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收获杀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409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马铃薯收获杀秧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马铃薯收获杀秧机。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马铃薯的主产区是西南山区、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近几年马铃薯产业已真正成为贯通一二三产、辐射千家万户、统筹城乡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引领区域经济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同时国内多地举行马铃薯交易会,极大地提高了马铃薯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产业体系来看,马铃薯已形成最为完整的产业链。良种、加工、贮藏、运销等方面都得到快速发展,互配套的精深加工体系、市场营销体系和脱毒种薯供应体系,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但是在马铃薯收获上,仍旧有很多难题亟待解决,同时也是限制马铃薯生产的重要因素,例如马铃薯收获前的杀秧工作,马铃薯提前杀秧有利于防止晚疫病蔓延、块茎腐烂,提高块茎含粉量,但是国内尚未有这方面的先进设备能够高效的进行马铃薯杀秧工作。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铃薯收获杀秧机,解决现有马铃薯收获前杀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马铃薯收获杀秧机,主要包括悬挂架、刀轴从动轮、动力输出轮、变速箱总成、侧面防护体、后侧防护栏、对称旋转刀片、液压牵引架、动力输入轴、动力传送带、地轮总成,其特征是悬挂架上面安装有刀轴从动轮、变速箱总成,侧壁上设有安装侧面防护体,后部设有后侧防护栏和地轮总成,变速箱总成上部安装有用于输出旋转动力的动力输出轮,刀轴从动轮透过悬挂架支撑板连接对称旋转刀片,悬挂架前部设有液压牵引架,动力输入轴一端连接变速箱总成,一端连接牵引车后输出轴,刀轴从动轮和动力输出轮之间通过动力传送带传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杀秧高效快捷,不缠绕,残余量低,且使用方便,维修简单。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对称旋转刀片结构示意图。图中1悬挂架、2刀轴从动轮、3动力输出轮、4变速箱总成、5侧面防护体、6后侧防护栏、7对称旋转刀片、8液压牵引架、9动力输入轴、10动力传送带、11地轮总成。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该实用新型主要包括悬挂架1、刀轴从动轮2、动力输出轮3、变速箱总成4、侧面防护体5、后侧防护栏6、对称旋转刀片7、液压牵引架8、动力输入轴9、动力传送带10、地轮总成11,悬挂架1上面安装有刀轴从动轮2、变速箱总成4,侧壁上设有安装侧面防护体5,后部设有后侧防护栏6和地轮总成11,变速箱总成4上部安装有用于输出旋转动力的动力输出轮3,刀轴从动轮2透过悬挂架1支撑板连接对称旋转刀片7,悬挂架1前部
3设有液压牵引架8,动力输入轴9 一端连接变速箱总成4,一端连接牵引车后输出轴,刀轴从动轮2和动力输出轮3之间通过动力传送带10传动。在该机械中动力传递及零部件安装固定的其他问题,通过现有技术完全可以解决,在此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杀秧高效快捷,不缠绕,残余量低,且使用方便,维修简 以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凡基于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改动,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1. 一种马铃薯收获杀秧机,主要包括悬挂架(1)、刀轴从动轮(2)、动力输出轮(3)、变速箱总成(4)、侧面防护体(5)、后侧防护栏(6)、对称旋转刀片(7)、液压牵引架(8)、动力输入轴(9)、动力传送带(10)、地轮总成(11),其特征是悬挂架(1)上面安装有刀轴从动轮 (2)、变速箱总成(4),侧壁上设有安装侧面防护体(5),后部设有后侧防护栏(6)和地轮总成(11),变速箱总成(4)上部安装有用于输出旋转动力的动力输出轮(3),刀轴从动轮(2) 透过悬挂架(1)支撑板连接对称旋转刀片(7 ),悬挂架(1)前部设有液压牵弓I架(8 ),动力输入轴(9) 一端连接变速箱总成(4),一端连接牵引车后输出轴,刀轴从动轮(2)和动力输出轮(3 )之间通过动力传送带(10 )传动。
专利摘要一种马铃薯收获杀秧机,主要包括悬挂架、刀轴从动轮、动力输出轮、变速箱总成、侧面防护体、后侧防护栏、对称旋转刀片、液压牵引架、动力输入轴、动力传送带、地轮总成,其特征是悬挂架上面安装有刀轴从动轮、变速箱总成,侧壁上设有安装侧面防护体,后部设有后侧防护栏和地轮总成,变速箱总成上部安装有用于输出旋转动力的动力输出轮,刀轴从动轮透过悬挂架支撑板连接对称旋转刀片,悬挂架前部设有液压牵引架,动力输入轴一端连接变速箱总成,一端连接牵引车后输出轴,刀轴从动轮和动力输出轮之间通过动力传送带传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杀秧高效快捷,不缠绕,残余量低,且使用方便,维修简单。
文档编号A01D82/00GK202310574SQ20112045321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6日
发明者孙海燕, 郭伟 申请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