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护机构的碎纸机入纸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671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具有防护机构的碎纸机入纸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碎纸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防护机构的碎纸机入纸口结构。
背景技术
在知识的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保密意识越来越强,相应的对各种废弃的纸件技术材料,采用粉碎处理后才当垃圾扔掉。于是目前各种各样的碎纸机,在办公室内得到广泛地利用。碎纸机中设有用于粉碎纸张的刀组机构,该刀组机构设有两组刀片,分别固定安装于两个相互平行的转轴上;各转轴上的刀片间隔设置,并与另一转轴上同样间隔设置的刀片相间设置,即一转轴上的刀片楔入另一转轴上相邻两刀片之间,形成剪切状。两转轴由电机通过齿轮带动,相向旋转,从而带动两组刀片相向旋转,对插入该刀组机构的纸张进行剪切。现有的碎纸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纸张类型、纸张质量等原因,往往会出现卡纸的现象,而如果卡纸不能及时彻底清除,则影响碎纸机的正常工作甚至导致部件损坏。出现卡纸现象时,一般的做法是直接将卡住的纸张取出,然后减少纸张数,放入碎纸机中处理。故而,碎纸机的入纸口是操作人员的手需接触的区域。然而,现有的碎纸机,由于其入纸口开口宽度大多固定,则由于碎纸机刀片非常锋利,若入纸口太大,小孩或操作人员的手就容易碰到刀片而受伤,所以碎纸机的入纸口做的很窄,以保护操作人员;这样就会造成当堵纸后,拔纸即退纸就比较困难。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开口宽度可调节,从而在便于拔纸的同时可避免操作人员的手伸入而受伤的具有防护机构的碎纸机入纸口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护机构的碎纸机入纸口结构,它包括开设于碎纸机上盖的入纸口,所述入纸口一侧安装有一活动遮板,所述活动遮板一端通过一枢轴可枢转地安装于所述入纸口一侧,入纸时所述活动遮板的悬臂端绕所述枢轴枢转而伸入所述入纸口腔道内。所述入纸口安装有所述活动遮板的一侧侧壁开设有容置口,所述枢轴设置于碎纸机上盖内对应所述容置口的位置,入纸时所述活动遮板的悬臂端绕所述枢轴枢转而自所述容置口转出并伸入所述入纸口腔道内;退纸时所述活动遮板的悬臂端反向枢转而容置于所述上盖内。所述活动遮板的悬臂端伸入所述入纸口腔道并被所述容置口下端面止位时为止位位置,所述活动遮板容置于所述上盖内时为容置位置,所述活动遮板自所述止位位置至容置位置沿其枢转轨迹延伸成型成扇形体状。所述活动遮板靠近所述止位位置一端延伸设置有引导板,所述引导板端面倾斜设置,当所述活动遮板位于所述止位位置时,所述入纸口未安装活动遮板的一侧壁与所述引导板端面之间形成上小下大的腔道。所述枢轴与所述活动遮板之间设置有弹性复位装置。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防护机构的碎纸机入纸口结构包括开设于碎纸机上盖的入纸口,所述入纸口一侧安装有一活动遮板,所述活动遮板一端通过一枢轴可枢转地安装于所述入纸口一侧,入纸时所述活动遮板的悬臂端绕所述枢轴枢转而伸入所述入纸口腔道内;使用过程中,碎纸机入纸而进行碎纸操作时,所述活动遮板悬臂端伸入所述入纸口腔道而使入纸口口径变小,避免操作人员的手误伸入入纸口而受伤,从而起到防护作用;一旦发生卡纸现象,需要退纸时,活动遮板可绕枢轴转动而使悬臂端不伸入入纸口腔道,从而增大入纸口口径,便于退纸操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防护作用好。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防护机构的碎纸机入纸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防护机构的碎纸机入纸口结构的使用状态图,图中示出的是活动遮板处于止位位置时的使用状态。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防护机构的碎纸机入纸口结构的另一使用状态图,图中示出的是活动遮板处于容置位置时的使用状态。图1、图2和图3中包括1——上盖;2——入纸口 ;3——活动遮板;31——悬臂端;32——引导板;321——引导板端面;4——枢轴;5——待碎物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见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具有防护机构的碎纸机入纸口结构,它包括开设于碎纸机上盖1的入纸口 2,所述入纸口 2 —侧安装有一活动遮板3,所述活动遮板3 —端通过一枢轴4可枢转地安装于所述入纸口 2 —侧,入纸时所述活动遮板3的悬臂端31绕所述枢轴4枢转而伸入所述入纸口 2腔道内。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碎纸机入纸而进行碎纸操作时,所述活动遮板3悬臂端31 伸入所述入纸口 2腔道而使入纸口 2 口径变小,避免操作人员的手误伸入入纸口 2而受伤, 从而起到防护作用;一旦发生卡纸现象,需要退纸时,所述活动遮板3在退出的待碎物品5 作用力下,绕枢轴4转动而使悬臂端31转回,从而不伸入入纸口 2腔道,从而增大入纸口 2口径,便于退纸操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防护作用好。 见图2和图3所示,作为较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入纸口 2安装有所述活动遮板3的一侧侧壁开设有容置口,所述枢轴4设置于碎纸机上盖1内对应所述容置口的位置,入纸时所述活动遮板3的悬臂端31绕所述枢轴4枢转而自所述容置口转出并伸入所述入纸口 2腔道内;退纸时所述活动遮板3的悬臂端31反向枢转而容置于所述上盖 1内。即是说,所述活动遮板3是安装于上盖1内,并可自所述容置口旋转伸出所述入纸口 2侧壁,这样所述活动遮板3在碎纸机工作时可起到防护作用,而在退纸时可容置于上盖1 内,便于清理入纸口 2,增强了使用效果。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活动遮板3的悬臂端31伸入所述入纸口 2腔道并被所述容置口下端面止位时为止位位置,所述活动遮板3容置于所述上盖1内时为容置位置, 所述活动遮板3自所述止位位置至容置位置沿其枢转轨迹延伸成型成扇形体状。所述扇形体状的活动遮板3,其悬臂端31端面呈外凸的圆弧状,当活动遮板3处于止位位置时,所述悬臂端31端面可对进入入纸口 2的待碎物品5起到引导作用,从而避免部分待碎物品5被活动遮板3阻挡而无法进入碎纸机内,进一步增强了使用效果。见图1所示,所述活动遮板3靠近所述止位位置一端延伸设置有引导板32,所述弓I 导板端面321倾斜设置,当所述活动遮板3位于所述止位位置时,所述入纸口 2未安装活动遮板3的一侧壁与所述引导板端面321之间形成上小下大的腔道。所述引导板32的设置, 可在退纸时对拔出的待碎物品5起到引导作用,使待碎物品5更易退出。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可将所述活动遮板3设计成靠近所述止位位置一端的板体重量大于靠近所述容置位置一端的板体重量,使所述活动遮板3位于容置位置时,所述活动遮板3的重心处于枢轴4上方偏向于入纸口 2—侧;则完成退纸后,活动遮板3将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转回至所述止位位置;这样,除退纸操作时所述入纸口 2 口径增大外,其余时刻总是由于所述活动遮板3处于止位位置而形成防护。较优选地,所述枢轴4与所述活动遮板3之间可以设置有弹性复位装置。具体地, 该弹性复位装置可以是复位弹簧,其弹性复位方向为自容置位置向止位位置的转动方向。 这样,在进行退纸操作时,所述活动遮板3在退纸作用力下绕所述枢轴4枢转,从而使所述复位弹簧发生弹性形变,产生复位弹力;完成退纸后,退纸的作用力消失,所述复位弹簧在其复位弹力作用下,使所述活动遮板3转回,而回到止位位置;这样,保证了除退纸操作时所述入纸口 2 口径增大外,其余时刻总是由于所述活动遮板3处于止位位置而形成防护,其防护效果更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防护机构的碎纸机入纸口结构,它包括开设于碎纸机上盖的入纸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入纸口一侧安装有一活动遮板,所述活动遮板一端通过一枢轴可枢转地安装于所述入纸口一侧,入纸时所述活动遮板的悬臂端绕所述枢轴枢转而伸入所述入纸口腔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护机构的碎纸机入纸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纸口安装有所述活动遮板的一侧侧壁开设有容置口,所述枢轴设置于碎纸机上盖内对应所述容置口的位置,入纸时所述活动遮板的悬臂端绕所述枢轴枢转而自所述容置口转出并伸入所述入纸口腔道内;退纸时所述活动遮板的悬臂端反向枢转而容置于所述上盖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护机构的碎纸机入纸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遮板的悬臂端伸入所述入纸口腔道并被所述容置口下端面止位时为止位位置,所述活动遮板容置于所述上盖内时为容置位置,所述活动遮板自所述止位位置至容置位置沿其枢转轨迹延伸成型成扇形体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护机构的碎纸机入纸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遮板靠近所述止位位置一端延伸设置有引导板,所述引导板端面倾斜设置,当所述活动遮板位于所述止位位置时,所述入纸口未安装活动遮板的一侧壁与所述引导板端面之间形成上小下大的腔道。
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护机构的碎纸机入纸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轴与所述活动遮板之间设置有弹性复位装置。
专利摘要一种具有防护机构的碎纸机入纸口结构包括开设于碎纸机上盖的入纸口,所述入纸口一侧安装有一活动遮板,所述活动遮板一端通过一枢轴可枢转地安装于所述入纸口一侧,入纸时所述活动遮板的悬臂端绕所述枢轴枢转而伸入所述入纸口腔道内;使用过程中,碎纸机入纸而进行碎纸操作时,所述活动遮板悬臂端伸入所述入纸口腔道而使入纸口口径变小,避免操作人员的手误伸入入纸口而受伤,从而起到防护作用;一旦发生卡纸现象,需要退纸时,活动遮板可绕枢轴转动而使悬臂端不伸入入纸口腔道,从而增大入纸口口径,便于退纸操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防护作用好。
文档编号B02C18/22GK202212241SQ201120225190

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9日
发明者潘国锋 申请人:东莞福泰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