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盲蝽蟓卵的孵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049阅读:4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盲蝽蟓卵的孵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盲蝽蟓卵的孵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盲蝽蟓是一种主要的农业害虫,对作物的危害极其严重。目前,实验室内主要采用四季豆和滤纸进行盲蝽蟓卵的收集。在实验室的饲养条件下,盲蝽蟓卵的孵化历期一般为 7—15天,需要一个稳定的湿度环境。四季豆的保存繁琐或保存不当以及四季豆本身的品质都会对卵的孵化产生一定的影响,而湿滤纸本身并不足以保证整个孵化期所需的湿度, 反复加水则造成湿度起伏过大,从而影响了卵的孵化率,给相关的试验增加了难度。因此, 寻找一种简单、实用的盲蝽蟓卵的孵化装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保存方便、易于观察盲蝽蟓卵的孵化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培养皿、与培养皿相适配的培养皿盖、位于培养皿和培养皿盖之间的玻璃管,其特征在于培养皿底部设置有滤纸层,小木塞置于玻璃管中间,絮团层置于玻璃管底部与滤纸层连接,以玻璃管为中心,环滤纸层放射状折出若干道凸痕。所述的玻璃管上下相通。所述的滤纸层至少包括四层滤纸。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在有效地收集盲蝽蟓卵粒的同时,能够提供盲蝽蟓卵整个孵化期内所需要的稳定的湿度环境,从而保证了卵的孵化率,使操作过程中程序简便,易于观察,为从事相关方面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盲蝽蟓卵的孵化装置,包括培养皿1、与培养皿1相适配的培养皿盖2、位于培养皿1和培养皿盖2之间的玻璃管3,其特征在于培养皿1底部设置有滤纸层4,小木塞7置于玻璃管3中间,絮团层5置于玻璃管3底部与滤纸层4连接,以玻璃管3 为中心,环滤纸层4放射状折出若干道凸痕6 ;位于滤纸层4中心的玻璃管3上下相通,放置于培养皿1的滤纸层4至少包括四层滤纸。盲蝽蟓成虫喜欢将卵产在表面粗糙、有绒毛且湿润的物体上,因此使用镊子环绕滤纸层4放射状地捏出若干道带凸痕6的褶皱,增加滤纸表面的粗糙度,在增加盲蝽蟓成虫的产卵量的同时,也尽量避免了盲蝽蟓成虫将卵产在放置玻璃管3的位置。将玻璃管3的中间塞进一个小木塞7把管隔成上下两层,保证渗水的同时又可以延缓渗水的速度。 将滤纸层4用蒸馏水润湿至不滴水为止,用常规方法收集盲蝽蟓的卵粒,收集完毕向玻璃管3中加水,加入的水可以通过小木塞7向下渗漏至絮团层5,盖上培养皿盖2,置于适宜的孵化条件,即温度26°C,湿度80士 10% RH,光照L :D=16 :8。通过絮团层5对滤纸层4的湿润,保证滤纸层4在整个孵化期内具有稳定的湿度。
权利要求1.一种盲蝽蟓卵的孵化装置,包括培养皿(1)、与培养皿(1)相适配的培养皿盖(2)、位于培养皿(1)和培养皿盖(2)之间的玻璃管(3),其特征在于培养皿(1)底部设置有滤纸层 (4),小木塞(7)置于玻璃管(3)中间,絮团层(5)置于玻璃管(3)底部与滤纸层(4)连接, 以玻璃管(3)为中心,环滤纸层(4)放射状折出若干道凸痕(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盲蝽蟓卵的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玻璃管(3)上下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盲蝽蟓卵的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滤纸层(4)至少包括四层滤纸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盲蝽蟓卵的孵化装置,包括培养皿、与培养皿底相适配的培养皿盖、位于培养皿和培养皿盖之间的玻璃管,其特征在于培养皿底部设置有滤纸层,小木塞置于玻璃管中间,絮团层置于玻璃管底部与滤纸层连接,以玻璃管为中心,环滤纸层放射状折出若干道凸痕,位于滤纸层中心的玻璃管上下相通,置于培养皿底的滤纸层至少包括四层滤纸,该装置在有效地收集盲蝽蟓卵粒的同时,能够提供盲蝽蟓卵整个孵化期内所需要的稳定的湿度环境,从而保证了卵的孵化率,为从事相关方面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方便。
文档编号A01K67/033GK202068842SQ201120173470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7日
发明者付晓伟, 封洪强, 李国平, 蔡晓明, 邱峰, 陈培育 申请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