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阳光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417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阳光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阳光房,属于生态环境中生态系统生物与环境之间要素关系与机制的研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共识,0)2浓度等升高被认为是温度上升的重要原因。全球变暖会导致大气引起环境的变化。作为地表重要的自然单元的淡水系统,是人类所需的水资源的重要来源,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和热点之一。因水生生物过程是决定淡水的质量重要过程,因此其中生物尤其是水生生物的响应,更是关注的焦点,相关的反馈机制有待于深入研究。目前国内尚无可综合模拟水生生态系统变化及大气成分变化、光照强度变化的试验装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试验用阳光房,使得该装置的下部水生植物试验池可放养多种水生植物,上部阳光房可提高房内温度模拟大气温度升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多功能阳光房,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上段玻璃构筑房体和下段房体组成;所述的下段房体为没有上表面的池体结构;所述的上段玻璃构筑房体的下表面为与下段房体联通的结构,且同样没有下表面且与下段房体的上表面为同一平面;上段玻璃构筑房体的上表面为为平面或曲面,或者对折为人字形架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阳光房还包括遮阳布,且遮阳布与上段玻璃构筑房体的上表面贴合。所述的遮阳布为单层或双层。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阳光房还包括设置在上段玻璃构筑房体侧面的通气阀门。且所述的通气阀门数为1-2个。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下段房体的高度为1-5 m。所述的下段房体的典型的内部结果的实施方式可参见第一发明人的在先专利“可模拟水流的水生植物种养试验池”(专利号ZL20062007^17. 0)。但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下段房体的结构不受该在先专利的结构和构造的限制,而应理解为现有技术的任意可养殖水生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的池体均可在本实用新型中适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效果(1)上段玻璃构筑房体封闭可阻隔大气降尘,避免外源污染对水中生物过程影响;(2)模拟大气升温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3)模拟大气组成成分变化特别是(X)2含量变化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3[0014]其中,1-上段玻璃构筑房体;2-遮阳布;3-下段房体;4-通气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下部池体可构造多组,同步可进行多项试验,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所示,主要由上段玻璃构筑房体1和下段房体3组成;所述的下段房体3 为没有上表面的池体结构;所述的上段玻璃构筑房体1的下表面为与下段房体3联通的结构,且同样没有下表面且与下段房体3的上表面为同一平面;上段玻璃构筑房体1的上表面为平面或曲面,或者对折为人字形架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阳光房还包括遮阳布2,且遮阳布2与上段玻璃构筑房体1的上表面贴合。所述的遮阳布2为单层或双层。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阳光房还包括设置在上段玻璃构筑房体1侧面的通气阀门4。且所述的通气阀门4数为1-2个。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下段房体3的高度为1-5 m。所述的下段房体的典型的内部结果的实施方式可参见第一发明人的在先专利“可模拟水流的水生植物种养试验池”(专利号ZL20062007^17. 0)。但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下段房体的结构不受该在先专利的结构和构造的限制,而应理解为现有技术的任意可养殖水生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的池体均可在本实用新型中适用。例如,试验水池的长、宽、高可制为4 m、4 m、2.5 m。当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阳光房时,在下段房体底铺20-30 cm的底泥,取自附近鱼塘,尽量避免植物杂根混入。放入池中后,注水混勻, 沉淀1-2天后,将上清液用水泵抽出。在水池中可养殖水生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依据所种植物适宜的水深要求,对所在水池的水位高度进行控制。可选择水生植物有菹草、伊乐藻、马来眼子菜、 微齿眼子菜、芦苇、金鱼藻、苦草等,根据每种水生植物的生长周期和习性轮流种植。上部阳光房全部采用钢化玻璃封闭,钢化玻璃厚8 mm,阳光房内层覆盖可拉动的双层遮阳布,对进入阳光房的光照进行不同程度的削弱,进而实现控制光照强度。注入待试验水体,栽种植物,稳定生长后,可进行下一步试验。(1)覆盖一层遮布将光照强度削减30%左右,覆盖两层遮阳布可有效削减光照75% 左右,进而模拟不同光线强弱对不同水生植物的影响。(2)通过预留阀向阳光房内注入一定量CO2气体,进而模拟不同CO2浓度对不同水生植物的影响。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阳光房,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上段玻璃构筑房体(1)和下段房体(3)组成; 所述的下段房体(3)为没有上表面的池体结构;所述的上段玻璃构筑房体(1)的下表面为与下段房体(3)联通的结构,且同样没有下表面且与下段房体(3)的上表面为同一平面;上段玻璃构筑房体(1)的上表面为平面或曲面,或者对折为人字形架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阳光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遮阳布(2),且遮阳布(2) 与上段玻璃构筑房体(1)的上表面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阳光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遮阳布(2)为单层或双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阳光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上段玻璃构筑房体 (1)侧面的通气阀门(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阳光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气阀门(4)数为1-2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阳光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段房体(3)的高度为1-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阳光房,属于生态环境中生态系统生物与环境之间要素关系与机制的研究技术领域。其主要由上段玻璃构筑房体和下段房体组成;所述的下段房体为没有上表面的立方体结构;所述的上段玻璃构筑房体的下表面为与下段房体联通的四面体结构,且同样没有下表面且与下段房体的上表面为同一平面;上段玻璃构筑房体的上表面为立方体的上表面平面,或者对折为人字形架构。
文档编号A01G33/00GK202310804SQ201120453468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6日
发明者张晓姣, 朱金格, 胡柳明, 胡维平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