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瓶式低频复合插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031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瓶式低频复合插秧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机械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插秧机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的发展,农用机械也在慢慢得到普及,使农用朋友们慢慢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得到解脱,特加是插秧机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其使用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但是其也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之处1、采用现有的插秧机进行作业,首先必须采用专用的育苗盘进行育苗,且在秧苗生长过程中还需要控制其生长高度,以利于机械插秧的需要;2、由于机械插秧的秧苗较小,秧苗被插入泥土后,其正常生长所需要适应泥土的时间较长,从而压缩了秧苗的正常生长周期,降低了作物产量;3、采用秧盘培育秧苗,通常是四至五粒种子堆集在一起进行育秧,显然,这种方法的育秧种子消耗量较大,提高了种植成本;4、采用机械插秧的秧田里只能留有少量的水,这就需要放掉田间里含有大量肥料的肥水,存在浪费水中肥料的现象;5、采用现有的机械式插秧,机械的手臂是夹住了秧苗的苗杆部位,这样很容易将秧苗的苗杆折断;6、目前的插秧机大多是自带动力系统,其结简也十分复杂,不仅制造成本高,而且维修费用也高,维修难度也十分大,必须请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维修,因此,不十分利于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进行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之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维修难度低, 与现有的拖拉机相配合使用,无需动力系统,制造成本低,操作使用方便,节约种子,提高作物产量,且插秧效果好的电瓶式低频复合插秧机。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电瓶式低频复合插秧机,它主要包括有底板、四排立杆、置秧装置、分秧装置和插秧装置,该四排立杆分别固定安装在底板上,所述置秧装置主要由置秧架和安装在置秧架上的置秧盘构成,该置秧架固定在第二排立杆上,所述置秧盘的中间开设有下秧口 ;所述分秧装置主要由分秧爪、曲轴杆、脱秧杆、支杆和托板构成,该分秧爪固定在支杆上,支杆穿置在曲轴杆上,支杆的尾部搁置在托板上,托板固定在底板上,该曲轴杆活动安装在第四排立杆上,所述分秧爪的前部位于置秧盘下秧口的下方,所述脱秧杆固定在第三排立杆上,且其位于分秧爪的下方;所述插秧装置主要由夹秧爪、电磁铁、横杆、联动杆、夹秧控制轮和导电弹片构成,该夹秧爪成对可转动状安装在横杆上,电磁铁固定安装在一个夹秧爪上,成对的夹秧爪前端部位于置秧盘和分秧爪的下方,横杆与联动杆的一端铰连接,联动杆的另一端与夹秧控制轮的偏心边缘位置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排立杆上开设有滑槽,横杆的两端分别穿置在该滑槽内,夹秧控制轮活动安装在第一排立杆上,所述夹秧控制轮的轮盘面上设置有导电片,所述电磁铁的一端与夹秧控制轮上的导电片电连接,所述导电弹片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排立杆上,其另一端位于夹秧控制轮上可与导电片相接触的位置处,所述夹秧控制轮与曲轴杆传动连接,在该夹秧控制轮的轮轴上还安装有动力输入轮。[0006]所述分秧爪的前端部安装有刺钉。所述成对的夹秧爪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所述成对的夹秧爪是通过轴承安装在横杆上,轴承的内圈和外圈分别与成对的夹秧爪固定连接。它还包括有电瓶,该电瓶的一极与导电弹片电连接,电瓶的另一极与电磁铁电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的设备将分秧和插秧两道工序有机的相接合的在一起,很好地解决了目前现有插秧机的诸多问题;2、本设备不需要事先用育秧盘进行育秧,节省了购买秧盘的开支,而是仍采用传统的育秧方法进行育秧,其只需要一至二粒种子即可培育出一株秧,大大节约了种子的开销;3、其插秧动作通过电磁铁与凸轮机构相协调配合,设备通过夹住秧苗的根部进行插秧作业,在不损坏秧苗的情况下,有效地保证了插秧的准确性和有效性;4、采用本装置插秧,深水也可作业,不需要白白放掉田间施过肥料的肥水,保留了肥源;5、本装置作业所需要的秧苗高度为26-45厘米,这个时期的秧苗根部已完全发育成熟,适应田间泥土的能力较强,插秧后能够快速生长,提高产量;6、本装置通过与现有的拖拉机等动力系统相配合并使用其电力,能大大降低本设备的制作成本,维修起来也十分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夹秧控制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排立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图2和图3所示,电瓶式低频复合插秧机,它主要包括有底板1、四排立杆、 置秧装置、分秧装置和插秧装置,该四排立杆分别固定安装在底板1上,所述置秧装置主要由置秧架2和安装在置秧架2上的置秧盘3构成,该置秧架2固定在第二排立杆4上,所述置秧盘3的中间开设有下秧口 5;所述分秧装置主要由分秧爪6、曲轴杆7、脱秧杆25、支杆 8和托板9构成,该分秧爪6固定在支杆8上,支杆8穿置在曲轴杆7上,支杆8的尾部搁置在托板9上,以保证分秧爪6能按预定的方向和位置在曲轴杆7的作用下运动,托板9固定在底板1上,该曲轴杆7活动安装在第四排立杆11上,所述分秧爪6的前部位于置秧盘 3下秧口 5的下方,所述分秧爪6的前端部还安装有刺钉12,通过该分秧爪6的刺钉12将置秧盘3上的秧苗准确的分离开来,提高分秧工作的准确性,为了能将分秧爪6前部的秧苗顺利与分秧爪6脱开,将脱秧杆25固定在第三排立杆10上,且其位于分秧爪6的下方;所述插秧装置主要由夹秧爪13、电磁铁14、横杆15、联动杆16、夹秧控制轮17和导电弹片18 构成,该夹秧爪13成对可转动状通过轴承19安装在横杆15上,轴承19的内圈和外圈分别与成对的夹秧爪13固定连接,电磁铁14固定安装在一个夹秧爪13上,在成对的夹秧爪13 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20,以方便成对的夹秧爪13能顺利复位,成对的夹秧爪13前端部位于置秧盘3和分秧爪6的下方,横杆15与联动杆16的一端铰连接,联动杆16的另一端与夹秧控制轮17的偏心边缘位置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排立杆21上开设有滑槽沈,横杆15的两端分别穿置在该滑槽26内,横杆15在滑槽沈内沿其轨迹运动,做到将秧苗插入泥土后再向后退缩,以防止夹秧爪13在向回运动时,将已插好的秧苗再反带起来,夹秧控制轮17活动安装在第一排立杆21上,所述夹秧控制轮17的轮盘面上设置有导电片22,电磁铁14的一端与夹秧控制轮17上的导电片22电连接,所述导电弹片18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排立杆21 上,其另一端位于夹秧控制轮17上可与导电片22相接触的位置处,所述夹秧控制轮17与曲轴杆7传动连接,在该夹秧控制轮17的轮轴上还安装有动力输入轮23,本设备可自携带电瓶对,该电瓶M的一极与导电弹片18电连接,电瓶M的另一极与电磁铁14电连接,通过电瓶M对设备进行供电,本设备也可以直接利用与其相配套的动力系统上的电瓶电源。本设备可根据需要制作成多组相组合在一起,即可同时插多棵秧苗,以提高工作效率。本设备通过现有的拖拉机等动力系统提供动能,首先利用分秧爪将放置在一起的秧苗从置秧盘上拉扯下来进行作分秧动作,然后通过给电磁铁供电,由电磁铁将成对的分秧爪吸合在一起作夹秧动作,再在夹秧控制轮的转动作用下,带动横杆向下移动作插秧动作,整个过程的动力统一由动力输入轮输入,并保证各个动作的有效协调一致。
权利要求1.电瓶式低频复合插秧机,其特征在于它主要包括有底板、四排立杆、置秧装置、分秧装置和插秧装置,该四排立杆分别固定安装在底板上,所述置秧装置主要由置秧架和安装在置秧架上的置秧盘构成,该置秧架固定在第二排立杆上,所述置秧盘的中间开设有下秧口 ;所述分秧装置主要由分秧爪、曲轴杆、脱秧杆、支杆和托板构成,该分秧爪固定在支杆上,支杆穿置在曲轴杆上,支杆的尾部搁置在托板上,托板固定在底板上,该曲轴杆活动安装在第四排立杆上,所述分秧爪的前部位于置秧盘下秧口的下方,所述脱秧杆固定在第三排立杆上,且其位于分秧爪的下方;所述插秧装置主要由夹秧爪、电磁铁、横杆、联动杆、 夹秧控制轮和导电弹片构成,该夹秧爪成对可转动状安装在横杆上,电磁铁固定安装在一个夹秧爪上,成对的夹秧爪前端部位于置秧盘和分秧爪的下方,横杆与联动杆的一端铰连接,联动杆的另一端与夹秧控制轮的偏心边缘位置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排立杆上开设有滑槽,横杆的两端分别穿置在该滑槽内,夹秧控制轮活动安装在第一排立杆上,所述夹秧控制轮的轮盘面上设置有导电片,所述电磁铁的一端与夹秧控制轮上的导电片电连接,所述导电弹片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排立杆上,其另一端位于夹秧控制轮上可与导电片相接触的位置处,所述夹秧控制轮与曲轴杆传动连接,在该夹秧控制轮的轮轴上还安装有动力输入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瓶式低频复合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秧爪的前端部安装有刺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瓶式低频复合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对的夹秧爪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瓶式低频复合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对的夹秧爪是通过轴承安装在横杆上,轴承的内圈和外圈分别与成对的夹秧爪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电瓶式低频复合插秧机,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有电瓶,该电瓶的一极与导电弹片电连接,电瓶的另一极与电磁铁电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瓶式低频复合插秧机,它主要包括有底板、四排立杆、置秧装置、分秧装置和插秧装置,该四排立杆分别固定安装在底板上,所述置秧装置主要由置秧架和安装在置秧架上的置秧盘构成;所述分秧装置主要由分秧爪、曲轴杆、分秧爪、支杆和托板构成;所述插秧装置主要由夹秧爪、电磁铁、横杆、联动杆、夹秧控制轮和导电弹片构成,本实用新型优点是1、节省了购买秧盘的开支,大大节约了种子的开销;2、有效地保证了插秧的准确性和有效性;3、适应田间泥土的能力较强,提高产量;4、大大降低本设备的制作成本,维修起来也十分方便。
文档编号A01C11/02GK202104032SQ201120084890

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7日
发明者张开忠 申请人:张开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