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扶插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372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扶插秧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扶插秧机,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发动机及变速器在机体长度方向直线排列,并且发动机与变速器中间设有接合器的手扶插秧机。
背景技术
插秧机是指将苗地或育苗箱里培育出的苗,移种在农田里的农机。插秧机应用很广泛,在结构上分为高速插秧机与手扶插秧机,其中手扶插秧机一般是发动机与变速器是直线排列并且相互连接。对发动机与变速器直线排列的手扶插秧机来说,可以按用户的要求变更式样为高马力发动机或高性能变速器。变更后的发动机或变速机,由于性能变化使得整体尺寸变化,导致在改变发动机与变速箱两个连接要素的情况下,解决动力传达中的连接部分成为很困难的事情。在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变更连接结构一般通过在主架上调整发动机或变速机高度,或把主架结构变更为适合发动机与变速器连接的结构,把全部的设计结构更换。但是变更全部的设计结构需要高费用的设计及开发费用,变更设计将出现相应的发动机及变速器的变更,产生无法互换性的局限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不改变整体设计,带有能够实现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传达动力的连接结构的手扶插秧机。本实用新型的手扶插秧机,包括机体支架(1)、发动机(2)与变换发动机(2)输出力的变速器(4),发动机(2)与变速器(4)配制在机体支架(1)整体侧面纵向排列位置上, 发动机(2)与变速器(4)之间安装有可以相互传达动力的接合器(3),在机体左右侧平行设置有发动机输出轴(250)与变速器输入轴(460),发动机输出轴(250)与变速器输入轴 (460)之间通过接合器(3)传达动力,所说的接合器(3)带有连接发动机(2)与变速器(4) 的石棉垫及多个螺栓孔(320)的壳体(30),所说的壳体(30)内设有不同轴且相互平行于发动机输出轴(250)与变速器输入轴(460)的传动齿轮(34)。所述的手扶插秧机中,所说的传动齿轮(34)由驱动齿轮(35)与被动齿轮(36)组成,所说的驱动齿轮(35)与被动齿轮(36)各自配置在机体横向中心线(C)左侧位置的发动机输出轴(250)与机体横向中心线(C)右侧位置的变速器输入轴(460)同轴上,所说的驱动齿轮(35)与发动机输出轴(250),被动齿轮(36)与变速器输入轴(460),相互咬合连接。所说的壳体(30)内设有可支持发动机输出轴(250)与变速器输入轴(460)自由旋转的轴承(B1、B2)。所说的轴承(B1、B2 )为自由调芯轴承。所说的传动齿轮(34)中驱动齿轮(35)的齿数少于被动齿轮(36)的齿数。[0011]本实用新型的手扶 插秧机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按用户要求变更发动机或变速器的情况下,无需机体支架整体结构变化,可以实现发动机与变速器的动力传输。因为此接合器的应用,可以在不变动发动机及变速器的前提下,能够提供客户满意的手扶插秧机。还可以在不变更整体结构的前提下,可以应用不同式样的发动机及变速器,经济上也可以节省式样变更所需要的高费用设计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扶插秧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手扶插秧机的侧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扶插秧机主要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接合器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4中的接合器结构的侧视图。其中,1为支架,2为发动机,3为接合器,4为变速器,2505为发动机输出轴,460为变速器输入轴,320为螺栓孔,30为壳体,34为传动齿轮,35为驱动齿轮,36为被动齿轮,Bi、 B2为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手扶插秧机,包括发动机(2)与变换发动机(2)输出力的变速器(4)。发动机(2)与变速器(4)设置在构成插秧机主体的机体支架(1)整体侧面纵向排列位置上,发动机(2)与变速器(4)之间安装了可以传达动力的接合器(3)。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接合器(3)用于传达发动机输出轴(250)与变速器输入轴(460)之间的动力。此时发动机输出轴(250)与变速器输入轴(460)是各在机体横向中心线(图4的图面符号C),设置在机体左右侧并且相互平行。所说的接合器(3)为连接发动机及变速器的石棉垫(符号略)及有较多螺栓孔 (320)的壳体(30)。壳体(30)内设有不同轴上相互平行于发动机输出轴(250)与变速器输入轴(460)的可以互相传动的传动齿轮(34)。传动齿轮(34)是由能够相互咬合旋转的一对驱动齿轮(35)与被动齿轮(36)组成。驱动齿轮(35)与被动齿轮(36)各自配置在机体横向中心线(C)左侧位置的发动机输出轴(250)与机体横向中心线(C)右侧位置的变速器输入轴(460)同轴上。还有同轴上的驱动齿轮(35)与发动机输出轴(250),被动齿轮(36)与变速器输入轴(460),连接成相互咬合,相互传动方式。发动机输出轴(250)与变速器输入轴(460)壳体(30)内各自同轴上一侧与入口 (符号省略),与出口(符号省略)侧,为连接驱动齿轮(35)与被动齿轮(36),壳体(30) 内配置了可以支持发动机输出轴(250)与变速器输入轴(460)自由旋转的轴承(B1、B2)。 轴承(B1、B2)可以是自由调芯轴承。使用了自由调芯轴承,在发动机输出轴(250)与驱动齿轮(35),被动齿轮(36) 与变速器输入轴(460)相互动力传输方面,连接的轴中心线微有偏差的情况下,或者因式样变更,发动机输出轴(250)与驱动齿轮(35)的旋转轴(350)中心线微有偏差的情况下,都可以选择相事宜的连接器组装。本接合器的传动齿轮(34)中驱动齿轮(35)齿数少于被动齿轮(36)。所以通过发动机输出轴(250)的发动机(2)的输出力经过传动齿轮(34)会减小。所减小的输出力通过变速器输入轴(460)输入到变速器(4)中。为了形成传动齿轮(34)的润滑的减速效果, 接合器壳体(30)内可以注入润滑剂机油。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手扶插秧机,可以按客户要求变更发动机及变速器式样的前提下,不用做如机体支架结构变更等设计上的改变,也可以做到发动机与变速器的动力传输正常化的安全连接。如此,应用了接合器,就可以组装符合客户要求的发动机及变速器的手扶插秧机。还有,不用变更设计,可以互换不同式样的发动机或变速器,不用付出式样变更所带来的高费用的设计费和开发费,经济上也收到益处。
权利要求1.手扶插秧机,包括机体支架(1)、发动机(2)与变换发动机(2)输出力的变速器(4), 发动机(2)与变速器(4)配制在机体支架(1)整体侧面纵向排列位置上,其特征在于,发动机(2)与变速器(4)之间安装有可以相互传达动力的接合器(3),在机体左右侧平行设置有发动机输出轴(250)与变速器输入轴(460),发动机输出轴(250)与变速器输入轴(460) 之间通过接合器(3)传达动力,所说的接合器(3)带有连接发动机(2)与变速器(4)的石棉垫及多个螺栓孔(320)的壳体(30),所说的壳体(30)内设有不同轴且相互平行于发动机输出轴(250)与变速器输入轴(460)的传动齿轮(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扶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传动齿轮(34)由驱动齿轮 (35)与被动齿轮(36)组成,所说的驱动齿轮(35)与被动齿轮(36)各自配置在机体横向中心线(C)左侧位置的发动机输出轴(250)与机体横向中心线(C)右侧位置的变速器输入轴 (460)同轴上,所说的驱动齿轮(35)与发动机输出轴(250),被动齿轮(36)与变速器输入轴(460),相互咬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扶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壳体(30)内设有可支持发动机输出轴(250)与变速器输入轴(460)自由旋转的轴承(B1、B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扶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轴承(B1、B2)为自由调芯轴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扶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传动齿轮(34)中驱动齿轮 (35)的齿数少于被动齿轮(36)的齿数。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扶插秧机,包括机体支架(1)、发动机(2)与变换发动机(2)输出力的变速器(4),发动机(2)与变速器(4)配制在机体支架(1)整体侧面纵向排列位置上,发动机(2)与变速器(4)之间安装有可以相互传达动力的接合器(3),在机体左右侧平行设置有发动机输出轴(250)与变速器输入轴(460),发动机输出轴(250)与变速器输入轴(460)之间通过接合器(3)传达动力。本实用新型的手扶插秧机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无需机体支架整体结构变化,可以实现发动机与变速器的动力传输,由于应用此接合器,可以在不变更整体结构的前提下,可以应用不同式样的发动机及变速器,经济上也可以节省式样变更所需要的高费用设计费。
文档编号A01C11/02GK202153849SQ20112024718
公开日2012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4日
发明者金星起 申请人:大同农机(安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