盖区, 有利于固沙。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发明固沙育苗网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通过具体描述,说明本发明中实现治沙的方法以及所用的装置。通过实施例将有助于理解本发明,但不限制本发明的内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用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图1所示的固沙育苗网由1*1M的固沙育苗袋和用于固定的楔子组成。固沙育苗袋用无纺布制成,填充以混合苜蓿草种子的蛋白石粉和金满田,用工业缝纫机缝成扁平带状。 其比例关系为60%的蛋白石粉,35%的金满田,5%的苜蓿草种子。将其混勻,用工业缝纫机制成扁平带状,带宽10cm-40cm,厚3-lOcm的固沙育苗袋1,并用楔子2在交点处固定。使用时即可人工或机械化操作将所制成的固沙育苗网,铺到用于治理的沙漠范围内,并在各个育苗袋的交叉点处用木楔或铁楔进行固定即可。实验结果萌发率为70%,浇水周期为15天,植物成活率达到75%以上。方格中心部分被气流产生的旋涡掏空为10cm。实施例2按上述所述的制作和铺设方法,所述混合物的比例关系为65%的蛋白石粉,30% 的金满田,5%的苜蓿草种子。实验结果萌发率为85%,浇水周期为30天,方格中心部分被气流产生的旋涡掏空为10cm。实施例3按上述所述的制作和铺设方法,所述混合物的比例关系为70%的蛋白石粉,25% 的金满田,5%左右的苜蓿草种子。实验结果萌发率为80%,浇水周期为20天,方格中心部分被气流产生的旋涡掏空为10cm。实施例4所述的固沙育苗网由2*2M的固沙育苗袋和用于固定的楔子组成。固沙育苗袋用无纺布制成,填充以混合适宜沙漠生长植物种子的蛋白石粉和生物有机复合肥,用工业缝纫机缝成扁平带状。其比例关系为65%的蛋白石粉,30%的金满田,5%的苜蓿草种子。将其混勻,用工业缝纫机制成扁平带状,带宽10cm-40cm,厚3-lOcm的固沙育苗袋1,并用楔子 2在交点处固定。使用时如上所述。实验效果萌发率为85%,浇水周期28天,方格中心部分被气流产生旋涡掏空为 25cm。实施例5所述的固沙育苗网由1*1M的固沙育苗袋和用于固定的楔子组成。固沙育苗袋用无纺布制成,填充以混合苜蓿草种子的蛋白石粉和生物有机复合肥,用工业缝纫机缝成扁平带状。其比例关系为65%的蛋白石粉,25%的金满田,10%的苜蓿草种子。将其混勻,用工业缝纫机制成扁平带状,带宽10cm-40cm,厚3-lOcm的固沙育苗袋1,并用楔子2在交点处固定。使用时即可人工或机械化操作将所制成的固沙育苗网,铺到用于治理的沙漠范围内,并在各个育苗袋的交叉点处用木楔或铁楔进行固定即可。实验效果萌发率为80%,浇水周期为观天,方格中心部分被气流产生的旋涡掏空为10cm。实施例6
所述的固沙育苗网由1*1M的固沙育苗袋和用于固定的楔子组成。固沙育苗袋用无纺布制成,填充以混合柠条种子的蛋白石粉和金满田,用工业缝纫机缝成扁平带状。其比例关系为65%的蛋白石粉,30%的金满田,5%的柠条种子。将其混勻,用工业缝纫机制成扁平带状,带宽10cm-40cm,厚3-lOcm的固沙育苗袋1,并用楔子2在交点处固定。使用时即可人工或机械化操作将所制成的固沙育苗网,铺到用于治理的沙漠范围内,并在各个育苗袋的交叉点处用木楔或铁楔进行固定即可。实验效果萌发率为85%,浇水周期为30天,方格中心部分被气流产生的旋涡掏空为10cm。实施例7所述的固沙育苗网由1*1M的固沙育苗袋和用于固定的楔子组成。固沙育苗袋用无纺布制成,填充以混合苜蓿草种子的蛋白石粉和育农,用工业缝纫机缝成扁平带状。其比例关系为65%的蛋白石粉,30%的育农,5%的苜蓿草种子。将其混勻,用工业缝纫机制成扁平带状,带宽10cm-40cm,厚3-lOcm的固沙育苗袋1,并用楔子2在交点处固定。使用时即可人工或机械化操作将所制成的固沙育苗网,铺到用于治理的沙漠范围内,并在各个育苗袋的交叉点处用木楔或铁楔进行固定即可。实验结果萌发率为89%,浇水周期为30天,方格中心部分被气流产生的旋涡掏空为10cm。
权利要求
1.一种沙漠治理的装置,该装置的如下描述该装置由多个网格单元连接而成,所述网格单元由至少三个以上边组成的,每个边由添加了蛋白石粉、生物有机肥的植物种子组合物填充的无纺布口袋组成,无纺布口袋之间相互连接,采用固定工具将网格单元的边固定于沙漠地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沙漠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格单元由3-6条边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沙漠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合物为60-70%的蛋白石粉,20-30%的生物有机复合肥,5-10%的植物种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沙漠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种子为苜蓿草籽或柠条种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沙漠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纺布口袋之间为固定或者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沙漠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纺布口袋宽10-40cm,厚 3_10cmo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沙漠治理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无纺布口袋连接的网格单元,重复连接形成网状,将此网固定在沙漠表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沙漠治理的装置以及使用其装置实现治理沙漠的方法,将蛋白石粉、生物有机肥和植物种子混合装入无纺布口袋中,无纺布口袋之间相互连接成网格单元,网格单元不断重复形成网状,将此网固定于沙漠表面。能够大面积种植植物,使得植物有丰富的营养,改善沙漠土质,可用于大面积的沙漠治理。
文档编号A01C1/04GK102493425SQ20111043005
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6日
发明者乔长晟, 刘柏海, 李雪, 蒋磊 申请人:天津北洋百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