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秸秆粉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412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棉花秸秆粉碎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粉碎机,尤其是一种在拔棉花秸秆过程中粉碎用机器。
背景技术
在棉花种植地区,棉花采摘后的棉柴被拔起后,再利用运输成本较高,目前大多数农民朋友采用在田间堆积焚烧的办法处理棉花秸秆,这种方法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克服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的棉花秸秆粉碎机。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措施一种棉花秸秆粉碎机,包括机体框架、动力轴、粉碎滚刀组,所述动力轴固定在机体框架上端,动力轴外侧端设有皮带轮;机体框架底端安装有均勻排列的固定刀片,所述粉碎滚刀组均勻分布在转动辊上,转动辊安装在机体框架下端,转动辊外侧端也设有皮带轮;所述动力轴外侧端皮带轮与转动辊外侧端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在一起。在所述转动辊上方、动力轴下方还安装有第二转动辊,第二转动辊上也安装有粉碎滚刀组,第二转动辊外侧端设有皮带轮;所述动力轴外侧端皮带轮与转动辊外侧端皮带轮连接在一起的皮带外侧经过第二转动辊的皮带轮,使得转动辊与第二转动辊呈反方向转动。粉碎滚刀组呈螺旋状依次分布在转动辊表面上,也可以其它布局设置在转动辊的表面。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转动辊上的粉碎滚刀组互相配合,将拔起后的棉柴直接在田间粉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等优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动辊与滚刀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侧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如图所示,一种棉花秸秆粉碎机,包括机体框架1、动力轴2、粉碎滚刀组5,所述动力轴2固定在机体框架1上端,动力轴2外侧端设有皮带轮3 ;机体框架1底端安装有均勻排列的固定刀片4,所述粉碎滚刀组5均勻分布在转动辊6上,转动辊6安装在机体框架1 下端,转动辊6外侧端也设有皮带轮7 ;所述动力轴外侧端皮带轮3与转动辊外侧端皮带轮 7通过皮带11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首先通过机体框架1上的U型铁9与拖拉机前端连
3接在一起,机体框架1前端的U型铁与拔柴机连接在一起。工作时,启动拖拉机,推动本实用新型及拔柴机工作。在所述转动辊6上方、动力轴2下方还安装有第二转动辊10,第二转动辊10上也安装有粉碎滚刀组,第二转动辊10外侧端设有皮带轮8 ;所述动力轴外侧端皮带轮3与转动辊外侧端皮带轮7连接在一起的皮带11外侧经过第二转动辊的皮带轮8,使得转动辊6 与第二转动辊10呈反方向转动。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拖拉机通过皮带首先将动力传给动力轴2,在皮带11的作用下,带动转动辊6及第二转动辊10反方向转动,转动辊6在转动的同时,将拔起的棉柴捡起利用粉碎滚刀组5与机体框架底端的固定刀片4相配合进行粉碎, 与第二转动辊10相互配合进行第二次粉碎。为了获得更好的粉碎效果,粉碎滚刀组5呈螺旋状依次分布在转动辊6和第二转动辊10表面上,也可以其它布局设置在转动辊6和第二转动辊10的表面。本实用新型在机体框架上还可以设有护盖,形成封闭或半封闭结构,以避免转动辊上的粉碎滚刀组在意外情况下伤人。本实用新型通过简单的连接即可实现与拔柴机的连接,使用同一动力,通过粉碎滚刀组将拔柴机拔出的棉花秸秆粉碎成3-5厘米以下的碎段, 均勻的铺洒于田地中,经过翻耕即把秸秆腐于地下,起到改良土壤的良好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棉花秸秆粉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框架、动力轴、粉碎滚刀组,所述动力轴固定在机体框架上端,动力轴外侧端设有皮带轮;机体框架底端安装有均勻排列的固定刀片,所述粉碎滚刀组均勻分布在转动辊上,转动辊安装在机体框架下端,转动辊外侧端也设有皮带轮;所述动力轴外侧端皮带轮与转动辊外侧端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棉花秸秆粉碎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动辊上方、动力轴下方还安装有第二转动辊,第二转动辊上也安装有粉碎滚刀组,第二转动辊外侧端设有皮带轮;所述动力轴外侧端皮带轮与转动辊外侧端皮带轮连接在一起的皮带外侧经过第二转动辊的皮带轮,使得转动辊与第二转动辊呈反方向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棉花秸秆粉碎机,其特征在于粉碎滚刀组呈螺旋状依次分布在转动辊表面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棉花秸秆粉碎机,包括机体框架、动力轴、粉碎滚刀组,所述动力轴固定在机体框架上端,动力轴外侧端设有皮带轮;机体框架底端安装有均匀排列的固定刀片,所述粉碎滚刀组均匀分布在转动辊上,转动辊安装在机体框架下端,转动辊外侧端也设有皮带轮;所述动力轴外侧端皮带轮与转动辊外侧端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利用转动辊上的粉碎滚刀组互相配合,将拔起后的棉柴直接在田间粉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等优点。
文档编号A01D82/00GK202035303SQ20112006818
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8日
发明者王士月 申请人:王士月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