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通风笼具环境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317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独立通风笼具环境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独立通风笼具(IVC)的送风装置,尤其是一种结合节能技术更有效解决笼具微环境内温度湿度控制的独立通风笼具环境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近 年来,独立通风笼具(Incbpendent ventilated cages,IVC)系统是实验动物的新型饲养方式,已被广泛应用于无特定致病菌(SPF)级实验动物房空调系统中。目前独立通风笼具(IVC)送风系统的构造主要有两种(1)如图1所示,实验动物建筑设施内集中空调系统通过室内送风管2将新风送入房间13,独立通风笼具(IVC) 12通过笼架的送风机9从室内取风,送入独立通风笼具,再通过其排风管6排到室外。(2)如图2所示,实验动物建筑设施内集中空调送风系统通过室内送风管2和独立通风笼具(IVC)送风管4将新风分别送入房间13和独立通风笼具(IVC) 12内,消除热湿负荷,再分别通过室内排风管8和独立通风笼具(IVC)排风管6排到室外,房间和独立通风笼具(IVC)相互独立。这两种方式都存在送风温湿度控制复杂和运行成本高的不足,主要原因是,(1)由于实验动物房通常采用全新风运行,风量大,能耗高,不能充分利用空调的能量,(2)为了同时满足室内大环境与笼具微环境内温湿度的控制要求,需要在空调机组内集中降温除湿, 然后再热,且各房间之间动物种类、数量不同或房间内动物发生变动造成室内负荷差异时, 为了实现所要求的环境参数,通常还要在每个房间的系统末端设置再热部件,造成冷热量抵消,耗能很大。另外空调系统送风不是直接受笼具微环境内温湿度的控制,难以满足笼具微环境内温湿度的控制要求。对于第一种方式(图1),为满足笼具微环境内温湿度的控制要求,必须将室内大环境温湿度降到更低,造成了更大能耗。对于第二种方式(图2),由于大环境与笼具微环境送风是同一系统完成,为同时满足笼具微环境温湿度的控制要求,必须将系统送入笼具分支管上再设置加热器调节送风温度,也造成能耗更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一、将笼内环境作为控制量,直接作用于独立通风笼具 (IVC)的送风参数,以此来改善笼具微环境内温湿度的控制。二、利用室内空气来调节独立通风笼具(IVC)的送风参数,降低能耗。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独立通风笼具(IVC)环境控制装置包括送风总管1、室内送风管2、室内送风口 3、独立通风笼具(IVC)送风管4、定风量阀5、独立通风笼具(IVC)排风管 6、室内排风口 7、室内排风管8、独立通风笼具(IVC)送风机9、变风量调节阀10、排风总管 11、独立通风笼具(IVC) 12、独立通风笼具(IVC)新风管14、独立通风笼具(IVC)室内取风装置15、混合送风箱16、高效过滤器17、室内回风口 18、独立通风笼具(IVC)排风机19。独立通风笼具(IVC)装于房间13内。混合送风箱(16)装于房间(13)的天花板上或者房间 (13)吊顶内外,也可设置在房间(13)的地板上;送风总管1装于定风量阀5前端。定风量阀5后端分别与室内送风管2和独立通风笼具(IVC)新风管14连接。室内送风管2与室内送风口 3连接。独立通风笼具(IVC)新风管14通过变风量调节阀10与混合送风箱16 连接。混合送风箱16还通过独立通风笼具(IVC)室内取风装置15与室内回风口 18连接。 混合送风箱16的出风端经高效过滤器17后通过独立通风笼具(IVC)送风管4与独立通风笼具(IVC) 12连通。独立通风笼具(IVC) 12通过独立通风笼具(IVC)排风管6与排风总管 11相连。室内排风口 7通过室内排风管8与排风总管11相连。排风总管(11)前设置定风量阀(5)。室内送风口 3、室内排风口 7、室内回风口 18均装有过滤装置。本实用新型与常规独立通风笼具(IVC)系统的构造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引入自循环系统,在保证独立通风笼具(IVC)装置换气量下,降低了直接新风量,空调能耗低2.利用室内回风混合调节独立通风笼具(IVC)送风温度,实质上将室内热负荷作为再热源,无需系统再热;3.方便灵活,适应范围广。根据笼具微环境的负荷变化情况,可实时、动态调节送风和室内回风比,有效保证独立通风笼具(IVC)系统的微环境;4.由于室内空气和笼具空气相对独立,减少室内过敏原,室内空气较洁净,与送风混合再送入独立通风笼具(IVC)系统时不易产生交叉污染5.稳定可靠。空调送风和室内回风在混合送风箱内混合后送入独立通风笼具 (IVC),降低了室内和空调系统扰动对独立通风笼具(IVC)系统环境的影响;6.以笼具内独立通风笼具(IVC)环境参数为控制指标,笼内环境调节更加精确。

图1是独立通风笼具(IVC)动物房常规环境控制装置之一。图2是独立通风笼具(IVC)动物房常规环境控制装置之二。图3本实用独立通风笼具环境控制装置的构造图。图中,1送风总管2室内送风管3室内送风口 4独立通风笼具(IVC)送风管 5定风量阀6独立通风笼具(IVC)排风管7室内排风口 8室内排风管9独立通风笼具(IVC)送风机10变风量调节阀11排风总管12独立通风笼具(IVC) 13房间14 独立通风笼具(IVC)新风管15独立通风笼具(IVC)室内取风装置16混合送风箱17 高效过滤器18室内回风口 19独立通风笼具(IVC)排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是一、将笼内环境参数作为控制量,直接调节独立通 风笼具(IVC)的送风参数,以此来改善笼具微环境内温湿度的控制。二、利用室内空气来调节独立通风笼具(IVC)的送风,通过控制新风与回风的混和比,调节独立通风笼具(IVC)的送风参数,从而降低能耗。[0024]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在各室设置带独立通风笼具(IVC)风机9的混合送风箱16, 在建筑设施的集中空调送风总管1和排风总管11上设置定风量阀5,新风进入房间前分成两路,一路送风经室内送风管2送入房间13大环境,消除室内的热湿负荷后,一部分通过建筑设施集中排风总管11直接排出室外,一部分作为回风进入混合送风箱16,与另一路独立通风笼具(IVC)新风管14内的送风充分混合,经高效过滤器17过滤后再送入独立通风笼具(IVC) 12微环境,消除笼具内的各种负荷后,再通过建筑设施集中排风总管11排出室外。由于房间13的气温高于系统送风温度,两者在混合送风箱16混合时,室内空气对独立通风笼具(IVC)送风起到了再热的作用,同时依据笼具微环境的温湿度作为控制参数,在保证独立通风笼具(IVC)送风管4内换气量不变的条件下,利用变风量调节阀10调节集中空调系统送入混合送风箱16内的风量,来改变送风与回风混合比,实现对送风温湿度的调节。由于不需要再加热,从而降低了能耗。如当笼具内冷负荷减少,温度降低时,减小变风量阀10的开度,降低集中空调系统中独立通风笼具(IVC)新风管14中的风量,由于独立通风笼具(IVC)总送风量保持不变,则室内回风量增大,送风温度提高,笼具内温度升高至设定温度。反之,当笼具内冷负荷增加,温度升高时,开大变风量阀10的开度,增加集中空调系统中独立通风笼具(IVC)新风管14中的风量,增大新风与回风的混风比,从而降低送风温度,笼具内温度得到降低至设定温度。下面通过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独立通风笼具(IVC)环境控制装置包括送风总管1、室内送风管2、室内送风口 3、独立通风笼具(IVC)送风管4、定风量阀5、独立通风笼具(IVC)排风管6、室内排风口 7、室内排风管8、独立通风笼具(IVC)送风机9、变风量调节阀10、排风总管11、独立通风笼具(IVC) 12、独立通风笼具(IVC)新风管14、独立通风笼具(IVC)室内取风装置15、混合送风箱16、高效过滤器17、室内回风口 18、独立通风笼具 (IVC)排风机19。独立通风笼具(IVC)装于房间13内。混合送风箱16装于房间13外。送风总管1装于定风量阀5前端。定风量阀5后端分别与室内送风管2和独立通风笼具(IVC) 新风管14连接。室内送风管2与室内送风口 3连接。独立通风笼具(IVC)新风管14通过变风量调节阀10与混合送风箱16连接。混合送风箱16还通过独立通风笼具(IVC)室内取风装置15与室内回风口 18连接。混合送风箱16的出风端经高效过滤器17后通过独立通风笼具(IVC)送风管4与独立通风笼具(IVC) 12连通。独立通风笼具(IVC) 12通过独立通风笼具(IVC)排风管6与排风总管11相连。室内排风口 7通过室内排风管8与排风总管11相连。排风总管(11)前设置定风量阀(5)。室内送风口 3、室内排风口 7、室内回风口 18均装有过滤装置。本实用新型有卧式机组和立式机组两种,可以设置在房间天花板上方,也可以设置在下方,或设置在地板上。采用的变风量装置可以是文丘里变风量阀,或其他类型的变风量调节阀,采用的定风量装置可以是文丘里定风量阀,或其他类型的定风量装置。定风量装置或变风量装置可以安装在混合送风箱外,也可以安装在混合送风箱内。室内取风装置可带调节阀或过滤器。
权利要求1.一种独立通风笼具环境控制装置,包括送风总管(1)、室内送风管O)、室内送风口 (3)、独立通风笼具送风管0)、定风量阀(5)、独立通风笼具排风管(6)、室内排风口(7)、室内排风管(8)、独立通风笼具送风机(9)、排风总管(11)、独立通风笼具(12),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独立通风笼具新风管(14)、变风量调节阀(10)、独立通风笼具室内取风装置(15)、 混合送风箱(16)、高效过滤器(17)、独立通风笼具排风机(19);独立通风笼具装于房间 (13)内;混合送风箱(16)装于房间(13)的天花板上或者房间(13)吊顶内外,也可设置在房间(13)的地板上;送风总管(1)装于定风量阀(5)前端;定风量阀(5)后端分别与室内送风管( 和独立通风笼具新风管(14)连接;室内送风管( 与室内送风口( 连接;独立通风笼具新风管(14)通过变风量调节阀(10)与混合送风箱(16)连接;混合送风箱(16) 还通过独立通风笼具室内取风装置(1 与室内回风口(18)连接;混合送风箱(16)的出风端经高效过滤器(17)后通过独立通风笼具送风管(4)与独立通风笼具(1 连通;独立通风笼具(12)通过独立通风笼具排风管(6)与排风总管(11)相连;室内排风口(7)通过室内排风管⑶与排风总管(11)相连;排风总管(11)前设置定风量阀(5)。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通风笼具环境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室内送风口(3)、室内排风口(7)、室内回风口(18)均装有过滤装置。
专利摘要一种独立通风笼具环境控制装置,独立通风笼具12装于房间13内。混合送风箱16装于房间13外。送风总管1装于定风量阀5前端。定风量阀5后端分别与室内送风管2和独立通风笼具新风管14连接。室内送风管2与室内送风口3连接。独立通风笼具新风管14通过变风量调节阀10与混合送风箱16连接。混合送风箱16还通过室内取风装置15与室内回风口18连接。混合送风箱16的出风端经高效过滤器17后经送风管4与独立通风笼具12连接。独立通风笼具12通过排风管6与排风总管11相连。室内排风口7通过室内排风管8与排风总管11相连。排风总管11前设置定风量阀5。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节能,对笼具微环境控制更有效、方便。
文档编号A01K1/03GK202059850SQ2011201244
公开日2011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6日
发明者刘洋, 唐强根, 汪亚兵 申请人:上海开纯洁净室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唐强根, 汪亚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