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潮差下防纠缠养殖围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829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大潮差下防纠缠养殖围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产品养殖设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潮差下防纠缠养殖围网。
背景技术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海水养殖发展极为迅速,但大部分为近海传统网箱养殖,由于残饵和鱼类排泄物超过海区的自然净化能力,造成海区的环境污染,从而引起鱼病频发,养殖鱼品质下降。由此导致市场对养殖鱼的认可度下降,鱼价近年来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网箱养殖亏损,严重影响了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深海网箱养殖得到快速发展,但由于受到养殖设施尺寸的限制(目前常用的40 50m周长的深海网箱,水体约为IOOOm3 3000m3),养殖水体仍然偏小,利用天然饵料的能力十分有限,而且网箱 的网衣极易受到水流、波浪的影响而产生变形,造成养殖有效水体大大减小,其中的养殖对象更容易受到伤害而导致鱼病多发,养殖效果下降,同时一些深浅不一和底况复杂的高生产力海区(如天然礁区和人工鱼礁区等)往往不能设置深水网箱,因而深水网箱的设置海区和适养鱼种受到了较大的限制,直接影响到进一步推广应用。由此可见,探索和开展一种新的生态型、健康型近海养殖模式势在必行,近海围网养殖应运而生。海洋捕捞生产中围网是指一种捕捞集群鱼类,规模大、产量高的过滤性渔具,而在养殖生产中应用的围网是指在湖泊、水库及港湾大面积水域中一种自然养成的养殖方式。围网的结构主要由长带形的网衣、绳索、浮子、沉子及桩等组成,如加强系泊装置并应用辅助设施,敷设在一定的海域中可应用于大面积的海水养殖。我国南部沿海台风侵袭频繁,浪高流急,围网养殖设施存在一定的破坏风险,特别是在大潮差条件下网衣非常容易发生纠缠,导致网片磨损;围网网衣纠缠时也会导致附近的养殖苗种发生伤害;大潮纠缠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围网的下纲脱离海底,发生逃苗;小潮围网纠缠会导致养殖水体急剧减少,影响养殖效果。因而近海围网养殖除了选择港湾、岙口型海域,应用天然的挡浪条件和人工防波堤来消波外,解决大潮差下围网防纠缠技术成为浅海围网养殖不容回避的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大潮差下防纠缠养殖围网,通过在网衣的上、中、下不同高度依次装配沉子纲和浮子纲,使各段网衣因受到不同的浮沉力而在不同层面堆积,避免了在大潮差条件下网衣在上部或下部过度堆积而造成纠缠,提闻围网养殖的效果。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大潮差下防纠缠养殖围网,包括网衣,装配在网衣上的上纲及底纲,所述上纲设于网衣的上端,在上钢上悬挂浮子并通过绳索与桩固定,使网衣的上端高于最大潮位水面;所述底纲设于网衣的下端,固定有多个沙袋将网衣的底部埋入海底固定,其特征在于在上钢与底纲之间的网衣上还横向装配有若干由沉子纲和浮子纲组成的中纲,该沉子纲与浮子纲依次呈间隔分布于网衣的不同高度位置,并且在沉子纲上悬挂有沉子,在浮子纲上悬挂有浮子;同时在网衣上还装配有纵向纲。作为改进,所述沉子纲和浮子纲为间隔分布的三组,依次均匀分布于网衣的上、中、下三个高度位置,在同组沉子纲和浮子纲中,沉子纲位于浮子纲的上方,沉子纲和浮子纲之间的距离为该沉子纲和相邻上方一组的浮子纲之间距离的I. 5 2. 5倍,其中位于网衣的上层高度的第一组沉子纲和浮子纲之间的距离为第一个沉子纲和上纲之间距离的I. 5 2. 5 倍。作为改进,所述浮子采用浮力为0. 08 0. 12N的泡沫浮子,所述沉子采用沉力为0. 08 0. 12N的铅质沉子,位于上纲下方的第 一个沉子纲的给定沉力为90 110N,往下每条浮子纲及沉子纲的浮力或沉力依次递增18 22N。这样网衣就可以在浮/沉力的作用下充分的伸展,作为改进,所述网衣采用聚乙烯单丝机织无结节网片制成,所述网片皆用横目,目大4 6cm,所述围网采用两层网衣。采用聚乙烯网片强度较高,另外,有利于附着藻类,浅海养殖鱼类活动时不易擦伤,网片皆用横目可以当渔具在浮、沉力的作用下,能使网具更易于改变作业高度,可减少网衣在下降时的受力,以达到更好的沉降效果。再改进,所述同组沉子纲和浮子纲之间的距离为该沉子纲和相邻上方一组的浮子纲之间距离的2倍,其中位于网衣的上层高度的第一组沉子纲和浮子纲之间的距离为第一个沉子纲和上纲之间距离的2倍。再改进,所述给定沉力为98N,往下每条纲的浮力或沉力依次递增20N。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纲采用两根钢索直扣式装配,分别为上缘纲和上浮子纲,所述底纲为两根钢索直扣式装配,分别为下缘纲和下沉子纲,所述沉子纲和浮子纲分别采用一根钢索。所述纵向纲为每隔6 Sm均匀装配在网衣的网片上。最后,所述网衣的周长为250 300m,高度为12 14m,纵向纲为每隔6 8m均匀装配在网片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网衣的上、中、下不同高度横向依次装配沉子纲和浮子纲,使各段网衣因受到不同的浮沉力而在不同层面堆积,避免了在大潮差条件下网衣在上部或下部过度堆积而造成纠缠,从而导致养殖水体急剧减少、网片磨损、下纲脱离海底,发生逃苗等现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从根本上解决了大潮差下网衣纠缠的问题,保证了浅海围网养殖的正常持续发展。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所示,一种大潮差下防纠缠养殖围网,包括网衣I、横向装配在网衣I上的上纲2、中纲及底纲3、纵向装配在网衣I上的纵向纲6,所述网衣I采用若干聚乙烯单丝机织无结节网片制成,所述网片皆用横目,目大4 6cm,所述围网采用两层网衣1,采用聚乙烯网片强度较高,另外,有利于附着藻类,浅海养殖鱼类活动时不易擦伤,网片皆用横目可以当渔具在浮、沉力的作用下,能使网具更易于改变作业高度,可减少网衣在下降时的受力,以达到更好的沉降效果;所述上纲2采用两根钢索直扣式装配,分别为上缘纲和上浮子纲,设于网衣I的上端,其中上缘纲穿过网片的每个网目,上浮子纲不穿过网目,通过网线绕缝上浮子纲与上缘纲,并间隔打一个半结固定,在上浮子纲上悬挂浮子,并通过绳索与桩固定,使网衣I的上端高于最大潮位水面;所述底纲3采用两根钢索直扣式装配,分别为下缘纲和下沉子纲,设于网衣的下端,其中下缘纲穿过网片的每个网目,下沉子纲不穿过网目,通过网线绕缝下沉子纲与下缘纲,并间隔打一个半结固定,在下沉子纲上固定有多个沙袋,同时将网衣I的底部埋入海底固定,所述中纲为六条,横向装配在上钢2与底纲3之间的网衣I上,分别由间隔设置的沉子纲41、42、、43和浮子纲51、52、53组成,该沉子纲41、42、43与浮子纲51、52、53依次呈间隔分布于网衣的上、中、下三层高度位置,并且在沉子纲41、42,43上悬挂有沉子7,在浮子纲51、52、53上悬挂有浮子8,其中沉子纲42与浮子纲52之间的距离为沉子纲42与浮子纲51之间距离的2倍,沉子纲43与浮子纲53之间的距离为 沉子纲43与浮子纲52之间距离的2倍,沉子纲41与浮子纲51之间的距离为沉子纲41与上纲2之间距离的2倍;所述浮子8采用浮力为0. 08 0. 12N的泡沫浮子,所述沉子7采用沉力为0. 08 0. 12N的铅质沉子,所述浮子8、沉子7均匀分布在各个浮子纲51、52、53和沉子纲41、42、43上,第一个沉子纲41的给定沉力为98N,往下每条浮子纲51、52、53及沉子纲42、43的浮力或沉力依次递增20N,这样网衣I就可以在浮/沉力的作用下充分的伸展,避免了在大潮差条件下网衣I在上部或下部过度堆积而造成纠缠。本实用新型的网衣周长为275m,高度为13m,其中第一条沉子纲41与上纲2的距离为I. 3m,与浮子纲51的距离为2. 6m ;第二条沉子纲42与浮子纲51的距离为I. 3m,与浮子纲52的距离为2. 6m ;第三条沉子纲43与浮子纲52的距离为I. 3m,与浮子纲53的距离为2. 6m,所述纵向纲6为每隔7m均匀装配在网衣I的网片上,起到承受拉力的作用。制作时,米用6块网片,其中5块大小一样,规格是50m长、13m深,另一块长25m、13m深,采用横边绕缝法,绕缝时先将网片的边缘互相对齐,网目互相合并,用带有异色缝线的网梭,穿过第一对合并的网目,打一个双套结,然后依次穿绕各对合并的网目,每隔7目打一半结,结尾处打一个双套节。绕缝的缝线松紧适当,其长度约等于缝合网片部位的拉直长度;然后横向装纲,从上往下依次为上纲2、第一条沉子纲41、第一条浮子纲51、第二条沉子纲42、第二条浮子纲52、第三条沉子纲43、第三条浮子纲53、底纲3,其中上纲I和底纲3均由目前最大网箱的纲索2根使用,浮、沉子纲为I根使用,共8条横向纲,固定装配,共2200米,主要是防止网衣在退潮时堆积;纵向装纲,网片横向每7m装纵向纲6为I条,与目前使用的大网箱纲绳一样,主要承受拉力,最后将浮子8、沉子7分别装配在浮子纲51、52、53与沉子纲41、42、43上。
权利要求1.ー种大潮差下防纠缠养殖围网,包括网衣,装配在网衣上的上纲及底纲,所述上纲设于网衣的上端,在上钢上悬挂浮子并通过绳索与桩固定,使网衣的上端高于最大潮位水面;所述底纲设于网衣的下端,固定有多个沙袋将网衣的底部埋入海底固定,其特征在干在上钢与底纲之间的网衣上还横向装配有若干由沉子纲和浮子纲组成的中纲,该沉子纲与浮子纲依次呈间隔分布于网衣的不同高度位置,并且在沉子纲上悬挂有沉子,在浮子纲上悬挂有浮子;同时在网衣上还装配有纵向纲。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大潮差下防纠缠养殖围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子纲和浮子纲为间隔分布的三组,依次均匀分布于网衣的上、中、下三个高度位置,在同组沉子纲和浮子纲中,沉子纲位于浮子纲的上方,沉子纲和浮子纲之间的距离为该沉子纲和相邻上方ー组的浮子纲之间距离的I. 5 2. 5倍,其中位于网衣的上层高度的第一组沉子纲和浮子纲之间的距离为第一个沉子纲和上纲之间距离的I. 5 2. 5倍。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大潮差下防纠缠养殖围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子采用浮力为O.08 O. 12N的泡沫浮子,所述沉子采用沉カ为O. 08 O. 12N的铅质沉子,位于上纲下方的第一个沉子纲的给定沉カ为90 110N,往下每条浮子纲及沉子纲的浮力或沉カ依次递增18 22N。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大潮差下防纠缠养殖围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网衣采用聚こ烯单丝机织无结节网片制成,所述网片皆用横目,目大4 6cm,所述围网采用两层网衣。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潮差下防纠缠养殖围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同组沉子纲和浮子纲之间的距离为该沉子纲和相邻上方一组的浮子纲之间距离的2倍,其中位于网衣的上层高度的第一组沉子纲和浮子纲之间的距离为第一个沉子纲和上纲之间距离的2倍。
6.根据权利要求I至4任ー权利要求所述的大潮差下防纠缠养殖围网,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纲采用两根钢索直扣式装配,分别为上缘纲和上浮子纲,所述底纲为两根钢索直扣式装配,分别为下缘纲和下沉子纲,所述沉子纲和浮子纲分别采用ー根钢索。
7.根据权利要求I至4任ー权利要求所述的大潮差下防纠缠养殖围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网衣的周长为250 300m,高度为12 14m,纵向纲为每隔6 8m均匀装配在网片上。
专利摘要一种大潮差下防纠缠养殖围网,包括网衣,装配在网衣上的上纲及底纲,其特征在于在上钢与底纲之间的网衣上还横向装配有若干由沉子纲和浮子纲组成的中纲,该沉子纲与浮子纲依次呈间隔分布于网衣的不同高度位置,并且在沉子纲上悬挂有沉子,在浮子纲上悬挂有浮子;同时在网衣上还装配有纵向纲。在网衣的上、中、下不同高度装配沉子纲和浮子纲,使各段网衣因受到不同的浮沉力而在不同层面堆积,避免了在大潮差条件下网衣在上部或下部过度堆积而造成纠缠,从而导致养殖水体急剧减少、网片磨损、下纲脱离海底,发生逃苗等现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从根本上解决了大潮差下网衣纠缠的问题,保证了浅海围网养殖的正常持续发展。
文档编号A01K61/00GK202396297SQ201120427739

公开日2012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日
发明者储张杰, 吴佳兴, 宋伟华, 蔡厚才, 马家志 申请人:浙江海洋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