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头足类专用钓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863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型头足类专用钓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洋渔业捕捞渔具,具体涉及一种大型头足类专用钓钩,本实用新型所述大型头足类专用钓钩主要以大型头足类(如茎柔鱼,最大体重可达70公斤以上)为捕捞对象。
背景技术
头足类系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洋的重要渔业资源,在当今海洋渔业资源普遍呈现减退的情势下,其开发的潜力尤为各国所瞩目。随着头足类资源的持续开发,外洋性较为大型的茎柔鱼等为已成为当前开发的主要种类。茎柔鱼胴长一般多为50-80cm(体重近40_50公斤),但也有超过1. 5m的个体,体重超过70公斤。主要分布在东太平洋海域,资源开发潜力很大。据FAO统计,茎柔鱼年总产量最高达到近80万吨,其中我国最高捕捞年产量为20多万吨。头足类钓捕主要是采用光诱鱿钓技术,根据其趋光性运用集鱼灯进行诱捕,在渔具的使用上,对于大型头足类个体尚未存在有效的钓捕工具,结合海上实际钓捕情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脱钩率较高、脱钩现象普遍脱钩率较高是当前鱿钓作业中面临的较为重要的问题,不同的捕捞对象,脱钩率也有差异。由于鱿钓作业中主要使用小型鱿鱼钓钩进行捕捞,对于胴长较长、体重偏高的大型头足类个体在上钩拖拽过程中与钓钩接触面积很小,有时仅有1或2层伞钩成功钩到触腕,在与钓线力的相互作用中鱿鱼会轻易逃脱。同时,逃逸过程中很容易弄弯钩刺,钓钩破坏严重,增加了鱿钓成本。2、光诱作用不显著光诱鱿钓技术主要采用集鱼灯通过在夜间水上作业吸引水下柔鱼钓捕,而可见光在水中传播时衍射和反射现象非常明显,灯光在水下不能较好的吸引鱿鱼上钩,作业中采用的小型鱿钓钩在水中发光作用不显著,对大型个体诱集作用不佳。当在小型鱿钓钩上悬挂小型水下灯时,诱集作用显著性增加。但小型水下灯价格较为昂贵,水下极易丢失,同时由于采用集成线路控制,并且采用电池供电,在海水中极易发生进水而损坏的现象,钓捕成本较高。3、水流影响在鱿钓作业中,钓钩在水下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海流作用,并且鱿鱼多生活在海底中下层,作业时需要钓线较长,因此,小型钓钩由于个体小重量低会随着海流漂浮,很难到达柔鱼种群活动区域,造成“有劳无获”的现象发生,严重降低了捕捞产量,影响作业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解决鱿钓过程中存在的脱钩率较高、光诱作用不显著、无饵钓捕概率低、水流作用等影响,有针对性的设计一种实现高效捕捞的渔具。[001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大型头足类专用钓钩,包括伞钩、水下发光装置及用于安装伞钩和水下发光装置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构成支架顶面的上金属片;构成支架底的下金属环; 连接上金属片及下金属环边缘处的多根连接杆,所述伞钩套在所述连接杆上;以及一中间金属杆,其上端与上金属片连接,所述水下发光装置套于所述中间金属杆上;所述支架下金属环的尺寸大于上金属片的尺寸,这样使得整个钓钩呈塔型。大型头足类个体触腕较长,在捕食时,会迅速伸出体内,用触腕穗上的吸盘吸住猎物,整个过程时间上仅需要几秒,而在这几秒内产生的拉力是相当大的。本实用新型将伞钩用连接杆贯穿连接,整个钓钩上下呈塔型,四周均勻分布刺钩,鱿鱼在捕食时触腕会大面积接触刺钩,在拖拽过程中,刺钩所受的力都被分散在钓钩周围,使得钓钩受力相对于单个伞钩变小,逃脱机率降低。并且多根连接杆贯穿伞钩在一起,增加了整个钓钩的重量,使其极易克服水流的作用。所述支架还包括一镂空金属片,所述镂空金属片中间与所述金属杆的下端连接, 四周套在所述支架的连接杆上。为了克服发光装置的重力作用,在发光装置和挂饵钓钩中间放置一个镂空金属片,既起支撑其上面发光装置的作用,又可以连接下方挂饵钓钩,同时可以分散一部分下方悬挂钓钩和饵料的重力作用。所述水下发光装置为纺锤状空心荧光体或柱状空心荧光体。鱿钓作业中必须要有的一部分就是诱捕发光装置,集鱼灯是重要的辅助装置,现阶段使用的集鱼灯光照强度并不能达到中下层鱿鱼的可见范围。在塔型的伞钩中加入纺锤状或柱状荧光体,可以使鱿鱼在钓钩所到之处都能感光,实现诱集效果。所述镂空金属片下部连接一挂饵钓钩。近海单线复钩钓使用饵料施钓,饵料选用鱿鱼胴体或者鱿鱼头等装挂于钓钩。在大洋性专业鱿钓作业中,手钓和机钓通常不使用生物饵料,而是使用拟饵。拟饵一般用硬塑制作,色彩鲜艳,在水下能反射荧光以吸引鱿鱼咬食。据有关资料,鱿鱼偏爱青色、淡绿色、淡兰色。采用以上颜色拟饵钓钩的效果比其它颜色好,上钩率能明显提高。本实用新型中结合近海和外海鱿钓特点,在荧光体下安装一个青色的普通钓钩,并可以在钓钩上悬挂饵料。通过荧光体的光诱作用和饵料的引诱作用,提高鱿钓的上钩率。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结构,可以有效的解决在捕捞头足类个体时容易脱钩的技术问题,另外采用荧光体作为发光装置用来代替以电池供电的水下灯,克服了水下灯价格较为昂贵,在水下易丢失,易发生进水而损坏的问题,同时,通过在钓钩上悬挂拟饵钓钩,以饵料吸引钓捕对象,增加了对头足类个体的诱集作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大型头足类专用钓钩的倾斜结构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大型头足类专用钓钩的侧视结构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大型头足类专用钓钩的仰视结构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大型头足类专用钓钩的上金属片及中间金属杆之间的结构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大型头足类专用钓钩的上金属片及中间金属杆之间的仰视结构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大型头足类专用钓钩中贯穿伞钩的金属杆侧视结构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大型头足类专用钓钩中贯穿伞钩的结构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大型头足类专用钓钩中纺锤状发光体的结构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大型头足类专用钓钩中镂空金属片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技术方案,本具体实施方式
将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各项技术方案做详细的介绍。本说明书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已经提到,采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的解决在捕捞头足类个体(例如茎柔鱼)时遇到的技术问题,例如伞钩上的钩刺容易被头足类个体弯曲,脱钩率较高等等。然而,仅有这样的结构是不能保证鱿钓钩具有良好的捕捞能力的,一个合理的原因即在于这样的鱿钓钩对头足类个体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从而即便将鱿钓钩放置在头足类个体经常出没的水域,鱿钓钩的捕捞能力可能也没有相应的提尚ο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采取的技术措施是在鱿钓钩上悬挂小型水下灯,以增加对头足类个体的诱集作用,然而这样的技术措施又容易带来新的技术问题水下灯价格较为昂贵,水下极易丢失,同时由于采用集成线路控制,并且采用电池供电,在海水中极易发生进水而损坏的现象,钓捕成本较高。本实用新型改进了现有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一般而言,采用荧光粉作为发光体用来代替以电池供电的水下灯,这样就不需要另外设置集成控制电路并至少维持鱿钓钩对头足类个体的诱集作用。同时在鱿钓钩上悬挂拟饵钓钩,通过饵料吸引以增加对头足类个体的诱集作用。下面具体介绍一个具体实施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为细致的了解本实用新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实施例参见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大型头足类专用钓钩,包括伞钩15、水下发光装置5及用于安装伞钩和水下发光装置的支架,支架包括图4、图5所示的构成支架顶面的上金属片1,采用不锈钢制成,上金属片外边沿平均分布6个螺孔7 ;构成支架底的下金属环4,采用不锈钢制成,下金属环分布6个与上金属片1对应的孔12,上金属片1及下金属环4通过六根如图6所示的连接杆2螺旋连接,伞钩15套在连接杆2上,下方用螺母6固定,伞钩15的结构如图7所示;以及图4中所示中间金属杆9,其上端与上金属片1上的孔8螺旋固定连接,水下发光装置5如图8所示,为纺锤状空心荧光体,其中间设有通孔9 ‘,中间金属杆9穿过通孔 9';支架下金属环4的尺寸大于上金属片1的尺寸,使支架的整体结构呈塔形;支架还包括一镂空金属片3,采用不锈钢制成,镂空金属片3结构如图9所示,中间设有孔14,边沿设有孔13,中间金属杆9的下端在穿过通孔9'后穿过孔14,用螺母固定, 然后连接一挂饵钓钩10,支架的连接杆2穿过镂空金属片3上的孔13再穿过金属环4上的孔12用螺母6固定,六根金属连接杆套有7个伞钩15,其中在镂空金属片3上部为5个,下部为2个,共42个。本实施例的荧光体为纺锤状,根据空间体积最大化设计,这样可以使发光体的面积达到最大。根据鱿鱼偏爱青色、淡绿色、淡兰色,采用以上颜色的荧光体,上钩率能明显提高,本实施例中纺锤状发光体上的荧光粉材料选为绿色。由于钓钩作业环境为海水,本实施例中挂饵钓钩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所采用不锈钢材料符合国际不锈钢标准GB/T2087-2007。在实际生产作业中根据柔鱼的摄食性采用饵料钓捕,可极大的减少上岸时出现空钩的现象。通过本实施例所述钓钩的海上实验研究发现,相比于现有钓钩,本实施例所述钓钩对提高对于头足类个体的诱集作用有显著效果,上钩率提高60%以上,同时脱钩率降低 80%以上,可实现高效捕捞的目的。本实施例所述钓钩由于装配过程简单,更换伞钩时只需拧开螺丝,抽出连接杆即可,在海上作业钓钩中的伞钩损坏现象普遍的情况下,这种结构大大方便了更换操作,可以降低钓捕材料成本。本实用新型中支架的具体尺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权利要求1.大型头足类专用钓钩,包括伞钩、水下发光装置及用于安装伞钩和水下发光装置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构成支架顶面的上金属片;构成支架底的下金属环;连接上金属片及下金属环边缘处的多根连接杆,所述伞钩套在所述连接杆上;以及一中间金属杆,其上端与上金属片连接,所述水下发光装置套于所述中间金属杆上;所述支架下金属环的尺寸大于上金属片的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头足类专用钓钩,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一镂空金属片,所述镂空金属片中间与所述金属杆的下端连接,四周套在所述支架的连接杆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型头足类专用钓钩,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金属片下部连接一挂饵钓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头足类专用钓钩,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发光装置为纺锤状空心荧光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头足类专用钓钩,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发光装置为柱状空心荧光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型头足类专用钓钩,包括伞钩、水下发光装置及用于安装伞钩和水下发光装置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构成支架顶面的上金属片;构成支架底的下金属环;连接上金属片及下金属环边缘处的多根连接杆,所述伞钩套在所述连接杆上;以及一中间金属杆,其上端与上金属片连接,所述水下发光装置套于所述中间金属杆上;所述支架下金属环的尺寸大于上金属片的尺寸。采用上述结构,可以有效的解决在捕捞头足类个体时容易脱钩的问题,采用荧光体作为发光装置用来代替以电池供电的水下灯,克服了水下灯价格较为昂贵,在水下易丢失,易发生进水的问题,同时,通过在钓钩上悬挂拟饵钓钩,以饵料吸引钓捕对象,增加了对头足类个体的诱集作用。
文档编号A01K83/06GK202026716SQ2011200267
公开日2011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6日
发明者张伟, 张琨, 徐冰, 李建华, 王雅丽, 范江涛, 贾涛, 陆化杰, 陈新军 申请人:上海海洋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