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机用秧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572阅读:29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插秧机用秧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育秧工具,尤其是一种适合插秧机用的插秧机用秧盘。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带钵体的插秧机秧苗的取业作业时,难免会遇到诸多不便之处,有些秧盘在使用时不适合弯曲,所以不得不把插秧机造的非常大,如此一来,插秧机的整体就变得非常笨重,致使使用不便;有的秧盘由于结构原因,秧盘钵体中的秧苗很难顺畅的掉下来, 容易出现漏插的情况,有的秧盘和行程箱之间由于设计上的问题使得每次的单行程的距离不统一,使得秧田中秧苗之间的距离不统一,有些传统的秧盘由于钵体设置的不合理,容易使培育出的秧苗根部不强健,秧苗不健康等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插秧机用秧盘, 使插秧机的结构紧凑,便于在秧田中插秧。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插秧机用秧盘,放置在弯曲状导向板内,包括秧盘本体,秧盘本体上设置有成矩阵排列的内凹的杯形钵体,秧盘本体由弹性材料制成,秧盘本体穿过具有插入口方向和取出口方向相同的导向板,钵体底部设置有便于插秧机顶出杆将钵体内秧苗顶出钵体外的十字形空隙,秧盘本体两横向侧部分设置有和导向板的上边缘挤压板挤压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和插秧机传送爪相配合的传送孔,相邻两个传送孔之间的距离和横向排列上相邻两钵体中心孔之间的距离相等。确保了插秧机插秧过程中秧苗能准确落入秧田,并且每个钵体之间的间距相同,使插出的秧苗更加利于生长。所述秧盘本体上设置有分隔带,分隔带与秧盘两横向侧部平行,并且到两横向侧部的距离相等。这样可使秧苗在秧田中生长时能有足够的空间用来生长,提高水稻的产量。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秧机用秧盘,使这种秧盘在插秧机种工作时,秧盘可以弯曲放置在成曲面状的导向板中,秧盘的插入口与取出口开口一致,这样对于插秧机来说安装面积小,插秧机的整体构成也比较小。在秧盘钵体的底部设置十字形的空隙,更加有利于秧苗根部的生长,同时也方便秧苗从钵体中被顶出。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斜视图;图2是插秧机中导向板斜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秧盘本体的局部平面图。其中1.秧盘本体2.钵体3.支撑部4.传送孔5.分隔带6.导向板,6_1.上边缘挤压板6-2.顶出孔6-3.导向板入口 6-4.导向板出口 7.十字形空隙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插秧机用秧盘,具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秧盘本体1,秧盘本体1上设置有成矩阵排列的内凹的杯形钵体2,秧盘本体1使用时可弯曲穿过导向板6, 钵体2底部具有便于插秧机顶出杆将钵体2内秧苗顶出钵体2外的十字形空隙7,秧盘本体 1两横向侧部分设置有和导向板6的上边缘挤压板6-1挤压的支撑部3。支撑部3上设置有和插秧机传送爪相配合的传送孔4,秧盘本体1中间位置设置有分隔带5。秧盘本体1从导向板入口 6-3进入,整个秧盘本体2都可以弯曲,最后从导向板出口 6-4中出来,导向板6上边缘挤压板6-1与秧盘本体1的支撑部3相接触,对秧盘本体1 起到限定和导向作用,并且由于在支撑部3上设置有传送孔4,使秧盘本体1在插秧机上的传送爪作用下,使秧盘本体1整齐向前运动。当秧盘本体1中的第一列经过导向板6的顶出孔6-2时,插秧机的顶出杆通过钵体2底部的十字形空隙7将秧苗顶出钵体2,秧苗在钵体2中是什么位置,掉落到了秧田中后保持相同的位置,当顶出杆完成一次顶出的动作以后,顶出杆离开十字形空隙7,秧盘本体1在传送爪的作用下继续前进,等到下一列的秧苗经过顶出孔6-2时,顶出杆继续重复相同的动作。由于具有了顶出杆,使得钵体2中的秧苗能够一次性全部落下,不会再出现补秧的情况,随着秧盘本体1的不断前进,没有秧苗的那列钵体2便慢慢从导向板出口 6-4中出来,等一张秧盘用完之后换上另一张秧盘。
权利要求1.一种插秧机用秧盘,放置在插秧机弯曲状导向板内,包括秧盘本体,秧盘本体上设置有成矩阵排列的内凹的杯形钵体,其特征在于秧盘本体由弹性材料制成,秧盘本体穿过具有插入口方向和取出口方向相同的导向板,钵体底部设置有便于插秧机顶出杆将钵体内秧苗顶出钵体外的十字形空隙,秧盘本体两横向侧部分设置有和导向板的上边缘挤压板挤压的支撑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秧机用秧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上具有和插秧机传送爪相配合的传送孔,相邻两个传送孔之间的距离和横向排列上相邻两钵体中心孔之间的距离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秧机用秧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秧盘本体上设置有分隔带, 所述分隔带与秧盘两横向侧部平行,并且到两横向侧部的距离相等。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农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插秧机用秧盘,解决插秧机中秧盘不便弯曲,秧苗在钵体中生长不好,并且在插秧时有的秧苗不容易从钵体中掉落下来等缺点,采用弹性材料制作秧盘,并且在钵体底部设置有十字形空隙,能培育出牢固根系的钵苗,在秧盘本体横向两侧设置支撑部,在支撑部上设置传送孔,秧盘本体弯曲穿过导向板,使插秧机结构更加的轻便、小巧,并且使钵体中的秧苗能够全部落到秧田中,使秧苗在秧田中有足够的空间生长,提高水稻的产量。
文档编号A01C11/02GK202218517SQ2011203184
公开日2012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9日
发明者史步云, 生本实, 薮内正俊 申请人:实产业株式会社, 常州亚美柯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永福贸易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