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鲵仿生态繁殖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33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鲵仿生态繁殖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鲵繁殖池,特别是一种大鲵仿生态繁殖池。
背景技术
大鲵,俗名娃娃鱼,两栖类动物,目前已濒临灭绝,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上世纪九十年代研发成功的大鲵人工繁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野生资源的紧缺,但是由于此项技术要求难度大,其繁殖率仅为1 15-20。近年来在我国秦岭山区兴起的大鲵仿生态繁殖已有长足发展,并将大鲵的繁殖率提高到了 1 100-110。但在整个大鲵仿生态繁殖的技术中,大鲵繁殖池的仿生态技术还相存在许多不足,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鲵穴过于封闭,水中溶氧不足,一般仅在5mg/L以下,不能满足大鲵的呼吸需求;2、鲵穴内的大鲵粪便、 蜕皮和死藻等废物不易排出,容易滋生病菌,产生氨氮、硫化氢等物质,对大鲵危害很大;3、 夏季穴内温度偏高,不利于大鲵的生长,并容易引发疾病;4、大池与鲵穴基本不隔离,池、穴的水相互窜流,不利于疾病的控制。上述不足大大影响了大鲵繁殖率的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大鲵仿生态繁殖池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更利于大鲵繁殖、成长的仿生态繁殖池。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鲵仿生态繁殖池,包括大池和在大池内多个间隔的鲵穴,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池为长7m-14m、宽6m-7m的长方形,大池的中间位置有一条人工溪流,所述间隔鲵穴设置在人工溪流的两边;所述大池和鲵穴的底部铺设有防水薄膜,薄膜上铺设有10-12cm厚的粗砂层,鲵穴顶部依次覆盖有盖板和30-40cm厚的沙土, 沙土上可以种上草作为大鲵的陆上活动场所,鲵穴的顶部有一个透气观察孔,每个鲵穴的洞口面向人工溪流并与溪流相通,每个鲵穴的后墙上部位置安装有通往每个穴内并形成缓流的注水口,相邻鲵穴的间隔墙之间有10-20cm的粗沙隔断。作为上述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人工溪流的落差为30cm,水深20-30cm,流速 0. 2-0. 3m/s,下水口有隔网。作为上述技术的又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大池四周设置约Im高的围墙或围网,用于防止大鲵逃离繁殖池。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底部的防水薄膜可防止漏水及外部污水渗入,保持池内水质稳定;2、池中的溪流所形成的流水声相似大鲵的自然生存环境,有利于大鲵繁殖和生长;3、鲵穴内设置了微流水系统,促进了水循环,能及时将大鲵的蜕皮、粪便、死藻及杂物排出,保持穴内水质清新、凉爽,溶氧达6mg/l以上;4、鲵穴顶部的沙土及覆草在夏天可对鲵穴降温防暑,冬天可保温防冻,保持大鲵的良好生活环境。这种仿生态繁殖池可放养5-10 对种鲵,完全满足大鲵繁殖配对需求,可提高大鲵繁殖率20-30 %。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平面透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横向垂直断面示意图。图3是图1中A-A剖面示意图。图中1.人工溪流,2.上水口,3.鲵穴,4.鲵穴洞口,5.盖板,6.鲵穴顶部沙土, 7.间隔墙,8.粗沙隔断9.底部沙层,10.防水薄膜,11透气观察孔,12.后墙,13.注水管, 14.注水口,15.下水口,16.隔网,17.围墙或围网,18.水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大鲵仿生态繁殖池的整体长和宽分别为10m、6m,大池的中间位置有一条1-1. ail宽的人工溪流1,溪流的上水口即进水口 2与下水口即出水口 15的落差为 30cm,水深20-30cm,流速0. 2-0. 3m/s,下水口 16有一个隔网16 ;溪流1的两边分设有多个间隔的鲵穴3,每个鲵穴相同,鲵穴洞口 4面向人工溪流1并与溪流1相通;整个繁殖池即大池和鲵穴3的底部铺设有防水薄膜10,薄膜10上铺设有10-12cm厚的粗砂层9,每个鲵穴3内的宽和高分别为0. 8-lm和Hcm,鲵穴3顶部依次覆盖有盖板5和30-40cm厚的沙土 6,盖板为瓷砖或石板,沙土 6上种植有草本植物,这也是大鲵陆地活动的场所;鲵穴3的顶部有一个直径为24cm的透气观察孔11 ;顺着大池两边鲵穴后墙12的上部位置各安装有一根50#PVC主水管13,每根主水管13的管壁上间隔开设有通往各鲵穴中的注水口 14,使各鲵穴内形成微流水,促进鲵穴内水循环;相邻鲵穴的间隔墙7之间有10-20cm的粗沙隔断 8 ;大池四周设置约Im高的隔墙或隔网17,用于防止大鲵脱离繁殖池。
权利要求1.一种大鲵仿生态繁殖池,包括大池和在大池内多个间隔的鲵穴(3),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池为长7m-Hm、宽6m_7m的长方形,大池的中间位置有一条人工溪流(1),所述间隔鲵穴(3)设置在人工溪流(1)的两边;所述大池和鲵穴(3)的底部铺设有防水薄膜(10),薄膜(10)上铺设有10-12cm厚的粗砂层(9),鲵穴(3)顶部依次覆盖有盖板(5)和30-40cm 厚的沙土(6),鲵穴(3)的顶部有一个透气观察孔(11),每个鲵穴的洞口(4)面向人工溪流(1)并与溪流相通,鲵穴的后墙(1 上部位置安装有通往每个穴内并形成缓流的注水口(14),相邻鲵穴的间隔墙(7)之间有10-20cm的粗沙隔断(8)。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繁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溪流(1)的落差为30cm,水深 20-30cm,流速 0. 2-0. 3m/s,下水口 (15)有隔网(16)。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繁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鲵穴顶部的透气观察孔(11) 的直径为2-km。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繁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池四周设置Im高的围墙或围网(1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鲵仿生态繁殖池,包括大池和在大池内间隔的鲵穴,大池为长方形,中间位置有一条人工溪流,间隔的鲵穴设置在人工溪流的两边;大池和鲵穴的底部铺设有防水薄膜和10-12cm厚的粗砂层,鲵穴顶部依次覆盖有30-40cm厚的沙土,顶部有透气观察孔,每个鲵穴的洞口与溪流相通,后墙上部位置安装有通往穴内的缓流注水口,相邻鲵穴的间隔墙之间有10-20cm的粗沙隔断。本实用新型可防止外部污水渗入繁殖池,保持池内水质清新,鲵穴内溶氧达6mg/l以上。这种仿生态繁殖池可放养5-10对种鲵,完全满足大鲵繁殖配对需求,可提高大鲵繁殖率20-30%。
文档编号A01K63/00GK202059878SQ20112003290
公开日2011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7日
发明者张驰, 杨长明, 董武子, 谢海彬 申请人:汉中天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