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079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钓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河钓和海钓的钓钩,且具体地涉及在钩主体的基端侧具有发光元件并且能够增加集鱼效果的钓钩。
背景技术
利用天然饵料的钓钩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该钓钩包括钩部和钩主体,所述钩部在末端具有尖头,所述钩主体与所述钩部连续设置且在基端侧具有线附接部,并且在钩主体的侧面中形成有大量的孔。结合作为人工饵料的诱饵使用的钓钩已经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被公开。在该钓钩中,具有钩部和钩主体的钓钩的环形附接部联接到诱饵主体的孔目艮,发光元件在内部的中空部中以可拆卸的方式附接到该孔眼中。引用文献列表 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未审专利申请第2007-53997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未审专利申请第2005-2785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然而,在专利文献I所述的钓钩中,设置在钩主体中的大量孔使得难以将诸如蚯蚓和沙躅等的天然饵料与钓钩分离,但是这些孔必须形成在钩主体中,该作业是极度麻烦的并且尤其是难以应用到小钓钩。此外,仅通过弯曲高碳钢丝或高碳不锈钢丝而形成钓钩,并且集鱼效果不能够被赋予钓钩本身。此外,在专利文献2所述的钓钩中,集鱼效果能够被一定程度地赋予到诱饵主体的发光元件,但是由于该钓钩与专利文献I中的钓钩类似地仅通过弯曲金属丝而形成,因此难以向钓钩本身赋予集鱼效果。鉴于上述情况,形成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这样的钓钩,该钓钩能够用于天然饵料以及各种类型的人工饵料,并且通过在借助弯曲金属丝而形成的钩主体的基端侧设置发光元件来向钓钩本身赋予集鱼效果。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这样的钓钩,该钓钩的发光元件能够具有防止饵料分离的功能。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描述的发明是一种钓钩,所述钓钩包括钩部,所述钩部具有大致C形的弯曲部和位于末端处的锐利尖头;以及钩主体,所述钩主体与所述钩部连续地设置并且具有附接部,垂钓线或人工饵料能够在所述钩主体的基端侧附接到所述附接部,其中,在所述钩主体的基端侧,附接有发光元件,在所述发光元件中层压能够通过磷光材料和/或发光材料发光的发光板以及具有光干涉现象的多层聚合物膜。在第二方面中描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中的所述发光板和所述多层聚合物膜以层压状态缠绕在所述钩主体的基端侧;并且所述垂钓线或固定线缠绕并固着到所述发光元件的前表面侧,从而形成不平坦表面。此外,在第三方面中描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钩主体的所述附接部形成为环形形状,并且能够与人工饵料的孔眼连接的连接线附接到所述附接部。此外,在第四方面中描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板由从一个表面侧具有高可视性并且从另一个表面侧具有优良透光性的板形成。此外,在第五方面中描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由多个线制成的丝状体被附接到所述发光元件的外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描述的发明,由于在通过弯曲金属丝而形成的所述钩主体的基端侧附接有发光元件,在所述发光元件中层压能够通过磷光材料或发光材料发光的发光板以及具有光干涉现象的多层聚合物膜,因此,该发光元件在白天当发光时明亮地闪烁并且在晚上发光,并且能够使用天然饵料、模拟天然饵料的人工饵料或者诸如诱饵的人工饵料,因而能够向钓钩本身赋予充分的集鱼效果。此外,根据第二方面中描述的发明,除了第一方面中描述的发明效果外,由于所述 发光板和所述多层聚合物膜以层压状态缠绕在所述钩主体的基端侧;并且所述垂钓线(弓丨线)或固定线(例如,固定钓丝)缠绕并固着到发光元件的前表面侧,因此通过借助将垂钓线或固定线缠绕并固着在发光元件的前表面侧而形成的不平坦表面来防止饵料(例如,天然饵料或模拟天然饵料的人工饵料)从钩主体分离。此外,根据第三方面中描述的发明,除了第一方面中描述的发明效果外,由于能够与人工饵料的孔眼连接的连接线附接到在钩主体上形成为环形的附接部,因此钓钩能够用作用于人工饵料(例如,诱饵)的钓钩,并且通过将连接线的长度设定为期望长度,能够扩大诱饵的应用范围。例如,在将人工饵料用作配重的情况下,能够通过钓钩的发光元件来增加集鱼效果。此外,根据第四方面中描述的发明,除了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描述的发明效果外,由于所述发光板由从一个表面侧具有高可视性并且从另一个表面侧具有优良透光性的板形成,因此发光板能够存储足够的光并且将光可靠地发射到多层聚合物膜上,并且通过聚合物膜的光干涉现象能够进一步增加集鱼效果。此外,根据第五方面中描述的发明,除了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描述的发明效果夕卜,由于由多个线制成的丝状体附接到所述发光元件的外部,因此通过用发光材料形成丝状体以及通过用羽毛形成丝状体,能够进一步增加由发光元件获得集鱼效果,并且能够增加钓钩的多样性。例如,钓钩能够用作人工毛钩。


图I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钓钩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前视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钩主体的线附接部的侧视图。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沿图I的线A-A的剖视图。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光元件的纵向剖视图。图5是示出制造第一实施方式的钓钩的方法的流程图。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使用状态的说明图。图7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线附接部的变形的侧视图和前视图。
图8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钩主体的变形的主要部分的半剖视图。图9是与图I类似的前视图,示出了发光元件的变形。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钓钩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前视图。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沿图10的线B-B的剖视图。
图12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发光元件的纵向剖视图。图1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使用状态的说明图。图14包括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钓钩的变形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文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I至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钓钩的第一实施方式。该钓钩用于利用天然饵料或模拟天然饵料的人工饵料进行垂钓。如图I所示,钓钩I具有钩部2,该钩部通过将诸如高碳钢丝或高碳不锈钢丝等的金属丝弯曲成大致C形而形成;以及钩主体3,该钩主体与所述钩部2连续地设置。钩部2由尖头2a、倒钩2b以及大致C形的弯曲部2c形成,尖头2a设置在钩部2的钩末端处,倒钩2b设置在尖头2a的基端侧。此外,在钩主体3的基端侧,形成如图2所示的环形线附接部3a。在位于钩主体3的基端侧的线附接部3a侧,附接有发光元件4,该发光元件具有一定长度L和一定外径d (见图4)。如图3和图4所示,发光元件4具有发光板5 (包括膜和带等)以及多层聚合物膜6 (包括板材和带等),所述发光板以一定次数(一圈或数圈)围绕钩主体3的外周面缠绕,所述多层聚合物膜以一定次数(一圈或数圈)围绕该发光板5的表面侧缠绕。作为引线的垂钓线7的端部围绕多层聚合物膜6的外周面螺旋形缠绕,并且由透明的粘结剂8 (见图4)固着。在此,使得垂钓线7贯穿钩主体3的线附接部3a或者使得垂钓线7在其基端侧(图I中的上侧)绕线附接部3a缠绕并固着到该线附接部上,并且该垂钓线向上延伸一定长度。通过缠绕该垂钓线7,在发光元件4的外周面上形成不平坦表面9 (见图I和图4)。发光板5由具有一定色调的板形成,通过在具有柔性的透明树脂板上涂覆(印刷)包含磷光材料和/或荧光材料的发光涂料(发光材料),所述板从一个表面侧(多层聚合物膜6侦彳)具有高可视性并且从另一表面侧(钩主体3侧)具有优良的透光性。此外,多层聚合物膜6由这样的多层聚合物膜(产品名称例如Aurora膜或Marble)形成,该多层聚合物膜具有将光谱光学分离、干涉和反射的分子排布并且在一定色调中具有光干涉现象。在此,根据目标鱼的种类来使用呈以下色调的发光板5和多层聚合物膜6,借助所述色调,通过实验等得到捕集鱼的一定结果。此外,能够将透明的(或着色的半透明的)钓丝等用作垂钓线7,并且能够将透明的瞬间粘结剂、透明的涂料等用作粘结剂8。如图5所示来制造如上所述构造的钓钩I。即,准备能够市售得到的钓钩,并且准备发光板5和多层聚合物膜6以及具有一定长度的垂钓线7,发光板5和多层聚合物膜6被切割成具有大致相同的宽度。接着,将发光板5缠绕在钓钩的钩主体3的基端侧(Kl )。此时,发光板5处于借助施加到其粘结表面上的粘结剂而被附接到基材板(未示出)的状态,并且在剥除基材板的情况下,借助使用粘结剂将发光板5以一定次数缠绕在钩主体3的外周面上。
当已缠绕了发光板5时,将多层聚合物膜6缠绕在发光板5的外周面侧(K2)。类似于发光板5,通过使用施加到粘结表面上的粘结剂,也能够以一定次数执行多层聚合物膜6的缠绕。接着,例如将透明的垂钓线7缠绕在该多层聚合物膜6的外周面上(K3)。垂钓线7的缠绕使得该垂钓线7借助以一定张力缠绕该垂钓线而如由图4中双点划线以放大方式所示咬合到多层聚合物膜6的外周面中,并且多层聚合物膜6和发光板5借助一定压力被压紧到钩主体3的外周面。此时,垂钓线7的咬合量根据多层聚合物膜6的硬度或其他材料特性而被适当地设置,并且如由图4中双点划线b以放大方式所示。咬合量可以设定为表示极轻微咬合状态的量,并且垂钓线7的缠绕节距可以根据发光元件4的长度L或外径d以及钓钩I的形状等等而被合适地设置。在已缠绕了垂钓线7之后,将透明粘结剂8施加到垂钓线7的前表面侧(K4),并且将垂钓线7固着到发光元件4的表面(多层聚合物膜6)。结果,由垂钓线7在发光元件4的表面上形成不平坦表面9,并且饵料10与钩主体3的分离受该不平坦表面9抑制,如将在下文描述的。
接下来,将参考图6来描述如何使用如上所述构造的钓钩I的示例。钓钩I如上所述是用于利用饵料来垂钓的钓钩,并且如图6所示,饵料10附接到钓钩I的钩部2和钩主体3,所述饵料例如是蚯蚓、沙躅、沙虫等的天然饵料或由树脂通过模拟天然饵料而形成的人工饵料。此时,饵料10附接成从尖头2a穿过弯曲部2c和钩主体3,并且被附接成使得该饵料10的端部覆盖例如发光元件4的下半部。结果,饵料10的沿放入(装配到钓钩I)的方向变为末端的端部借助发光元件4的表面上的垂钓线7而被不平坦表面9钩住,因此与现有技术的钓钩不同,饵料10将不容易从钓钩I分离。也就是说,如果钓钩仅通过如现有技术的示例中那样使金属丝弯曲而形成的话,那么饵料10的端部会沿钩主体的平滑外周面而下滑(如箭头α所示的),并且仅借助位于钩部的末端处的倒钩来防止饵料10分离。另一方面,在钓钩I的情况下,由于饵料10的端部被发光元件4的不平坦表面9钩住,因此饵料10的端部不容易沿箭头a的方向沿着钩主体3下滑,并且由于饵料10的末端由倒钩2b钩住,因此抑制饵料10从钓钩I分离。结果,钓钩I自身的由钓饵10分离而暴露的部分能够尽可能变少,能够赋予发光元件4集鱼效果,并且能够实现良好的钓鱼结果。在上述钓钩I中,描述了其中钩主体3的线附接部3a具有环形形状的示例,但是例如如图7中的(a)和(b)所示,线附接部3a可以具有通过压平金属丝而形成的板状。在该情况下,仅有必要借助粘结剂将缠绕在发光元件4的多层聚合物膜6的外周面上的垂钓线7的末端侧缠绕并附接到线附接部3a。此外,如图8所示,可以通过例如在线附接部3a侧的一定位置处切割并抬起钩主体3而一体地设置线定位部11,并且发光元件4可以被附接到定位部11上。定位部11可以沿钩主体3的外周面的整个周向形成,或者在诸如在相对位置处等的周向方向上部分地形成。此外,在上述说明的钓钩I中,发光元件4的发光板5和多层聚合物膜6的长度设定成彼此相等,并且垂钓线7缠绕在沿发光元件4的纵向的大致整个区域的外周面上。然而,如图9所示,例如,发光元件4的下部可以保持暴露,而使得垂钓线7不缠绕在该下部的外周面上。在该情况下,如图9中的双点划线c所示的,当然该暴露部可以仅具有发光板5或多层聚合物膜6。此外,在上述说明中,垂钓线7 (引线)的端部用于将发光元件4 (多层聚合物膜6等)固着到钩主体3,但是如果垂钓线7例如是细的,那么不是使用垂钓线7而是可以使用未示出的固定钓丝来作为透明或半透明的专门固定线。在该情况下,垂钓线7的端部被缠绕并固着到钩主体3的线附接部3a。如上所述,根据钓钩1,由于发光元件4附接到通过使金属丝弯曲而形成的钩主体3的线附接部3a侧,在该发光元件中,层压有能够通过磷光材料或发光材料发光的发光板以及具有光干涉现象的多层聚合物膜6,因此该发光元件4在白天当其发光时明亮地闪烁并且在晚上发光,因而能够向钓钩I自身赋予充分的集鱼效果。具体地,由于发光板5由从一个表面侧具有高可视性并且从另一个表面侧具有良好透光性的板形成,因此在该发光板5中能够获得足够磷光作用,并且光能够可靠地发射(照射)到多层聚合物膜6,并且通过聚合物膜6的光干涉现象能够进一步增加集鱼效果。也就是说,借助白天的太阳光,发光元件通过多层聚合物膜的光干涉现象来明亮地闪烁,而多 层聚合物膜通过积聚在发光板中的光来闪光并且发光,这增加了集鱼效果。此外,由于发光板5和多层聚合物膜6以层压的状态缠绕在钩主体3的线附接部3a上,并且垂钓线7缠绕并附接到前表面侧,因此饵料10 (例如,天然饵料、模拟天然饵料的人工饵料等)由于缠绕并附接到发光元件4的前表面侧的垂钓线7的表面上的不平坦表面9而将不容易沿由金属丝制成的钩主体3的平滑外周面下滑,并且与结合钩部2的倒钩2b 一起能够尽可能地抑制饵料10从钓钩I分离,并且能够预期足够的捕鱼效果。此时,如果垂钓线7是细的,那么可以使用专用的相对粗的固定钓丝来将发光元件4固着到钩主体3,从而使能够稳定发光元件4的固定状态,能够在发光元件4的表面上形成可靠的不平坦表面9,并且能够更可靠地抑制饵料10的分离。此外,由于钓钩I通过将具有一定长度L的发光元件4附接到钩主体3的线附接部3a侧而形成,因此类似于现有技术的钓钩,能够将任何天然饵料或例如,模拟天然饵料的人工饵料的饵料10附接到钓钩1,同时抑制饵料分离,该钓钩能够用于各种类型的垂钓,并且能够提供具有优良可用性的钓钩I。此外,通过设置能够将发光元件4定位在钩主体3上的定位部11,能够可靠地防止发光元件4移位,并且能够始终在稳定状态将发光元件4保持在钩主体3上的一定位置处。此外,通过使得发光元件4的下部的发光板5或多层聚合物膜6暴露,借助在该暴露部处的光干涉现象等来进一步增加集鱼效果。图10至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钓钩的第二实施方式。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的部分相同的部分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以便于在下文进行说明。该实施方式的钓钩21使用作为人工饵料的诱饵,并且在钩主体3的基端侧形成环形线附接部3a。将由树脂线等制成的环形连接线22附接到该线附接部3a,将荧光涂料施加到该环形连接线,并且将发光元件23附接到钩主体3的线附接部3a。如图11和图12所不,此时,发光兀件23具有发光板5和多层聚合物膜6,发光板5在钩主体3的外周面上缠绕数次,多层聚合物膜6在发光板5的外周面上缠绕数次,并且通过例如向发光元件23的上部和下部施加透明或着色的粘结剂8,将该发光元件23附接到钩主体3。在该情况下,如双点划线所示的,多层聚合物膜6的外周面可以缠绕有固定线24 (类似于由仅用于固着的功能的透明或着色的半透明垂钓线等制成的上述固定钓丝),并且该固定线24可以由粘结剂8固着,从而将发光元件23附接到钩主体3。钓钩21如图13所示地被使用。也就是说,在作为形成有小鱼形状的诱饵主体25的端部的尾部处设置有孔眼26b,钓钩21的连接线22连接到孔眼26b,并且垂钓杆的垂钓线27在诱饵主体25的头部处被连接到孔眼26a。结果,在钓钩21位于诱饵主体25的后部上的状态下执行诱饵垂钓,并且此时,诱饵主体25借助设置在其上的荧光涂料等而闪光,并且设置在钓钩21上的发光元件23也闪光。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连接线22可以设置得更长例如达至O. 5至3m,从而诱饵主体25和钓钩21彼此分离,并且可以在将诱饵主体23用作配重的情况下执行诱饵垂钓。在该钓钩21中,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钓钩I相似的作用效果,例如通过设置在钓钩21上的发光元件23来增加集鱼效果等。此外,如上所述,通过将连接线22设置得更长,能够将诱饵主体25用作配重,并且通过诱饵主体24和钓钩21的发光元件23两者能够进一步增加集鱼效果,并且能够扩大钓钩21的应用范围。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钓钩21向诱饵主体25的附接位置不局限于尾部,而是如 图13中以双点划线所示的,钓钩21当然能够附接到设置在诱饵主体25的腹部上的孔眼26c。此外,在诱饵垂钓的情况下,钓钩21的形式不局限于单个钩,而是能够如图14中的(a)所示使用多个钩(在该图中,两个钩)。此外,如图14中的(b)所示,由呈各种发光颜色的多个树脂线制成的钩形丝状体28的端部可以附接到与钩主体3附接的发光元件23的端部,以便进一步增强集鱼效果。丝状体28还能够应用到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钓钩1,并且在该情况下,通过使用由多个羽毛状的线制成的丝状体28,钓钩I能够用作毛钩。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描述了具有设置在钩部2处的倒钩2b的钓钩,但是根据本发明的钓钩不局限于该构造,而是能够应用于不具有倒钩2b的钓钩。此外,在上述每个实施方式中,具有长度为L的发光元件的发光板5的宽度以及多层聚合物膜6的宽度设置成彼此相等,从而光干涉现象沿发光元件4和23的纵向是大致相同的。然而,通过将具有能够根据鱼的种类容易地获得捕鱼的良好结果的不同色调等的发光板5或多层聚合物膜6缠绕到一起能够沿发光元件4和23的纵向产生不同的发光状态或不同的光干涉现象。此外,以多层缠绕在钩主体3上的发光板5和多层聚合物膜6不局限于缠绕同一材料,而是可以将具有不同色调等的多个发光板5以复数个以层压状态被缠绕,或者具有不同光干涉现象等的多个多层聚合物膜6可以以复数个以层压状态被缠绕。此外,在上述每个实施方式中,诸如钩部2的形状和钩主体3的长度等的形状、诸如发光元件4和23的长度L和外径d等的大小以及线附接部3a的形状等仅仅是示例,并且能够在不偏离根据本发明的每个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合适地变化。工业应用性本发明不局限于用于由个人进行河钓或海钓的钓钩,而是能够用于进行垂钓的全部钓钩,例如由渔夫使用的钓钩。附图标记说明I钓钩2钩部2a尖头2b倒钩
2c弯曲部3钩主体3a线附接部4发光元件5发光板6多层聚合物膜7垂钓线8粘结剂
9不平坦表面10饵料11定位部21钓钩22连接线23发光元件24固定线25诱饵主体26a 至 26c 孔眼27垂钓线28丝状体。
权利要求
1.一种钓钩,所述钓钩包括钩部,所述钩部具有大致C形的弯曲部和位于末端处的锐利尖头;以及钩主体,所述钩主体与所述钩部连续地设置并且具有附接部,垂钓线或人工饵料能够在所述钩主体的基端侧附接到所述附接部,其中 在所述钩主体的基端侧,附接有发光元件,在所述发光元件中层压能够通过磷光材料或发光材料发光的发光板以及具有光干涉现象的多层聚合物膜。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钓钩,其中 所述发光元件中的所述发光板和所述多层聚合物膜以层压状态缠绕在所述钩主体的基端侧;并且 所述垂钓线或一固定线被缠绕并固着到所述发光元件的表面上,从而形成不平坦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钓钩,其中 所述钩主体的所述附接部形成为环形形状,并且能够与所述人工饵料的孔眼连接的连接线附接到所述附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钓钩,其中 所述发光板由从一个表面侧具有高可视性并且从另一个表面侧具有优良透光性的板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I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钓钩,其中 由多个线制成的丝状体附接到所述发光元件的外部。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钓钩,其中发光元件设置在通过弯曲金属丝形成的钩主体的基端,由此可以使用天然饵料或各种类型的人工饵料,可以向钓钩本身赋予集鱼效果,并且可以向发光元件提供防止饵料从钓钩分离的功能。该钓钩的特征在于,发光板能够通过磷光材料和/或发光材料发光,呈现光干涉现象的多层聚合物膜附接到所述钩主体的基端侧,所述钩主体与大致C形的钩部连续。钓钩的特征还在于,发光元件的发光板和多层聚合物膜以层压状态缠绕到所述钩主体的基端侧,并且一垂钓线或固定线缠绕并固着到所述发光元件的表面上,从而形成不平坦表面。
文档编号A01K83/00GK102833998SQ201180008710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4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9日
发明者堤照博 申请人:株式会社新登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