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人工苗种孵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501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泥鳅人工苗种孵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鱼类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泥鳅人工苗种孵化装置。
技术背景目前,由于国内外市场对泥鳅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造成野生泥鳅苗种过度捕捞, 资源日益匮乏。以成为泥鳅人工养殖的发展瓶颈。目前所通行的苗种孵化还是一种半原始的做法,既将亲鳅按比例放在普通孵化池中,再放上一些水草做孵床,自然孵化,这种工艺孵化时间长,成活率低。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套人工养殖泥鳅苗种孵化装置和孵化工艺。1.孵化车间建设建设苗种孵化专用车间,车间选址要远离公路和村庄,用砖混结构建设。车间要求通风,顶部安装透明太阳板,并有遮光装置。在3-8月泥鳅孵化期间, 阳光高温直射时要遮光降温。2.孵化池建设孵化池为直径8MX 6M的椭圆形池塘,池深度为80CM,池水根据养殖周期需要,控制在30CM-60CM,孵化池内壁保证光滑,避免亲鳅划伤。孵化池底为锅底形, 高度差为20CM。以利于排水。孵化池中间建有1MX2M的椭圆形隔离区,隔离区用60目滤纱围网隔离。隔离区底部建有排水和出鱼通道,用于排水和育苗孵化后,苗种进入养殖池中。(图示1)3.进排水系统孵化池装有进排水系统和循环水系统,通过进排水系统和循环水系统,控制孵化池水温和水流流速。进水设置在孵化池中部,每个进水口间隔为3M,每个孵化池安装8-9根进水口。进水口为环形排列,每个进水口顺时针方向出水,使池水有规律循环流动。在孵化过程中,要根据情况调节水流以控制流速,使卵球或幼苗能在水体中均勻分布,缓慢翻滚。在池上部据顶部15CM设有溢水口,超过溢水口的水排入养殖池内。孵化池水温保持在25-30摄氏度之间。在隔离区底部安装增氧装置,由风机、气管、气石组成增氧系统,风机安装在车间外部,以隔绝噪音,系统上安装多孔塑料板,通气时所形成的气幕可使鱼卵或鱼苗能与鱼栅隔开,防止擦伤鱼卵或鱼苗,同时还可减少筛网被卵膜或杂质堵塞。(图示2)4.孵化车间要有隔音设施,孵化期间,孵化车间噪音要控制在40分贝以下。5.亲鳅配种使用人工受精和自然交配方式结合进行。缩短孵化周期,提高苗种产量和苗种成活率。孵化后7-9天可转到养殖池饲养。经过几个月的实践,我们已完成孵化车间设施建设和苗种孵化试验,并取得成功。

图1泥鳅人工苗种孵化装置示意图;图2泥鳅人工苗种孵化装置进排水系统图。[0012] 本技术方案比较简单,不需要具体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1. 一种人工养殖泥鳅苗种孵化装置,其特征为由下述装置构成(1)孵化车间建设苗种孵化专用车间,车间选址要远离公路和村庄,用砖混结构建设,车间要求通风,顶部安装透明太阳板,并有遮光装置,在3-8月泥鳅孵化期间,阳光高温直射时要遮光降温;(2)孵化池孵化池为直径8MX6M的椭圆形池塘,池深度为80CM,池水根据养殖周期需要,控制在30CM-60CM,孵化池内壁保证光滑,避免亲鳅划伤;孵化池底为锅底形,高度差为 20CM,以利于排水,孵化池中间建有1MX2M的椭圆形隔离区,隔离区用60目滤纱围网隔离, 隔离区底部建有排水和出鱼通道,用于排水和育苗孵化后,苗种进入养殖池中;(3)进排水系统孵化池装有进排水系统和循环水系统,通过进排水系统和循环水系统,控制孵化池水温和水流流速,进水设置在孵化池中部,每个进水口间隔为3M,每个孵化池安装8-9根进水口,进水口为环形排列,每个进水口顺时针方向出水,使池水有规律循环流动,在孵化过程中,要根据情况调节水流以控制流速,使卵球或幼苗能在水体中均勻分布,缓慢翻滚,在池上部据顶部15CM设有溢水口,超过溢水口的水排入养殖池内,孵化池水温保持在25-30摄氏度之间,在隔离区底部安装增氧装置,由风机、气管、气石组成增氧系统,风机安装在车间外部,以隔绝噪音,系统上安装多孔塑料板,通气时所形成的气幕可使鱼卵或鱼苗能与鱼栅隔开,防止擦伤鱼卵或鱼苗,同时还可减少筛网被卵膜或杂质堵塞;上述孵化车间要有隔音设施,孵化期间,孵化车间噪音要控制在40分贝以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鱼类养殖领域,涉及一种泥鳅人工苗种孵化装置,该装置包括孵化车间、孵化池、进排水系统,孵化车间要有隔音设施,孵化期间,孵化车间噪音要控制在40分贝以下,经过实践试验,利用上述装置进行泥鳅养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文档编号A01K61/00GK202310868SQ201120316720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9日
发明者高建忠 申请人:天津鸿腾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